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拼音:[tóng]、[tòng])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一般认为由一种四人抬东西的用具的象形和“口”组成,表示四人用口令协调行动。同的本义指合力、会合,引申为“相同、一样”,又由此引申出“一起、共同”。当“同”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或指引进比较的事物时,虚化作介词。从《说文解字》的解释来看:“同,合会也。”意思是会合。例如《诗经·豳风·七月》中说的:“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人执宫功。”这里的“同”是会合、聚集的意思,“我稼既同”是说自己的庄稼已经聚集会合在一起了。“会合”在一起的事物一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又引申出“相同、一样”的意思,例如《论语·子路》中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意是君子不会因与人意见不相同而与人相处不悦,小人表面和人意见相同但内心不悦。而由“相同、一样”引申表示共同、统一,例如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同”,即指国家统一。而“同舟共济”的“同”是指的“共同、一起”的意思。“统一”就意味着和谐和安定,因此人们常说“大同社会”,其中的“同”就是表示和谐安定的意思。同又表示和的意思,作连词用。以上义读[tóng]。“同”又读[tòng],用于“胡同”一词,胡同指小巷子。
乾为天为君,离为日为火为电为丽为文明,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光照天下,光明无私。火性炎上,离火自下炎上而与天同。离为日与天同光,九五君位和六二人位两爻的中正相应,上下和同,同舟共济,人际关系和谐,天下大同。如来知德:“二五皆居正位,以中正相同,同人之义也。”此卦的意思是会同他人,与人同心之意,因此必须用心无私,光明磊落,广远而毫无边际的与人和同,则前景必能顺利亨通。而同心相聚,万众一心,可以涉越险难,惟聚合众人,则不得为非行邪,故强调有利于君子者之固守正道。此卦的主要精神是首先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重视大同,不计较小异,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以道义为基础,于异中求同,积极的广泛与人和同,才能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正义必然使邪恶屈服,但障碍必须果敢的排除。天与火光明正大势旷远无私,‘同人于野’而得亨通之象,其同也大。乾性健行,同则可以济险,有‘利涉大川’之象。二五正应,君子正道也,有‘利君子贞’之象。传统解释为与人和同、与人相同的意思,并以大同、大公无私等观念来会通卦义。但同人卦典故与原义当指周天子会见诸侯,以表和同、亲近之意。这也就是《周礼》记载的‘朝觐[jìn]会同’,周王会见诸侯之礼,亦即《周礼》所说的‘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的朝觐会同之礼。‘会同’是周王会见顺服的诸侯以商讨如何讨伐不顺服者,通常是在四季的‘朝宗觐遇(即觐见)’之后在国外设坛,会见诸侯并分配任务,但亦有于国内会见者。‘会’是不定期的会见,‘有事则会,不协而盟’,只要有事就会见,有不协调的事就盟会。‘有事’指的是‘征讨之事’。而‘同’则是定期的会见。会同目的是要拉拢服从的诸侯以征讨不服于周王者,这也是《象传》说的‘君子以类族辨物’。‘会同’往往都是因为征伐的军事理由,这也是为何同人卦爻辞中多次出现征伐情节的原因。
刘沅曰:天在上,火炎上而同于天,离火上应乎天,是人心不昧其本,故为同人。人不同而心同,心同则是天下人皆可同也。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情孚恩洽,即同人于野之意。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杂卦传》:同人,亲也。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马振彪曰:同人卦诸爻中,于可同者求其同,一家之中,由亲近以及疏远,初同门,二同宗,此类其族而同之也。