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海生
菏泽为什么称古曹州?
1913年,中华民国取消州、府制,曹州取消了,菏泽继承了曹州的遗产。
曹州的名字怎么来的?
史书上讲的很明白: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即578年,改西兖州为曹州。因为这里是周代曹国的封地,取曹国之曹字为名,开始有曹州这个区划地名。
为什么要改名为曹州,而不叫兖州?
在历史上,曹国存在了500余年,虽然没有成为强盛的国家,但它确有着丰厚的文化和影响,曾有天下之中之称。
兖州最早发端于菏泽,比曹国早的多,但西兖州出现的比较晚,而且时间不长。兖州为天下九州之一,《禹贡》记载:黄河和济水之间为兖州。兖是诚信的意思。早期的兖州并非一个行政区,而是个文化符号。汉武帝时设立兖州刺史部,首府就在今天鄄城北的古濮阳。后来黄河屡次泛滥,兖州被迫屡屡迁徙,先后到了巨野、郓城、滑台,最后迁到了定陶。
它为什么后来又称为西兖州呢?
东晋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为躲避战乱,大规模地移民南方。北方人到南方,思念家乡,官府就把北方移民家乡的地名带到南方,由此就在南方的广陵形成了一个南兖州。南北朝时东魏在瑕丘又设了个兖州。当时人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定陶之兖州为西兖州。北周统一北方后,保留了东兖州,就是现在的兖州。把西兖州改为了曹州。
西兖州是在兖州不断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前后仅存在了五十余年。无论是历史的悠久程度,还是社会影响,都远不如曹国。这是改西兖州为曹州,取曹国之曹为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早的曹州管辖济阴、濮阳二个郡八个县,官府所在地在今天的定陶西南。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曹州刺史,是隋朝隋文帝杨坚任命的乞伏慧,他是个沙陀人,比较严苛。他胆敢不尊敬隋炀帝,隋炀帝要杀他,发现他没有头发,就免了他的死罪,贬为了贫民。
隋唐时期,曹州曾几次更名为济阴郡,其管辖范围也经常变化。例如,黄巢起义,史书就称黄巢为曹州冤句人。佛教大师临济,史书说他是曹州南华人。
黄巢起义失败后,投降唐朝的朱温以曹州为根据地,扩大实力,最终取得胜利。此后,他建立后梁。朱温迁建都城于汴梁,曹州有了近畿优势。此后,朝廷先后在曹州设威信军和彰信军。
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政权。曾任命驸马高怀德为彰信军节度使,镇守在曹州。宋朝又于定陶设广济军,专门负责山东、河北等地连接京城的水运管理。这一时期,曹州一带近畿优势突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一批饱学之士,如经学大师邢昺、发明纸币交子的能臣张咏、文学家王禹稱、状元宰相李迪、庞籍、诗人晁补之等,通过科考进入仕途。
北宋末年,曹州升为兴仁府,后来兴仁府又升为都督府,因不合制度,最后改为京畿东辅。
从此以后,曹州开始灾难不断。
北宋末年,金军进攻中原。康王赵构在河北召集兵马抵抗。赵构派兵占据曹州、郓州。赵构后撤到巨野县时,被金兵围困,大将韩世忠救驾,赵构方才脱险南逃。
金人统治时期,曹州所辖多县因黄河不断决口,淹没而废止。1168年六月,黄河于河南李固渡大决口,洪水泛滥达一年之久,曹州城最终圮于水,被迫迁移至今菏泽之地。
元代时,黄河水患仍然非常严重,明朝洪武元年,曹州被迫向南迁移到安陵镇,第二年再迁盘石镇,就是今天的曹县城。洪武四年,因为地荒人稀,曹州降为曹县。范仲淹的后裔范希正到曹县任县令,曹县得到迅速稳定、发展。1446年,曹县再次升为曹州,范希正选址在今菏泽筑建曹州城,此后,曹州城就没有再迁移。明朝时,在曹州定陶出现了两个抗倭英雄曹邦辅和马应梦。
清朝建立后,曹州的反清活动就一直持续不断。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曹州升为曹州府,在曹州驻地设置菏泽县。
清朝晚期,白莲教、捻军、长枪会、大刀会在曹州相继兴起。 1865年,捻军和当地民间武装联合,设包围圈,在曹州围歼清军,杀死僧格林沁。1897年十一月一日,发生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逼迫清朝签订《胶澳租借条约》。1913年1月8日,中华民国改设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曹州随之改为菏泽,曹州府所辖各县直接归山东省管理,“曹州”这一地域概念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荣海生,菏泽市社科联秘书长,曹州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山东伏羲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壹点号人文菏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