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女孩取名要大气(万的女孩起什么名字好)

前明创建三元宫缘起

三元圣宫

顾志:在苍梧绝顶。四环沧海,万象森罗,真宇内大灵山也。遐方祈福者必先进香东海。云圣宫乃山阳人谢淳毁家独建,左右各有飞楼。楼之左有弥勒佛殿、韦驮天尊殿,禅堂承之;楼之右有文武官生祠、开山殿、香积厨。正殿东西各翼以耳楼、耳房丹墀,下有天桥中跨,桥下有莲池紧承中殿大台。经始于万历十五年六月,落成于二十四年九月。淳遂弃妻子,祝发为僧,名德证。万历二十二年,奉皇太后敕谕,颁《大藏经》一部,佛像三轴、紫衣一袭、锦幡二联、经幅一方,银宝一锭。

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

明·泰兴王

予阅《通志》:东海有云台山,四滨于海,山麓之西有三元庙,规制狭小,其来久矣。时山阳善士谢淳进香见此,喟然曰:“淮安,南北通衢,国家储运所系。三元大帝职专山河,大有功于世者,庙制顾若是之狭小耶?”欲广大之。乃脱俗寓兹,矢心营建,捐已赀置木石。请于州,州可其请,捐俸给帖,命同本山僧德连等协力营建。肇自万历丁亥,数年而落成。庙制:正殿五楹,安神所也;中殿三楹,拜神所也;门殿三楹,进谒所也。深邃严正,远迩具瞻。殿北营藏经、玉皇三阁,望日一楼;殿南营接佛殿、九龙庙,南天门三所;殿之东西各建楼七楹,为左右辅翼之状。又弥勒殿、韦驮殿、安禅堂凡十有三在殿之东;生宦祠、香积厨,开山殿凡十有三在殿之西。正殿至中殿,左右厢楼各十有五。制度规模如企翼矢棘、鸟革翚飞,枚枚焉松之茂矣,实实焉竹之苞矣,金碧夺目,大非普比,胜概奇观,天下莫尚。猗欤休哉,斯庙之建也!予闻山之东有二仙洞,象青龙也;西有太白石,象白虎也;杨山在其南,朱雀象也;金牛在其北,元武象也。大观若此。陟山之巅而四望之:鹰游海市,蓬、莱、齐、鲁之墟,大海扶桑,淮、楚、沂、郯之野,襟带环抱,咸在举目之中,且古今名贤、仙迹尤难枚悉。建殿于斯,以主其祀,调非旷典也耶!考之《记》曰:“圣王制祭法,施于民则粑之,以劳定国则祀之。”又曰:“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惠则祀之”。三元,宇宙正神,福国庇民,万方永赖,奚舍御挥已耶?且我朝封建百神,各有专祠,武当真武、南海观音,泰岳元君,汾阴后土之类皆然。三元出自大唐,产于斯土,遗址尚在,宁无专祠于此乎?蚓建庙之后,威灵显赫,洋洋如在,善即福之,恶即祸之,有析即应,若影若样,耸动群方,无纤芥之爽。建此祠,专此山,夫岂不宜予羁落东海,未获躬履以展虔忱。前子遣官进香,屡屡赍赞,少助大功之万一矣。十万善士来者,咸谓山径崎岖,时谢淳已弃家为僧名德证,欲修盘路,又苦于钱粮浩大,乃上启于予。予闻启欲葺之,以便香客往还。今将予岁禄廿两修此盘路一层,报三元之洪慈,广便民之义房,国奉民安,年丰物阜。予时资藉其庥,感戴神功默村多矣。乃述德证之启,走笔勒石,次纪厥功告成之意云。(谨接:《明史》,奉兴王名寿镛,见《诸王世表》。)

(石刻)

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 明 张朝瑞

海内号大灵山者四,而余州云台列其一。其山四面距海各有数十里。其巅曰青峰顶,上奉三元之神而宫其上。顶所由名,则以海上涉岁晚,群卉凋落,而独此顶产万年松,承霜霰愈荣,是名青峰,又名金牛顶。近代大仙庵有僧名清风,居民严事之,遂冒以其号,误也。山之下有孝妇桐、两疏墓、庞公、匡街遗址焉,唐、宋名贤吊咏而勒诸石,旧矣。余按于宝《搜神记》:三元之先世家东海,今大村盖有陈子春遗冢。子春者,名光蕊,实始诞三元云。(接:朝瑞误沿俗说,详见《考证》门.)元者,善之长也。浩教以来,一元流贯,绵绵不绝。而析其品,则为紫微,为谏虚,为洞阴,以官天地水三界。而八挺明幽,诸境若燃牛诸之犀,万象在眉睫。王者明时治历,推春秋冬三孟月之望为上中下三元,而神钟造物之灵,三元应期而诞。至唐,并从此山得道飞升现化,利泽莫纪。道典称,天首化,地首育、水首道,天化惟福,地育惟禄,水道惟灾厄,而三

