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字五行属什么的(崔字的含义)

綴綴(缀缀),◆相連綴貌。○《荀子?非十二子》:“綴綴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楊倞]注:“綴綴然,不乖離之貌,謂相連綴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子寧獨迷誤,綴綴意益彌。”○[宋][梅堯臣]《送紅梅行之有詩依其韻和》:“綴綴紅梅肥似蠟,濛濛飛雨灑如脂。”

作綴,◆联姻;成婚。○《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知遠已有妻,焉敢作綴?”○又《知远充军三娘剪发生少主》:“當初作綴,不望村裏人憔;今日成親,怎想莊中早覺。”

綴組(缀组),◆繫結印綬。指任官。○《梁書?張充傳》:“彯纓[天閣],既謝廊廟之華;綴組[雲臺],終慚衣冠之秀。”○[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優賞將吏,扶珪綴組。”

綴兆(缀兆),◆謂古代樂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禮記?樂記》:“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鄭玄]注:“綴,謂酇舞者之位也。兆,其外營域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周振甫]注:“舞時表行列的叫綴,舞時進退的範圍叫兆。”○[唐][白居易]《沿革禮樂策》:“以律度鏗鏘為飾,以綴兆舒疾為文。”○[明][宋濂]《文原》:“譬猶聆眾樂於[洞庭]之野,而後知其音聲之抑揚,綴兆之舒疾也。”

綴宅(缀宅),◆軀體。謂精神所依附。○《淮南子?精神訓》:“且人有戒形而無損於心,有綴宅而無耗精。”○[高誘]注:“綴宅,身也。精神居其宅則生,離其宅則死。”

綴玉聯珠(缀玉联珠),◆比喻撰寫美好的詩文。○[唐宣宗]《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补证条目■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宋杨万里《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之四:“綴玉聯珠辱見投,要知詞客解悲秋。”○宋无名氏《调笑集句》词序:“綴玉聯珠,韻勝池塘之春草。集古人之妙句,助今日之餘歡。”

綴游(缀游),◆見“綴旒”。

綴映(缀映),◆謂點綴映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紅葉朱英,綴映沉綠中,曰[鞋山]。”

綴意(缀意),◆猶屬意。○[唐][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薦士於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

綴衣(缀衣),◆1.帳幄。古君王臨終所用。○《書?顧命》:“茲既受命還,出綴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孔]傳:“綴衣,幄帳。”○[孔穎達]疏:“綴衣是施張於王坐之上,故以為幄帳也。”○[三國][魏][曹植]《武帝誄》:“既即梓宮,躬御綴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2.借指帝王臨終之際。○[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稟玉几之顧,奉綴衣之禮。”○《梁書?任昉傳》:“實不忍自固於綴衣之辰,拒違於玉几之側。”○《舊唐書?武宗紀論》:“[開成]中,王室寖卑,政由閽寺。及綴衣將變,儲位遽移。”◆3.[周]代官名。掌管衣服,為天子近臣。○《書?立政》:“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孔]傳:“綴衣,掌衣服;虎賁,以武力事王。皆左右近臣,宜得其人。”

綴言(缀言),◆猶綴文。○[清][陳熾]《<盛世危言>序》:“[香山][鄭陶齋]觀察著《危言》五卷,[吳瀚濤]大令以示余,讀既竟,爰綴言于簡端。”

綴學(缀学),◆謂從事編輯前人舊文之學問。○《大戴禮記?小辨》:“子曰:‘唯社稷之主,實知忠信。若[丘]也,綴學之徒,安知忠信?’”[孔廣森]補注:“綴學,捃拾聞見以為學也。”○《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呂向]注:“綴,緝也。”○[章炳麟]《檢論?商鞅》:“今綴學者不能持其故,而以抑民恣君蔽罪於[商鞅]。”

綴續(缀续),◆編撰接續。○《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哀][平]之世,增修[曹參]、[周勃]之屬,得其宜矣。以綴續前記,究其本末,并序位次,盡于[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後漢書?百官志序》[劉昭]注引[漢][胡廣]《小學漢官篇注》:“蓋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為作詁解,各隨其下,綴續後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

