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奮」090
2022-02-04 00:12·语料汇总
自告奮勇(自告奋勇),◆積極主動地爭取承擔某項任務。○[鄭振鐸]《王榆》:“到結婚的那一天,人人都到禮堂去,沒有肯在家裏留守的,只有他卻自告奮勇的說道:‘我在家裏好了,你們都去。’”[巴金]《春》八:“[覺新]卻自告奮勇,說他願意打風雨燈。”◆补证条目■积极主动地争取承担某项任务。○《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兒子,因爲上頭提倡游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願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
自奮(自奋),◆1.自我奮發而欲有所為;自勉。○《漢書?常惠傳》:“少時家貧,自奮應募,隨[栘中]監[蘇武]使[匈奴],并見拘留十餘年。”○[宋][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二表》:“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進秩,則諸將驕墮,誰復自奮。”○[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三?宗室應試之始》:“自此朱邸諸侯,始以清流自奮矣。”○[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士生聖朝,牢落不偶者宜自奮已。”◆2.自以為是,妄自尊大。○《列子?說符》:“故自奮則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3.各自奮勇。○[宋][葉適]《上西府書》:“夫以[江][淮]之弱而兼西北之強,鼓思退之卒,而戰自奮之兵,輕腹心之忠而樂簡策之諛,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價。此智士所以寒心。”◆4.自己拼命用力。○《後漢書?董卓傳》:“[孚]語畢辭去,[卓]起送至閤,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殺之。”○《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一年》:“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胡三省]注:“自奮,自奮起而還擲也。”
爭奮(争奋),◆競相奮發。○《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明][李東陽]《征西將軍周公墓志銘》:“公大呼,厲將士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退則無遺類矣!’眾爭奮,無不一當百。”
振奮(振奋),◆奮起;奮發。○[唐][李咸用]《送從兄入京》詩:“大抵男兒須振奮,近來時事懶思量。”○[明][李東陽]《壽吏部尚書王公九十詩序》:“力自振奮,彈壓權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促織》:“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終於這個令人振奮的時刻到來了。”
軒奮(轩奋),◆高舉奮飛。○[宋][薛季宣]《答陳同甫書》:“沖天驚人之軒奮,豈有遲速間哉!”
雄奮(雄奋),◆猶突兀。○[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隔江之東山,至是亦雄奮而起,若與西大峰共為犄角者。”
興奮(兴奋),◆1.奮起。○[明][劉基]《祀方丘頌》:“提三尺劍,由一旅興奮於長[淮]。”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黎元洪布告山東人民文》:“曷勿及時興奮,共襄大業?”◆2.激動。○[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興奮’我很贊成,但不要‘太’,‘太’即容易疲勞。”○[巴金]《滅亡》第十四章:“他异常興奮,渾身發燒,頭腦也有點昏迷。”◆3.大腦皮層的基本神經活動過程之一,在外部或內部刺激之下產生。
