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自古以来,为孩子起一个好的名字,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份大礼。因为一个人的名字几乎要陪伴一生,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即便是现代社会,起名字依旧是父母的必修课。

而作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全才、文坛巨匠,宋代名士,集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等各种才能于一身的的苏东坡,是如何为孩子起名的呢?

苏东坡一生育有四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四子苏遁。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苏东坡的四个儿子

苏迈,苏东坡与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孩子;

苏迨,苏东坡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孩子;

苏过,苏东坡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第二子;

苏遁,苏东坡与红颜知己王朝云的孩子。

四个儿子的名字也表达了苏轼的心路历程及人生处境的转变。迈(迈进)、迨(等待、到达)、过(跨越)、遁(归隐)。将迈、迨、过、遁融贯连起来看,可以看到苏东坡从儒家的积极入世,慢慢转向道家的隐逸。这种思想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为孩子起名的寓意之中。

四个儿子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走之旁”,或“走之底”。“辶”读(chuò),是汉字偏旁,源于“辵”(chuò)字,字义有忽走忽跳的意思。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苏东坡已经预知未来自己的人生会起起伏伏,饱经风雨,几乎一生都处于贬官或被贬途中,具体可参考笔者往期文章《苏轼颠沛的23000公里人生路》。


一、迈

“迈”字在字典中有以下释义:

1、抬起腿来跨步;抬脚向前走。如迈步、迈进、迈腿。

2、远行;如远迈。

3、年老;如老迈,年迈。

4、豪放;如豪迈。

5、超过;如《三国志·高堂隆传》:三王可迈,五帝可越、迈世(超越时代);迈秀(超逸秀拔);迈绩(超绝的功绩);

6、通“劢”。勤勉;见《左传·庄公八年》:皋陶迈种德。迈德(勉力树德);迈仁(勉力实行仁政);迈古(勉力学古);

7、超然不俗;《晋书·裴楷传》:风神高迈,客仪俊爽。迈气(豪放的气概);迈达(豪爽旷达);迈俗(超脱世俗);迈秀(超逸秀拔);迈峻(豪迈峻拔);迈往(超脱凡俗)。

8、量词。英里的音译(1英里=1.6093 千米。用于机动车行车速度)(【英】:mile)。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迈”字

苏轼当时为儿子取名时可能取义为迈进、豪迈、超然不俗。正如苏轼当时的意气风发与即将建功立业的蓬勃豪迈之势。

苏迈于嘉祐四年(1059年)出生于眉山,此时苏轼23岁,苏迈母亲王弗20岁。

至和二年(1055年),苏轼娶眉山青神姑娘王弗为妻;次年,弟弟苏辙娶同里史瞿之女。在古代,父母也都想着孩子们早日把婚恋问题解决了,不耽误正事。苏老泉先后安排妥当两个儿子的婚事后,于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带着20岁的苏轼及17岁的苏辙一行三人赴汴京(今河南开封)赶考。

当时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考试亦是非常严格,历经四轮笔试。先考历史政论,再考经典古籍,入围之后还要在皇帝的亲自监考下考诗赋,最后考策论。

嘉佑二年(1057年)四月八日,苏轼兄弟都以优等成绩考中进士。苏轼因文风洒脱豪迈深受当时文坛泰斗及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苏轼的文章本来要评为第一名的,但因欧阳修以为该文章是他的朋友曾巩所写。为了避嫌,欧阳修把本来列评第一名的改为第二名。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欧阳修雕塑

主考官录取学生,便自动形成师生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老师致敬,并要写信致函感谢恩德。当欧阳修读到苏轼来信,便激动的对同僚说:“读苏轼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当时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领袖褒贬之间足以关乎一学人荣辱成败。回到家中,欧阳修还兴奋地对儿子说:“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因为欧阳修等大佬的极力推荐,苏轼此时名动京师,就连仁宗对皇后说:“苏轼、苏辙兄弟俩就是我为后代选的两个宰相”。苏轼此时就是北宋史即将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才气纵横,壮志凌云,就像一匹在草原上奋蹄飞驰的骏马,有征服八荒之势。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草原上奋蹄飞驰的骏马

苏轼仕途刚要启动,接到母亲程夫人病故的消息(苏轼考中进士当年1057年)。程夫人和两个儿媳妇在眉州老家还未听说来自京城三苏应试的好消息,便离开人世,父子三人随返乡奔丧,需守孝两年三个月之后才能返京任职。回乡居丧守礼期间,苏轼和妻子王弗每天相伴,恩爱有加,红袖添香,琴瑟和鸣。两年后,嘉祐四年(1059年),夫妻俩喜添一子–苏迈。

