豆,属五谷(稻、黍、稷、麦、豆)之一。昔日,乡间广为种植,以黄豆、绿豆居多。
农谚云“灰里芝麻泥里豆”,意即芝麻在灰土里就可发芽,而豆就要墒情足,方能出好苗。庄稼筋们往往趁墒情好了才下种,几天工夫,嫩芽便急不可耐争先恐后拱了出来,一行行,一簇簇,淡雅,清新。夏日里雨水勤,豆秧可劲地长,碧绿的叶子盖满了地,豆秧就一心致志地开花,结荚,及至硕果累累。秋虫唧唧,豆叶仿佛完成了使命,便渐次黄萎着退场了。落光了叶子,饱满的果就期待收获了。这时节,也是顽童快乐的时光。往往几个小伙伴一约,便偷偷溜到黄豆地里,匆匆忙忙拽上几棵,又飞奔着寻了地沟,找柴的找柴,点火的点火,不一会儿,一股浓烟升起,黄豆在火中哔啪作响,顿时,香气四溢。早有性急地脱了衣服,用力扇去余火,小伙伴们便一哄而上,鸡啄食般,抢了起来。一个个烫得龇牙咧嘴的,仍觉满口余香,回味不已。
绿豆,边开花边结荚。绿豆的花,密密匝匝的,宛若展翅欲飞的蝴蝶,聚于一处,互诉着心声。垂挂的一串串果荚,昨日还绿着的,一夜之间,就黑乎乎一片了。采摘回,阳光下曝晒,叭叭叭,脆响声一片,绿莹莹的绿豆便欢快地蹦了出来。有孩童觉得有趣,在上面蹦来跳去的,听着脚下如小鞭炮炸响,甚是欢喜。绿豆虽属杂粮,作用不可小觑。三伏天里,绿豆汤是最佳的消暑饮品呢。
也少有豌豆、黑豆、豇豆等。豌豆,以前生产队作饲料用,但对孩童,却有着极大的诱惑。豌豆角生吃,脆,甜,味道并不亚于水果。我们常趁护田的回家吃饭的间隙,去偷豌豆角。有时,被护田的发现了,一声咋呼,我们也顾不上抹去嘴角绿色的汁液,四散着跑开了。如今再见到豌豆角,竟勾不起一点儿食欲了。豇豆,一般春节包豆包用。吃腻了大鱼大肉,来一口豇豆包,绝对的爽口爽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作为有情物的红豆,又被多少青年男女青睐有加呢。
豆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因为家常,所以最具亲和力了,老少咸宜。以前最常吃的,恐怕要数豆豉了。豆豉,由黄豆蒸熟了,再发酵,然后日日晒之,至晒出了酱,方成。酱香浓郁的豆豉,滴几滴香油,馒头蘸之,味道醇香浓厚。细细嚼之,顿觉唇齿生香。冬季少蔬菜,豆豉就可以对付一个冬天了。农家也常泡些黄豆芽或绿豆芽,因为纯天然的,所以黄豆芽越嚼越香,绿豆芽爽脆可口。
农谚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小时候听过这样一则笑话:城里人结识了乡下人,城里人到田间,指着黄豆荚,问里面什么颜色?乡下人答:黄的。见到黑黑的绿豆荚,又问里面什么颜色?绿的。剥开一看,果其然。城里人大惊,说乡下人真了不起!乡下人到城里做客时,城里人赶快让内人躲了,说乡下人能隔皮识货,能隔着衣服看到你的肉的。忽而忆及,不禁莞尔。
豆,多味生活的点缀。自然的本味,深入情怀,缕缕萦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