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字五行属什么属性?孟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示「示」014

2022-03-21 12:08·语料汇总

五示,◆古時君主昭示臣民的五件事:《逸周書?成開》:“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眾;三,明主示寧;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產。”

文示,◆猶文告。○[清][唐甄]《潛書?權實》:“文示之不信於民也久矣。”

手示,◆書信用語。對對方親筆來信的敬稱。○[清]程廷祚《與家魚門論古文書》:“讀手示,知邇日留意古文。”○[魯迅]《書信集?致孔另境》:“奉到手示,剛剛都是我沒法相幫的事。”

示意,◆1.表示意思;暗示意圖。○[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監?內臣罪譴》:“發[南海子]常川打更,則示意殺之,十無一存者矣。”◆2.特指用表情、動作、含蓄的話或圖形表示意思。○[清][李漁]《蜃中樓?閫鬧》:“孩兒與姐姐搖頭示意,他就要訂[朱][陳]之議。”○[胡也頻]《光明在我們面前》:“那白衣的人已經看到他了,站在那裏向他微笑的示意。”○[魏巍]《東方》第六部第十一章:“然後才擺擺手,示意護士啟程。”

示下,◆猶指示。○《紅樓夢》第十五回:“[鳳姐]命請[邢][王]二夫人示下。”○《老殘游記》第五回:“這邊值日頭兒就走到公案面前,跪了一條腿,回道:‘稟大人的話:今日站籠沒有空子,請大人示下。’”◆补证条目■犹指示。○明海瑞《筑城申文》:“衆稱原議築城,各情允服,爲此除申軍門胡、巡按御史周、布按二司、守巡二道照詳外,今將議過緣由具申,伏乞照詳示下施行。”

示世,◆謂昭示於世人。○《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導民。”

示人,◆讓人知道;讓人看見。○[魯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現在好東西的層出不窮者,一是因為闊人先前陸續偷去的東西,本不敢示人,現在卻得了可以發表的機會。”◆补证条目■让人知道;让人看见。○《朱子语类》卷九六:“問:‘程子“觀天地生物氣象”,也是如此?’曰:‘他也只是偶然見如此,便説出來示人。而今不成只管去守看生物氣象!’”

明示,◆明白指示或表示。○《左傳?桓公二年》:“今滅德立違,而寘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漢書?朱博傳》:“每遷徙易官,所到輒出奇譎如此,以明示下為不可欺者。”○[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劉姓》:“因何事勾我來?又因何事遣我去?還祈明示。”

開示(开示),◆1.指明。○《後漢書?馬援傳》:“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許地山]《危巢墜簡?無法投遞之郵件》:“愛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師’所不能訓誨開示的。”◆2.展示,顯示。○《後漢書?李固傳》:“[固]皆原之,遣還,使自相招集,開示威法。”○[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故先開示大信,喻以存亡。”○[宋][曾鞏]《左僕射門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並妻制?父準追封漢國公》:“所以遂吾大臣欲顯其親之志,而開示在位予一人尊獎近輔之心。”○[郭沫若]《女神?湘累》:“這漫漫的長晝,從早起來,便把這混濁的世界開示給我。”◆3.啟示,啟發。○《後漢書?南蠻傳》:“[喬]至,開示慰誘,並皆降散。”○[宋][葉適]《福建運使直顯謨閣少卿趙公墓志銘》:“[潘]悍僕數百,挺刃自衛,公開示禍福,皆縮卻聽命。”○[明][李贄]《答周若莊書》:“予觀《大學》如此詳悉開示,無非以德未易明,止未易知。”◆4.指示;寫出來使知道。○[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之六:“此游作何期會,作何章程,願惟命是聽,惟馬首是瞻,勝於在家窮愁也。乞開示一切。”○《老殘游記》第十一回:“請二位將那五年之後風潮漸起,十年之後就大不同的情形,開示一二。”○[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但如這樣辦,則請將收款人詳細住址及姓名開示為要。”◆补证条目■启示;启发。○《普曜经·化舍利弗目连品》:“〔舍利弗〕前白佛言:‘吾有同學,俗字拘律,今名目連,少小相順,要有至真以相開示,今已蒙濟,彼没塵垢未得拔出,承尊聖旨,往開示之。’佛言:‘善哉!’”

見示(见示),◆I給我看;告訴我。○[唐][杜甫]《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云亡,草聖秘難得。及茲煩見示,滿目一悽惻。”○[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沈椒園]先生為鰲峰書院山長時,見示[高邑][趙忠毅公]舊硯。”○[魯迅]《書信集?致沈雁冰》:“因思文學社內,或存有他的通信處,可否乞先生便中一查,見示?”◆II顯示。○《韓非子?喻老》:“[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

公示,◆指政府機關或團體下達的指示、通告等。○[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章:“[改霞]心裏更急:‘有沒公示?’‘眼時還沒來文,可有風聲哩。’”

風示(风示),◆I曉諭;教誨;告誡。○《漢書?禮樂志》:“況於聖主廣被之資,修起舊文,放[鄭]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於以風示海內,揚名後世。”○[宋][曾鞏]《撫州顏魯公祠堂記》:“二君獨能追公之節,尊而祠之,以風示當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者也。”○[清][惲敬]《黃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垣,刻於墓闕,凡以風示後世而已。”○[孫中山]《討袁檄文》:“亦以[民國]初立,舊污未殄,首行揖讓,風示天下,樹之楷模。”◆II暗示,用言語示意。○[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青娥》:“[青娥]知之,中情皇急,陰使腹心者風示媼。媼悅,託媒往。”○[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八:“他在[日本]也見過幾個要人,總不得要領,如今又遇着這退去之風示,更不得不急急離開[日本],前往[加拿大]。”

出示,◆1.拿出給人看。○[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七:“己丑秋,[孟]訪一親舊,出示古物數種,皆所未見。”○[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一:“[蔡聖涯]妹婿,出示[萬松居士]《折桂圖》。”○[魯迅]《吶喊?狂人日記》:“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2.告示。○[明]李開先《東谷孫公去思詩》序:“賑饑有實惠,出示無虛辭。”○[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禁抄搶》:“預行出示,遍鄉城曉諭。”○[梁啟超]《論湖南應辦之事》:“前者出示在此間招考,僅取兩次,已迫歲暮,來者百餘人,可取者亦三十人。”

示化,◆啟示化導。○[唐][元稹]《大雲寺二十韻》:“示化[維摩]疾,降魔力士勳。聽經神變現,說偈鳥紛紜。”○[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人有被殺而無血者,高僧示化,往往有之。”

示「視」120

2022-03-15 11:56·语料汇总

坐視(坐视),◆1.坐着觀看。○[南朝][宋][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坐視青苔滿,臥對錦筵空。”○[宋][蘇軾]《徐大正閑軒》詩:“臥看盜取氈,坐視麥漂雨。”◆2.謂袖手旁觀,對該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關心。○[宋][沈俶]《諧史》:“吾家積錢列屋,坐視鄉黨之困與官吏之負罪,而晏然不顧,於心安乎?”[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以有疏財仗義之[張大公]在,受人之託,必能終人之事,未有坐視不顧,而致其剪髮者也。”○[郭沫若]《羽書集?鞏固反侵略的戰線》:“照昨日的國際情勢看來,各關係國家似乎也不能再坐視了。”