苏家一家老小于嘉祐四年十月启程,苏轼和王弗带着儿子迈迈,举家前往京都定居,并于次年2月抵京。轼辙兄弟俩和苏家妯娌两个一路上欢声笑语,轻松愉快,充满希望。他们由农村向大都市迈进,恭候朝廷任命,开启人生新篇章,建功立业,实现阶层跃迁,不可谓前途无量。

所以,当儿子出生后,苏轼为儿子取名苏迈,应该就是初当人父的苏轼此时的心情及人生际遇之写照,大步向前迈进,征服八荒,前程似锦,不可限量。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二、迨

迨(dài)基本字义

1、等到,达到: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又如:迨及(达到)。

2、趁、乘:迨吉(男女嫁娶及时)。“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趁着他们没有完全摆好阵势时攻击他们)。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迨”字

苏迨是苏东坡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孩子,熙宁三年(1070年)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这一年,东坡34岁,闰之22岁。

苏迨出生前后,正直朝中为新政争执激烈之时,朝廷政治斗争由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凡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律贬谪撤职,朝中政治生态受到破坏。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朝中政治斗争风起云涌

御史中丞吕诲因联名上书弹劾王安石,而御史台惨遭清除,多个御史被贬谪边远之地。苏轼弟弟苏子由于熙宁二年(1069年)八月被贬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范纯仁遭流放。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司马光被调至陕西外任。

苏轼为儿子苏迨取名时,可能取意“迨”之等待,达到之意,等待朝局明朗稳固,拨开迷雾,政治清明之时,苏轼再卷土重来,施展抱负。

此时,苏迨哥哥苏迈亦10岁有余,这十年之中苏轼家庭生活及职场工作发生很多事情。

治平二年(1065年),30岁的苏轼经受中年丧妻之痛,爱妻王弗香消玉殒,年龄永远定格在了27岁。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爱妻王弗香消玉损

次年,治平三年(1066年),31岁的苏轼再遭丧父之痛。当时,苏洵所著《易传》尚未完成即病重,命子苏轼述其志写完《易传》。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

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苏轼居丧期满并续弦,娶了王弗表妹王闰之(王季章),闰之早已仰慕苏轼已久,承接姐姐遗愿,也愿意照顾苏轼及其六岁的孩子。同年腊月,苏轼携眷启程返京都。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抵达京都。同年,王安石被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工作,然后苏轼就被卷入北宋政坛旋涡之中。

熙宁二年九月,青苗法正式公布,这一举措影响全国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农民,也是引起朝中争论的主要焦点。王安石最初设想是不夺民一利而富国,春耕时贷款给农民,购买农具和麦苗,收割时官方收麦子以供均需,且有利息。但因为官僚阶层的强制压榨剥削,变成了强买强卖,变成了与民争利,变法看似强国但没强民,并且使得农民家破人亡。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王安石新法内容

苏轼此时任职史官,官阶微小,仅限于执笔为文,与行政关联不大,但依旧看不惯朝中为变法之事弄的乌烟瘴气。熙宁三年,王安石正式挂相位,权倾朝野,大力推行新政变法。而自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起,先后多次上奏折攻击青苗法,恳求皇帝改变主意,朝中已有大臣相继因为反对变法都已去职,苏轼也知道即便自己不遭祸端,至少被罢黜亦是早晚之事。

之后他又上书第三封奏折指责新政多个弊病,告诉神宗千万不可用威权慑服百姓,力言皇帝因推行新政已失去民心,皇帝及当朝当权者已不为清议所容。并在熙宁四月担任开封府推官之时,出科举考试题目《论独断》,彻底激怒王安石等一派当权者。虽然皇帝对他的忠言还稍加赞许,但王安石及一些群小之辈极尽污蔑。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古代奏折示例

王安石的一个亲戚兼随员谢景温就污蔑苏轼,称苏轼扶病故父亲灵柩还乡期间,滥用官家卫兵,偷运私盐从中牟利。皇帝也就相信了,对司马光说“似乎苏轼人品欠佳,卿对他评价过高”。司马光立即辩驳回皇上:“陛下是指有人控告他吗?我对轼知之较深,即便轼非完美之人,亦比隐母丧不报的畜生李定好得多。陛下知谢景温系安石亲戚,控告也是王安石煽动指使也。”

当时,苏轼本可以从奏院监官升任太守,但因反对新政,遭王安石及谢景温反对,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调任杭州通判,亦如苏轼前期所预料,遭罢黜无非早晚而已。

所以苏轼对王安石等一排新派人物的弹劾不屑一顾,连上表自辩都不肯,接到调令,高兴地赶赴风景秀丽的杭州,赴岗上任。到哪里都是为民请命,还可远离朝中无休止的纷争,何乐不为。

