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意思和造句

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意思和造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菜。二子出采,见丈人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群臣恐。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真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岂吾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

楚庄王有茅门者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蹂溜者,斩其辀而戮其御。”太子入朝,马蹄蹂溜,廷理斩其辀而戮其御。太子大怒,入为王泣曰:“为我诛廷理。”王曰:“社稷之臣也,安可以加诛?夫犯法废令,不尊敬社稷,是臣弃君,下陵上也。臣弃君则主失威,下陵上则上位危。社稷不守,吾何以遗子?”太子乃再拜请死。

(节选自《说苑·至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B.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C.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D.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取畚信有罪”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信”含义不同。

B.“私二子、灭三行”与“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

C.“因缘吾心而释之”与“缘溪行”(《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字含义不同。

D.“太子乃再拜请死”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文王准备杀掉两个公子,却被大夫劝谏、阻拦;随后,受害人来到军营,控诉两位公子比邓国还不仁道,号啕痛哭,大臣非常恐惧。

B.楚文王召见老人,承认自己在禁止暴行、教育年轻人、保全国家方面做得不好,请求老人宽恕,答应在军门外斩杀两个公子来谢罪。

C.廷理听说犯法的是楚国令尹子文的族人,就将其释放。子文召见廷理并责备了他,还把族人都召集到廷理面前,逼迫廷理治有罪之人。

D.廷理砍断了太子的车辕杀死了他的车夫,太子要求楚庄王杀了廷理,庄王从太子自身利益的角度给他讲道理,使太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子出采,见丈人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5分)

译文:

(2)夫犯法废令,不尊敬社稷,是臣弃君,下陵上也。(5分)

译文:

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意思和造句

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楚文王伐邓,使(派)王子革、王子灵共捃(拾,取)菜。二子出采(摘取),见丈人载畚(用草绳或竹篾等编成的类似箩筐的器具)乞(请求)焉,不与(给),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拘捕,逮捕)二子,将杀之。大夫辞(说讲,劝谏)曰:“取畚信(确实)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终了,完毕),丈人造(到)军而言曰:“邓为无道(君主或权贵者不行王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状语后置)!”呼天而号。群臣恐(担心)。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无理夺取),非所以(用来……方法)禁暴也;恃(依靠)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放弃)法,非所以保国(保全国家)也;私(偏爱)二子、灭(抛弃)三行,非所以从政(参与政事,处理政事)也。丈人舍(通“赦”,免罪,免罚,宽恕)之矣,谢(谢罪)(于)军门之外耳。”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触犯)法者,廷理(掌刑狱的官职名)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释放)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管理,监督)犯(侵犯,触犯)王令而察触(触犯)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执法)柔而不挠(弯曲,枉曲)刚而不折(弯曲,屈服)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担任狱官)不端怀(持有)心不公也岂吾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违背)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做……的表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使……免除)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迎合,顺应)吾心而释(释放)之,是吾不公之心明(显现,暴露)于国也(状语后置)执(掌握)一国之柄(权利)而以私闻(闻名),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送)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惩罚,惩治)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宾语前置)?”

楚庄王有茅门者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蹂(践踏)溜(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者,斩其辀(车辕)而戮其御(驾驶车马的人)。”太子入朝,马蹄蹂溜,廷理斩其辀而戮其御。太子大怒,入为王泣曰:“为我诛廷理。”王曰:“社稷之臣也,安可以加诛?夫犯法废(废除)令,不尊敬社稷,是臣弃(背弃)君,下陵(欺侮,欺压)上也。臣弃君则主失威,下陵上则上位危。社稷不守,吾何以遗(送,留下)子?”太子乃再(拜了两次)拜请死。

(节选自《说苑·至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B.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C.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D.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取畚信有罪”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信”含义不同。

B.“私二子、灭三行”与“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

C.“因缘吾心而释之”与“缘溪行”(《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字含义不同。

D.“太子乃再拜请死”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文王准备杀掉两个公子,却被大夫劝谏、阻拦;随后,受害人来到军营,控诉两位公子比邓国还不仁道,号啕痛哭,大臣非常恐惧。

B.楚文王召见老人,承认自己在禁止暴行、教育年轻人、保全国家方面做得不好,请求老人宽恕,答应在军门外斩杀两个公子来谢罪。

C.廷理听说犯法的是楚国令尹子文的族人,就将其释放。子文召见廷理并责备了他,还把族人都召集到廷理面前,逼迫廷理治有罪之人。

D.廷理砍断了太子的车辕杀死了他的车夫,太子要求楚庄王杀了廷理,庄王从太子自身利益的角度给他讲道理,使太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子出采,见丈人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5分)

译文:

(2)夫犯法废令,不尊敬社稷,是臣弃君,下陵上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 D

【解析】“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断句错误,“司”是“管理监督”的意思,“犯王令”作“司”的宾语,和“察触国法”构成并列关系,据此排除A、B两项。“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断句错误,“怀心”是一个词,意思是“居心、怀有的心思”,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1. A

【解析】A项,两个“信”都是“确实”的意思,含义相同。B项,两个“私”都是“偏爱”的意思。C项,第一个“缘”是“迎合、顺应”的意思,第二个“缘”是“沿着”的意思。D项,两个“再”都是“两次”的意思。

12. C

【解析】“还把族人都召集到廷理面前,逼迫廷理治有罪之人”理解错误,原文是“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意思是“于是就把犯罪的族人送到廷理那里”。