元分擅其柄。经云:“九气清风,云台山上放大毫光”,此其印征也。神之骘"暮碰恶,若谷之从响,纤巨靡忒。自楚、越、齐、鲁、河、洛,数千里间,震慑神威,人思涤心濯行。至有不惮国宪而惮冥报,即至圣之参赞三极,岂其屏。是岁丁亥,僧德证请之署州事、判官唐君伯元,创专祠为祀。其时远近辐集,酸钱戊材,工役大起。首建三元大殿,殿之阴为阁者三:一藏经,一千佛,一玉皇。而最高有望日楼,其景独胜,余尝从鸡三喔上登,曦轮晃樂,荡漾涛沫,万颖耀射,晴眩眦触,而海之矶岛峰屿尽现目前如绣。殿之阳有接佛祠、九龙庙、九龙桥、南天门。殿左右各有楼,而左则弥勒佛殿、韦驮天尊殿,禅堂承之;而右则文武官生祠、开山殿、香积厨。正殿至中殿,东西各翼以耳楼、耳房,别为静室,延袭八所。天桥中跨,势亘雄虹。莲池冉冉,不扬而馥。其弥冈被麓,逶迤蔽亏,碧瓦雕薨,栉比棋布。而顷尤上荷慈圣皇太后出大藏幡盖颁降,一时四方祝厘,诸善士争忤舞而朝望之恐失。云台之灵,即不得与五岳五镇埒,而视彼普陀大士、太和元君,宁轩轻耶?至若塔之为金牛,崖之为倒跳、为马蹄,洞之为二仙、为水帘、为华严、为朝阳,台之为凤凰,寨之为杨家,岭之为黄山、为竹节,潭之为青龙,坂之为大驾。石之为太白;北望鹰游,海市蓬莱;东睇大海、扶桑,为田横之岛;南顾淮、楚,西睹沂、郯。其奥区神皋,固未易一二探也。殿经始于万历十五年六月,落成于二十四年之九月。当未落时,余方参浙藩,守吴兴部,而僧德证绘图,重茧以记属余。余披图数过,复议以山麓夹道宜缭以周垣。暮则扦撅而防摞攫,闲设沽肆以供谒三元者昕夕匕箸。尤俟工竣,其青缗有余,则请榷于州官,听四乡建仓储谷,岁禔平巢,或抵补漕挽,俯捐逋赋,与夫佐军需,修城郭,葺桥梁道路,俾海民永受其福,倘亦三元庇民福国之意乎?是役也,而僧德证、山阳善士谢淳也,毁家纾用,戒律精严,功号无二。而住持僧德连圆寂,其徒圆林、圆景、困松则皈依德证,相与戮力鸠赞,共成福地也者,因得并级于末。

(石刻)