騰奮(腾奋),◆1.騰躍奮飛。○[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又鑄二金獅子,作拏攫騰奮之狀,各重二百餘斤以扶。”◆2.比喻生動地浮現。○[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聲畫昭精,墨采騰奮。”
勤奮(勤奋),◆勤勉。○[巴金]《探索集?探索之四》:“我還是要寫作,而且要更勤奮地寫作。”
強奮(强奋),◆謂自強奮發。○[清][李漁]《慎鸞交?贈妓》:“我囊非潤,不過貧兒見義思強奮。”○[爐魂]《對於張之洞死後之湖南人》:“強奮精神,洗除舊習。”
齊奮(齐奋),◆共同奮起。○《宋史?文天祥傳》:“約日齊奮,有進無退。”
龍奮(龙奋),◆謂賢才之士奮發有為。○《晉書?紀瞻傳》:“[武丁]擢[傅]巖之徒,[周文]攜[渭]濱之士,居之上司,委之國政,故能龍奮天衢,垂勳百代。”
六奮(六奋),◆猶言六出。○《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奇謀六奮,嘉慮四迴。”○[李善]注:“《漢書》曰:‘[陳平]凡六出奇計,或頗祕之,世莫得聞。’”
雷奮(雷奋),◆謂雷鳴。語本《易?豫》:“雷出地奮。”○[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雷奮六合開,天行萬乘出。”○[宋][梁周翰]《五鳳樓賦》:“成天下之大務,若雷奮而風驅。”
刻奮(刻奋),◆刻薄殘酷。奮,猛。○《新唐書?酷吏傳序》:“[天寶]後至[肅代]間,政纇事叢,姦臣作威,渠憸宿狡,頗用慘刻奮,然不得如[武后]時敢搏摯殺戮矣。”
矜奮(矜奋),◆1.以勇氣自恃;驕傲自大。○《管子?形勢》:“矜奮自功,而不因眾人之力。”○《漢書?晁錯傳》:“矜奮自賢,群臣恐諛。”◆2.武勇,果敢。○[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九徵》:“故誠仁必有溫柔之色,誠勇必有矜奮之色,誠智必有明達之色。”◆3.振奮;勉勵。○[唐][韓愈]《柳州羅池廟碑》:“[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夫士嘗毀廉恥以負累於世矣,則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奮自強之心息。”○[清][方苞]《岩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自是以後,為男子者率以婦人之失節為羞,而憎且賤之。此婦人之所以自矜奮與!”
激奮(激奋),◆激動振奮。○[洪深]《現代戲劇導論》八:“每遇情感熱烈慷慨激奮的時候,便覺得聲音脆弱,不能應付裕如。”○[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大禮堂那邊,仍傳來激奮人心的鑼鼓聲。”
告奮勇(告奋勇),◆謂主動請求擔負艱巨任務。○[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一:“[海蘭察]以侍衛告奮勇,屢贊[福文襄]軍務。短小精悍,戰必前驅,單騎所至,千人披靡。”○[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一章:“[蘭英]和[銀鳳]站下聽着深受了感動,齊聲告奮勇說:‘我們幫[老王]做飯!’”
高奮(高奋),◆1.高漲振奮。○《墨子?雜守》:“養勇高奮,民心百倍。”◆2.高飛。○[元]戴良《哭揭秘監三十四韻》:“雕鶚期高奮,驊騮且遠巡。”
感奮(感奋),◆感動振奮。○[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吏得去罪死,假種糧,齒平人有以自效,莫不涕泣感奮,相率盡力以奉其令。”○[明][張居正]《謝遣官郊迎疏》:“臣不勝仰戴鴻恩,激切感奮之至。”○[何香凝]《孫中山和廖仲愷》:“我流着感奮的熱淚,望見了革命勝利的前途。”
奮志(奋志),◆1.奮發的心志。○《晉書?羅尚傳》:“諸為寇所逼者,人有奮志。”○《晉書?王導傳》:“時[敦]始寢疾,[導]便率子弟發哀,眾聞,謂[敦]死,咸有奮志。”◆2.振奮志氣。○[唐][陸贄]《鴻漸賦》:“飛鳴有檢,動靡求棲,遊皆遠險,思奮志於寥廓。”○《紅樓夢》第九回:“雖說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康有為]《大同書》丙部:“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
奮爭(奋争),◆奮鬥;奮力爭取。○[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他倆合力奮爭的結果,才從人群中搶出半桶熱湯來,分給那些搶不到喝的老弱瘦小的人們。”
