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道学和术数以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去不断探究和实践。然多数人不究其本,徒好其表,不明两者之间关系, 即厚此薄彼,甚或混为一谈。故不是为小术惑其身心,便是流于玄虚而不得其实。那么,道学与术数,其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在此略述一二,请同道指正。
一、道学为术数之源,术数为道学之流
术数之与道学,颇有渊缘。术以穷理,数以论象,本因道而设,为道之一脉,隶属于道学。故曰:道学为术数之源,术数为道学之流。何以知之?原因如下:
其 一,古之成道圣贤,多精术数: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传三式以济世安民,留内经以祛病救人;太公求道于昆仑山,受天命而辅周伐纣,挟术数以替天行道。鬼谷子桃 李满天下,纵横捭阖,仙风盖世;黄石公圯下授锦囊,显隐莫测,道骨卓然。文王囚羑里而演易,孔子慕道而作传。希夷通古博今,穷究天人,传紫微等五大神数, 为后人所乐道;邵雍知虑绝人,高明英迈,作皇极而示天道,为后人所敬仰。此等种种,皆为明证也。
其二,术数多从道学而出,术数之理论根基亦多本之于道学。譬如河洛为术数之根基,显于希夷,千古可鉴。而三式、星命、相术,原自道学而出,亦术数界不争之史实。倘无道学之源,术数将发之于何处?术数以数为本,道不生一,何数之有?
古之贤人多好道,终生以闻道、修道为幸,诚孔子之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圣人又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易道同源,易本于道而成。易既为术数之源,则道更乃术数之本也。
术数乃古之圣贤,本天人合一推演而得,由得道者所创悟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真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此亦术数源于道学而 为道学中一用之明证。上古民风淳朴,人尚修道而解脱生死,故术数用来辅助修身养性,契合自然之道。后世大道渐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邪盛行,术数亦渐 为贤者用于趋吉避凶,不得已而为之之道。而今之人,不知其本,舍本逐末,惑于雕虫小技,好于猎奇,追逐术数之末,炫耀其术,大失圣贤之本意也。术数亦从修 身养性立命之用而渐堕入旁门,流于江湖,成为术士谋生之技,惑世之魔,反为贤者所不齿也。
二、道为本体,术数为用
道既为源而术数为流,则以道为本,而术数为用也。道本浑然一体,无形无迹;术数则有柄,自显形迹。知道者必明术数,有形本于无形也。知道者,方能合于术数,不明道理,岂知术数之运用耶?
道 无名无欲,为先天,先天为本;有术有数,均为后天,后天为末也。道在理之先,术数则在理之后。道为根本,术数为表为枝叶,理则为树之汁液。不知本则易失, 不固根则易流,顺波逐流,为术所惑,则迷失自我矣。术数流于用技,均小用也。术小而道大,术末而道本。盖世人本末倒置,故难精术数,不知术数之本来也。
圣人寓道于理,设门以传道,不得已而为之也。术数者,入室登堂之启门键也,正用可辅正道,妄用则坠旁门。失本则成偏,正本则通道。“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术数要成为活水、清水,须有道之本源。不知其本,则流于江湖,不过九流之末技、糊口之饭碗而已。
三、道要实修先度己,术数明理识天机
道 不自成,惟实修可得;术数灵验,诚智者可识。道与术数,其径不同。道以穷理尽性了命为本,而术数亦不惟用于趋吉避凶而已。仙佛度人先自度,正人先正己,若 失己之根本,一切均成虚妄矣。故古贤谓之为修道,道要实修也。术数则法天地之理而成,天地大人体,人体小天地,故术数可用于天地,亦可用之于人体也。而世 之所谓术数,惟外用以度人,此不知天人合一、内外相通之大用也。修道须明术数理,术数亦从道中明。譬如丹道之中,多涵术数之妙用,借假以修真,玄机处处可 成道用也。周天运转,盈虚消息,抽坎添离,莫不本乎术数,契合天地之道。丹道本以有为而行无为之道,自后天而渐修顿悟,故必合于术数,方能逆以成仙也。能 知自我与天地同理,则术数可明矣。
古之术数,不惟知其度,更可改其运,而今之术数,惟能明其数亦属不易,此何故也? 远离道体,故不知运用也。古之术数,因道而设,与道合体,故可改天换地,挽垂败之事,成万世之功。盖天人一理,既能夺人之天命,有何不可改天地之运?今之 术数,流于江湖,惟绝知亦属凤毛麟角,岂可得更多之运用?己之命尚受天地之拘,岂能跳出三界五行?术数失其道本,则成末流,须先固本,而能夺天地之造化, 成济世之运用也。
四、道以明术,术以成道
何以上古之人大智大慧,能创造出完备之 术数体系,而文明之今世,反不知古人所云,更难以创造出高于古贤之法?盖为学日深,为道日损,道与学不同也。古之圣人,置身世外,跳出庐山,故能识得庐山 真面目,创造出蔚为壮观之术数体系。而今之人,妄用人意,为法所惑,聪明反为聪明误,不知道本,又岂能知圣人之心,闻圣人之道?欲通其道,须返本溯源,本 道而作,方能群疑尽释也。
道为易之本,明道乃可知易之体也。《易》本为修道之经书,假卜筮以立言,后世不知其本,而 以《易》为卜筮之书,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故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云:“六画之说,非是曲意。阴阳运动,血气流行。”天地之气血,而成阴阳运用;人体之气 血,亦可拟盈虚消息也。内外相应,得道而天人合一,岂有仰俯内外及远近之别乎?故曰:易非仰观俯察推演而得,实圣人成道后所传也。仰观俯察必有所本,不过 乃圣人教人以验证大道耳。世人以小窥大,岂能
一览而无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故研究术数欲有成者,须求本之于道,修道而窍自开,窍开而慧自生, 慧生而天地之理感而遂通,明心见性,术数自会触类旁通,运用自如也。盖人本天地而生,天地之理自备于我之一身,故有何不能知,有何不可知哉?诚如邵雍所 云:“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能明此 理,则近道而知术数之运用也。
今古时空两相异,术数亦须脱胎换骨,以济新用也。古之一九州,今则上天入地;古之一时 辰,今则争分夺秒。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术数如何能得以古为今用,以成济世之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变通之道,须从根本入手也。不得其道,不明其理,又岂能变通以运用?流于小术,则终难逾越世俗之见。故须穷理尽性,以求大道,而后方可运用术数以变 通其道也。道为术数之源泉,源清而流自清,源渊而流自长。通常以达变,返本以究源,此术数面临之机遇,亦道学兴盛之契缘也。有志于道学与术数者,可不知其 理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