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大有学问#新讲《道德经》每日一更。让我们认识老子,做到自知、自治。

在这里,我力争用严谨的论证和翔实的史料来解说,让大家看到最原始、最真实的《道德经》。

我们在十四章说了“道”的纲纪,十五章讲了“道”的表象,本章继续深究“道”的修心。本章修改了各位前辈先贤的断句,绝对告诉你最真实的本意,让大家体会“道”的神秘。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本章内容稍微长点,会占用点时间。最好和本文的前面章节连读,以此能更快了解。先看一下《帛书校注》对本章的释义:

帛本: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释义:

到达虚无而至极点,恪守情实而成准则。万物蓬勃兴起,而我观察它们最终返回的地方。万物纷纷纭纭,各自返回它们的本根,返回本根的状态叫“静”。静也就回归于生命的源头。当复归于生命之源起,也就知道了固定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叫“明”。不知道这个规律叫做“妄”,如果妄为就会有挫败。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可以做到“能容”,按规律做事就可以“至公”,“至公”可以为王,王道行于天下,天行道于万物,依托于道,则能长久,终生不会危险。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这个帛书把流传版本的错字修改了些,整体已经更能贴切的去说明“静和虚”的关联,这是很大的进步。其中把里面的“王”字也做了说明,后世流传版本多把“王”改成了“人或全”。其实在春秋采用“王”的说法也更贴近历史,《左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间接指明在“天”下面就是“王”的存在了。帛书版也有“道大,天大,地大 ,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说明当时历史存在着不同阶层;

本章有一处,把“情”改成了【静】,这一改意思可就明显不同了,完全忽略了对“情”的说明。我看到这里就有疑问了,情呢?前面刚提了“守情表也”,后面就不管了,这里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bug”了。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我们再来看流传版本的:

流传版: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释义: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这样貌似读起朗朗上口,但只是突出了“静”的作用,把老子最初定义的“”字完全舍去。深究去理解的话,就是:“当一个人的心灵虚寂到极点,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时候,你就会认为:我不是我,我是风,我是雨,我是一团气、我是一条游在水里的鱼。。。”这些更像是修道者的一种修炼方式。但是老子前面章节多次提到:“不欲盈”,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彻底的把自己的某一特点放大到极致,否则容易有“自遗其咎”,就容易变成神经兮兮的鱼

以上两个版本的解说与断句我都感觉不太满意,因为《道德经》文字简练且逻辑性强,老子也采用丝丝入扣的方法把不可言的“道”讲出来,所以读《道德经》必须首尾相连,前后贯通才可以吃透。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还有,本章内容突出的一个“复”字,不管是重复也好、还是覆盖也罢,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佛家讲的“轮回”,但又不同于轮回,因为老子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把当时人们祭拜的“”都放在了“”的下面,告知了我们“物极必反”、“相互转化”、“刚易折柔长存”的道理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一年的秋天,老子想出门旅游,和家人打招呼说“我去悟道啦”。然后就走过小土包,趟过小河流,走走又停停,看着景色好美呀!这时感觉有点累,就靠在了一棵树下,看见树叶轻轻地飘落,小蚂蚁从树叶上悄悄爬过,小鸟也在枝条上不再乱叫,生怕被抓住烤着吃了。

或许这里正好是一颗苹果树,无聊的数起了蚂蚁玩,突然一颗苹果砸在头上,他没有发现“地球引力”,否则就没牛顿啥事了。而是把苹果吃掉,果核随手扔到了苹果树下。他看着滚落的果核突然悟了“苹果落下为静,被我吃掉的果肉为静灭,果核埋到地下就是静中有着本能在变化,明年长出树苗来就是新生,又多一颗苹果树,就可以多吃几颗苹果啦”。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他把观察到万物生老病死规律及生生不息的特性用一个”字来加以说明。也说明了老子不止观察一两天就得出来的结论,而是可能持续了很多年。进一步阐述了人在悟“道”学“道”过程中一定要给“情”保留一部分的空间。从不达“盈满”,而变为恒久的“生生不息”

好,按照惯例,释义前,先把几个关键点说明一下:

第一处,“表也”,在这里表示“规则和准则”,同见春秋左丘明写的《国语》内:“车无退表”;

第二处:“容容”,表示“变化、流动”,正符合了“道”具有流动的特性,在《楚辞》也有记载“云容容兮而在下”,就是表示在下面有飘动的云;

第三处:“情”,此处的“情”可以理解为“本心、、本性或本能”,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他没有欲望和追求,只是本能的去做着事情,这也符合老子提出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后面也才会有“生之畜之”。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好了,上面意思搞明白,大家就可以看看断句和释义了:

吾断句: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释义:

人即使在达到虚寂极点的时候,也要守住本心,这是准则。万物存亡,我在旁边观察它们,这是核查内理。万物芸芸攘攘,有形的表象都各自会落回自己的本根之处,这时叫“静”,无形的本能触动叫“复命”。复命是自然存在的规律,知规律就能明白很多事情。不知规律,容易变本加厉的妄为,同时会有凶事跟随。知晓了规律的变化,也就懂了有变才有公平出现、有公平才有王法(道)、有王法(道)才有天道,有天道才有大道,大道是永恒存的。而应在人身上就可做到不用隐藏自身,达至生生不息。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这样的释义能更进一步的解释“不欲盈,敝而不成”的本真含义,也能把无形和有形统一起来,才能符合“道”的本意,也才能正确理解老子所提出的“自然无为”

大家喜欢的也可以把自己的断句写在留言区,比如我以前也曾断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感觉很有意思。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很多种,众说纷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看,其实《道德经》也没有那么难,在这里学道清净自然,习德无为而治,道德张弛开众妙之门!

**您在这里踩下的脚印既是我前进的动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