自視(自视),◆1.自己看;自己認為。○《莊子?逍遙游》:“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漢書?東方朔傳》:“方今[公孫丞相]、[倪大夫]、[董仲舒]……[司馬遷]之倫,皆辯知閎達,溢于文辭。先生自視,何與比哉?”[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媿矣。”○[魯迅]《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者附記》:“因為被壓服了,所以自視無力,只好托人向世界去宣傳。”◆2.看待自己。○[明][方孝孺]《送吏部員外郎龔彥佐序》:“昔年反乎鄉,見[龔君][彥佐],其言確然,其貌肅然,其自視甚重。”

主視(主视),◆猶言負責照料。○[唐][元稹]《葬安氏志》:“供侍吾賓友,主視吾巾櫛,無違命。”

周視(周视),◆1.巡視。○《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隄防。”○《東周列國志》第八四回:“[無恤]不敢安居,與[張孟談]不時乘竹筏,周視城垣。”◆2.謂仔細察看。○[唐][薛用弱]《集异記?蔡少霞》:“於是[少霞]方更周視,遂為鹿幘人促之,匆遽而返,醒然遂寤。”○[鄒魯]《中國同盟會?略地規則》:“防火害。命巡查周視,以防火警。”

眾視(众视),◆1.眾人的眼力。○《呂氏春秋?用眾》:“以眾視無畏乎[離婁]矣,以眾知無畏乎[堯][舜]矣。”◆2.眾人的觀瞻。○[南朝][宋][顏延之]《庭誥》:“言不入於高聽,人見棄於眾視。”

重視(重视),◆認為重要而認真對待。○[毛澤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七章:“[郭祥]一向很重視軍事民主,見他說得有理,立即采納。”

指視(指视),◆1.以手指示。視,通“示”。○《漢書?張良傳》:“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視曰:‘我欲易之,彼四人為之輔,羽翼已成,難動矣。’”[顏師古]注:“視讀曰示。”◆2.手指着看。語本《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白秋練》:“暫請分手,天明則千人指視矣。”

直視(直视),◆1.謂目不旁視,一直向前看。○[南朝][宋][鮑照]《蕪城賦》:“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2.謂瞪目正視。○《三國志?魏志?崔琰傳》:“[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鬚直視,若有所瞋。’遂賜[琰]死。”○[清][薛福成]《庸庵筆記?知府被刺》:“追者愈聚愈眾,乃就執,訊之則瞠目直視。”○[艾明之]《雨》:“[季明生]車轉身,直視着[季阿鏡]。”◆3.謂兩眼發直,瞳人無光。○《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壞病>》:“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目直視,不能眴,不得眠。”注:“目直視,目瞪不轉睛也。”○《醫宗金鑒?陽明病》:“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集注引[方有執]曰:“直視,精不榮於目也。”

正視(正视),◆1.用正眼看。○《左傳?定公五年》:“[葉公][諸梁]之弟[后臧]從其母於[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漢][賈誼]《新書?容經》:“固頤正視,平肩正背。”○[宋][蘇軾]《陳公弼傳》:“浮屠有[海印國師]者,交通權貴,肆為姦利,人莫敢正視。”○[茅盾]《詩與散文》:“他不敢正視[桂],只偷偷地向大衣鏡瞥了一眼。”◆2.嚴肅對待,不躲避,不敷衍。○[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灕的鮮血。”如:正視自己的錯誤。

章視(章视),◆亦作“章示”。◆明示;詔告。○《漢書?王莽傳下》:“及[安]疾甚,[莽]自病無子,為[安]作奏……章視群公。”○《後漢書?王望傳》:“帝以[望]不先表請,章示百官,詳議其罪。”

遠視(远视),◆1.看得遠。亦指看得全面。○《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唐][劉禹錫]《傷我馬詞》:“長顧遠視,順而能力。”◆2.視力缺陷的一種。能看清遠處的東西,看不清近處的東西。遠視是由於眼球的晶狀體和視網膜間的距離過短或晶狀體折光力過弱所致。◆补证条目■看得远。亦指看得全面。○《北京日报》1984.8.23:“她能和父母一样保持那种平和远视的乐观气质。”

游視(游视),◆縱目遠望。○[宋][葉適]《財總論二》:“若經總制錢不減,和買折帛不罷,舍目睫之近而游視於八荒,此[方召]不能為將,[良平]不能為謀者也。”

營視(营视),◆看顧;照看。○《晉書?孝友傳?顏含》:“闔家營視,頓廢生業。”○《宋書?謝述傳》:“及[景仁]有疾,[述]盡心營視,湯藥飲食,必嘗而後進。”○《南史?孝義傳上?范叔孫》:“[范敬宗]家口六人俱得病,二人喪沒,親鄰畏遠,莫敢營視。”

引視(引视),◆帶領視察。○[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戒躁怒》:“親行查勘,至東鄉,保正[趙某]者,為之前導,所過村莊,多托故繞避,不為引視。”

遺視(遗视),◆1.流盼;含情而視。○《楚辭?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蔣驥]注:“遺視,流盼也。”一說,偷看。見[王逸]注。○[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二七:“傾城思一顧,遺視來相誇。”○[南朝][梁][沈約]《日出東南隅行》:“中有傾城豔,顧景織羅紈。延軀似纖約,遺視若回瀾。”◆2.目力未及;看不見。○[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老年拗拗》:“自少入試,執題目牌下,便能遠矚,及今蠅頭細字,燈下猶能辨之,頗為遠近無遺視。”

夷視(夷视),◆猶蔑視,藐視。○[唐][柳宗元]《劍門銘》:“攀天蹈空,夷視阻艱。”

一視(一视),◆1.看一下。○[晉][葛洪]《抱樸子?自敘》:“其[河][洛]圖緯,一視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書?吳湊傳》:“[湊]叩鞍一視,凡指擿,盡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荷生]瞥見上屋有個艷妝侍兒出來,凝眸一視,卻是[紅豆]站在簾邊。”◆2.同樣看待。○[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騫驢布韉與金鞍駿馬同一遊也,松林莞席與繡帷玉枕同一寢也。知此,則貧富貴賤可以一視矣。”○[明][宋濂]《詹士龍小傳》:“飲食衣服,一視諸子,外人不能辨。”◆3.全看;完全按照。○[宋][陸九淵]《陸修職墓表》:“授經之士,或以獨步膠庠,或以擅場南省,而公之與否,曾不以是,一視其言行如何耳。”

養視(养视),◆養護照看;供養照顧。○《管子?山至數》:“唐圉牧食之人,養視不失扞殂者,去其都秩,與其縣秩。”○《漢書?外戚傳上?衛太子史良娣》:“[恭]母[貞君]年老,見孫孤,甚哀之,自養視之。”○《後漢書?廉范傳》:“[融]([鄧融])繫出困病,[范]隨而養視,及死,竟不言。”