綴敘(缀叙),◆猶著述。○《後漢書?荀悅傳》:“於是綴敘舊書,以述《漢紀》。”○[三國][魏][嵇康]《琴賦》:“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

綴文(缀文),◆猶作文。謂連綴詞句以成文章。○[晉][葛洪]《抱樸子?尚博》:“然則綴文固為餘事,而吾子不褒崇其源,而獨貴其流,可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易。”○[唐][杜甫]《醉歌行》:“[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岑參》:“博覽史籍,尤工綴文,屬詞清尚,用心良苦。”

綴思(缀思),◆猶構思。○[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然後品藻玄黃,摛振金玉,獻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綴思之恒數也。”

綴術(缀术),◆1.古代天文學的一種測算法。○[宋][沈括]《夢溪筆談?技藝》:“求星辰之行,步氣朔消長,謂之‘綴術’。”○[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二》:“前世修曆,多只增損舊曆而已,未曾實考天度。其法須測驗每夜昏曉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錄之。滿五年,其間剔去雲陰及晝見日數外,可得三年實行,然後以算術綴之,古所謂‘綴術’者此也。”◆2.亦作“綴述”。書名,算經十書之一。○[南朝][齊][祖沖之]撰,六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又見《律曆志》。○《南齊書》、《南史》中《祖沖之傳》皆作“綴述”。○[唐]代明算科用書十二種,中有《綴述》,學習年限為三年。該書久已失傳,據《隋書?律曆志》、《〈緝古算經〉序》和《九章算術》([李淳風]注),《綴術》中可能有精密的圓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確的球體積計算等成就。

綴述(缀述),◆1.猶著述。○[宋][陳善]《捫虱新話?李杜韓柳有優劣》:“若其祖述墳典,憲章《騷》《雅》,上傳三古,下籠百氏,橫行闊視於綴述之場者,[子厚]一人而已。”○《清史稿?禮志一》:“[德宗]季葉,設禮學館,博選耆儒,將有所綴述。”◆2.見“綴術”。

綴屬(缀属),◆1.謂撰著文辭。○[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元稹》:“[稹]詩變體,往往宮中樂色皆誦之,呼為才子。然綴屬雖廣,樂府專其警策也。”◆2.連屬;連貫。○[明][胡應麟]《詩藪?近體下》:“自[曹]氏父子以文章自命,賓僚綴屬,雲集[建安]。”○[清][王韜]《<淞濱瑣話>自序》:“把卷靜坐,即爾昏昏欲睡,思有所作,握管三四行後,意即不相綴屬。”

綴飾(缀饰),◆點綴裝飾。○《宋書?五行志五》:“﹝[孫皓]﹞尋還[建業],又起新館,綴飾珠玉,壯麗過甚。”○[宋][蘇轍]《祭歐陽少師文》:“嗟維此時,文律穨毀,奇邪譎怪,不可告止。剽剝珠貝,綴飾耳鼻,調和椒薑,毒病唇齒。”○[葉聖陶]《線下?一個青年》:“他又發見她的左頰上有一點細細的痣,鮮紅如朱,這足以增加她的嫵媚,遠勝於那些人工的綴飾。”

綴識(缀识),◆綴集記載。○《南齊書?禮志上》:“及至[東京],太尉[胡廣]撰《舊儀》,左中郎[蔡邕]造《獨斷》,[應劭]、[蔡質]咸綴識時事,而[司馬彪]之書不取。”

綴拾(缀拾),◆采集連綴。○[明][張居正]《重刊<大明集禮>序》:“彙為《大明集禮》一書,蓋編摩綴拾,雖出于一時諸臣之手,而斟酌損益,皆斷自聖衷。”○[明][袁宗道]《刻<玉海>序》:“而今世經生學鮮本原,藉口[孔氏]多識鳥、獸、草、木之語,齪齪焉取前所謂載花鳥紀奇邪者而綴拾之,以流連光景,謂足馳騁藝林矣。”

綴賞(缀赏),◆贊賞;玩賞。○《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呂向]注:“綴賞,追賞也。”○《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一?水調二》:“昨夜遙歡出[建章],今朝綴賞度[昭陽]。”