敕赐护国三元宫海宁禅寺碑记

张兆增

尝国为出世之学者,草衣木食,横挑栉栗,相遇于

穷山绝壑间,一言退机,虚空消陨,则大事毕而邈乎相忘矣,奚暇为千万众计哉?自夫仁王宰官体如来慈悲之念,为之建立道场,使诸学者坐卧安、饮食时,严洁周,固而杰出之士入其中,得以一意究竟,方且事半而功倍,则护法之力又安可轻也?云台山在东海中海州境上,翠涛环之,非舟莫登,怒石挂空,巉岩耸碧,箐篁松柏之属回郁千嶂,虽草木皆发异香。相传旧有梵刹,刨自唐朝,开山未知何人,如赵宋时师秀、铁面诸者,时往来淮扬间,不知何以未闻住锡于此。抑龙象蹴踏之境,显晦固有时耶?成化乙酉,有禅师自称鲁王孙,过而乐之,遂住此山,取名清风,人因呼其山为“清风顶”云。嗣法者曰净善,嗣善者曰道容,嗣容,者曰德连。容年百岁,连亦几百岁,尤苦行相继,极力整葺,遂成宝坊。时有客谢淳自淮上来谒,连公一接手即深相契,更其名日德证。于万历十四年忽一日,呼其徒圆林、圆松语之曰:“我今幻身,将掷汝等,可师事谢。”遂以素珠、拄仗授证,泊然而化。谢,蓝山阳人,少业儒,父没,弃业游于贾,家居奉祀三元甚虔,性喜游,东来海上,宿古殿中,梦三元扮之曰:“汝夙世僧也,吾生于唐,产于兹土,成道于此,汝当事子勤修勿惰。”觉而感悟,欣然纳连公之记前。遂弃家薙染,真戒于憨大师。山中梵宇,誓倾其赀,为之庄严。时将购材于瓜、仪。先一日有秀士以一银镍尽判其木曰:明日谢淳来足汝价。明日淳至,知为神,远近感动。万历二十二年,奉圣母贞肃文献皇太后懿旨,赐经一藏、佛像三轴并紫衣、锦幡。三十年,又奉神宗皇帝圣旨,赐经一藏,敕谕海宁禅寺,遂成丛林,衲子争趋之。乃风涛震撼,不数十年倾颓过半。适司礼监高公讳晋卿,奉敕督兹山,慨然谋所以新之,一时若苏公讳若霖、周公讳通渊、陈公讳云笈者为之佐助,同心拮据。复置饭僧田十九顷,以资其永久;凡殿阁堂庑,视证公所建增十之七,焕然金碧,如兜率内院矣。夫以灌葬之区,一旦幻出楼观,四事咸就,非因缘之偶而已。是必有以一茎草建梵刹者,而后楼阁重开也;是必有转如是经百千万卷者,而后琅函从天而降也;是必有晏坐岩中者,而后大知识如水赴壑也。古德谓学道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今诸公皆贵近天子,染翰日边,一旦急流勇退,甘心于穷海寂寞之滨,欲以一期精进取证无生,且为千万众计,广种福田,人天功德,曷可量哉?是役也,经始于天启四年月日,告成于崇祯四年月日。主其事者高等诸公,并凡攒运监督有功于兹举者,咸列籍碑阴,以垂永久云。

(石刻)

康熙中重建三元宫原委

崔志:我朝顺治十八年,东海之民迁撤内地,三元

庙宇亦废圮。康熙十六年,漕运总督帅公颜保奏复云台,重修庙宇。(按:三元宫北斋堂有帅公题“海不扬波”匾)三十一年,奉圣祖仁皇帝敕赐匾额,宸翰书“遥镇洪流”四字。自此香火益盛。其殿专奉三元圣像,僧众数百人,分住三十六所号各房头。近二十年来,庙宇倾颓,诸房遂多圮[圯]废。今仍志诸名,附详其存废于后。

藏经阁:即九圣团圆宫,在正殿后。谨按:团圆宫中庭有桂一株,相传为开山僧德证手植。

长生庵:在山门外东阶下。

灵官殿:在山门外西阶下。

别峰庵:在圣宫东。今废。

云水堂:在别峰西。今废。

大佛寺:在圣宫东,本名大仙庵。顾志:创自宋皇祐四年。明万历二十二年重修,更名海宁寺,建大佛殿。今废,大佛像尚存。

清风古刹:在大佛寺下。今废。

瑞霖房:在大仙庵东。今废。

东竹园:在瑞霖房前。今废。

万寿庵:在长生庵东。今废。

紫竹庵:在万寿庵东。今废。

净身阁:在大殿西。今废。

屏竹社:在圣宫西。乾隆中常建极书联云:“世外凭临,一面峰峦三面海;云中结构,二分人力八分天。”谨按:屏竹社,今山僧呼为西竹园。其侧有门通山径,寻途而升,可至蟠龙松下,凡登海曙楼及赴东磊者,亦可取道于此。