小視(小视),◆小看,看不起。○[明][湯顯祖]《南柯記?伏戎》:“近日得他文書,于[槐安國]上,加一個‘大’字,好不小視人也。”○[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忌填塞》:“[金聖嘆]特標其名曰‘五才子書’、‘六才子書’者,其意何居?蓋憤天下之小視其道,不知為古今來絕大文章。”○[沙汀]《淘金記》五:“哥老會的被人小視,完全該這班人負責。”

相視失色(相视失色),◆同“相顧失色”。◆[錢基博]《吳祿貞傳》:“[祿貞]右手舉酒滿杯,左手自指鼻尖語曰:‘不敢欺!我也!’揚杯飲,一吸而空。時[良弼]、[姚錫光]在座,相視失色。”

相視(相视),◆I1.相對注視。○《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相逢風塵中,相視迭嗟矜。”○[宋][蘇軾]《卻鼠刀銘》:“晝出群鬥,相視睢盱;舞于[端門],與主雜居。”○[潘漠華]《雨點》:“在朦朧的暮光中,六眼相視,各有會心地默默地笑着。”◆2.看待;照顧。[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劉全》:“前二人亦與俱出,又囑途中善相視。”◆II視察;察看;察驗。○[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陛下遽信其說,即使相視地形,萬一官吏苟且順從,真謂陛下有意興作,上糜帑廩,下奪農時。”○《金史?宣宗紀下》:“三月辛丑,議遷[睢州],治書侍御史[蒲魯虎]奉詔相視[京東]城池,還言勿遷便,乃止。”○《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劉安柱]得何病而死?快叫仵作人相視了回話。”

顯處視月(显处视月),◆比喻治學泛覽而不精。○[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劉孝標]注:“然則學廣則難周,難周則識闇,故如顯處視月。學寡則易覈,易覈則智明,故如牖中窺日也。”

下視(下视),◆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漢][揚雄]《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遊目乎[三危]。”○《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2.輕視,看不起。○[宋][范仲淹]《議守》:“[匈奴]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曹相]下視[張松]。”○[明][李贄]《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周安]。”

無視(无视),◆不放在眼裡;漠視;不認真對待。○[朱自清]《中國歌謠》:“但在歌的作始這件事上,他們卻無視了民眾,無視了歌舞的群眾那一面。”如:他已經取得了那麼大的成績,我們怎麼能無視呢?

微視(微视),◆謂非正眼相看。○[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直視就是看的眼,微視就是覷的眼。”

危視(危视),◆驚視。○[漢][劉向]《新序?雜事》:“及其在枳棘之中也,恐懼而悼慄,危視而蹟行。”

望視(望视),◆遠視;仰視。○《禮記?內則》:“豕望視而交睫,腥。”○[鄭玄]注:“望視,視遠也。”○《左傳?哀公十四年》:“有[陳豹]者,長而上僂,望視。”○[楊伯峻]注:“望視,仰視貌……大概背駝者目皆向上。”○《孔叢子?居衛》:“[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聖,不以鬚眉美鬣為稱也。”

外視(外视),◆1.猶外觀,外表。○[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嚴僕射][續]以位高寡學為時所鄙,又[江文尉]嘗作《蟹賦》譏[續],略曰:‘外視多足,中無寸腸。’”[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四》:“近日[潘方凱]造開天容墨,又倍之,蓋復用黃金矣。然以為觀美,則外視未必佳;以為適用,則亦無以甚異也。”◆2.謂視如外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後及南京政府成立》:“南方民軍對於蒙族視如同胞,絕無絲毫外視之意。”○[茅盾]《曇》:“她立刻感得自己是被欺騙了,至少也是被外視。”

通視(通视),◆1.眸子明而不正。○《釋名?釋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視,言視通達目匡一方也。”一說,為瞋視貌。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訓》:“[通視],明庶風之所生也。”○[高誘]注:“[通視],天神也。”◆3.猶遍視;通覽。○《後漢書?馮衍傳下》:“通視千里,覽見舊都,遂定塋焉。”◆4.指能見度。○《人民日報》1972.8.29:“第二天大家起早爬山,重新造標,最後把鋼標造在通視良好的山頂上。”

私視(私视),◆謂單憑主觀和一己之見看待事物。○《呂氏春秋?序意》:“夫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守視(守视),◆1.看護;守衛。○《後漢書?城陽恭王祉傳》:“以皇祖、皇考墓為[昌陵],置陵令守視。”○[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時復旱儉,飢民盜田中麥,[思達]遣一部曲守視,所得盜者,輒截手腕,凡戮十餘人。”○《紅樓夢》第二五回:“故將他叔嫂二人,都搬到[王夫人]的上房內,着人輪班守視。”○[鄒魯]《中國同盟會》:“於入城鎮之始,下令暫時禁止居民來往,派兵守視通衢。”◆2.猶注視。○[郁達夫]《遲桂花》:“她笑着不說話,只在守視着我們的歡喜笑樂的樣子。”

收視(收视),◆1.收殮顧視。○《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已而梟[彭越]頭於[雒陽]下,詔曰:‘有敢收視者,輒捕之。’”◆2.收容照顧。○《後漢書?袁術傳》:“﹝[袁術]﹞妻子依故吏[廬江]太守[劉勳]。○[孫策]破[勳],復見收視,[術]女入[孫權]宮。”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視遠步高(视远步高),◆高視闊步。形容態度傲慢。○《國語?周語下》:“[柯陵]之會,[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韋昭]注:“視遠,望視遠;步高,舉足高也。”

視印(视印),◆掌印就職。○[宋][葉適]《林伯和墓志銘》:“在[侯官],方視印,吏言無以解板帳,請逮逋戶。”

視野(视野),◆1.視力所及的範圍。○[茅盾]《白楊禮贊》:“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徐遲《直薄峨眉金頂記》:“是的,在[萬年寺],在[華嚴]中頂,我們已經極目四望過。我們已經有了廣闊的視野,高瞻遠矚之感。”◆2.指思想或知識的領域。○[侯寶林]《<優語集>序》:“讀了他的著作,使我開擴視野,增長識見。”○《人民文學》1979年第8期:“可是時代變了,現在老大娘的視野由於她半輩子的親身經歷以及她受到教育而變得寬廣了。”

視養(视养),◆照料養育。○《漢書?張安世傳》:“[賀]內傷太子無辜,而曾孫孤幼,所以視養拊循,恩甚密焉。”○《新唐書?李泌傳》:“﹝[玄宗]﹞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