綴慮(缀虑),◆猶構思。○[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

綴連(缀连),◆組合;連屬。○《魏書?崔浩傳》:“[浩]書體勢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世寶其跡,多裁割綴連,以為楷模。”○[夏曾佑]《小說原理》:“如說某人插翅上天,其翅也,天也,飛也,皆其已知者也;而相綴連者,則新事也。”

綴接(缀接),◆猶聯繫。○[宋][王安石]《外祖黃夫人墓表》:“[吳]氏內外族甚大,朝夕相與居,歲時以辭幣酒食相綴接,卒夫人之世,戚疏愚良,一無間言。”○[宋][曾鞏]《上蔡學士書》:“至于諫官,出入言動相綴接,蚤暮相親,未聞其當退也。”

綴繫(缀系),◆1.連綴繫屬。多指組合文詞。○[清][譚獻]《<金元詩錄>序》:“[好問]所自為,欲學古矣,綴繫掇拾,十一而已,然不可謂非豪桀之士也。”○[劉師培]《文說》:“[震旦]文人,會心言外,或知其當然,昧其所以,而字類分區,文詞綴繫,咸矜自得,罕識本源,學者憾焉。”○[潘漠華]《三月六晨》詩:“會不着你歸來,我就把我底淚,我底憂慮,綴繫在詩裏,跳躍在詩裏。”◆2.猶尾隨。○[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賈兒》:“兒自是日游廛肆間。一日,見長鬣人亦雜儔中,兒審之確,陰綴繫之。”

綴集(缀集),◆連綴匯集。多用於著述、編輯。○《後漢書?應劭傳》:“[劭]慨然歎息,乃綴集所聞,著《漢官禮儀故事》。”○《晉書?司馬彪傳》:“[彪]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習,故得博覽群籍,終其綴集之務。”○[宋][李綱]《<古靈陳述古文集>序》:“其性理之學,庶幾[子思]、[孟軻],非近時區區綴集章句,務為應用之文者所能髣彿也。”

綴緝(缀缉),◆見“綴輯”。

綴合(缀合),◆連綴組合。○[清][趙翼]《甌北詩話?各體詩》:“最後《托宿逍遙觀詩》,專用字之偏傍一樣者,綴合成句。”○[魯迅]《書信集?致徐懋庸》:“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我們是聽到過的,因為後者須有其實,而創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

綴行(缀行),◆連接成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謝恩》:“狀元已下,到主司宅門,下馬綴行而立。”○[宋][王禹偁]《初拜拾遺游瓊林苑》詩:“關宴曾遊此綴行,五年為吏別仙鄉。”○[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四:“綴行相送我何榮,老鶴乘軒愧谷鶯。”

綴恩(缀恩),◆謂聯絡親族感情。○《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樂師大合吹而罷”[漢][鄭玄]注:“歲將終,與族人大飲,作樂於大寢,以綴恩也。”○[孔穎達]疏:“於此歲終,必族人燕飲,樂師之官,大合諸樂,管籥之吹,以綴恩慈之心。”○《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樂師大合吹而罷”[漢][鄭玄]注:“綴謂連綴,恩謂恩親。”

綴辭(缀辞),◆1.撰寫文章。○[晉][潘岳]《馬汧督誄》:“忠孝義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綴辭之士,未之或遺也。”◆2.贅辭,多餘的文辭。○[清][惲敬]《<壇經>書後》之二:“故《壇經》止次其世,無綴辭焉,後之人可以無惑於附會之笑矣。”

綴純(缀纯),◆連綴雜彩以為緣邊。○《書?顧命》:“西序東向,敷重底席,綴純,文貝仍几。”○[孔穎達]疏:“綴者,連綴諸色,席必以彩為緣,故以綴為雜彩也。”

綴兵(缀兵),◆指用以牽制敵方兵力的軍隊。○[清][唐甄]《潛書?五形》:“有游兵以擾之,有綴兵以牽之。”

裝綴(装缀),◆裝飾點綴。○[宋][范成大]《驂鸞錄》:“其旁登高,有[羅漢巖],石狀怪詭,皆嵌空裝綴,巧過鐫劖。”○[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苟無是心,雖預先講得世上許多名物度數與己原不相干,只是裝綴臨時,自行不去,亦不是將名物度數全然不理。”

