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的家族成员大都与荆州这片土地有着不解的缘分,长期以来都驻守、管理着荆楚大地。陆机的家本来就在建康和荆州。荆州的状况,也必然受到他的关注。
荆楚地区是东吴军事重镇,少年陆机作为陆逊和陆抗的后代,吴国的臣子,不可避免的要与荆楚大地有所牵挂和缘分。所以,陆机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荆楚地区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说,陆机不但是吴地人,而且是荆楚人。
三峡清水碧波,山峦矗立,这里时而水流湍急,猿声不断,使这里生活的人民拥有刚健的体魄,雄壮刚毅的性情,去迎接自然时有发生的灾害;这里时而幽静幽深,空谷回音的自然风光,宛如仙境,使这里流传诸多神话故事,浪漫鲜明。
这里以老庄哲学和屈原文学为两大文化代表。老庄学说之后这里又兴起两汉荆州新学,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思辨性非常强,纵观陆机的文章,陆机常能辩证的看待问题,条理清晰,说理透彻,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思想形成的背景
荆楚大地作为著名的三国文化之乡,在三国时期,这里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核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在这里辈出的英雄身上寻找到答案。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刘备,刘备被曹军逼得南撤,选择不弃百姓,共同渡江,且选择不趁人丧事取襄阳,其显示的仁义精神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荆楚大地。
再次是关羽,身死还是被此地百姓奉为神明,是因为他的胆量勇气,可见勇量与胆魄也是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之一;这里还盛产武将,先锋有廖化,不屈有习真,威猛有张悌,他们都是在必然的败势下依然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战至最后一刻,如同早先的楚子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在片土地。
陆机少年时,他的父亲就一直在驻守荆楚,而在那之前,他的祖父也一直负责荆楚的事务,甚至荆楚这片土地,就是他祖父一手打下来的。可以说,荆楚是陆机的第二故乡,陆机一直汲取着荆楚大地的信息,事迹,不免要为荆楚大地的精神所熏陶。
而且荆楚不仅是国向西边的门户之地,吴国孙权大帝和孙皓皇帝期间,都曾经建都于此,所以荆楚之地在吴国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第二社会中心。作为与吴国朝廷关系密切的陆氏家族的一员,陆机对荆楚地区一定非常关心且有了解。
后来陆机担任勇武的牙门将,因为这样的机缘,陆机亲自踏上了荆楚这片土地,接任受命,住在其兄家中。晋军伐吴,陆机的兄长陆晏为夷道监军,兄长陆景也在荆楚长江流域负责水军事务,都在晋军的打击下殉国而死。
陆机在荆楚地区、战争前线,在乐乡为杜预俘获,押送洛阳后又因赦而回乡。陆机入洛后还写有《羽扇赋》,赋中就以楚王会章台为背景,陆机自比于楚士宋玉,颂扬楚士常用的羽扇,以求得北士的文化认同,这也能看出楚文化对少年陆机的渗透和影响。
荆楚文化中的楚辞,气质多哀思,擅托物言志,比喻多擅长铺排,影响陆机赋作亦多哀思,哀思寄托于景物,影响陆机议论文多比喻,铺排展开,细腻非常。荆楚文化“多情”,影响陆机提出“诗缘情”。陆机荆楚文化中的老庄和汉末荆州易学,重思辨,影响陆机的文学理论和赋作也重思辨。
陆机散文概述
关于“散文”的界定学界有不同观点。本文参看《中国古代散文概念的变迁》及散文范畴的界定赋这种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像是《文选》《文心雕龙》都把赋编辑在了书籍前半部优先的位置上,先写赋类,再写其他类。
陆机的赋占到他的散文创作上的比重是非常大的,现在还比较完整的也有近三十篇之多。按照赋题,可以将其分为抒情赋,主要抒发心中的情感和志向;咏物赋,对物体描摹咏叹;隐逸赋,想象隐逸生活。
抒情赋
赋题带有感叹色彩,如《感时赋》《感丘赋》《感思赋》《叹逝赋》;怀念思念色彩,如《怀土赋》《思归赋》《行思赋》《思亲赋》《愍思赋》等,加之一些吊念先祖的赋作和抒发志向的赋作,大致就是陆机抒情赋的范畴了。