視學(视学),◆1.[周]制,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奠及養老之禮,稱“視學”。○《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孔穎達]疏:“天子視學,必遂養老之法則,養老既畢,乃命諸侯群吏令養老之事。天子視學者,謂仲春合舞,季春合樂,仲秋合聲。於此之時,天子親往視學也。”◆2.天子親往或派有司到國學對學子進行考試。○《禮記?學記》:“未卜禘,不視學。”○[孔穎達]疏:“視學謂考試學者經業。或君親往,或使有司為之,非天子大禮也。”○《新唐書?禮樂志四》:“天子有時而行之者,曰封禪、巡狩、視學、耕籍、拜陵。”後泛指官員考察學政。○[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余近觀公同鄉[馮桂芬]所為公墓誌銘,稱公視學[雲南],革新生紅案銀。”○[清][喬崇修]《輓方石川》詩:“迨君入[西川],視學三歲周;自茲音塵隔,合併嗟無由。”◆3.學官名。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學部奏定各省提學使司設省視學六人,承提學使之命,巡視各府、廳、州、縣學務。各級勸學所亦各設視學一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仍設視學。○[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一:“我們起初以為怕是甚麼省視學或者委員來了。”○[沙汀]《在其香居茶館裏》:“因為他形容得太惡俗了,[俞視學]插嘴道:‘少造點口孽呵!有道理講得清的。’”

視險如夷(视险如夷),◆把危險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艱險。○[漢獻帝]《喻郭汜詔》:“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晉][史援]《後漢史君頌》:“處溢不驕,居勞不憚,視險如夷,忘身逐叛。”亦作“視險若夷”。○[三國][魏][吳質]《與文帝書》:“雖云幽深,視險若夷。”○《隋書?劉方傳》:“[方]肅承廟略,恭行天討,飲冰遄邁,視險若夷。”

視息(视息),◆僅存視覺、呼吸等。謂苟全活命。○[漢][蔡琰]《悲憤詩》:“為復彊視息,雖生何聊賴!”[明][張煌言]《貽趙廷臣書》:“臨難苟免,非我本懷。偷存視息,更何所待。”○[孫中山]《討袁檄文》:“吾國民亦偷生視息,莫之敢指。”

視問(视问),◆看望慰問。猶安撫。○《史記?西南夷列傳》:“數歲,道不通,士罷饑離濕死者甚眾;[西南夷]又數反,發兵興擊,耗費無功。上患之,使[公孫弘]往視問焉。”

視為兒戲(视为儿戏),◆見“視同兒戲”。

視同一律(视同一律),◆同等看待。○[魯迅]《南腔北調集?又論“第三種人”》:“[中國]的左翼理論家是否真指‘忠實於自己的藝術的作者’為全是‘資產階級的幫閑者’……至於‘忠實於自己的藝術的作者’,卻並未視同一律。”

視同兒戲(视同儿戏),◆把重大的事情看作小孩子做游戲。形容極不嚴肅,十分隨便。○《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所以說為官做吏的,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亦作“視為兒戲”、“視若兒戲”。○《十二樓?奪錦樓》:“你夫妻兩口全沒有一毫正經,把兒女終身視為兒戲!”○《紅樓夢》第四回:“人命官司,他卻視為兒戲,自謂化上幾個錢,沒有不了的。”○《清史稿?李振祜傳》:“又劾都察院京察給事中[色成額]先經列入六法,自赴公堂辯論,干求改列三等,反覆視若兒戲,都御史被嚴議,[色成額]仍列有疾。”

視死如生(视死如生),◆見“視死若生”。

視死如歸(视死如归),◆把赴死看作如歸家一樣。形容不怕死。多指為了正義,不惜犧牲。○《管子?小匡》:“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金][元好問]《四哀詩?李欽叔》:“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三國演義》第二五回:“[關公]怒曰:‘此言特說我也。吾今雖處絕地,視死如歸,汝當速去,吾即下山迎戰。’”[鄒韜奮]《勁兒多好》:“[東北]民眾義軍之視死如歸,前仆後繼,亦為顯著之事實。”亦作“視死若歸”、“視死猶歸”。○《淮南子?兵略訓》:“故戰日有期,視死若歸。”○[晉][葛洪]《抱樸子?弭訟》:“夫不伏之人,視死猶歸,血刃之禍,於是將起。”

視事(视事),◆就職治事。多指政事言。○《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唐][元稹]《贈太保嚴公行狀》:“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視事,當絕俸。”○[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視事,錄鬼籍。”○[何其芳]《街》:“新校長和着其他的人一塊兒到學校裏視事。”

視師(视师),◆謂督率軍旅。○《國語?晉語三》:“公禦[秦]師,令[韓簡]視師。”○[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錫汝斧鉞,其往視師。”○[明][唐順之]《祭祖廟文》:“[順之]欽承敕命,視師[浙][直]。”○[郭希仁]《從戎紀略》:“是日余與[劉俊生]赴[店張]視師。”

視生(视生),◆謂面向陽。○《孫子?行軍》:“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曹操]注:“生者,陽也。”○[張預]注:“視生謂面向陽也。”

視肉(视肉),◆1.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海外南經》:“[狄山],[帝堯]葬于陽,[帝嚳]葬于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視肉。”○[郭璞]注:“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2.《史記?李斯列傳》:“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彊行者耳。”○[司馬貞]索隱:“禽鹿猶禽獸也,言禽獸但知視肉而食之。○《莊子》及《蘇子》曰:‘人而不學,譬之視肉而食。’[揚子]《法言》曰:‘人而不學,如禽何異?’言不能游說取榮貴,即如禽獸,徒有人面而能彊行耳”後因以借指禽獸。○[元]張翥《前出軍》詩之二:“男兒不封侯,百年同視肉。”

視日如年(视日如年),◆謂時間雖短,但卻感到過得很長。○[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七:“自發[義烏]信,引領西跂,視日如年,今兩月矣。”

視日(视日),◆1.看日影以知時刻。○《禮記?曲禮上》:“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孔穎達]疏:“視日蚤莫者,君子或瞻視其庭影,望日蚤晚也。”◆2.占候時日,以卜吉凶。○《史記?陳涉世家》:“[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視日時吉凶舉動之占也。”

視人如子(视人如子),◆見“視民如子”。

視民如子(视民如子),◆形容帝王、官吏愛護百姓。○《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十二:“﹝[劉文饒]﹞稍遷[南陽]太守,視民如子,怒不形顏,口無疾言。”○[宋][王暐]《道山清話》:“伏願皇帝陛下,愛國如身,視民如子。”亦作“視人如子”。○[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鄉神道碑序》:“其在軍州,傾心下士,視人如子,無約而親附,不言而條理。”

視流(视流),◆目光不定的樣子。○《左傳?成公六年》:“[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杜預]注:“視流,不端諦。”

視力(视力),◆在一定距離內眼睛辨別物體形象的能力。○[葉聖陶]《倪煥之》二二:“他又設想自己是一隻鳥,現時正在飛行的途中,陰沉的樹林,霧翳的地面早消失在視力之外了。”

視護(视护),◆照看護理。○《新唐書?馬周傳》:“[周]病消渴連年,帝幸[翠微宮],求勝地為構第,每詔尚食具膳,上醫使者視護,躬為調藥。太子問疾。”◆补证条目■照看护理。○《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託狂發,詣建業治病。權惜其功能,故不罪……令醫視護,數月復遣還中州。”

