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伊戚读音,自诒伊戚的戚是什么意思

在学完了见君子,乐君子之后,我们进一步把《诗经》中所有有君子的诗找出来学习,来认识各种各样的君子。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淫乱君子宣公。这里的一些观点是我独家解读,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yì)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háng)。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

一、音韵

韵部:

第一章 羽、阻,鱼部;

第二章 音、心,侵部;

第三章 思、来(lí),之部;

第四章 行(háng)、臧,阳部。

注:

  1. 来():《康熙字典》:“又叶邻奚切,音离。”《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2. 行(háng):又《集韵》:寒冈切,音杭。

二、释义

雄雉四章,章四句。

第一章

雄雉于飞1。泄泄其羽2。我之怀3矣,自诒伊阻?。

兴也。

注解

  1. 雄:《说文》:“鸟父也”。雉: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于:语助词。
  2. 泄泄:鼓翼貌。一说缓飞貌。
  3. 怀:思。
  4. 诒:通“贻”,遗。伊:维,语助词。阻:艰险,阻隔。
自诒伊戚读音,自诒伊戚的戚是什么意思

雄雉于飞

今译

雄的野鸡在那飞,鼓动翅膀舒又缓。我所怀念的人啊,自己给自己阻隔。

○妇人以其君子从役于外,故言:雄雉之飞,舒缓自得如此,而我之所思者,乃从役于外,而自遗阻隔也。

第二章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1。展2矣君子,实劳我心3。

兴也。

注解

  1. 下上其音:言其飞鸣自得也。
  2. 展:诚也。言诚,又言实,所以甚言此君子之劳我心也。
  3. 劳:勤也,忧也。使动用法,使我心劳。

今译

雄的野鸡在那飞,上上下下鸣不停。我那诚实的君子,实在让我想不停。

第三章

○瞻彼日月1,悠悠我思2。道之云远,曷3云能来。

○赋也。

注解

  1. 瞻:视也。
  2.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3. 曷:何也。

今译

看着那太阳和月亮,我心悠悠思君子。道路之遥,亦云远矣,我之君子,何时可云能来。

第四章

○百尔君子1,不知德行。不忮不求2,何用不臧3?

○赋也。

注解

  1. 百:犹凡也。
  2. 忮:害。求:贪。
  3. 臧:善也。

今译

你们这些君子啊,不知道德行?不嫉妒害人,不求全责备,干什么事情干不好呢?

朱熹说:“言凡尔君子,岂不知德行乎。若能不忮害,又不贪求,则何所爲而不善哉。忧其远行之犯患,冀其善处而得全也。”

三、赏析

写作背景和主题。

毛诗序》认为:“《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

毛诗这样解读的依据是认为雄雉求雌,是讽刺卫宣公淫乱。《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但是我们看看唐代褚遂良是怎么看雄雉的。

唐会要》:十七年三月二日,皇太子初立。有雄雉飞集东宫显德殿前,上问褚遂良:“是何祥也?”遂良对曰:“昔秦文公时,有童子化为雉:雌者鸣于陈仓,雄者鸣于南阳。童子言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文公遂以为宝鸡祠。汉光武得雄,遂起南阳,而有四海。陛下旧封秦王,故雄雉见于秦地,此所以彰表明德也。”上大悦曰:“立身之道,不可无学。”

我们看褚遂良多会说话。

宋代朱熹认为这首诗就是女子思念在外于役的夫君。从文字上来看,这样解释更合理一些。但君子在春秋时期一般指诸侯国君,所以,指卫宣公也说得通。那么这个女子可能就是卫宣公后宫里的媵妾。卫宣公就像那雄雉,不停的“泄泄其羽”“下上其音”,又像那“日月”。我们知道日月可不是用来象征普通人的。

为了理解诗意,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卫宣公作个简单的了解。

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继位前叫做公子晋。卫宣公和他的庶母夷姜发生关系,生子名伋。后替伋迎娶齐女,听说齐女很美,便在河上筑台把她拦截下来占为己有。这便是卫宣姜。他这一点上比唐玄宗更厉害。不仅跟庶母生了两个儿子,还夺取儿媳。所以,诗中用“下上其音”来比喻。上是庶母,下是儿媳。宣姜,宣表示她是卫宣公的夫人,姜则是她出嫁前的姓。她来自齐国,是姜太公子牙的后代。这个宣姜后来又跟宣公的庶子公子顽私通,生下了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所以,《毛诗》认为是讥卫宣公的。

再说,本诗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本诗四章,每章四句。

前两章,都用雄雉于飞起兴,以比喻卫宣公的淫乱。“下上其音。”下夺取儿媳为淫,上与庶母私通为乱。后两句,则表示思念。“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这个阻隔来自于他一直在飞。“展矣君子,实劳我心。”这个君子,实在让我忧心。太花了!所以,实劳我心。

第三章,以日月比喻,想念的人在高高的天上。“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所以说“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这跟诗经蒹葭中的“道阻且长”意思一样。并且,卫宣公在任期间,不断地与郑国郕国发生战争,所以说,也经常在外。这不仅是路途遥远,哪怕回国,恐怕也见不到君子,“曷云能来。”想见也是遥遥无期。

第四章,直接类比。“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知道其它那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君,是不是也是这个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疾害,不贪求,有什么不好呢?直接发出控诉。

所以说是写怨女的,只是,这个怨女的老公是君子,而不是氓(平民)。普通人男女不和,有可能被抛弃(休)了,而如果做了国君的女人,国君那么多女人,根本不用休。把你直接遗忘。所以是“休即未能休。”

但是,这首诗,也可以,解读为君子勤于国事,而忽略了家中的女人。所以,其中“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之语,已经被人们当作修身进道的法门。做人应该“不忮不求”,那么“何用不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