这些抒情赋主要抒发两种情感,一种是对时间匆匆流逝,世事几多迁移的感叹,体现在有感叹色彩的赋中;一种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旧亲朋的想念之情,体现在有怀念思念色彩的赋中。
陆机写这种抒情赋有自己一套格局和顺序,这种构架要求,我们可以在陆机的《文赋》中窥见大概,《文赋》提到体察外物才能使赋作圆润清琅。陆机运用到他的赋中,总是要先对外在的景色进行描写。
比如《行思赋》中先说“川禽”“山鸟”“渚林”,《怀土赋》先写“曲街委巷”“水泉草木”,接着,陆机赋予这些外物、景色以她们所处环境下显现的自身特色,如《感时赋》中,“雪”是“零雪”,“叶”是“落叶”,山描写成“空山”,川则是“涸川”,这样写作之后,就为下一步作者赋予他们感情提供了自然而然的便利条件,移情于景,不显突兀的抒发出作者自己的感情的同时,使赋的意象和意蕴都充实丰富起来。
像《行思赋》因为还要记述自己行动的线路,可谓移步换景,换景移情,作者记述自己返吴时的所见所想,一路景色不同,情感也在由近洛到由洛返吴的途中,再到靠近吴地有了递进,做到了景物有变换,抒情有深入的不单一的效果。
《感时赋》是陆机的名篇,在这篇赋作中,虽没有行迹的变化,可是景物的描写由远景写到近景,也体现了变化,景色的变化之间穿插进作者的抒情“矧余情之含瘁,恒睹物而增酸”,不禁让人悲从中来,不能自己。
陆机的抒情赋抒发的感情大多都被悲剧色彩和悲观色彩笼罩,显得颇为孤独惨恻,如《感丘赋》:“伤年命之倏忽,怨天步之不几”,这种悲情又是被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面,与生死之感交织,进化成一种人生之常理,如《感丘赋》“伊人生之寄世,犹水草乎山河”。又如陆机《叹逝赋》,写自己亲朋好友多半去世,自己在洛阳做官战战兢兢的悲伤忧思,抒发人生飘零无依,生命短暂易逝的哲学思考。
咏物赋
吟咏的物象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某种代表或象征意义的事物,如象征德行的《瓜赋》《桑赋》,象征东吴文化的《羽扇赋》,象征长寿的《鳖赋》,象征军威的《鼓吹赋》等,这些被吟咏的事物都有某一方面的优点.
如《漏刻赋》虽然漏刻制作工艺精妙,简易却有着重要功能和良好的效果,描摹完事物的样貌后这类赋作会对事物加以议论,《漏刻赋》最后一句就点明体察天象,效法天道,就是凭借的漏刻的精明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陆机很喜欢写关于“云”的诗赋,在他的赋作中,唯一吟咏重复的事物就是云,写了两篇,分别是《白云赋》和《浮云赋》,而且写云的赋中情景都有一股明丽的色彩,不再给人抒情赋中写景物那种乌云将阴,密云将雨的感觉,而是成为玉器一般温润,山花一般灿烂的感觉《羽扇赋》是赋作历史上第一次运用主客问答形式写作的作品,一问一答,创设了一个鲜活而引人入胜的情景,富有创新色彩。
隐逸赋
《列仙赋》《凌霄赋》《幽人赋》和《应嘉赋》归于此类。《列仙赋》音韵高低起伏,强弱变换,显得列仙神秘莫测,超然人世之外,造化自然又精妙绝伦。这类隐逸作品大都以假设,问答,自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想要出尘绝世,远离红尘俗世,逍遥天地之外的愿望想象和情怀。
论陆机在论这一文章体式中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他的论文尤其是政论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论也是魏晋时期极为流行的文章体式。论的本义是严明条理,《文心雕龙·论说》中给出了论的定义是:“述经叙理曰论”,也就是有理有据,用经学内容理论立论探讨是非道理的文章就叫论。陆机的政论文有代表西晋最高水准的《辩亡论》上下篇,以及《五等诸候论》《大田议》《晋书限断议》。
其中《辩亡论》和《五等诸侯论》因比较完整且篇幅较长,被视为陆机的代表作。《辩亡论》素有和贾谊《过秦论》比肩并美之称,二者谋篇布局、文辞句式相似。不同的是二者的主题思想,《过秦论》论秦灭亡之过,《辩亡论》却并非要批评吴国灭亡的过失,更多的是一种对开国先祖赞誉的意气风发和沉痛冷肃的亡国之悲,过失之处则一笔带过,寓情于言外。
《五等诸候论》论述了“五等诸侯”这个封建宗法制比秦朝郡县制度的优异之处。因为在西晋建立之前,国家的政体曾经出现过两种形制,即分封制和郡县制,而西晋采用的则是封建宗法的分封制,这种五等分封顾名思义把爵位分为五个等级,封给不同的藩王。
陆机这篇政论文,自下而上的探讨比较两种形制,五等诸候制的分封制在陆机眼中持久性更长,且因为是自己的封地的缘故,当地统治者和百姓归属感更强,土地私有化也使得他们保护欲更强,会形成更强的内驱力去建设自己的地区,加强自己的力量。