視而不見(视而不见),◆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形容不關心,不注意。○[唐][韓愈]《明水賦》:“視而不見,謂合道於希夷;挹之則盈,方同功於造化。”◆补证条目■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巴金选集·后记》:“革命的道路是宽广的,而我自己却视而不见,找不到路,或者甚至不肯艰苦地追求。”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秦牧]《藝海拾貝?核心》:“沒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亦作“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雲笈七籤》卷二:“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視端(视端),◆目光端正。語本《國語?周語下》:“視無還,端也。”後亦以“視端”為正直坦誠之相。○《宋史?張浚傳》:“[浚]四歲而孤,行直視端,無誑言,識者知為大器。”

視成(视成),◆謂責其成功。○《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劉寶楠]正義:“言上於民,當先告戒之,而後責成功也。”○[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序》:“所賴濟濟朝廷,視成鵷鷺;桓桓邊塞,責辦熊羆。”

視朝(视朝),◆謂臨朝聽政。○《禮記?曾子問》:“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視朝。”○[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上聞訃,震悼,為輟視朝。”○[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五:“建元以後,益勤勞國政,靡閒晝夜,每五日一視朝。”

視草臺(视草台),◆古代學士院起草或修正詔諭的地方。○[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學士院玉堂……堂中設視草臺,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臺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臺而已。”○[元][吳師道]《次韻張仲舉助教上京即事》之四:“紬書共啟緘金匱,持筆行登視草臺。”

視草(视草),◆1.古代詞臣奉旨修正詔諭一類公文,稱“視草”。○《漢書?淮南王劉安傳》:“每為報書及賜,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乃遣。”○《舊唐書?職官志二》:“[玄宗]即位,[張說]、[陸堅]、[張九齡]、[徐安貞]、[張洎]等召入禁中,謂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極,一日萬機,四方進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從中出,宸翰所揮,亦資其檢討,謂之視草。”○[宋][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2.泛指代皇帝起草詔書。○《明史?文苑傳四?陳仁錫》:“[魏忠賢]冒邊功、矯旨錫上公爵,給世券。○[仁錫]當視草,持不可。其黨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視草者,何必我!’[忠賢]聞之怒。”參閱[明][張萱]《疑耀》卷七、[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二一。

視保(视保),◆照顧保育。○[唐][韓愈]《乳母墓銘》:“[愈]生未再周月,孤失怙恃,[李]憐不忍棄去,視保益謹。”

識視(识视),◆辨認。○[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因伏伺,見鳧,舉羅張之,但得一雙舄。使尚書識視,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開陽門]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來在樓上。○[琅琊][開陽縣]上言,縣南城門一柱飛去。○[光武皇帝]使來識視,良是,遂堅縛之,刻記年月日以名焉。”

十目所視(十目所视),◆見“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謂人的言行總是處在眾人的監察之下,如有不善,無法掩蓋。○《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故君子必誠其意。”亦省作“十目所視”。○[唐][孟簡]《<詠歐陽行周事>序》:“席上有妓,北方之尤者,屢目於生。生感悅之,留賞纍月……既而南轅,妓請同行。生曰:‘十目所視,不可不畏。’辭焉。”◆补证条目■谓人的言行总是处在众人的监察之下,如有不善,无法掩盖。○朱自清《你我》:“同辈们你我相称,言下只有你我两个,旁若无人;虽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视他们的,指他们的,管不着。”

省視(省视),◆察看;探望。○《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伯]與[孔將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視官具于[氾],而後聽其私政,禮也。”○《新五代史?唐神閔敬皇后劉氏傳》:“[郭從謙]反,[莊宗]中流矢,傷甚,臥[絳霄殿]廊下,渴欲得飲,后令宦官進飧酪,不自省視。”○《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武]既歸,省視先塋已畢,便乃納還官誥,只推有病,不願為官。”○[洪深]《歌女紅牡丹》:“[姜禹丞]過[津]知之,急往省視。相見之下,神色慘凄,[姜]極意慰籍,[紅]雖感之,亦無以報也。”

神視(神视),◆謂不用眼睛察看,而靠精神感通一切。語出《列子?湯問》:“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張湛]注:“神者,寂然玄照而已,不假於目。”○《類說》卷三五引《意林》:“《鶡冠子》云:‘[扁鵲]兄弟三人並醫。○[魏文侯]問孰最善。○[扁鵲]曰:長兄神視,故名不出家。’”

善視(善视),◆1.善加看待。○《左傳?成公三年》:“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如實出己。”○[宋][張師正]《括异志?陳省副》:“令院子傳語[錢]家,縣君言比部教善視十一郎。”○[葉聖陶]《夜》:“懇求善視[大男],[大男]即兒等也。”◆2.善於察視。○《陰符經》中篇:“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如歸視死,◆像回家一样看待死亡。形容不怕死。○清李玉《一捧雪·出塞》:“老爺,豈不見滎陽紀信,萬年名顯?我這裏如歸視死,望早把身潛害遠。”

輕視(轻视),◆小看,不重視。○[晉][王嘉]《拾遺記?魏》:“時[樂浪]獻虎,文如錦斑,以鐵為檻,梟殷之徒,莫敢輕視。”○《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忽一人厲聲而出曰:‘軍師何輕視眾人耶!吾雖不才,願斬[張郃]首級,獻于麾下。’”[巴金]《秋》二:“房裏又有不少輕視的眼光集中在他的身上。”◆补义条目■轻易看到;容易发现。○明沈璟《金梧桐·寄情罗帕》套曲:“時或放書中又怕人輕視,匣兒中又怕參差……不如枕袋包藏好,又怕疊被鋪床小婢兒,他不知事,倘然失誤,何處求之?”

清視(清视),◆明視。○[漢][揚雄]《法言?五百》:“聆聽前世,清視在下,鑑莫近於斯矣。”

平視(平视),◆1.兩眼平着向前看。○《禮記?曲禮下》“大夫衡視”[漢][鄭玄]注:“衡,平也。平視,謂視面也。”○《三國志?魏志?劉楨傳》“[楨]以不敬被刑”[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其後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咸伏,而[楨]獨平視。”◆2.謂平等地看或輕視。○[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此所以不能洗夷狄平視中國之恥,而卒發[神宗皇帝]之大憤也。”◆3.謂可平起平坐,不屈居於下。○[清][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董文恪]尚書畫理精到,平視[宋]人。”

平面視(平面视),◆平視;正視。○[唐][韓愈]《唐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拜[京兆府]司錄,諸曹白事,不敢平面視。”

內視(内视),◆1.以心為眼。謂憑主觀想象來認識事物。○《莊子?列禦寇》:“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俞樾]《諸子平議?莊子三》:“心有睫,謂以心為睫也……然則心有睫,正內視之謂。內視者,非謂收視返聽也,謂不以目視而以心視也。後世儒者,執一理以斷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2.內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覺,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這章書的大旨,講的是凡人外質雖美,內視自慚,終不免於惡。”◆3.閉目不視外物,專心一意,氣沉丹田。古代養生術之一。亦為道家修煉內丹功夫之一。○[晉][葛洪]《抱樸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納,含景內視,熊經鳥伸者,長生之術也。”○[明][劉基]《擬連珠》之五四:“性為欲汨則亂,心為物動則爭。是以絕外交則可以守淡泊,專內視則可以全淳精。”○[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一:“經曰:坐常欲閉目內視,存見五臟腸胃,久行之,自得分明瞭了。”參閱[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目視(目视),◆以目示意。○《漢書?李陵傳》:“[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顏師古]注:“以目相視而感動之,今俗所謂眼語者也。”