于不可同者亦求之同,一国之中,或伏莽窥伺,或乘墉窃据,惟感之以至诚,待之以至公,如天之无弗冒也;容之以至虚,烛之以至明,如火之无弗照也,至积之既久,使敌我者终不能兴,攻我者困而自反,此辨其物而同之也。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同人卦以六二爻为卦主,六二阴柔得位而居中,与上体乾健之九五志同相应而聚合,故称为同人。同人卦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则应辨明此非阴柔六二上应之功,乃刚健九五下应之力,以其志在施行同心以聚合众人。而同人卦下离火、上乾健,是象征文德光明而刚健。而六二、九五两爻,皆居中得正又相应,是能行君子之正道也。当同人之时,惟有德君子能以正道感通而聚合天下之志。此卦辞之所以称利君子贞也。同人讲的是会同之礼,即周王会见顺服的诸侯共同商讨如何讨伐不顺服者。诸侯来朝觐之后,周王设坛于国外以合会诸侯,分配任务。野即是国外。城外叫做郊,郊外叫做野。所以野是比郊外离城更远的地方。传统解释为与人和同于旷野,比喻心胸宽阔,大公无私。
刘沅曰:同人、大有,五刚一柔,并以柔为主。大有得中,同人得位,应乎乾者,以人合天也。乾,天也。离,虚明,人心也。乾在离上,人心之天也,人不同而其心之天同。必有至公、至明、至诚、至虚之量,始可以合天下而为一,此同人于野所由亨也。惟君子以正通之,正者感而通,不正者化而通,焉往而不同哉?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岀门同人,又谁咎也。
当位,不应。
阳刚居同人卦之初,与上无应,有岀门便能广泛和同于人之象,故无所憾惜。而六二阴柔中正,是可和同之人,初与二相近,即在门也。同人于门字面意思为与人会面于门外,此当指周王与诸侯会见于旌[jīng]门之事。《司常》云:‘会同宾客,置旌门。’古时周王会同诸侯有如军礼,天子设坛于国外,驻点休息时‘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旌门下会见,此或指事情仓促,或有突发之状况。传统解释为出门与人和同。初九爻动,下卦成艮,艮为门阙,初处门之下位,故曰‘同人于门’。
爻变得《?遁》卦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李士鉁曰:卦之五爻皆以同二为志,初位相接,最先同之,非苟同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当位,有应,正中,卦主。
阴柔中正,为同人卦主,众阳皆欲和同之,惟其与九五相应,犹如仅与同宗亲近者相和同,有和同偏狭之象,未免有憾惜。此指六二只与九五相应,用心偏狭而只与自己同宗之人(九五)和同。六二原本为同人卦的卦主,但只与九五和同,因此而与中间的九三、九四兵戎相见(见九三九四爻辞)。反之,若能放大视野,而能与众人皆和同,则可亨通。六二为离卦之主,离为夏,六二应九五为见,夏见之象。夏见曰宗,故曰‘同人于宗’。《周礼》:‘夏见曰宗。’宗为夏见之礼。诸侯若有不顺服者,周王会与其他顺服的诸侯行会同之礼,以商讨征伐之事。诸侯与周王会同之前,会先行‘朝觐’之礼,朝觐之后设坛于国外行会同之礼。具体而言,‘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朝觐’是取春秋而言一年四季,实则包括了夏之宗与冬之遇。同人于宗,或指于宗礼上即进行会同之事,为不依礼而行,故吝。《易》之悔取意自凶趋吉,吝则取意自吉趋凶。本以相应为善,反以过于私暱而得吝。全卦取大同之义,于爻义又警示阿党之戒也。
爻变得《?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尚秉和曰:卦五阳皆同于二,今二独亲五,则三、四忌之,致吝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高其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当位,不应。
阳居阳位,阳刚太过,然与上无应,欲下比于六二,有强与六二和同,而与九五相争之象,故寓有潜伏兵戎于草莽之间,登上高陵眺望,伺机而作之意。惟因九五刚健居尊,非九三所能敌也,故虽经三年,亦不敢兴兵交战。会同本是周天子找来顺服的诸侯以征伐不顺服者。九三爻居离之上,离为戈兵,因此为动武之象。三为多忧多凶之位,动而成互体艮之中,巽之下。二三四互巽为莽象,爻变互为艮为高陵象。爻变互为艮为止,二三四互巽为不果,因此三岁不兴。三年喻多年,很久。
爻变得《?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黄寿棋曰:同人卦之美好理想,正与礼记礼运大同篇,所揭示之大同世界,颇相吻合,惟卦中九三、九四之争相和同于人,说明同人卦并存着同和争的艰难过程,非单纯的理想境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不当位,不应。