奮振(奋振),◆1.揚起。○[漢][枚乘]《七發》:“侯波奮振,合戰於[藉藉]之口。”◆2.振奮。
奮張(奋张),◆1.有力地伸展、張開。○[唐][韓愈]《許國公神道碑銘》:“磔其梟狼,養以雨風,桑穀奮張,厥壤大豐。”○[宋][葉適]《參議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其人往往有奮張鬚髯,憑託氣勢,生事立威以自賢者。”○[明][唐順之]《指揮僉軍湯雪江墓碑銘》:“公本將家子,當其擐甲躍馬,鬚髯奮張,可謂雄勇。”◆2.振奮;奮揚。○《新唐書?康承訓傳》:“[承訓]罷冗費,市馬益軍,軍乃奮張。”○[宋][岳飛]《奏辭太尉第二札子》:“臣頃自天下兵興時,實有志於奮張皇威,削平僭亂。”
奮戰(奋战),◆奮勇戰鬥。○[晉][常璩]《華陽國志?劉後主志》:“[鍾會]圍[樂城],遣別將攻關,分將[蔣舒]開門降,都督[傅僉]奮戰而死。”○[毛澤東]《井岡山的鬥爭》:“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艾蕪]《兩件往事的啟發》:“他當時領導上千人的石油鑽探隊伍,也是日夜奮戰。”
奮越(奋越),◆奮力騰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大遼水》:“《博物志》曰:‘[魏武]於馬上逢獅子,使格之,殺傷甚眾,王乃自率常從健兒數百人擊之,獅子吼呼奮越,左右咸驚。’”按,今本《博物志》卷三作“奮起”,《太平廣記》卷四四一引作“奮迅”。
奮豫(奋豫),◆1.《易?豫》:“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後因稱製作歌頌本朝功德的音樂為“奮豫”。○《隋書?音樂志上》:“大臣馳騁[漢][魏],旁羅[宋][齊],功成奮豫,代有制作。”◆2.勃發,震蕩。○[唐][儲光羲]《貽王侍御出臺掾丹陽》詩:“四月純陽出,雷雨始奮豫。”參閱《易?豫》“雷出地奮,豫”[孔穎達]疏。
奮用(奋用),◆謂奮發有作為。○《三國志?魏志?常林傳》:“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華夏震慄,雄才奮用之秋也。”
奮勇當先,◆鼓足勇气冲在最前面。○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更有俺五百義兒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缀白裘·三国志·训子》:“恁道他兵多將廣,人强馬壯,大丈夫奪勇當先,一人拚命,萬夫難當。”
奮勇(奋勇),◆鼓足勇氣。○《梁書?韋叡傳》:“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明][唐順之]《三沙報捷疏》:“初十日早,各船奮勇齊進。”○[清][沈覆]《浮生六記?浪游記快》:“余亦興發,奮勇登其巔。”○[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四:“[喻雲紀]沿途拋擲炸彈,一人奮勇當先,敵人見之無不喪膽。”
奮庸(奋庸),◆謂努力建立功業。○《書?舜典》:“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孔]傳:“奮,起;庸,功;載,事也。訪群臣有能起發其功,廣[堯]之事者。”○[蔡沈]集傳:“言有能奮起事功,以廣[帝堯]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晉書?束晰傳》:“[稷][契]奮庸以宣道,[巢][由]洗耳以避禪。”○[唐][張說]《過晉陽宮應制奉和》詩:“[太原]俗尚武,[高皇]初奮庸。”○[宋][陸游]《賀吏部陳侍郎啟》:“將期共政,以責奮庸。”○[明][文徵明]《祭黃提學文》:“蓋將達其致用之材,必欲致之奮庸之地。”
奮翼(奋翼),◆1.謂振起鰓旁的兩鰭。○《文選?宋玉<高唐賦>》:“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李善]注:“翼,魚腮邊兩鬣也。”◆2.猶奮翅。多以喻人振奮而起。○[漢][賈誼]《鵩鳥賦》:“鵩乃歎息,舉首奮翼。”○《後漢書?馮异傳》:“[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周書?賀拔勝念賢傳論》:“及[勝]垂翅[江]左,憂[魏]室之危亡;奮翼[關]西,感[梁]朝之顧遇,有長者之風矣。”