末視(末视),◆輕視;小看。○《明史?方孝孺傳》:“[孝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

明視(明视),◆原為古代祭宗廟所用兔的特稱。後為兔的別名。○《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兔曰明視。”○[孔穎達]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唐][韓愈]《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視],佐[禹]治東方土,養萬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明][盧若騰]《島居隨錄》卷下:“兔上唇缺,目不瞬而瞭然,故《禮記》謂之明視。”◆补证条目■原为古代祭宗庙所用兔的特称。后为兔的别名。○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睡姬》:“即以石示玉人,破其璞,得明視一枚,朱眼霜毫,天然工巧。”

面面相視,◆同“面面相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道:‘不用你使,你只把他背在身上。一路雖然抵不得萬馬千軍,大約也算得一個開路的先鋒,保鏢的壯士。’大家聽了,將信將疑,面面相視。”

亂視(乱视),◆眼病名。即散光。

流視(流视),◆謂眼睛流轉顧盼。○《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清][唐甄]《潛書?居山》:“與之處數日,見其身如丘山,神如淵水,無疾言,無矜色,無流視,無傾聽。”心服其靜,而自憾未能也。

留視(留视),◆直視;留意觀看。○[唐][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度成吾書者,非[化光]而誰?輒令往一通,惟少留視役慮,以卒相之也。”

兩視(两视),◆同時看兩件事物。○《荀子?勸學》:“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老視眼(老视眼),◆老年人由於眼球的調節能力減退而形成的視力缺陷。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可以矯正。

簡視(简视),◆觀察;查看。○《三國志?吳志?陳表傳》:“初,[表]所受賜復人得二百家……[表]簡視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陳讓,乞以還官,充足精銳。”

極視(极视),◆盡目力而望。○《後漢書?方術傳下?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三人者,皆方士也……愛嗇精氣,不極視大言。”○[晉][陶潛]《擬輓歌辭》之二:“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

回視(回视),◆回顧,回頭看。○[宋][蘇軾]《答李端叔書》:“回視三十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足下所見,皆故我非今我也。”○[明][李東陽]《壽舅氏劉公八十詩序》:“回視曩昔,同年而生,并命而出。”○[清][姚鼐]《登泰山記》:“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護視(护视),◆護衛照看。○《東觀漢記?馬嚴傳》:“[嚴]年十三至[雒陽]。留寄郎[朱仲孫]舍,大奴[步]護視之。”○[宋][曾鞏]《謝杜相公書》:“明公獨於此時,閔閔勤勤,營救護視,親屈車騎,臨於[河]上。”○[清][震鈞]《天咫偶聞》卷二:“或攜嬰稚,護視益當謹。”

虎視(虎视),◆1.謂如虎之雄視,有伺機攫取之意。○《後漢書?臧洪傳》:“今王室將危,賊臣虎視,此誠義士效命之秋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論》:“[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2.形容威武之狀。○《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龍驤虎視,旁眺八維。”○[唐][李白]《古風》之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唐][歐陽詹]《送張驃騎邠寧行營》詩:“寶馬琱弓金僕姑,龍驤虎視出皇都。”◆3.凶狠地注視。○[丁玲]《松子》:“‘走!回去!不走,我打你!’他更虎視着她。”

豪視(豪视),◆1.猶傲視。○[宋][梅堯臣]《碧雲騢》:“﹝[梁適]、[蘇紳]﹞既同附中官,得秉政,豪視朝士,自三司使[揚察]而下,皆受其慢罵。”◆2.猶雄視。○[宋][岳珂]《桯史?稼軒論詞》:“余曰:‘前篇豪視一世,獨首尾二腔警語相似。’”

行視(行视),◆巡行視察。○《史記?夏本紀》:“[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魏明帝]為外祖母築館於[甄]氏,既成,自行視。”○《資治通鑒?後梁均王龍德元年》:“[高季昌]遣都指揮使[倪可福]以卒萬人脩[江陵]外郭,[季昌]行視責功程之慢,杖之。”○《元史?世祖紀十三》:“尚書省遣人行視[雲南]銀洞,獲銀四千四十八兩。”○[明][陸深]《玉堂漫筆》:“國初,歲遣監察御史巡按方隅;大災重患,乃遣廷臣行視,謂之巡撫。”

還視(还视),◆回頭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東門行》:“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漢][牟融]《理惑論》:“還視世事,猶臨天井而闚谿谷,登[嵩][岱]而見丘垤矣。”○[清][王韜]《淞隱漫錄?何蕙仙》:“還視車中,[何女]粉汗侵淫,戰栗無人色。”

歸視(归视),◆回家看望。○《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豹]請歸視親病。”○[漢][劉向]《列女傳?魯之母師》:“今諸子許我歸視私家,雖踰正禮,願與少子俱。”

管視(管视),◆猶管見。狹隘的見識。○《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傳贊》:“管視好偏,群言難一。”

觀視(观视),◆1.觀看;觀察。○《漢書?郊祀志下》:“[長安],聖主之居,皇天所觀視也。”○《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太后﹞乃置織室,蠶于[濯龍]中,數往觀視,以為娛樂。”○《老殘游記》第一回:“大家看了一回,那輪船也就過去,看不見了。○[慧生]還拿遠鏡左右觀視。”○[章炳麟]《訄書?通法》:“後王欲循理飭俗,觀視四方,可無鑑是邪?”◆2.猶觀瞻。○《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王可從其所請,不宜自損威德,有失觀視。”

顧視(顾视),◆1.轉視,回視。○[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行數步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沉於[江]水之中矣。”○《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及客進,顧視壁北,懸蛇以十數,乃知其奇。”○[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秦丞相]晚歲權尤重,常有數卒,皁衣持挺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視謦欬,皆呵止之。”◆2.探視。○《剪燈新話?滕穆醉游聚景園記》:“[臨安],妾鄉也。從君至此已閱三秋,今願得偕行,以顧視[翹翹]。”

高視(高视),◆1.向高處看。○[漢][揚雄]《甘泉賦》:“仰撟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亡見。”○《晉書?王徽之傳》:“[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視,以手版柱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耳。’”[唐][劉滄]《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樓》詩:“幾到[西林]清淨境,層臺高視有無間。”◆2.傲視,小看。○[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唐][張九齡]《奉敕送學士張說上賜燕序》:“[文王]多士,[周]室以寧;[武帝]得人,[漢]家為盛。而高視前古,獨不在於今乎?”[金][王若虛]《送李鵬舉赴試序》:“辭欲其精,意欲其明,勢欲其若傾,故必探《語》《孟》之淵源,擷[歐][蘇]之菁英……勿怪勿僻勿猥,而并若是者,所向如志,敵功無勁,可以高視而橫行矣。”○[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冗篇下》:“[鍾]([鍾會])高視一世,而居[誕]([諸葛誕])二子間,其人可想。”