就像为儿子取名“迨”,等待一下,等待时机,再卷土重来未尝不可。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等待时机绽放


三、过

过(guò)基本字义:

1、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程。

2、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ɡ)、过犹不及。

4、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错误:过错。记过如: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8、冲刷;漂洗。如:过水(用水漂洗)

9、传递;如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10、怪罪,责难;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11、交往,相处;如: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过从甚密。

12、来访;前往拜访;探望;如: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13、过去(过后);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过”字

苏过,苏东坡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第二子,亦是苏轼的第三子,熙宁五年(1072年)出生于杭州。这一年,东坡36岁,闰之24岁。

“过”字可能取意过程,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

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苏轼从京城调任杭州通判,通判相当于知州的副职,主要对地方官起到监察作用,辅佐州政。被贬遭黜是在苏轼意料之中,也有心理预期。次年(1072年),苏过出生。从京都到杭州,从一线繁华大都市,到二线城市降级任职,好在杭州也是风景秀丽之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哪都是过日子,享受当下,享受过程。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美景

正如这一年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见此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一口气作诗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意思是做不到隐居山林,就先做个闲官吧,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去哪里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优美的湖光山色。就在杭州安身过活,享受杭州的秀美湖光,享受和杭州人民的融洽生活。

杭州的生活也确实快活惬意,有风景、有美女、有喜欢他的杭州人民,饮酒赋诗,畅游西湖,苏轼与杭州相互赋能,杭州赋予他灵感、浸润他心神;苏轼则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成为道尽西湖好处的千古佳句,西湖之美与苏轼之才情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虽说通判无过多权利为当地搞建设,但他诗人的身份就足以赢得杭州人民的心,亦如杭州的美丽与温情赢得苏轼的心。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杭州人民沿街设香案,祈祷苍天许愿苏轼早日获释。杭州把苏轼当成亲人,苏轼也把杭州当成了第二故乡。

十八年后,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再次回到杭州任杭州知州,这一次苏轼与杭州人民更加亲切,彼此之间又多了一层厚爱,苏轼为杭州疏浚盐道,解决杭州居民用水问题;建立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修西湖,筑苏堤,稳谷价。苏轼与杭州早已不可分割,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提及“你若指出苏东坡是四川人,杭州人会不高兴,杭州人心里认为苏东坡生于杭州,除去京都之外,何尝离开过杭州”。

苏轼的儿子苏过诞生于杭州,苏轼在杭州的生活过的亦不失精彩,既然做不到归隐山林,就在此过活,享受过程,享受当下。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享受过程,享受当下

苏过的童年也多是随父亲在频繁的迁徙搬家中度过。2岁随父从杭州往密州(山东诸城),4岁随父至徐州(江苏),元丰二年(1079年),7岁时一家人又赴湖州(浙江),不久乌台诗案发,苏轼被押抵汴京,苏过同二哥苏迨留在湖州母亲身边;8岁随父至黄州(湖北黄冈),苏轼在黄州俸禄微博,养家糊口困难,甚至躬耕东坡亲自下地种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也使童年的苏过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培养了他后来淡泊宁静的人生哲学。12岁常州(江苏),同年父亲苏轼重亲返京被重用;16岁在回到出生地杭州,23岁随父来到惠州,王朝云逝世后,苏轼饮食服用一应生活所需,均由苏过承担。26岁又随父至海南儋州,三年间苏过一直担负起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苏过陪父亲时间最长,受到父亲的指点也从未间断,被时称为“小东坡”。

苏过的名字,亦如其刚出生时苏轼在杭州的享受当下,享受过程,又冥冥之中如其意“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不断地迁徙奔波。


四、遁

基本字义

1、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遁,避也。——《广雅·释诂三》

2、隐,消失:遁迹。遁隐。遁隐(避世隐居)。

3、逃走;一曰逃也。——《说文》晋将遁矣。——《国语·楚语》

4、迁移。如:遁思(迁移;离去)

5、隐避;隐居。如:遁夫(隐居之人);遁身(隐居);遁居(隐居)。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遁”字

苏遁,系苏东坡与第三任妻子王朝云的孩子,元丰六年(1083年)出生于黄州。此时,东坡47岁,朝云21岁。

遁,指远离政治旋涡、消遁、归隐的意思。苏遁既寓有远遁世外之义,同时也反映出苏轼谪居黄州后的心灰意冷,无意官场生活。

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上任湖州知州,七月发生“乌台诗案”,苏轼险些被新党置于死地,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赴任湖州时呈写到任谢恩表–《湖州谢上表》,因谢表中“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引起他人注意,认为苏轼污蔑朝廷,开始弹劾苏轼。