奮意(奋意),◆奮進之心。○《三國志?魏志?荀攸傳》:“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奮逸(奋逸),◆騰起,奔放。○《文選?嵇康<琴賦>》:“闥爾奮逸,風駭雲亂。”○[張銑]注:“奮逸,騰起也。”
奮衣(奋衣),◆1.振衣去塵。○《禮記?曲禮上》:“奮衣由右上,取貳綏。”○[鄭玄]注:“奮,振去塵也。”◆2.將身上的衣服抖伸,表示遠行。○[宋][葉適]《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馬幹官》詩:“感子奮衣去,客猛意自輕;笑我老何怯,萬里今橫行。”○[宋][洪邁]《夷堅丁志?田道人》:“辛卯歲,以庵與[楊和王]之孫,奮衣出山,不言所向。”◆3.猶拂袖。表示氣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陳元方]遭父喪,哭泣哀慟,軀體骨立。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郭林宗]弔而見之,謂曰:‘卿海內之俊才,四方是則,如何當喪,錦被蒙上……吾不取也。’奮衣而去。”
奮揚(奋扬),◆1.有力地顯揚。○《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漢書?匈奴傳下》:“時鮮有所獲,徒奮揚威武,明[漢]兵若雷風耳。”◆2.奮發激揚。○《魏書?李崇傳》:“[崇]辭於[顯武殿],戎服武飾,志氣奮揚。”○[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夫彈劾積威之後,雖庸人亦可以奮揚;風采消委之餘,雖豪傑有不能振起。”○[明][陸采]《懷香記?定策征吳》:“鼓舞戎行,非奮揚無以報德。”○《清史稿?楊吉砮傳》:“願敵盡垂首,我軍奮揚,人不遺鞭,馬無顛躓,惟天其助我!”◆3.形容高聳挺拔。○[漢][王粲]《柳賦》:“枝扶疏而覃布,莖森梢以奮揚。”
奮興(奋兴),◆1.謂草木蓬勃生長。○《史記?曆書》:“昔自在古,曆建正作於孟春,於時冰泮發蟄,百草奮興,秭鳺先滜。”○[唐][韓愈]《賀雨表》:“嘉穀奮興,根葉肥潤,抽莖展穗,不失時宜。”◆2.奮起。○[宋][葉適]《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闒冗適尊異,凡庸當奮興,天下之大禍,始於道學而終於皇極矣。”○[明][劉若愚]《<酌中志>自序》:“洪惟我[太祖]老爺,奮興[淮][甸],混一華夏。”○《明史?廖永安傳》:“真人奮興,不期自至,龍行而雲,虎嘯而風。”○[清][唐甄]《潛書?卿牧》:“賢能無沈淪之歎,俊傑有奮興之路。”◆3.振奮;興奮。○[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世宗]任賢勿貳,破格甄勸若此,想一時百僚仰望,莫不感泣奮興矣。”○[蔣光慈]《十月革命的嬰兒》詩:“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不大好,但是我們的精神是奮興的。”徐特立《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分抑揚緩急,以促感情奮興為目的。”
奮信(奋信),◆振起貌。○《管子?勢》:“大周之先,可以奮信。”○[尹知章]注:“奮信,振起貌。”
奮心(奋心),◆奮發之心。○《左傳?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猶將旌君以徇於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同盟會中部總會宣言》:“同人等激發於死者之義烈,各有奮心。”
奮武揚威(奋武扬威),◆振奮勇氣,施展威風。○《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姜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衝右突,[魏]兵大亂。”○[清][李漁]《慎鸞交?窮追》:“分付大小三軍,一齊奮武揚威,殺上前去。”
奮武(奋武),◆揚武;用武。○《書?禹貢》:“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文教外之二百里。奮武衛,天子所以安。”○[孔穎達]疏:“由其心安王化,奮武以衛天子,所以名此服為安也。”○[三國][魏][曹丕]《述征賦》:“命元司以簡旅,予願奮武乎[南鄴]。”○[唐][元稹]《王進岌冀州刺史》:“兵興已來,習為奮武之地。”○[清][魏源]《<海國圖志>敘》:“何患攘剔之無期,何患奮武之無會?”
