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南泉山,秀丽花溪水,温泉之都,闻名全国,五方十泉,自然风光,绿色清凉,吸引郭老,多泡温泉,挥笔写诗,赞美南泉。

(重庆南温泉)
温泉爽快 吸引郭老
古往今来,重庆南泉十二景,中外闻名,美丽如画:南塘温泳、虎啸悬流、弓桥泛月、五湖占雨、滟预归舟、峭壁飞泉、三峡奔雷、仙女幽岩、小塘水滑、建文遗迹、石洞探奇、花溪垂钓。还有校长官邸,林森别墅,孔园耀眼,陪都时期,军政要员,文人墨客,贵妇名媛,多会于此。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郭沫若也和中国众多名人一样来到山城。这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郭沫若先生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委员会主任,寓居重庆城区天官府8号。那时日寇飞机天天狂轰滥炸,鉴于这种情况,郭沫若又搬迁到城郊沙坪坝西永镇农村乡下居住。
为广泛团结抗战力量,由文艺界著名人士郭沫若、老舍、茅盾、臧克家、何其芳等参加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得以成立。协会除在渝中区张家花园办公外,还曾专门在巴南南泉桃子沟设立办公室。老舍、艾芜、杨骚等部分文学艺术家曾在此办公、生活。1938年至1945年,著名作家张恨水来重庆后就住在南泉桃子沟的茅屋。因该茅舍受风雨侵蚀四处漏风、漏雨,故取名“待漏斋”。为了开展抗战文化工作,那时郭沫若也经常来到南泉指导抗战文化工作,来时都喜欢泡泡温泉。
1946年春季,郭沫若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专程来到巴南区的南泉体验生活,饱览南泉自然风光,特别体验了温泉的爽快。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多次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其间,郭沫若对温泉的爽快念念不忘。

(郭沫若1960年2月2日南泉公园招待所手迹)
又泡温泉 即兴写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郭老一别南泉十多年。1960年2月2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莅临重庆。在重庆众多的景区里,郭老首先欣赏了巴南区南泉之美景,而且还下榻南泉公园招待所,再次分享温泉带来的舒服感。郭老尽兴之后应南泉主人的邀请,即兴挥笔写下参观南泉和分享温泉后的感受。即写诗赞南泉,激励南泉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团结一心去建设南泉,抒发热爱南泉的情感。诗题:《南泉今日我重来》,诗曰:“南泉今日我重来,且喜红梅花半开。旧代政权成废垒,新春民众乐登台。建文隐处埋荒草,仙女洞头有碧苔,浴罢温汤生趣满,劲头鼓足莫徘徊。”
“南泉今日我重来,且喜红梅花半开”。这两句诗歌的意思大概是:郭老离别南泉十四年,今天又回到泡过温泉澡的美丽南泉,时间正逢新春二月,虽然说国民经济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但南泉公园的人们谈笑风生,游人如织,一片欢乐的场面。
“旧代政权成废垒,新春民众登乐台”。国民党统治的南泉已经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如今,公园内的红梅有的枝头花朵已经绽放半开,有的花骨朵正含苞欲放,给人清新感觉,使人心旷神怡。
“建文隐处埋荒草”这句诗歌引古论今,诗说典故。建文峰是重庆南泉的一个名胜之地,相传明朝年间,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叔父朱棣——明成祖打败,江山易主,国破家亡。在兵临城下,所住宫中遭遇大火之际,建文皇帝化装潜逃,削发为僧,从秘密地道仓惶逃出南京,流落民间,来到重庆的南泉。由于建文皇帝的到来,故南泉建文峰由此得名。据说建文皇帝在建文峰这所破庙中,终日相伴晨钟暮鼓,苦读经书,看破红尘。数年之后流落贵州、云南边陲地带,不知定向,因此成为千古之谜。这山顶还有建文帝住过的破庙及开凿过的水井等遗迹。据南泉百岁老人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还没有建造登山步道及索道缆车,如果要想攀登上建文峰,年轻力壮的青年人都不敢轻易赏识。那悬崖绝壁、坡陡路险,茅草丛生,真正是如临深渊,望而生畏。因此郭沫若先生那天只能站在山脚下,远远遥望茅草丛生,高高耸立的建文山峰,沉思历史,诗说建文。

(南泉飞泉一瞥)
“仙女洞头有碧苔” 这句诗歌描写真实。南泉的仙女洞实为喀斯特地貌溶洞,发现于明代,洞里冬暖夏凉,传说民间一个民女,心地善良,得道成仙。这个洞曲折幽深,里面有许多钟乳石筍,还有暗河流出清泉来,水寒清冽。这股清泉流出后,从高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这就形成了南泉的另一著名景点——峭壁飞泉。洞前有一小寺庙,名曰龙泉寺,昔日香火不断,碧苔上摆着贡品。所以,郭老诗曰:“仙女洞头有碧苔”。
“浴罢温汤生趣满,劲头鼓足莫徘徊”这两句诗歌字面意思是:郭老泡罢温泉精神爽快,心情舒畅,劲头十足。而引申意思则是:当时1960年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的总路线、总方针。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郭老的诗鼓舞南泉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去战胜暂时遇到的困难。
据文史资料记载,郭老把诗写好后,围观者交口称赞,南泉公园有关人士视为珍宝,呈请本土书法雕塑工匠镌刻在坚硬的石碑上,安放在公园的红梅花树下,供游客们瞻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温泉文管所将郭老诗碑重新打造,展示在南泉仙女洞的门前,与仙女同伴,熠熠生辉。

(南泉仙女洞门前的郭老诗碑)
撰稿人:胡平原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