因为苏轼当时在文坛影响力巨大,其对新法抵制不利于推行新政。而在王安石势力下蹿升起来的一群庸才则见风使舵,上书弹劾苏轼。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电视剧中上朝场景

御史台官员舒亶找了几首苏轼关于青苗贷款的诗,随同弹劾表章上奏朝廷曰:苏轼近谢上表有讥切时事之言,陛下躬履道德,立政造士,以幸天下后世,可谓尧舜之用心矣。轼在此时以垢得之虚名,无用之曲学…,臣独不知陛下何负于天下与轼辈,而轼敢为悖慢无所畏忌以至如是。

御史中丞李定(曾隐瞒母丧,被司马光骂作禽兽不如)则上表称“轼急于获得高位,心中不满,讥谄权要”,“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说苏轼讥讽朝政,说应被斩首。

监察御史何正臣上奏称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一道道奏折如雪花般涌上朝中,加上变法本身就神宗力推之事,皇帝也无意要苏轼性命,但倒也愿意调查一番。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宋神宗画像

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免去湖州太守官位,并被押解回京。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监狱。苏轼在狱中饱受折磨,曾一度认为“吾命将休”,让狱卒将其写的两首诀别诗交给苏辙,给弟弟交代后事,愿来世还做手足。

而监狱外亦有正直之臣不断上书为苏轼求情。宰相吴充为苏轼辩解道:“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时已闲居金陵(今南京)的王安石也上书劝说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苏轼弟弟苏辙奏自己愿意还纳一切官位为哥哥赎罪,请朝廷赦免兄长。

太皇太后曹氏亦亲自向孙子神宗过问此事:“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苏轼、苏辙兄弟俩画像

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次日(除夕夜),在狱中度过132天的苏轼被释放。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和长子苏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黄州,家眷暂且有弟弟苏辙照顾。

乌台诗案就是苏轼人生中的一场恶梦,从死里逃生,也是人生及创作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贬谪黄州的生活,使苏轼从“致君尧舜”的积极仕进转变从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政治热情有所减退,在炼狱般的痛苦煎熬中,不断调试内心,寻求更好方式整合人生目标,让自己心安自适。

在创作风格上,也由前期的大气磅礴、豪放奔腾转变为初到黄州短暂的愁闷孤独、通透洞明、洒脱不羁、空灵隽永。

在“乌台诗案”之前,熙宁八年(1075),苏轼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在一次的围猎活动,而创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无不彰显出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苏轼密州行猎赋

诗案之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初一至黄州,家眷五月二十九到黄州,苏轼寓居定慧院随僧蔬食,曾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当然,苏轼亦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心中无尽忧愁,元丰五年(1082年),创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洒脱、超凡脱俗;同年七月,再创宋词登峰造极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有志报国,但壮志难酬,感慨人生如梦、岁月流逝,有一种洞明世事后的通透感。

元丰六年(1083年),王朝云为47岁的苏轼生下一个儿子-苏遁,莫大抚慰了苏轼近年连遭贬谪的心情。

苏轼为孩子取名苏遁,一说苏遯,“遯”是遁的异体字,意思通“遁”,出自《易经》第三十三卦《遁》,爻辞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九五:嘉遯,贞吉。

轼的意思和组词和拼音,轼的组词和读音

《易经》第33卦天山遁(遁卦)

苏轼为三天洗礼(北宋习俗,孩子出生后3天需要洗身)的儿子做了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人们养子都希望孩子聪明伶俐一些,而我确希望希望孩子蠢一点笨一点,只要无灾无难,赐封个公卿就好。这里的愚鲁,指的是“大智慧”,不是小聪明。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大智若愚,稳重一些,不要像自己被小聪明耽误。

可惜天不遂人愿,遁儿在遁儿十个月大时中暑,没多久便病亡于金陵,静静地在朝云的怀抱离开了世间。

苏轼东坡极度悲痛并自责不已,认为遁儿的死是受自己连累:“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爱妻朝云也承受着骨肉阴阳两隔巨大的哀痛,终日恍惚,卧床不起。苏轼诗云:“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朝云甚至想着与儿子一起离开这个世间,孩子的衣服依旧悬挂在衣架上,心中迟迟不愿接受孩子已离世的事实。

从古至今,国人取名或表明己志,或自述抱负,而苏迈、苏迨、苏过、苏遁这四个名字,则囊括了苏东坡一生官场起伏动荡,体现着东坡对人生的感悟,寄寓着对孩子成长的期许,也是东坡先生一生的写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