奮威(奋威),◆振威,奮勇。○《三國演義》第四二回:“眾將領命,一個個奮威追趕。”○《明史?艾萬年等傳贊》:“雖有奮威禦敵之臣,而兵孱餉絀。”
奮天池,◆○《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后因以“奮天池”比喻志向远大,奋发有为。○金刘志渊《南柯子·与背道者》词:“北溟鯤量願君爲,咫尺成鵬,准擬奮天池。”
奮討(奋讨),◆奮起討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
奮死(奋死),◆拼死。○《韓非子?初見秦》:“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百可以對千,千可以對萬,萬可以剋天下矣。”○《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徐質]奮死隻身而走,人困馬乏。”○[清][方苞]《<孫徵君年譜>序》:“其操心之危,用力之艱,較之奮死於卒然者,有十百矣。”
奮勢(奋势),◆猶憤激。○《漢書?高帝紀上》:“獨[羽]怨[秦]破[項梁],奮勢,願與[沛公]西入關。”○[顏師古]注引[晉灼]曰:“憤激也。”
奮身不顧(奋身不顾),◆猶奮不顧身。○[宋][蘇軾]《與章子厚書》:“愚夫小人,以一言感發,猶能奮身不顧,以遂其言。”○[宋][秦觀]《賀孫中丞啟》:“三朝充諫諍之官,奮身不顧。”
奮身(奋身),◆謂奮力投身於某一活動。○《後漢書?班超傳》:“[平陵]人[徐幹]素與[超]同志,上疏願奮身佐[超]。”○[宋][蘇軾]《張仲可左班殿直制》:“爾能奮身,以除民害。”○[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兵部?倭患》:“會募壯士為前鋒,[先]([朱先])奮身應募,以貌偉充隊長。”○[魯迅]《彷徨?傷逝》:“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
奮榮(奋荣),◆謂繁花怒放,草木爭榮。○[三國][魏][曹植]《大暑賦》:“寒泉涌流,玄木奮榮。”○[三國][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萋萋綠林,奮榮揚暉。”
奮然(奋然),◆1.奮發貌。○[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之二:“獨閤下奮然率先,揚兵界上。”○[明][方孝孺]《題劉養浩所制本朝鐃歌後》:“[金華][劉君][養浩],亦奮然自喜,以為此難遇之時,不可漫無所述。”○[夏衍]《秋瑾傳》第二幕:“願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2.憤激貌。○《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妻子也奮然攘臂道:‘我曉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與你當官休去!’”[茅盾]《追求》四:“‘那真是誣衊了!’[仲昭]奮然說。”
奮權(奋权),◆謂行施君權。○[漢][應瑒]《文質論》:“摛藻奮權,赫奕丕烈。”○[宋][范仲淹]《遺表》:“陛下奮權之初,首承德音,占預諫列。”
奮氣(奋气),◆奮發振作。○[晉][夏侯湛]《抵疑》:“攘袂奮氣,發謀出奇。”○[宋][葉適]《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江南]奮氣,見者賈勇,而人心始安。”◆补义条目■用力;尽力。○《续西游记》第七回:“這妖怪見了行者手中拿着一條禪杖,光景似争打之狀,乃奮氣把手中鐵叉直戳将来。”
奮起(奋起),◆1.奮然起立;振作起來。○《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子訓]﹞徐出以杖扣之,驢應聲奮起,行步如初。”○[宋][葉適]《息虛論二》:“昔之所謂[楚]、[漢]、[隋]、[唐]多事之時,所以奮起而立功名者,豈必若是之泯泯默默,使少壯至於耆老而終不見邪?”[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所取的題材大抵是困苦,饑餓,流離,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號,掙扎,聯合和奮起。”◆2.有力地舉起。○《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奮起拳頭,連連打去。”