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我国各朝都十分重视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并且还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发展出一套王朝正统更替的理论,就如汉灭秦,秦为水德,于是汉初便自称为土德,以土克水这一原理来说明汉朝统治的正统性。而在大分裂时期,由于政权分散,朝代更迭频繁,统治的合法性先天不足,于是统治者便更加致力于塑造自己的正统地位,五代时期便是如此。为了塑造自己的正统,后唐对于朝代书写方面也做了努力,其中甚至包括墓志的书写。
一、后唐为塑造正统所做的努力
唐末天祐四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明面上朱温是以禅让的方式取得帝位的,于是他的统治便具有了正统性。
后来,李存勖攻灭了后梁,因为他曾有功于唐而获赐姓李,于是便以“中兴唐祚”自居。为了加强自己统治的正统性,李存勖把朱温立梁比作王莽篡汉,称后梁为“伪梁”,把后梁的宗庙神主捣毁,后梁的两位皇帝降为庶人,同时下诏将后梁时期曾改过名的官府与寺庙全部恢复原名,还把后梁末帝的首级藏在太社中不允许收葬,甚至还曾计划摧毁梁太祖墓。之后,李存勖又规范了官僚阶级的日常行为与文字书写,规定曾经担任后梁官员者在叙述生平历任的官位时,需要明确写出“几任是伪,几任是朝命”,对后梁需称“伪梁”,以期否认后梁的正统性。
二、后唐前期的书写执行情况
记叙人物生平的文章以墓志为多,所以从当时官僚的墓志中便能看出当时人们对这一书写规范的执行程度。
在李存勖执政的同光二年(924),曾仕后梁的吏部侍郎卢文度去世,在他的墓志中,虽然视后唐为正统,但对自己曾仕梁的经历却以“一入禁苑,十有五年,扬历三署,华显十资”一笔带过,有意避免了书写“伪梁”。同年,仕后唐的朱温旧部左环之子左庭训在书写其父左环的墓志时,对于左环参与朱温创业的事迹多加渲染,同时还有意使用干支纪年以避免使用后唐的年号。
同样是同光年间,在曾仕后梁的后唐齐王张全义之子张继业的墓志中,作者把后梁比作王莽新朝,同时还称颂庄宗李存勖的功绩,但对于张继业历任的官职却并没有一一标明哪些是伪职,也没有写具体年份,以避免书写后梁的国号与年号。同样为梁朝旧臣的李仁钊的墓志,虽然严格按照书写规范执行,称后梁为“伪梁”,把后唐称为“我朝”,但提到李仁钊仕后梁的经历时,也并未加贬语,只是例行规范,表面工夫而已。从以上这些后梁旧臣的墓志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排斥将后梁称为“伪梁”,即便他们实行了这一书写规范,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并不觉得后梁为“伪朝”。
同光三年(925),五代时期最大同时也是维系时间最长的割据藩镇首领李茂贞的墓志中,作者运用了后唐规范的自称——“中兴”,并且称后梁为“僭位”,可见出于表示友好的目的,各割据势力会选择遵守这一书写规范。
对规范执行得较好的主要是李存勖的部下。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张居翰墓志中将后唐称为“中兴”,并且提到与梁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时都会在前面加上“伪”字。官方重要人物的墓志大多由朝廷派人撰写,因此也都恪守官方书写规范。
然而,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太子少傅同时也是后梁旧臣李琪奉命撰写去世的霍彦威的神道碑,霍彦威也曾是后梁的臣子,然而在书写他的生平时,李琪并没有按照规范直书“伪梁”,于是被责令改写。
由上可知,后唐前期除官方撰写和皇室旧部之外,大多数官僚虽大致上遵守撰写规范,但后梁旧臣们都在避免书写后梁的年号和国号,以避免直书“伪梁”,与后梁关系极亲近者如左庭训甚至对于后唐都不甚认可,因此书写规范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国号之争与书写规范的松动
同光末年,庄宗重用宦官和伶人,引发动乱,身死于兴教门之变中,取而代之的是被乱军拥立的明宗李嗣源。
在明宗即位前,各大臣曾就是否要改国号发生了争论,其中属于后梁旧臣的霍彦威、孔循等主张改国号不为土德,因为五行理论中唐为土德,若后唐也为土德,则说明后梁为伪朝,为了承认后梁的正统性,后梁旧臣们希望改变国号不为土德,这体现了后梁旧臣为了后梁的正统而做的努力。
明宗即位之后,其实书写规范已经有所松动了。天成年间,曾仕梁的崔协的墓志中,虽然称后唐灭梁为“中兴”,但一直在避免使用后梁的国号与年号,提到唐、梁换代时,也只以“天步多艰”来带过。天成四年,同样为后梁旧臣的韩恭的墓志中,描写生平历任官职时,完全没有标明时间,也没有指出哪些官职是哪一朝代的,有意避开国号与年号的书写,令人难以分辨。还有后梁旧臣王禹,在墓志中以唐朝的年号来表示时间,以避免使用后梁的年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于霍彦威神道碑书写的争议,可能是李存勖旧部对于后梁旧臣多次违规的反弹。
然而“伪梁”书写规范的松弛是不可避免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在张全义的侄子张继达的墓志中,作者不仅避免书写后梁的国号与年号,甚至还写道“值土德中微,金精方炽”,以后梁为五行中的金德,根据五行相生理论,土生金,唐为土德,可见张继达墓志撰写者公然承认了后梁的正统性。
四、书写规范效果欠佳的原因
总结以上情况,我们会发现,在书写时,大部分后梁旧臣对于“中兴”这一词汇并不排斥,但却尽量避免书写“伪梁”,不排斥承认当朝,却排斥承认前朝为伪朝,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主要是因为心怀故主,大部分仕于后唐的后梁旧臣都曾在多个朝代任职,所以并不太可能对于前朝有太深厚的感情,他们不说后梁是伪朝,主要是因为如果视前朝为伪朝,那他们曾经的政治经历也便成了“伪命”了,他们曾取得的功名自然也就一文不值了,而如果将唐、后梁与后唐都视为正统的话,他们的功名便保住了,这便是所谓的“不分真伪,是混功名”。
文史君说
五代的后唐统治时期,唐庄宗李存勖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以及否认后梁的正统性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制定了针对后梁的书写规范以期使“伪梁”的概念深入人心,然而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太好。后梁旧臣费尽心机否认后梁为伪朝,他们的初衷并不在对后梁感情深厚,只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曾经的功名罢了。费尽心机只为自己的功名与清誉,如此“君子”,实在太过虚伪,为人为臣没有真性情,清誉再好又如何!
参考文献
仇鹿鸣:《“伪梁”与“后唐”:五代时期的正统之争》,《历史研究》2021年05期。
(作者:浩然文史·聆风)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