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孙的问题
中秋节,小外孙来看我们。
小外孙六岁,刚上小学一年级。
但是他的问题,却吓了我一跳:
啊?这可答不上来。
也只好去请教李蓬勃先生。
李先生答:土。
土
甲骨文确实有土。
金文变成这样:
这个字的意思,学术界一般都同意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
吐生万物的地方。
所以,它也读如吐。
当然,土就是地,地也就是土。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有了“地”字?
因为土和地,总归还是有区别。
这就又要问:古文字有没有“地”?
地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高鸿缙先生就认为,不但甲骨文,就连金文也没有地。说到地,都说土。秦汉以后,才把土和地区分开来,土指泥土,地指天地。
唐健垣先生则认为,周代肯定有地字。不但金文有,甲骨文说不定也有,只不过还没有发现罢了。
但,春秋晚期有地字,好像可以肯定。
比如侯马盟书:
不过,这也太难认了吧?
跟楷书的地字,也差得太远。
甲骨文,当真没有“地”吗?
恐怕有,应该有,可以有。
毕竟,有天就有地。
那就来看“天”字。
天
甲骨文的天,是这样的:
金文的天,更有意思:
哈哈,一目了然吧?
对,就是一个人,脑袋特别大,或者头上有东西。
只不过,他是正面而立的,看起来像是“大”字。
大,在这里其实也是人,大人。
人的头顶上,能有什么呢?
当然是“天”啊!
天,既然是正面而立的人,头顶上有一横,因此,按照逻辑推理,地,就该是那一横画在脚底下。
那么,有这个字吗?
有。
立
立,就是正面而立的人,脚底下有一横。
它的甲骨文是这样的:
金文则是这样的:
五代北宋时期校订《说文解字》的徐铉解释说:上面那个大,就是人;下面那一横,就是地。
所以,文字学家一般认为,立,就是人站在地上,不走。
但,也有看上去像是走的,比如:
不过,也就是看上去像是走。
走没走呢?不知。
但,不管走没走,这个字都可以猜测为地。
站在地上,也是地嘛!
或者说,古人既用它表示立,也用它表示地。
当然,这不是我的发现,是老前辈们的。
猜测
商承祚先生就认为,立,是远古的“地”字。
邓尔雅先生所见略同。前面说的逻辑推理,就是他老人家提出的——天这个象形字既然是一个人头顶苍天的样子,地的字形就该是一个人脚踏实地。邓先生还举出了旁证:立字旁的字,不少与地有关。
比如坤。
众所周知,坤就是地,天地的地。
这个字没有甲骨文,金文最早是这个样子:
原来,坤,不是土字旁,是立字旁啊?
土字旁也没关系,因为土就是地。
所以,立是远古的“地”字,很有可能。
再把它和“天”字放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
人类头顶上的
天
人类脚底下的
地
看出规律性的东西了吗?
对,这两个字,都是用一横表示方位,主体是人,正面而立大写的人。
这叫什么呢?
以人为本
有意思,很有意思。
因为以人为本,正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之一。
——本文所引均见上海教育出版社《古文字诂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