○[毛澤東]《和郭沫若同志》詩:“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奮怒(奋怒),◆震怒,盛怒。○《漢書?王莽傳上》:“忠臣孝子莫不奮怒。”○[宋][蘇洵]《吳道子畫五星贊》:“赫烈奮怒,木石焚焦。”○[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斫蟒》:“見兄被噬,遂奮怒出樵斧,斫蟒首。”○[許地山]《無法投遞之郵件》:“他底臉黃瘦得可怕,除掉心情的奮怒和哀傷以外,肉體上底饑餓、疲乏和感冒,都聚在他身上。”
奮命(奋命),◆效命;拼命。○[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三》:“明府為州所枉,不思奮命,而欲行賂以穢清政,是有君無臣也。”○《三國志?吳志?孫桓傳》:“[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舊唐書?郭子儀傳》:“我軍亂,[李嗣業]奮命馳突,擒賊十餘騎乃定。”○[宋][蘇舜欽]《上集賢文相書》:“威令一發,士樂奮命。”○[郭希仁]《從戎紀略》:“奮命攻撲,戰甚劇烈。”
奮旅(奋旅),◆起兵,舉兵。○《漢書?敘傳下》:“爰茲發跡,斷蛇奮旅。”○[唐][李白]《擬恨賦》:“斷蛇奮旅,掃清國步。”
奮鱗(奋鳞),◆謂龍騰飛。○[漢][張衡]《應閑》:“夫玄龍,迎夏則陵雲而奮鱗,樂時也。”○[唐][皮日休]《舍慕》:“吾將奮鱗於大空兮,奚獨慕此江湖。”
奮厲(奋厉),◆1.激勵;振奮。○《後漢書?第五倫傳》:“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彊持滿以拒之。”○《晉書?苟晞傳》:“自奉明詔,三軍奮厲,卷甲長驅,次於[倉垣]。”○[宋][曾鞏]《都官員外郎胥君墓志銘》:“君少孤,能自奮厲,力學問,工為文章。”○[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奮厲朝氣,內量資望,外審時勢。”◆2.激憤貌。○《隋書?房陵王勇傳》:“太子奉詔,乃作色奮厲,骨肉飛騰。”
奮力(奋力),◆奮發用力,盡力。○[三國][魏][劉劭]《人物志?八觀》:“故烈士樂奮力之功……是故功力不建,則烈士奮。”○《三國演義》第四一回:“[王威]忿怒,奮力相鬥,竟被眾軍所殺。”○《清史稿?札喀納傳》:“罷戰,敵襲我後,距百步而近,[札喀納]奮力轉戰,敵驚遁。”○[沙汀]《選災》:“﹝那人﹞接着就又奮力爬坡。”
奮進(奋进),◆振奮向前;奮勇前進。○[三國][魏][曹植]《蟬賦》:“翳輕軀而奮進兮,跪側足以自閑。”如:向前奮進。
奮矜(奋矜),◆驕傲自大。○《荀子?正名》:“有兼聽之明,而無奮矜之容。”
奮節(奋节),◆以英勇、壯烈行為表現其節操。○《後漢書?馮衍傳下》:“[李廣]奮節於[匈奴],見排於[衛青],此忠臣之常所為流涕也。”○[三國][魏][曹植]《七啟》:“君子樂奮節以顯義,烈士甘危軀以成仁。”○[晉][潘岳]《馬汧督誄》:“臨危奮節,保穀全城。”
奮蹟(奮蹟),◆見“奮跡”。
奮跡(\奋迹),◆亦作“奮蹟”。◆謂奮起投身從事某活動。○[明][歸有光]《嘉靖庚子科鄉試對策五道》之四:“[光武]承[王莽]之亂,奮跡[南陽]。”○《明史?譚廣傳》:“[廣]長身多力,奮跡行伍至大將,大小百餘戰,未嘗挫衄。”○[清][方苞]《漢高帝論》:“後世開創之君,大抵奮跡干戈擾攘之中,任威權、騁謀詐以得其志。”
奮擊(奋击),◆1.奮力攻擊;奮力搏擊。○《吳子?勵士》:“[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宋書?柳元景傳》:“[安都]瞋目橫矛,單騎突陣四向奮擊,左右皆辟易不能當。”○[宋][郭彖]《睽車志》卷六:“白骨倏然而起,急前抱[劉],[劉]極力奮擊。”○[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惟一人舉鎗奮擊,中其首遂斃。”◆2.能奮力擊敵的士卒。指精兵。○《戰國策?秦策一》:“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漢][桓寬]《鹽鐵論?結和》:“先帝睹其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懷,故廣將帥,招奮擊,以誅厥罪。”