分視(分视),◆分別看待。○《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撫諸子如一出兮,豈彼此之分視。”

發視(发视),◆1.打開察看。○《晏子春秋?雜上十八》:“[景公]遊於[紀],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史記?齊太公世家》:“[無知]入宮,求公不得。或見人足於戶間,發視,乃[襄公],遂弒之,而[無知]自立為[齊]君。”○[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契宗]舉巨盆覆之,泥固其隙。經三日發視,其物如鐵,不得動。”○[宋][方岳]《豆苗》詩:“手分瀑泉灑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廬。平明發視玉髯磔,一夜怒長堪冰苴。”◆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南二百里曰[發視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礪,[即魚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伊水]。”

二視(二视),◆1.同時看兩樣事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無二》:“是以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一手不能二事。”◆2.兩樣看待。○[清]林則徐《勸諭捐賑告示》:“本司統轄各屬地方,殷戶與災民皆吾赤子,豈有二視之理。”

耳視(耳视),◆謂以耳代目。○[宋][司馬光]《迂書?官失》:“衣冠所以為容觀也,稱體斯美矣。世人捨其所稱,聞人所尚而慕之,豈非以耳視者乎!”[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三》:“[宋][周朗]有櫝帶寶笥著衣之論,[司馬文正公]有耳視目食之說,皆足以儆世迷。”參見“耳視目聽”。

兒視,◆以儿视之。表示轻蔑。○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先生初縣令,意輕五斗,兒視督郵,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多視角,◆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人民日报》2000.12.30:“本报2001年将以每月两期的‘大地·美术’专版,从多视角及时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面貌。”○《解放日报》2008.7.1:“作文题目‘我眼中的色彩’,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学会多视角关注社会,发表自己独立见解。”

對視,◆互相看着对方。○《文汇报》1988.3.30:“临别了,男女双方站起来,对视着,眼里噙着闪光的泪花。”○《美文》2006年第5期:“与生命对视,我们才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渺小、脆弱、贪婪。”

短視(短视),◆1.近視。○《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六一居士》引[宋][嚴有翼]《藝苑雌黃》:“《送劉貢父守維揚作長短句》云:‘[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平山堂]望[江]左諸山甚近,或以謂[永叔]短視,故云‘山色有無中’。”○[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人之短視者多帶眼鏡,除之則面必變。”○[陶成章]《浙案紀略?徐錫麟傳》:“欲入振武學校,以短視不及格,居數月歸國。”◆2.目光短淺。○[謝覺哉]《幹勁》:“我們必須反對消極、短視、偷懶。”○[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八章:“不要短視,不要以為我們非得死死盯住[廈門]這個小島不可。”

端視(端视),◆古代的一種民間雜耍。賣藝者快速轉動繪有繁多圖畫的大輪盤,玩客隨意射箭,賣藝者以盤承箭,使命中圖中某物與預定者無異;或由賣藝者向轉盤發箭,玩客令其射中某物,雖微細如花鬚、柳眼之類,亦無不命中。參閱[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故都戲事》。

獨視(独视),◆1.謂獨立觀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申子]曰:‘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2.指一人觀察。○《韓詩外傳》卷五:“獨視不若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

頂視圖(顶视图),◆即俯視圖。物體由上方向下做正投影所得到的視圖。

點視(点视),◆查點察看。○[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龍負舟》:“[湖州]土山有富人命數僕駕舟,往田所點視塍岸。”○[明][沈德符]《野獲編?畿輔?射所》:“今京城內[西長安街]射所,亦名演象所,故[大慈恩寺]也。○[嘉靖]間燬於火後,詔遂廢之,為點視軍士及演馬教射之地。”○[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親查閱》:“在倉人犯,亦造冊親詣點視,應保應釋,斟酌而行。”

典視(典视),◆猶主管。○[宋][曾鞏]《皇太后親姪高公繪通州刺史高公紀達州刺史制》:“刺臨州郡,典視祠宮,秩寵地優,並膺拔用。”

等閒視之(等閒視之),◆見“等閑視之”。

等視(等视),◆同等看待。○《天討?軍政府<討滿洲檄>》:“若願留中國者,悉歸農牧,一切與齊民等視。”

大視(大视),◆猶雄視。○[漢][焦贛]《易林?困之離》:“鴻聲大視,高舉神化,背昧向明,以道福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方今天下雲擾,群雄虎爭,英豪踊躍,張聲大視。”

打視(打视),◆[宋]代檢查視力之稱。○[宋][趙昇]《朝野類要?打視》:“庫務差遣人及投軍人須遠視目力,喝其指數,謂之打視,防其目疾爾。”

達視(达视),◆明察;把問題看得很清楚。○[漢][王充]《論衡?實知》:“先知之見,方來之事,無達視洞聽之聰明,皆案兆察跡,推原事類。”

塵視(尘视),◆視為塵土。謂輕視。○[清][侯方域]《謝安論》:“方且塵視乎軒冕,敝屣乎功名,以矜其邁往不屑不韻。”◆补证条目■视为尘土。谓轻视。○清欧阳兆熊《水窗春呓·曾文正公事》:“乃自收復金陵以後,竟不休官林下,亦不陳請補制,以文正之塵視軒冕,詎猶有所戀戀者,豈其身受殊恩,有不敢言退、不忍言退者乎?”

白視(白视),◆用白眼看。表示輕蔑或不滿。○[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他搶白了我一句,白視瞭我兩眼,又飛也似的拉着車子跑了。”

案視(案视),◆猶調查。○《新唐書?狄仁傑傳》:“[仁傑]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宋][蘇軾]《上文侍中論榷鹽書》:“頃者三司使[章惇]建言,乞榷[河北][京東]鹽,朝廷遣使案視,召[周革]入覲,已有成儀矣。”

示「狋」002

2022-02-04 00:11·语料汇总

狋狋,◆怒視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齊首目以瞪眄,徒眽眽而狋狋。”○[張載]注:“狋狋,視貌。”

狋吽牙,◆兩犬相爭。○《漢書?東方朔傳》:“狋吽牙者,兩犬爭也。”○[顏師古]注:“狋音五伊反,吽音五侯反。”

示「祁」020

2022-01-18 09:15·语料汇总

祁祁,◆1.眾多貌;盛貌。○《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毛]傳:“祁祁,眾多也。”○[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同道祁祁,功庸以敦。”○[蔣之翹]輯注:“祁祁,盛貌。”◆2.舒緩貌。○《詩?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還歸。”○[毛]傳:“祁祁,舒遲也。”○《詩?小雅?大田》:“有渰萋萋,興雨祁祁。”○[毛]傳:“祁祁,徐也。”◆3.嫻靜貌;和順貌。○《詩?大雅?韓奕》:“諸娣從之,祁祁如雲。”○[毛]傳:“祁祁,徐靚也。”○《文選?班固<東都賦>》:“習習祥風,祁祁甘雨。”○[劉良]注:“習習、祁祁,風雨和貌。”

