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去过一次少林寺,那时候我出差洛阳空出了一天时间,在汽车站坐上了前往嵩山少林的中巴车,车子大约行驶一个多小时的样子便到了嵩山脚下。
知道少林寺自然是从早年那部同名电影,彼时,嵩山、少室山的巍峨与神秘,少林寺的庄严与武功深深地印刻在了少年的记忆。不过眼前的的嵩山和少室山似乎并不巍峨,除了苍翠的绵延不绝的山脉勾勒出起伏的线条之外,看上去不怎么险峻,至少没有南方的名山大川那么俊朗挺拔,当然,这丝毫遮掩不住少林寺的威名。
少林寺的建筑群与碑廊和这里的历史文化深沉厚重,赞美与诋毁、现实与传说从来都不曾离开过这里,这次走马观花的游历,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这里高大的雌雄古银杏树,也不是这里的大殿建筑与武林秘籍,而是这里的塔林。
穿过少林寺的建筑群,沿着一条小径上行至后山,便是一片幽深静谧的塔林,穿过松柏掩央的缝隙,只是看上一眼,便觉光阴浩荡,那落满历史风霜的墓塔还停在历史的深处的某天,是唐朝,是五代,是大宋,是辽金的日月朗照过的泥土,也有元明清时温柔的风尘。
他们是谁,他们在这里停留了多久?我不知道,或许有少林寺的时候,他们便在了吧。
有史料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距离现在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彼时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并将都城由大同迁到了洛阳。也即是在那个时期,一个从印度云游至嵩山的高僧跋陀在这里修建了一所庙宇,这就是少林寺的原始建筑,跋陀大师也就是第一任少林寺方丈。
无涯的时光里历史频繁迭代,如风霜雪雨,一轮又一轮,深山里的庙宇接纳了落魄的、隐居的以及避世的红尘来客,他们修行、练功,自给自足,与世隔绝。应该很多好有人看到真正的少林僧人的武功有多高强吧,电影电视上那些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或许这些僧人真的可以飞檐走壁,身怀绝技也说不定呢。
而这些僧人圆寂后会被安放在塔林么?我不知道。
碧草铺陈的松柏林间,一条小路沿着塔林的缝隙蜿蜒又蜿蜒。有的塔已经斑驳,看不到名字,有的则清晰可见。据说,这样的塔也叫浮屠塔,是印度语音译过来的,又叫“浮图”、“塔婆”、“佛图”等,直到隋唐时,有人才翻译出了“塔”字。
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七级佛塔为功德最高,说明此人生前德高望重,悲悯苍生并且为之做出重要奉献。
塔林中“年长”的唐代塔有1000多岁,“年轻”的清代塔也有100多岁,都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还有有不少座古塔微微倾斜或严重倾斜,或许是不堪时光的重负吧。在塔林西北部,一座唐代“法玩禅师塔”倾斜较为严重,它也是塔林中有年代可考的最古老的一座砖塔。法玩禅师塔建于唐贞元七年,也就是791年,是一座方形单层单檐式砖塔,高8米。除塔门、塔刹和塔铭用青石雕成外,通体全都是用水磨砖砌造而成,塔门用高浮雕的手法装饰着飞天、嫔伽等古典图案。
史料记载,少林寺塔林的层数全是单数,只有一层、三层、五层、七层,而没有二、四、六层,这一方面是我国古代的建筑习惯,以单数来代表阳刚,另一方面则是暗喻僧人们为追求六根清净不主张成家的意思。
穿行在塔林,犹如进入建筑艺术的殿宇,认真浏览,你会发现,塔林里的塔多种多样,有花瓶形、四角形、抛物线形,有砖砌、有石雕,这就是历朝历代各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它们反映了当时那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有专家认为,少林寺的这一古塔建筑群,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在塔体建筑本身及其体现的价值上,在全国同类建筑中都是首屈一指。
少林寺塔林中还有很多精美的砖石雕刻,特别是100多座雕刻精湛的石构塔刹和绚丽多姿的砖雕图案,被专家认为是珍贵的砖石艺术佳品,是研究古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欣赏砖石雕刻艺术的殿堂。此外,塔林中许多铭文和碑文的书体有楷、行、隶、草、篆,各具特色,很多是书法精品,也是后世研究和欣赏书法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