珠綴(珠缀),◆1.連綴珍珠為飾的什物。○[南朝][梁簡文帝]《東飛伯勞歌》之二:“網戶珠綴曲瓊鉤,芳茵翠被香氣流。”○[唐][李華]《詠史》之十一:“泥沾珠綴履,雨濕翠毛簪。”◆2.比喻歌聲圓潤悠揚。○[宋][晏殊]《點絳唇》詞:“畫堂筵啟,一曲呈珠綴。”

朱綴(朱缀),◆邊幅上的紅色裝飾物。○《文選?宋玉<招魂>》:“網戶朱綴,刻方連些。”○[李善]注:“網戶,綺文鏤也。朱,丹也。綴,緣也。”○[張銑]注:“織網於戶上,以朱色綴之。”○[明][夏完淳]《湘巫賦》:“何朱綴之方連兮,艷陸離而散芳。”

支綴(支缀),◆1.支持延續。○[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尚顧嗣續,不敢即死;支綴氣息,以嚴邦刑。”○[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長亭》:“入室,見少女臥縠幛中。婢以鉤挂幛。望之,年十四五許,支綴於床,形容已槁。”◆2.猶拼湊。○[清][王士禛]《<四溟詩話>序》:“[茂秦]詩有兩種:其聲律圓穩,持擇矜慎者,[弘正]之遺響也;其應酬牽率,排比支綴者,[嘉][隆]之前茅也。”○[清][戴名世]《<野香亭詩集>序》:“往往即事以徵情,取之於心而諧之於韻,宜其成一家之詩,而非勉強支綴,徒以摹擬為工者之所及也。”

整綴(整缀),◆整理編輯。○[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五:“久之得奏議於殘編斷簡中,猥并錯亂不可讀,乃為整綴成十卷,寫以歸之。”

針綴(针缀),◆縫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中》:“倩其成衣數事,自午至戌悉辦,針綴細密,殆非人工。”

音綴(音缀),◆即音節。詳“音節”。

儀綴(仪缀),◆威儀,外觀。○《大戴禮記?千乘》:“才武聰慧,治眾長卒,所以為儀綴於國。”

懸綴(悬缀),◆上下牽連綴結。○[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上下憑虛,各數十丈,卷舒懸綴,薄齊蟬翅。”

校綴(校缀),◆考訂編輯。○《晉書?束晰傳》:“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以其書付秘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文寫之。”

舞綴(舞缀),◆《禮記?樂記》:“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鄭玄]注:“民勞則德薄,酇相去遠,舞人少也;民逸則德盛,酇相去近,舞人多也。”綴,猶酇,指舞人的站位。後以“舞綴”指舞樂。○[南朝][梁][王筠]《昭明太子哀冊文》:“詔撰德於旌旒,永傳徽於舞綴。”

文綴(文缀),◆文舞的隊列。因古舞皆成行綴,故名。○[唐][褚亮]《享先農樂章?舒和》:“羽籥低昂文綴已,干戚蹈厲武行初。”

委綴(委缀),◆謂尾隨,跟蹤。○[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念秧》:“為數十金,委綴數百里。”○[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湘裙》:“見一婦人控驢而過,有童子隨之……絕類其兄。心惻然動,急委綴之。”委,一本作“尾”。

尾綴(尾缀),◆尾隨。○[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瞳人語》:“[長安]士[方棟],頗有才名,而佻脫不持儀節。每陌上見游女,輒輕薄尾綴之。”

停綴(停缀),◆停止;煞住。○[漢]《鸚鵡賦序》:“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宋][錢愐]《錢氏私志》:“略不停綴,都不蹈襲前人,盡出一時新意。”○[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錢]據紙疾書,筆不停綴,十行並下,略無罅漏。”

挑綴(挑缀),◆挑撥。○《平山冷燕》第七回:“若說[山黛]的禍根,還是我挑綴[晏文物]起的,就是後來吃苦,也還氣得他過。”