奮激(奋激),◆1.激動振奮。○《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師子見之,奮激鳴吼,騰躍而前。”○[宋][曾鞏]《徐孺子祠堂記》:“天下聞其風、慕其義者,人人感慨奮激。”○《明史?王艮傳》:“[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茅盾]《報施》:“他越說越興奮,自己也不大弄得清是他的想當然,還是真正實事,但奮激的心情使他不能不如此。”◆2.激勵。○《舊唐書?李晟傳》:“[晟]亦同勞苦,每以大義奮激士心。”◆3.激蕩。○[明][郎瑛]《七修類稿?天地五?風雷异》:“當其陽氣奮激,為陰所困,則逼迫迸發,出則成聲,為疾風,為迅雷。”
奮呼(奋呼),◆奮力高呼;大聲喊叫。○[宋][葉適]《治勢上》:“而其甚也,宦官之微,匹夫之奮呼,士卒之擅命,而天下之勢無不在焉。”○[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辛丑二宗伯》:“至云[沈某]父子,嘗從大夫之後,偶因出遊,未遑趨避,而衷甲之士,奮呼群起,幾不獲生焉。”
奮行(奋行),◆自告奮勇前往。○《史記?大宛列傳》:“奮行者官過其望,以適過行者皆絀其勞。”○[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奮,迅。自樂入行者。”○《新唐書?秦瓊傳》:“[須陀]曰:‘賊兵見卻,必悉眾追我,得銳士襲其營,且有利,誰為吾行者?’眾莫對,惟[叔寶]與[羅士信]奮行。”
奮功(奋功),◆致力於功業。○[明][陳子龍]《<七錄齋集>序》:“夫方其屬辭比事,戛戛乎難之矣,而奮功之士則非之。”
奮飛(奋飞),◆振翼高飛。多比喻人不受束縛,奮發有為。○《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毛]傳:“不能如鳥奮翼而飛去。”○《南史?王敬則等傳論》:“[王][陳]拔跡奮飛,則[建元]、[永明]之運;身極鼎將,則[建武]、[永元]之朝。”○[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東]、[馬]、[嚴]、[徐]已奮飛,[枚皋]即召窮且忍。”○[清][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辭》:“使我女子生機活潑,精神奮飛,絕塵而奔,以速進於大光明世界。”
奮發圖強(奮發圖强、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工作,以謀求強盛。○[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如:[中國]人民以奮發圖強、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進行着忘我的勞動。◆补证条目■振作精神,努力工作,以谋求强盛。○阿英《从〈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看中国人民早期的反美斗争》:“以新旧国魂的交替,激励国人反对华工禁约,奋发图强,愤激之情,跃然纸上。”
奮發(奋发),◆1.大發。形容氣或風之發生猛迅而不可遏阻。○《楚辭?大招》:“春氣奮發,萬物遽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跋祿迦國》:“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2.振作,振奮。○《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董卓]悖逆,為天下所讎,此忠臣義士奮發之時也。”○《舊唐書?忠義傳下?顏杲卿》:“憤群凶而慷慨,臨大節而奮發。”○[清][顧炎武]《與人書十三》:“誠得此論而用之,未必無一二才傑之士自茲而奮發也。”○[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我希望,所有的省委書記、市委書記、地委書記以及中央各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要奮發努力。”
奮毒(奋毒),◆猶肆虐。○《新唐書?宋務光傳》:“丁壯盡於邊塞,孀孤轉於溝壑,猛吏奮毒,急政破資。”