支祁,◆亦作“支祈”。◆1.水神名。即[無支祁]。○[唐][李公佐]《古岳瀆經》:“﹝[夏禹]﹞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踰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2.相傳今[江蘇省][盱眙]縣東北[下奄山寺]後的[支祁井]即[夏禹]鎖[支祁]處。見《清一統志?泗州直隸州?山川》。○[宋][蘇軾]《濠州七絕?塗山》:“川鎖[支祁]水尚渾,地理[汪罔]骨應存。”○[明][陳子龍]《昆明池治水戰歌》:“[支祈][尺郭]移下瀨,威名遣作天南雷。”○[清][黃遵憲]《和周朗山見贈作》:“號召百族相聚謀,鐵鎖重使[支祁]囚。”

昭餘祁(昭余祁),◆古澤藪名。在今[山西省][祁縣]西南、[介休縣]東北。是《周禮?夏官?職方氏》的[并州]藪,《爾雅?釋地》的十藪之一。○《呂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訓》作[昭餘],都是九藪之一。○《漢書?地理志》改稱“九澤”,《水經注?汾水》稱近[鄔縣](今[介休縣]東北)者為[鄔澤],俗名[鄔城泊],近[祁縣]者為[祁藪]。○[唐][宋]時只有[鄔城泊]見於記載,並日漸涸塞。○[元]初在[祁縣]東南浚得細水溉田,稱為[昭餘池],此後時塞時溢。

伊祁氏,◆春神。○[唐][皮日休]《桃花賦》:“[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豔外之豔,華中之華,眾木不得,融為桃花。”

伊祁,◆1.神名。傳說善治鬼,故世人奉為門神。○[唐][周繇]《夢鍾馗賦》:“彼號[伊祁],亦名[鬱壘]。”◆2.見“伊耆”。

續祁(续祁),◆複姓。○《通志?氏族四》:“[續祁氏],[姬]姓,[晉隰叔]之後,與[士氏]同族。○[祁奚]舉子[祁午]自代,父子相續為政,因氏焉。”

無支祁(无支祁),◆亦作“無支奇”。亦作“無支祈”。◆古代傳說中[淮水]水怪名。○[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楚州]有漁人,忽於[淮]中釣得古鐵鎖,挽之不絕,以告官,刺史[李陽]大集人力引之。鎖窮,有青獼猴躍出水,復沒而逝。後有驗《山海經》云:‘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太平御覽》卷八八二引《淮地記》:“按,《古嶽瀆經》云:[禹]治水,止[桐柏山],乃獲[淮]渦水神,名曰[無支祁]。”○[明][劉基]《郁離子?省敵》:“[無支祈]與[河伯]鬥,以[天吳]為元帥,[相抑氏]副之。”○[魯迅]《故事新編?理水》:“﹝[禹]﹞請了天兵天將,捉住興風作浪的妖怪[無支祁],鎮在[龜山]的山腳下。”

巫支祁,◆[淮水]神名。○《駢雅?釋天》:“[淮]神曰[巫支祁]。”○[宋][蘇軾]《濠州七絕?塗山》“川鎖[支祁]水尚渾,地埋[汪罔]骨應存”原注:“《異聞集》載《古嶽瀆經》:[禹]治水,至[桐柏山],獲[淮][渦]水神,名曰[巫支祁]。”

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蔡沈]集傳:“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傷其生之艱難也。”後以“暑雨祁寒”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梁書?蕭昱傳》:“臣聞暑雨祁寒,小人猶怨;榮枯寵辱,誰能忘懷!”

師祁(师祁),◆複姓。○[春秋]有[師祁犁],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祁奚之薦(祁奚之荐),◆[春秋][晉國]大夫[祁奚]告老,將辭中軍尉職事。○[晉悼公]問誰可承接,[祁奚]先推薦仇人[解狐]。復問,又薦舉其子[祁午]。時人因而有“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之譽。後用為善於薦賢之典。○《後漢書?文苑傳下?劉梁》:“故[解狐]蒙[祁奚]之薦,二[叔]被[周公]之害。”參閱《國語?晉語七》、《左傳?襄公三年》又《襄公二十一年》及《史記?晉世家》等。

祁山,◆在[甘肅省][禮縣]東。○[漢]代在[西漢水]北岸山上築城,極為嚴固,即今[祁山堡],為軍事必爭之地。相傳[三國]時[蜀漢][諸葛亮]曾多次出[祁山]而攻[魏],即指此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參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漾水》。

祁連山(祁连山),◆匈奴語意為“天山”。廣義的[祁連山]是[甘肅省]西部和[青海省]東北部邊境山地的總稱。綿延一千公里。狹義的[祁連山]係指最北的一支。○《漢書?霍去病傳》:“[去病]至[祁連山]。”○[顏師古]注:“[祁連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為祁連。”○[清][趙翼]《張甥聖時俸滿告歸》詩:“[疏勒]泉清禾滿野,[祁連山]迥雪彌天。”

祁紅(祁红),◆[安徽省][祁門縣]產的紅茶。

祁寒,◆嚴寒。○《書?君牙》:“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蔡沈]集傳:“祁,大也。”○[南朝][梁][沈約]《梁明堂登歌?歌黑帝》:“祁寒坼地,晷度迴天。”○《金史?宣宗紀中》:“京師丐食死於祁寒。”

祁哀,◆猶大哀。○《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四年》:“帝坐[承明殿]臨問,[懷政]但祁哀而已。”

六出祁山,◆傳說[三國][蜀][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按[諸葛亮]攻[魏]凡六次,但出[祁山]僅兩次。○[後主][劉禪][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攻[祁山],戰於[街亭];[建興]九年圍[祁山]。其餘出[建威],在[祁山]附近,出[散關]、守[城固]、出[斜谷],皆經[漢中]一帶。參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曆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兒女英雄傳》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盡痴心六出[祁山]。”相聲《歪批三國》:“甲:‘[諸葛亮]三出[祁山]。’乙:‘唉,“六出[祁山]”。’”

黎祁,◆豆腐的別稱。○[宋][陸游]《鄰曲》詩:“拭盤堆連展,洗釜煮黎祁。”自注:“[蜀]人以名豆腐。”○[清][郝懿行]《證俗文》卷一:“[淮南王]弄術成豆腐,豆腐一名黎祁。”

郊祁,◆[宋]代[宋郊][宋祁]兄弟的並稱。○[郊],後改名[庠]。俱以文學知名,同時舉進士。禮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獻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時人稱為二[宋]或大、小[宋]。見《宋史?宋祁傳》。後遂以“郊祁”為稱人兄弟並美之詞。○[清][姚鼐]《懷朱竹君》詩:“肯令節似[郊][祁]詘,何必才為[絳][灌]憐!”

祁劇(祁剧),◆戲曲劇種。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零陵]、[郴州]、[黔陽]一帶,以唱高腔和南北路(皮黃)為主。

示「沶」001

2022-03-22 08:56·语料汇总

沶水,◆水名。在今[湖北省][保康]、[南漳]、[宜城]一帶。○[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二》:“[夷水]又東南流,與[零水]合,[零水]即[沶水]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