屬綴(属缀),◆猶著作。○《晉書?張亢傳》:“[亢]字[季陽],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屬綴,又解音樂伎術。”○《北史?李彪傳》:“晝則樵薪供爨,夜則觀文屬綴,集成《晉書》,存一代之事。”○[宋][宋祁]《張尚書行狀》:“每有屬綴,輒據庭樹槁枝而瞑。苟不終篇,未嘗就舍。”○[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嶠》:“[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明詩紀事戊籤?高叔嗣》引[明][陳束]《後岡集》:“每有屬綴,佇興而就。”

沈綴(沈缀),◆猶沉綿。久病不愈。○《舊唐書?宣宗紀》:“﹝[宣宗]﹞十餘歲時,遇重疾沈綴,忽有光輝燭身,蹶然而興,正身拱揖,如對臣僚。”

前綴(前缀),◆加在詞根前面的構詞成分,如“老鼠”、“老虎”裡的“老”,“阿姨”裡的“阿”。

牽綴(牵缀),◆1.猶牽制。謂綴其後使不得自由行動。○《三國志?吳志?周魴傳》:“如使[石陽]及[青][徐]諸軍首尾相銜,牽綴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則善之善也。”○[清][梁章鉅]《退庵隨筆?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牽綴賊勢,使其左顧右慮,不敢併力攻城,而勝算在我矣。”○[郭希仁]《從戎紀略》:“幸東南原及[黃河]岸諸路均未開戰,各住畫定地點,牽綴敵兵,得以無事。”◆2.連接。○[晉][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歡,樹似梧桐,枝弱葉繁,互相交結,每風來,輒自相解,了不相牽綴,樹之階庭,使人不忿。”◆3.牽強湊合。○[宋][陳亮]《書<歐陽文粹>後》:“學者又習於當時之所謂經義者,剝裂牽綴,氣日以卑。”

拼綴(拼缀),◆拼合。○[葉聖陶]《隔膜》:“那句話我雖然還沒想出,但必然是字典上所有的幾個字,喉嚨裏能發的幾個音拼綴而成的。”

末綴(末缀),◆綴於榜末。指及第的末等。○[宋][周密]《齊東野語?咸淳三事》:“[賈公]欲優學舍以邀譽,乃以校尉告身、錢帛等,俾京庠擬試。時[黃文昌]方自[江]閫入為京尹,益增賞格,雖末綴,猶獲數百千。於是群四方之士試者紛然。”

綿綴(绵缀),◆見“綿惙”。

羅綴(罗缀),◆連接排列。○《北堂書鈔》卷一四七引《荊州圖記》:“[鍾陽縣]有[赤馬山]。其東十里,[點溪]與岸有蜜房二百所,羅綴相望。”

聯綴(联缀),◆連結、組合在一起。○《周禮?天官?太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漢][鄭玄]注:“繫,聯綴也。”○[唐][李商隱]《與陶進士書》:“久羡懷藏,不敢薄賤,聯綴比次,手書口詠。”○[明][唐順之]《雁訓》:“一縱一橫,乍合乍分,既錯落而成點,亦聯綴而為畫。”○《西游記》第七二回:“遇穀粒手拈入口,逢絲縷聯綴遮身。”

連綴(连缀),◆1.連接;聯結。○《後漢書?董卓傳》:“自[東澗]兵相連綴四十里中,方得至[陝],乃結營自守。”○《朱子語類》卷四三:“問:‘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兩句似不連綴。”○[沈從文]《老實人》:“把十字與萬字相連綴,以此數揮霍於一優娼身上者,又何嘗乏人。”◆2.指連絡;交往。◆3.綴輯;著述。○《後漢書?應劭傳》:“初,父[奉]為司隸時,並下諸官府郡國,各上前人像贊,[劭]乃連綴其名,錄為《狀人紀》。”○[唐][馮贄]《雲仙雜記?詩成裁窗紙》:“[段九章]詩成無紙,就窗裁故紙,連綴用之。”○《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至[宣王]末年,史官失職,吾乃連綴本末,備典籍之遺漏。”

累綴(累缀),◆見“累贅”。

攬綴(揽缀),◆拉扯湊合。○[唐][柳宗元]《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自[開元]制禮諱去《國恤》章,累聖陵寢,皆因事攬綴,取一切乃已。”

