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含义

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含义

白广平

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含义

在阅读古文的时候,我们常常被文中古人的姓、氏、名、字、号所困扰,同一个人在文中不同地方的称谓还不一样,给阅读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有的人还因分不清古人的姓、氏、名、字、号而闹出许多笑话。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它们的由来与含义后,就不难掌握和区分了。

“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上古,男女关系极为混乱,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另外由于当时人类的装备和技能低下,男人出去打猎、捕鱼,弄不好自己反而成了动物的猎物,伤亡很大。大伙普遍没有爹,为了应付自然界的伤害和外部族的入侵,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母亲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组织,这就是“部落”。为了区分不同的部落,人们把每个部落崇拜的图腾或具有的明显特征作为该部落的标签,形成了最早的“姓”。“姓”由“女”、“生”两个字组成,本意就是女子所生的子女。现在考证出来的“古姓”有数十个,近半数都带女字旁,如、姬、姜、姒、瀛、妘、妫、姚、姞等,就是由于“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子女从母居,这个特定的“姓”就成为该部落所有成员的共同代号。

“氏”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始人会用工具了,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男性的优势逐渐突显,同时部落人口越来越多,一些能力较强的男人便带着自己的“家族”从原来的部落中分离出来,成立了新部落,为了区分分家以后同姓不同的部落,“氏”就诞生了。“氏”最开始的时候是根据职业特长命名的,如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后来也有根据封地、出生地、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命名的,这些新成立部落的人既有原来的“姓”,也有后来的“氏”,如孔子,姓子,孔氏。当然也有人一直留在原部落没有分离出来,或者一些小部落一直没有分出去新部落,这部分人大都是发展不怎么好的,也就是后来的平民,他们就只沿用原来的“姓”,而没有“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他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古代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是为了方便婚姻,因为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用现在的话简单来说,“姓”是用来防止近亲结婚的,“氏”是用来表明贵贱高低的。

“姓”和“氏”都是属于公共的,不是某个家庭或个人的。到了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合二为一融合在一起了,就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姓”。当然后来的“姓”除了古代的姓和氏外,还有以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姓”、避灾难而改“姓”、少数民族姓的音译、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等来源。

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含义

“名”也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载:“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名”是出生三个月以后由父亲起的,如孔子名“丘”,曹操名“操”、刘备名“备”,是长辈或地位高的人称呼晚辈的时候喊的,如果同辈、小辈或下属直呼其“名”,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是骂人了。

“字”是成年以后起的,在古代更是只限于有身份的人,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如如孔子字“仲尼”,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冠礼、女子十五岁准备嫁人时才取“字”,成语“待字闺中”指得就是未取“字”、未婚的女子。“字”是供他人称呼的,包括同辈、小辈或下属。

“名”和“字”都是个人代号,一个人通常一生只有一个。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都是后天取的,一般相当于是这个人的评语或总结。自己取的“号”叫“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欧阳修自号醉翁;别人敬赠的叫尊号、雅号,如李白谪仙人秦观的山抹微云秦学士、刘永的露花倒影柳屯田等;别人戏起的叫外号、诨号,元代以后叫绰号,如南明皇帝朱由崧绰号“虾蟆天子”,当时的臣子马士英绰号“蟋蟀相公”。帝王或者大官死了以后有的还有“谥号”,总结评价他的一生,特别牛的帝王死了以后,后人祭祀他的时候还会有个“庙号”,表示他的地位和功绩,如曹操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武官最好的谥号是“忠武”,如诸葛亮郭子仪岳飞都是这个谥号,文官最好的谥号是“文正”,如魏征范仲淹曾国藩谥号都是文正。

由于号可自取、赠送或戏起,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有的人一生只有一个号,有些文人有许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如苏轼一生有38个名号,鲁迅一生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含义

(白广平于2023年9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3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