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江西省文明村镇:永新环浒(石桥)尹氏源流考

一、永新县历史沿革

江西省文明村镇:永新环浒(石桥)尹氏源流考

永新县古称楚尾吴头,东汉建安九年(204年)建县,县名来源于《大学·礼记》,寓意为“日永月新”。

东汉末期,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分遣诸将讨豫章庐陵等郡“山越”,建安九年(204年),平庐陵“山越”,建安九年至二十年(204—215年)之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县治在今澧田镇南城中居村洲头和沙市镇汤排村下排交界的高洲。

永新县,隶属江西省吉安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罗霄山脉中部,毗邻湘东,南接井冈山市,西邻湖南省茶陵县,西北与萍乡市莲花县接壤,北毗安福县,东连吉安县,东南邻泰和县。全县面积219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0个镇、13个乡。 2021年末,永新县户籍人口52.36万人。

二、永新尹氏始祖及分布

最早迁入永新的是尹氏南派始祖尹忆之孙尹濯(zhào),居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为平南将军,改广州刺史,封鄱阳侯,留镇洪都(今江西南昌市),于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避地永新。其后裔徙居湖南攸县茶陵和江西泰和,后又从茶陵、泰和返迁永新,而世居永新(如烟阁竹山、才丰联合、在中苦竹坪、龙源口黄淇、龙门沙田尹姓)。

此后,尹氏北派始祖尹愔的后裔尹权(字仕宏),赠朝议郎,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徙居永新牛田富溪(今坳南乡牛田村富溪),后分衍多处(如才丰南株、澧田九西等尹姓)。

今永新尹姓人口约2.7万,居全县第5位。

三、永新环浒(石桥)尹氏

环浒,今称石桥,古称环浒,即江西永新县石桥镇石桥村

环浒,起源于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永新胜业乡尹彦成公子孙十世念二公携其子叔甫乘舟到此打猎,宿舟于此。

因为猎狗呆在此地不走,父子俩看此地山清水秀,认定此处必是风水宝地,遂遵循“天意”,在此定居,坐南朝北、开基落业,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因村在水边,水在村中,“U型”又酷似“环”型,故取名“环浒”(明朝:称“还古【1】”)。

石桥村地处罗霄山脉井冈山下,永新至里陂公路穿越腹地,距县城10公里,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

石桥村辖3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382户1419人、35名党员,耕地923亩,林地4891亩。尹姓占92.74%龙姓占4.51%、袁姓2.33%、刘姓0.42%。

环浒有九十九栋祠堂、九十九口水塘和十八景之说。 一栋栋的祠堂,一口口的水塘,衬托出石桥村的古韵与灵性,古人的智慧与远见。

尹氏后裔各级地方官员、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作家、大学生等人才150余名。

一个以尹氏开基,客居龙氏、袁氏、刘氏的村落,石桥镇政府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

2021年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江西省第七届文明村镇和永新县12个红色名村。

尹氏在永新开基,其家族应追溯到北方。自少昊帝封支子般(pan)于尹城得姓以来,历经4400余年、140余世,由北向南大迁徙。

尹氏南北先祖思贞公始于泰州天水一脉,至唐朝中期,其子忆授饶州【2】(今江西鄱阳)江南西路安抚使。

朱温篡唐后,其嗣孙鄱阳侯尹濯避乱居永新,后葬于永新,成为尹氏“南派”在江西开基始祖,从此永新就有了尹氏家族。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濯公孙司马球公也因避乱,携其三个儿子来到永新。

长子彦成,居永新胜业乡(今宁冈大陇,时属永新),次子彦当,居泰和洲尾,三子彦弼,居安福城北。

尹氏历经30世、780余年,枝繁叶茂,先祖用辛勤和汗水开辟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耕读传家不乏其人。

尹台(1508-1581),字崇基,号洞山,即洞山先生尹氏,江西永新人也。其取号以居左有石山空洞,故称洞山先生。著有《洞麓堂集》38卷,见《衡庐精舍稿》卷十一《宗伯尹洞山先生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升为南京礼部尚书。

皇帝将尹台考中进士的对策与三鼎甲的对策一同刊刻行世,有阁臣、重臣拉拢他,他拒不往见。

任会试考官,其命题为皇帝常识,内阁首辅严嵩一再笼络他,他又拒绝。他为官一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不畏权势,不附言趋势,主纂《永新县志》,为后人作范本。

他是一位远见卓识政治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造诣精深的文学家。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家乡建设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曾到湖南岳麓书院、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回归故里,创建崇正书院并讲学。

万历九年(1581年)病故,享年73岁,明神宗下敕安葬。后人为其建“四贤祠”,与唐姚崇、宋刘沆、明刘定之齐名并称。?

在他影响下,石桥村文风昌盛。古有朝廷官员及文人学士300余人,今有原载全国小学《语文》通编教材课本第八册教科书《苦柚》作者尹风庭等各级官员、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尹继隆编写1851年《尹氏南北八修通谱》尹氏考略;清同治年间独自主修《永新县志》,他以个人的力量编纂县志,水平超过官修本,现存北京江西省图书馆。还有:尹洞麓堂家谱义例三卷 (清)尹继隆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清同治间尹继隆辑有《永新诗征》等

江西永新环浒尹氏家族从明朝的洞山公尹台到清朝的尹继隆,尹继美两兄弟共三百多年间,尹氏祖孙,父子,兄弟,叔侄之间代有贤哲,世擅诗文,他们所辑纂的著作有近三十部之多。

尹继隆所辑纂的《南岳二贤祠志》是为了追念先贤遗迹,南岳二贤祠为其先祖尹台买田并捐赀所建。

四、石桥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井冈山斗争时期,石桥镇的石桥、樟枧、合光睦堂水西等村组是湘赣省级机关重要驻地,石桥村还是红色村。

江西省文明村镇:永新环浒(石桥)尹氏源流考

毛泽东同志在石桥村住过三天三夜,通过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以一团之力,困敌11个团达20天之久——史称“永新困敌”的经典战例,

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全面胜利,创办了湘赣省红色石印局,石桥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扬帆起航,奋进新征程;铭记历史、不忘先辈。

石桥镇精心打造红色村史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祝福石桥村(镇)明天更加美好!

欢迎大家来石桥村(镇)旅游观光。

江西省文明村镇:永新环浒(石桥)尹氏源流考

江西省文明村镇:永新环浒(石桥)尹氏源流考


注释:

【1】:环浒,还称“还(环)古”。明朝地理学家、文学家、探险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崖,令舟子候于永新,余同静闻由还古(今石桥村)南行……”

【2】饶州:明清府名,府治鄱阳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饶州府管辖鄱阳、余干、万年、德兴、浮梁、乐平、余江七县,有“七县之会饶州府,景秀江南鱼米乡”的美誉。


来源:尹氏文化传媒

编辑:尹珺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