而郡县制执政者在任期限短,私有化程度低,使得建设的积极性低,只是为了迎合上级官员的要求进行建设而不能依从当地人民群众的要求,会对百姓造成伤害。
在论文中,陆机先表述封建的含义和样貌,用理论进行分析,再结合历朝历代的历史事实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论证阐释,非常细致,每一时段的制度,每一时段制度下的社会状况和最终结局都有论述,并反复比较,正论反论相互映照,论述较为深入,思辨十分严谨。
最终他站在客观角度上指出封建制度的不足之处,但还是认为封建制优于郡县制。从这个判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篇论文应作于八王之乱爆发之前,因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完全暴露了这种五等诸侯分封的弊端。
陆机的历史局限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实际上,郡县制才是历史所趋向的必然。但是也正因如此,这篇深刻的政论引起了后人更深刻的反思,尤其唐代备受唐太宗欣赏,引起巨大影响。陆机这两篇政论皆议论慷慨,颇有气势,章学诚说:“《过秦》、《王命》、《六代》、《辨亡》诸论,抑扬往复,诗人讽谕之旨。”
序文表笺写在诗文前面的,说明作者自己写作此文章的原因的文字就是序文,汉代最早出现,魏晋较为繁盛,很多作者都喜欢在作品前边加写序文,序文创作手法多序文与作品正相互补充,但是现今我们研究这些序文的时候,有时会把序文看成独立个体,单独拿出序文研究,因为有的序文质量优于正文且与正文关系并不密切。
表笺是古代的一种公文写作形式。大臣写作表笺,表明自己对国家对君主的心意和建议,赞颂君主的美德和功德。陆机作为朝臣,自然少不了表笺的写作。
现在陆机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的表笺作品有接受官职调度并谢恩的《谢平原内史表》和向朝廷举荐贤明入朝为官的表笺《与赵王伦笺荐戴渊》《荐贺循郭讷表》,残卷有《与吴王表》、《谢齐王表》等共十表笺。
《谢平原内史表》是写给皇帝的表笺,它的写作背景在《西晋文纪》中有详细的记述:“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收付廷尉,赖成都王颖、吴王晏救免。冏败,颖表为平原内史。”当时陆机在赵王伦旗下做事,齐王冏掀翻了赵王伦的政权,把陆机当作假拟皇帝禅让诏令的犯人抓了起来,幸亏有成都王颖等人的搭救陆机才免于被治罪。
后来司马冏也被打败,司马颖升陆机作了平原内史。由此可见,司马颖对陆机既有救命之大恩,又有赏识提拔之大恩,陆机对司马颖的感激之情已是情比金坚,没齿也难报达,所以在这篇表中,就把这样一个前因后果进行了叙述。
首先是陆机在表文中被司马冏冤枉为假拟诏令,成为犯人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他感念皇恩浩荡,被困于牢,是万万做不出这种事来的,陆机又例举事实,反复说明自己是无罪的;深感绝望之中,幸得成都王颖的明察秋毫,才使得自己没有白白冤死,而是洗脱罪名,得以保全性命,诉说自己对司马颖深厚的感激之情。
又写自己得到召命,被加以重任,更加感激欢喜,说明自己一定不辱使命的拳拳志向。或说这篇表文实乃陆机自理其确实是被冤枉获罪而作,谢表只是它的名头。
《荐贺循郭讷表》是向朝廷举荐自己南方吴地的亲友贺循贺彦先和郭讷郭敬言的一篇表文,论述他们的德行,才华和政绩,有条不紊的说明他们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及两个人相同的因“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而久久不能入朝为官发挥才干的境遇,并结合他们的才徳举荐他们担任匹配的职位。
最后表明自己举荐二人并非是出于私心,二人是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后应当举荐的堪任此职位的人才。表文情理兼备,具有动人的说服力,最终成功举荐二人做官。除举荐作用外,文章还道出了南人立足北方政坛的困难和艰辛。
《与赵王伦荐戴渊》,戴渊本是一届土匪,据《世说新语》中说,戴渊劫了陆机船上的财物后陆机反而劝他说,像你这样才貌的人不应该做这种打家劫舍的事情,戴渊被陆机说动,从良后来举孝廉。
陆机就写这篇笺文向当时摄政的赵王伦举荐戴渊入朝做官,文章把赵王伦暗喻为英明的君主,把戴渊比作英明君主一定会任用的“蕴匮之才”并不断渲染任用戴渊后给国家社稷带来的光明景象,层层叠述,反复铺垫,文章虽短,意蕴颇深,也使赵王伦无法拒绝的任用了戴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