奮鬥(奋斗),◆1.奮力格鬥。○《宋史?吳挺傳》:“[金]人捨騎操短兵奮鬥,[挺]遣別將盡奪其馬。”○[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劍術》:“約食頃,翁又來,女奮鬥益厲,至夜終無勝負。”◆2.多指奮力與對方作鬥爭。○[孫中山]《自傳?討袁之役》:“自二年至於五年之間,與[袁世凱]奮鬥不絕。”○[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知識階級》:“因為我去年親見[易先生]在[北京]和軍閥官僚怎樣奮鬥,而且我也參與其間,所以他要我來,我是不得不來的。”◆3.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幹。○[毛澤東]《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鬥。”
奮蕩(奋荡),◆謂極力掙扎。○[清][譚嗣同]《<仁學>自敘》:“曾不若孤豚之被縶縛屠殺也,猶奮蕩呼號,以聲其痛楚,而人不之責也。”
奮辭(奋辞),◆1.大話,誇大不實之詞。○《戰國策?魏策一》:“且夫從人多奮辭而寡可信。”○[鮑彪]注:“猶大言。”◆2.慷慨陳詞。○[三國][魏][嵇康]《明膽論》:“陳義奮辭,膽氣凌雲。”
奮不顧身(奋不顾身),◆奮勇直前,不顧生命。○[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梁書?武帝紀上》:“復誓旅[江]甸,奮不顧身……剋殲大憝,以固皇基。”○《明史?李鉞等傳贊》:“[胡世寧]奮不顧身,首發奸逆,危言正色,始終一節。”徐遲《牡丹》六:“她們都是英勇的,高尚的,奮不顧身的。”
奮不顧命(奋不顾命),◆猶奮不顧身。○[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故[司州]刺吏[蔡道恭]率勵義勇,奮不顧命。”◆补证条目■犹奋不顾身。○《魏书·出帝纪》:“或徇節感恩,奮不顧命;或臨戎對敵,赴難如歸。”
奮北(奋北),◆《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言鯤鵬自北冥奮飛,扶搖直上,一舉九萬里。後以“奮北”喻人青雲得志,大展宏圖。○[明][陳汝元]《金蓮記?郊遇》:“[長公]繡口錦心,不日連枝奮北;老衲萍蹤浪跡,來朝一葦度西。”
奮拔(奋拔),◆謂奮發有為。○《隸釋?漢費亭侯曹騰碑陰》:“先帝能自奮拔於險阻之中,不陷乎群小害己之譖。”○[唐][韓愈]《唐河中府法曹張君墓碣銘》:“欲自奮拔,樹功名以見世。”○[宋][曾鞏]《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志銘》:“君既自奮拔,立其家。”○[明][方孝孺]《與鄭叔度》之一:“思自奮拔,立名以自見於後世。”
發奮為雄(发奋为雄),◆猶言發憤自雄。○[孫中山]《心理建設?知行總論》:“[暹羅]向本[中國]藩屬之一……二十年前,幾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其王室親近,乃驟然發奮為雄,倣[日本]維新,聘用外才,採行西法,至今不過十餘年,則全國景象為之一新。”
發奮圖強(发奋图强),◆同“發憤圖強”。◆《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奮(发奋),◆1.振作起來;奮發。○《管子?五行》:“然則天無疾風,草木發奮,鬱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明][張居正]《論時政疏》:“頃者,陛下赫然發奮,激厲將士,[雲中]之戰,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現在正是我們年青人發奮有為的時候了!”◆2.勤奮;決心努力。○[清][彭紹昇]《陳和叔傳》:“居常恨《宋史》蕪雜,是非溷失平。則發奮刪其繁累,搜討先正舊聞。”
赤奮若(赤奋若),◆1.古代星(歲星)歲(太歲,亦稱歲陰、太陰)紀年法所用名稱。謂太歲在丑、歲星在寅的年份為“赤奮若”。○《史記?天官書》:“赤奮若歲:歲陰在丑(當斗、牛二宿之位),星居寅(當尾、箕二宿之位)。”○《淮南子?天文訓》:“太陰在丑,名曰赤奮若,歲星舍尾、箕。”◆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訓》:“赤奮若,清明風之所生也。”○[高誘]注:“赤奮若,天神也。”
奋増,◆急走貌。一说,裸露貌。○《敦煌变文集·百鸟名》:“淘河鳥,脚奋増,尋常傍水覓魚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