拘綴(拘缀),◆1.痙攣。○[清][劉大櫆]《吳君墓志銘》:“君既遘廢疾,手足拘綴。”◆2.羈絆;牽制。○[唐][韓愈]《答殷侍御書》:“職事羈纏,未得繼請,怠惰因循,不能自彊……八月益涼,時得休假,倘矜其拘綴,不得走請務道之傳,而賜辱臨,執經座下,獲卒所聞,是為大幸。”○[宋][司馬光]《乞罷刺陝西義勇第四札子》:“然一刺手背之後,則終身拘綴。”○[宋][王安石]《回元少保書》之二:“山川相望,拘綴無緣造晤。”○[清][方苞]《<李穆堂文集>序》:“而[穆堂]宦益達,各以職事拘綴,惟一見於故相國[安溪][李公]所。”

甲綴(甲缀),◆用皮革縫合的戰袍。○[唐][陸龜蒙]《戰秋辭》:“弓弮不刓,甲綴不離,兇渠歌笑,裂地無疑。”

緝綴(缉缀),◆編輯綴合。○《梁書?胡僧祐傳》:“﹝[胡僧祐]﹞性好讀書,不解緝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書策落次,難以緝綴,後人假合,多差遠意。”○[唐][元稹]《苦樂相倚曲》:“轉將深意諭旁人,緝綴疵瑕遣潛說。”○《朱子語類》卷七八:“疑當時自有一般書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緝綴其言,取其與己意合者則入之耳。”○[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晉][傅咸]集‘七經’語為詩;[北齊][劉晝]緝綴一賦,名為《六合》。”

後綴(后缀),◆加在詞根後面的構詞成分。如“語言學家”、“文學家”、“書法家”中的“家”字,“桌子”、“椅子”、“房子”中的“子”字等。

行綴(行缀),◆指舞隊行列。○《禮記?樂記》:“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鄭玄]注:“民勞則德薄,酇相去遠,舞人少也;民逸則德盛,酇相去近,舞人多也。”○[孔穎達]疏:“綴,謂酇也……酇,謂酇聚。”○[唐][權德輿]《奉和聖制中春麟德殿會百寮觀新樂》詩:“時泰恩澤溥,功成行綴新。”○[宋][洪邁]《夷堅丙志?桃源圖》:“其押案節奏,舞蹈行綴,皆中音會。”

構綴(构缀),◆猶編撰。○[晉][郭璞]《<方言>序》:“暨乎[揚生],沉淡其志,歷載構綴,乃就斯文。”○[劉光漢]《<新方言>後序》:“﹝[揚雄]﹞掇先代之遺言,驗殊方之絕語,沈志構綴,乃成《方言》。”

附綴(附缀),◆附後。○[清][方苞]《書李習之盧坦傳》:“蓋當日摭拾群言以備採擇而未用者,不知者乃取而附綴焉。”

拂綴(拂缀),◆雜亂纏繞。○[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莎靡縵蘿薔,翠蔓紅刺相拂綴。”○[趙仁舉]注:“言藤蘿之翠蔓,薔微之紅刺,相亂連繞。”

風綴(风缀),◆指風鈴、鐵馬之類。○[唐][元稹]《善歌如貫珠賦》:“偏佳朗暢,屢此圓明。度彫梁而暗繞,誤風綴之頻驚。”

點綴(点缀),◆1.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于時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太傅歎以為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宋][李清照]《漁家傲》詞:“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一章:“三五株晚熟的高粱,搖曳着火紅的穗子,點綴着平原的秋色。”◆2.繪畫的布局和着色。○[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若能沾濕絹素,點綴輕粉,縱口吹之,謂之吹雲。”○[宋][范成大]《題范道士<二牛圖>》詩:“目光炯炯獰而馴,點綴毫末俱逼真。”○[清][戴名世]《跋趙孟頫畫》:“右[趙孟頫]畫一卷,泉石蹊徑,花鳥雲霞,歷歷然點綴誠工妙矣。”◆3.應景;湊數。○[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燈節》:“市賣食物,乾鮮俱備,而以元宵為大宗。亦所以點綴節景耳。”○[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唐淑貞]對於夜飯,和對於早飯一樣,只算是到時候的一種點綴,不吃也可以。”◆4.打點。○《糊塗世界》卷十:“就是本道、本府,也得十分盡情,無論家丁、廚子、親兵、小隊,都要點綴。”○[尚鉞]《預謀》九:“同時再拿一百元或五六十元到會計主任、庶務處長幾位家中去點綴點綴。”

