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知识:春秋时如何给男子取名字的?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取名规则

读《春秋左传》时,发现有很多时候,名称不一样,但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个人,例如《郑伯克段于鄢》中,公子吕和子封是同一个人;又隐公十一年,齐、鲁、郑联合伐许中,公孙阏(è)和子都是同一个人。那么,周王朝男人命名规则是怎样的呢?

春秋小知识:春秋时如何给男子取名字的?

国君

国君一般被称作国名+君+名,国名+爵位+名,国名+名。例如齐侯表示齐国国君(齐国爵位是侯爵)、楚子(楚国爵位是子爵)、许男(许国爵位是男爵)。

国君的儿子:

国君的儿子一般称作公子,如公子吕等,也有封地(国名、职务)+名,例如共叔段。

国君的孙子:

国君的孙子一般称作公孙,如“公孙滑奔卫”、“公孙閼与颍考叔争车”,也有封地(国名、职务)+名。

公孙的儿子:

公孙的儿子则以父亲或者祖父的名或字为氏,或者用封地为氏、职务为氏,后代就一直用这个氏了。称呼可以用氏+名,或者自己职务+名。例如,屈原芈姓屈氏(以先祖名字为氏);孔子是子姓孔氏(先祖是宋国公族孔父嘉,所以用孔为氏);晋国智氏是以先祖封地智城为氏,中行氏是以先祖职务“中行将”为氏,二氏皆为姬姓

商鞅出了卫国卫鞅,然后封地在商叫商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3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