阳居阴位失位,下无应与,本欲和九三争相合同于六二,故有盘据高墙之上,俟机以攻之意,惟其阳居阴位多惧之位,有能退之象,因能及时悔悟,息兵而退,知过能改,故获得吉祥。承上爻,九三明言敌强我弱,因此伏戎于莽,三年不兴。此言加强防护则可得而吉。传统将乘其墉解释为敌人登上城墙,于文义不甚通顺,因敌人既已登上城墙,理论上应该已几乎被攻下,又说弗克攻,也就是攻打不下,相当奇怪。因此解释者多以《象传》‘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解释为道义上让他无法攻下,或意指攻击者最后一刻良心发现。三在下卦之上,为二之墉,四在上卦,有陵下之志,为乘三之墉下攻二之象。
爻变得《?家人》卦六四,富家大吉。
朱熹曰:九四刚不中正,又无应与,亦欲同于六二,而为三所隔,故为承墉以攻之象,然以刚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是能改过而得吉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当位,有应,中正。
阳刚中正,尊居君位,与六二同心相应。惟因九三,九四从中欲争同于六二而敌视之,故起初不能聚合而号咷悲痛,直至以大军克敌制胜而与六二相遇后,始绽开笑容。会同的原因原本就是为了要征伐不顺服的诸侯,因此会同之先‘先号咷’,因遇诸侯反叛。而后笑者,会同是拉拢所亲密的诸侯,诸侯出兵相助,则有更多武力以征讨不顺服的诸侯。六二虽为同人卦卦主,但在会同当中九五才是真正的会同之主,也就是周天子。九三九四两爻讲的是不顺服之诸侯来犯,九五因阳刚中正,所以有能力以强势的手段来弭平。“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典故即出自《系辞》中引述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的说明。全卦以大同为亨,反就二五一爻言之,终未免于私吝而不得言吉也。
《系辞传》:“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爻变得《?离》卦六五,岀涕沱若戚嗟若吉。
刘沅曰:五与二中正相同,不逆诈,不亿不信,而三、四从中阻之,欲同而不能即同,故号咷。然终不能间,故后笑。克,胜也,谓胜三、四。遇,遇六二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不当位,不应。
居卦之终极,有处于荒郊境外之地,难觅同志之象,惟可远于内争,也不觉得悔恨。《说文》:“距国百里为郊。”野则是郊之外,距国更远。依《周礼》,会同是在朝觐之后于国外设坛为之,因此郊与野都是‘国外’的不同说法。上六最处卦外,爻位为郊。传统解释以郊喻人之置身事外,无争故‘无悔’。同人卦中,其他四阳争一阴(六二),唯独上九是完全置身事外者。上九虽想置身事外,又得与人和同,所以象是群体中与人格格不入者,因此《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言独善其身之志向未能实现。《需》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爻变得《?革》卦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王弼曰:上九处同人之时,最在于外,不获同志,而远于内争,故遂无悔咎,亦未得志。
全卦总论:
卦序上,《易经》走到泰否已成一个兴衰循环,泰是一个太平盛世,至否卦则是由盛转衰,世局混乱,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天下闭塞,臣弒其君。从否转至同人卦则是上下会同,天子见诸侯以解决动乱。会同则事可通,《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同人旁通的师卦为兴师动众,讨伐不义,和同人有相通之处。一是聚众(师卦),一是会见诸侯。得同人卦者,凡事必需认清敌友亲疏,并以外求他人相助为宜。全卦以六二为成卦之主,然以私系而吝;初之无私犹无所咎;三四与五争二而不克同者,然三怯于力不如四之反于理为得吉;五虽为三四所隔终以正应而得同;上以远而终未遂同之志。若就一爻论,二五所应乃专,有私暱之嫌,有纷争之事,故二吝而五号咷矣。与人合同当贵于公正又可见矣。
文多采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见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