詞綴(词缀),◆附加在詞根上的構詞成分。常見的有前綴、後綴兩種。如“老鼠”、“老虎”裡的“老”;“作家”、“科學家”裡的“家”。

赤綴(赤缀),◆古代明堂門上的紅色飾物。○《大戴禮記?盛德》:“赤綴,戶也;白綴,牖也。”○[盧辯]注:“綴,飾也。”○[孔廣森]補注:“《小招》:‘網戶朱綴。’[王逸]章句曰:‘綴,緣也。’以朱緣戶,唯明堂有之。”○《魏書?封軌傳》:“明堂者……赤綴、白綴為之戶、牖。”

徹綴(彻缀),◆《書?顧命》:“茲既受命還,出綴衣於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孔]傳:“綴衣,幄帳。群臣既退,徹出幄帳於庭。”○[孔穎達]疏:“王病重,不復能臨此坐,故徹出幄帳於庭,將欲為死備也。”後因以“徹綴”為帝王死去的婉辭。○《舊唐書?睿宗紀》:“為王懇辭,未行冊命,所以東宮虛位,至于歷年。徹綴在辰,禍變倉卒,後掖稱制,計立沖人。”按,此指[景龍]四年,[韋后]毒死[中宗]。

鈔綴(钞缀),◆抄錄並連綴。○[宋][陸游]《跋前漢通用古字韻編》:“近時乃或鈔綴《史》《漢》中字入文辭中,自謂工妙,不知有笑之者。”

參綴(参缀),◆1.參與附綴。意謂追隨。○[宋][秦觀]《送平仲學士》詩:“南宮參綴端如夢,東觀分攜空復情。”◆2.參酌連綴。○[郭沫若]《歷史人物?屈原研究》:“經我把它們參綴起來,才成了全文。”

採綴(\采缀,◆見“採掇”。

采綴(采綴),◆采集;搜集。○《宋書?孝義傳序》:“今采綴湮落,以備闕文云爾。”

裁綴(裁缀),◆剪裁選輯。

補綴(补缀),◆1.縫補衣服。○《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唐][孟郊]《戲贈無本二章》詩之二:“補綴雜霞衣,笑傲諸貴門。”○[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黎氏》:“婦便操作,兼為兒女補綴,辛勤甚至。”○[柳青]《<創業史>題敘》:“他的舊棉襖也似乎補綴過了。”◆2.泛指修補。○[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陸押官》:“押官曰:‘此無難辨:公家盆破,有補綴處;此盆無也。’驗之始信。”◆3.補充輯集。○[三國][吳][韋昭]《<國語>序》:“亦以所覺,增潤補綴。”○[唐][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至[齊]著作郎[沈約],更補綴所遺,製成新史。”○[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然博雅君子,或不以為紕繆,且有以新事續告者。因補綴舊聞,又成四卷。”

表綴(表缀),◆1.表率,榜樣。○《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昔者[伯夷][叔齊]……言為文章,行為表綴於天下。”○[孔廣森]補注:“表綴,言為人準望也。”○[南朝][梁][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行稱表綴,言成楷模。”○[唐][梁肅]《述初賦》:“煒司空之藩[魏],宏茂德為表綴。”◆2.表掇。○《晏子春秋?外篇下二》:“[晏子]曰:‘古者聖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禮,制規矩之節,行表綴之數以教民,以為煩人留日,故制禮不羨於便事。’”詳“表掇”。

編綴(编缀),◆猶編集。○[唐][李綽]《尚書故實》:“[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而賞賜甚厚。”○[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若論聖門所謂德業者,卻初不在日用之外,只押文字,便是進德修業地頭,不必編綴異聞乃為修業也。”

比綴(比缀),◆I編排連綴。○《管子?小匡》:“合群國,比校民之有道者,設象以為民紀,式券以相應,比綴以書,原本窮末。”◆II比照綴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