13. (1)两位公子出去摘菜,看见一个老人背着筐,便向他讨要,老人不给,他们就打了老人抢走了菜。(“载畚”“与”“搏”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违犯法律、无视法令,不尊敬国家的尊严,就是臣子背弃君主,以下犯上的行为。(“废”“社稷”“陵”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楚文王攻打邓国,派公子革和公子灵去摘菜。两位公子出去摘菜,看见一个老人背着筐,便向他讨要,老人不给,他们就打了老人抢走了菜。楚文王听说后,命令将两个公子都抓起来,准备杀掉。大夫劝谏说:“抢夺菜筐确实有罪,但是罪不至于杀掉,为什么要杀死他们呢?”话音刚落,老人走到军营来说:“邓国做事不行仁道,所以攻打它。如今您的公子打了我还抢走了我的菜筐,这比邓国还不行仁道啊!”说罢喊着上天号啕大哭。群臣都感到恐惧。于是楚文王召见老人,说:“我讨伐有罪的人,却蛮横地抢夺您的东西,这不是用来禁止暴行的做法;倚仗着自己力气大虐待老人,这不是用来教育年轻人的做法;偏爱自己的孩子而不顾法律,这不是用来保全自己国家的做法;偏爱两个公子,抛弃上面三种德行,这不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做法。请老人家宽恕我,我要在军门外斩杀二子来向您谢罪。”

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触犯了法律,廷理逮捕了他,(但)听说他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就释放了他。子文召见廷理并责备他道:“设立廷理这个职务,是用来督察触犯王法国法之人的。正直的人执行法律,温和而不枉曲,刚直而不屈服。如今你无视法律、违背君令,放走了犯法的人,这是为官不正,持心不公(的表现)啊。难道我有营私舞弊的想法吗?为什么廷理你要违背法律呢?我身居高位,做士民的表率;士民中有人怨恨,我不能使他们免于刑法。现在我的族人明显地触犯了法律,却使得廷理因为迎合我的心意而释放了犯人,这就把我不公平的心明显地暴露在国人面前。我掌握着国家政权,却因为徇私枉法而出名,与其让我活着不遵守道义,还不如让我死了好。”于是就把犯罪的族人送到廷理那里,说:“不惩治他,我就要去死!”廷理害怕了,于是按律处罚了他的族人。国人听说这件事后,说:“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楚庄王制定了关于(管理)茅门的法令,规定说:“群臣大夫及各位公子入朝,如果马蹄践踏到屋檐之下滴水的地方,就砍断他的车辕,杀死他的车夫。”太子入朝的时候,马蹄践踏到屋檐之下滴水的地方,廷理就砍断了他的车辕并杀死了他的车夫。太子大怒,入宫向楚庄王哭泣道:“替我杀了廷理。”庄王说:“(这人)是国家的良臣,怎么能杀掉呢?如果违犯法律、无视法令,不尊敬国家的尊严,就是臣子背弃君主,以下犯上的行为。臣子背弃君主就会使君主丧失权威,以下犯上就会危及君主的地位。国家守不住了,我拿什么来传给你呢?”太子于是拜了两拜请求治他死罪。

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意思和造句

学生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惠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遗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放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谬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了今鲁K父L母M之N邦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遭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

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3分)

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意思和造句

教师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德行(道德品行):颜渊,闵子骞言语(表达言辞):宰我,子贡政事(善于处理国政事务):冉有,季路。文学(古代文献知识):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怎么样)可谓(可以称为)之士矣?”子曰:“行己(立身行事)有耻,使(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辅佐)齐简公,欲为乱,惮(害怕)邦(国家)鲍、晏,故徙(调动)兵(军队)而伐鲁。鲁君忧(担心)也。孔子患(担忧)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定语后置)耻(以……为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保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难道没有)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拦阻,阻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派遣)之。子贡南(向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一车四马)之齐,私(占有)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深深)为君恐(担心)。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保存)亡(灭亡)鲁,勇在害(使……受损害)强齐而威(震慑)申(用,施)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回来)。”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使……畏惧)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精锐的军队)从(跟从)下吏(较低的官吏,在这指作为下属部队),是君实空(使……空虚)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让……前往)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偏僻简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志向),君无惜(吝惜)重器(瑰宝珍品),以喜(使……高兴)其心,毋(不要)卑辞(谦卑的言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福分)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到)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疲惫)乎齐(状语后置),重器羽旄(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毛尾,亦为旌旗的代称)(耗尽)乎晋(状语后置),则君制(制服)其敝疲惫,衰败,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发动)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状语后置),大败齐师,陈兵(陈列士兵﹔陈设兵力)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状语后置)。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戮”,杀)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使……保存)鲁、乱(使……混乱)齐、破(使……灭)吴、强(使……强大)晋、霸(使……称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了今鲁K父L母M之N邦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遭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0.(3分)FIK

评分参考: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 (3分)B 12.(3分)C

13.(8分)

(1)(4分)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私”“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以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福”“临”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过。请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 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

材料二:

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 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向南拜见吴王,对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义在保存鲁国,勇在侵损强大的秦国威势超过晋国,那么成就霸王之业就不必怀疑了。”吴王说:“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不可,您攻打越国回来,齐国也就占有了鲁国。再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他出兵跟从您。这样您就使越国空虚(让越国没有力量背后偷袭),而名义上是率领诸侯一起讨伐。”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道:“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现在先生竟然亲自到这里来!”子贡说:“现在吴王既然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如果吴国不能战胜齐国,那就是君王的福分;假如吴国战胜了齐国,必定又会乘胜调兵去对付晋国。我请求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共同进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那么君王可以利用吴国这疲败之际,一定能消灭吴国了!” 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部署兵力没有撤回,果真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国晋国争为强者,晋军发动攻击,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渡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其丞相。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混乱,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确实如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