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供销社运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供销社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领导的供销社运动,以及以后的中国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阶段的发展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留下光辉的历程,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应当说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供销社的历史,可是要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还要久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大力推动合作运动和合作社的发展。
(一)中共创办的第一个供销社
中国共产党在党成立之初,就已经发明了供销社这个经济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很重视开展发动工人运动,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组织过香港海员罢工、上海日华纱厂和长江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等大规模工人运动,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比较出名的工人运动之一。
1922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仅有的一个合作社。
合作社由工人们自己管理,自己经营。消费合作社主要出售米面、粮油、布匹、鞋服等生活必需品。货品从长沙采购,然后由铁路工人顺路捎回来,省去了运费,因此价格比市面价格便宜,使工人们免受奸商剥削。但是消费合作社周转资金太困难了,经常出现断货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又发明了招股的办法,社员自愿入股,享受分红。社员们认为消费合作社是为大家谋利益的,所以积极踊跃买股。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积累了最初的经验。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规模越办越大,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供销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的供销社
1、中央苏区的供销社
伴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的开创,中央苏区约互助合作运动从闽西兴起。1929年11月,福建上杭县才溪区消费合作社创立,这是中央苏区最早创办的合作社。
1931年夏 ,才溪又创办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随后,各地纷纷仿效,创办了各类合作社,涌现出犁牛、粮食、生产、信用等各类型的合作社,闽西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广泛推广、蓬勃发展。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确定由中央财政部管理合作社工作。次年,《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合作社工作纲要》等先后出台。
1933年12月,为了发展苏区经济,统一合作社的领导,中央在瑞金叶坪组织召开了中央消费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合作社运动在整个苏区风起云涌,消费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展壮大。据统计,1933年中央苏区共有各种合作社1423个,股金30余万元,主要是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其次是生产合作社。
消费合作社肩负起发展调节苏区经济、打击奸商不法行为、平抑物价、优红属、援战争等重要任务,保持了苏区物价平稳,保证了苏区军需民用物资供应,稳定了苏区的经济秩序,顺利地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赋予合作社的光荣使命。
2、鄂豫皖苏区的供销社
1928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四次军事围剿和严密封锁,鄂豫皖根据地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鄂豫皖苏区年轻的土地主席、年仅22岁的中共军事家吴焕先将军,创立了鄂豫皖苏区供销合作社。
1929年,箭厂河苏维埃政府在箭厂河河埂上创办一个消费合作社,取名为“十美公杂货店”,合作社开始是集资入股,金额不限,每个社员发一个购买证,主要经营柴、米、油、盐、糖、烟、纸张、茶叶、布匹、豆腐、猪肉等。
合作社的创立,有效的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解决了部队的供应紧张,也给当地贫苦百姓带来了收入。随着第一个合作社的成功,吴焕先将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到全根据地,并深入到国统区。
苏区强劲彭勃的合作社运动,为以后的合作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打大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抗日根据地的供销社
1937 年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
至1944年上半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到890个,社员26万人,股金2600 万元。到1949年10月,华北五省农村供销合作社共有6624个,社员156万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合作社事业在陕甘宁边区深入发展,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发表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其中专门论述了“关于发展合作事业"的问题,赞扬了南区合作社的道路和经验,并号召向南区合作社学习。南区合作社的经验,影响深远,波及面广,对推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合作事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37 年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1944年上半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到890个,社员26万人,股金2600 万元。到1949年10月,华北五省农村供销合作社共有6624个,社员156万多人。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供销社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进程的大发展,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合作社运动,更是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
1949年1月华北合作委员会召开华北供销合作会议,提出自上而下建立合作社领导机构,成立华北供销合作总社。
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供销合作社”的名称,并指出 “必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普遍组织供销合作社,这是把小生产者和国家结合起来的一根经济纽带。之后,随着东北、华北地区相继解放,供销合作社在两区有了快速发展。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对合作社作了若干规定,使合作社取得了法律保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的迅速发展。
1949年11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成立,主管全国合作事业。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