好生堂:在屏竹社下。今废。

地藏庵:在屏竹社西。今废。

大悲庵:在屏竹社下。

乌云阁:在灵官殿上。今废。

玉皇阁:在藏经楼上。今废。

海曙楼:在金牛绝顶。谨按:道光甲午,两江总督、宫保尚书陶公重建。详见《胜迹》门。

吕祖庵:即纯阳院,在海曙楼西。今废。

真武殿:在海曙楼前。今废。

铁佛寺:在大仙庵上。

多宝佛塔:在圣宫前。今废。

茶庵:在圣宫前。今废。谨按:道光十六年重修。详见《寺观》门下卷。

九龙庙:在九龙口西。谨按:道光十六年重修。详见《寺观》门下卷。

接佛寺:在九龙庙南。

南天门:在九龙口下。

灵官殿:在第一天门下。今废。

老君堂:在竹节岭下。今废。

杨公生祠:在殿西。今废。谨按:杨公为前明时海州知州杨凤。

明月庵:在殿西沟大涧坡中。今废。

听月楼:在屏竹社下,卧松侧。今废。

观音庵:在圣宫东南孔雀沟。今废。

金佛塔:在金牛顶西巅。今废。

升仙塔:在地藏庵左侧。今废。

弥陀庵:在大村路旁,为本山下院。顾志:从弥

陀庵至海曙楼,雕薨碧瓦,辉丽穹窿,与诸刹异。故云台之胜甲于东海。

重建云台山三元宫碑记 国朝·帅颜保

地运之有胜衰也,犹天时之有盈虚,人事之有显晦,成兴或替,何代无之?独至于名山胜迹,则有不可湮没者存。何?则天地之所氤氲”,民人之所利赖,与夫仙灵圣真之所凭依,皆有未可一旦废者,如海州之云台突处。东海,相传以为古郁州,即苍梧之中峰也。东捍扶桑日本,浮光耀金;北卫琅琊崂山,烟飞云敛;西则砥柱河淮,功及数省;南则波涛浩渺,驾驭鲸鲵。非与蓬莱、方丈付诸荒唐不稽之论而已。至于民之稼穑其中者,早则道源以灌之,涝则疏流以泄之,则又海内可耕之地、赋税之所从出焉。往者,海氛未靖,凡东南滨海之区,移其民,虚其宫室,虽古畤崇隆,亦不能岿然独立矣。其后,封疆重臣以淮海近地抗疏求复而未获焉。余承乏督漕处淮者有年,始知云台之胜:以形势则可壮金汤,以树艺则可资民生,以山水清幽则可供仙子之优游,真人之修炼,非名山中之?特出者乎?况自迁海以来,淮、黄连年泛滥,梗运害稼,哀鸿遍野,目击心伤。余乃指陈利弊,力请复之。在廷会议得允所请,特命大臣同余暨总河相其土宜,因得躬揽其胜。登斯山也,远望,苍峰翠壁耸插青云;近而即之,则紫萝黄葛乘风摇曳。土人告余曰:时而春也,花笑鸟啼,显扬密旨,天籁涛声,发露真诠;时而夏也,清风说法,朗月谈经,星在天边,日沉海底;时而秋也,风凄露冷,枫叶归空,月淡云疏,菊花变相;时而冬也,优钵花香,真如竹老,菩提喷雪,圆觉凝霜。余于斯时,觉佳气浮空,凡禽屏迹,则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者矣。稽其旧志,民有庐舍乐生业也,兵有营卫昭武备也,神有庙貌资呵护也。会复命,命于康熙十有六年收为内地。于是民乐旧土,兵仍旧额矣。但名山如昨,仙灵罔依,则谓之何?《记》曰: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考之三元,生于海州,得道云台,土人庙祀于其山之前顶,远近之祈祀者,不惮登涉之劳,非以其有祷辄应乎?且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于明,其来久矣。其后顶旧有大士禅院,瞻礼庄严,盖释氏之观音、道家之三元,皆所以赞圣人之化,而阴寓救世之权者也。余既有事兹土,事神治民之责曷可辞耶!用是捐赀倡募,鸠工以复之,前后坛场各因其旧,幸于康熙十有九年告厥成功,规模备具,楼殿重新,可知名胜之地,其为仙灵之所式凭,而有关于斯民之休戚者,必不容废而不兴也。遂为之铭。铭曰:巍巍云台,星耀三台。突出东海,宛若浮来。三元生此,修炼成真。辅佐上帝,默祐下民。自唐及宋,灵显赫然。有明敕赐,昭代仍前。海氛倏起,分海屏山。迁出界外,败宇颓垣。连遭滓水,淮海沦胥。余请于帝,以复厥初。捐俸募财,竭力鸠工。轮焉奂焉,庙貌尊崇。大帝赫奕,大士辉煌。前顶后座,千载流芳。岂日予疏?天子之明。敢谓予动?四方共成。自今以往,海晏河清。漕舟络绎,万姓丰盈。

(石刻)

云台山三元宫碑记 索额图

余从公余,每披览书籍,于天下名山大川及祠庙胜迹窃向往焉,而于云台尤甚。盖是山也,屹立于海之中,兼扼乎淮之要,周围三百余里,人居棋布,村落星罗,泱泱乎诚东南之巨观也。然是山之著名,为天地水府三元成道处,故其鳜亘有三元行祠,神灵赫濯,叩析响应,其居是土者,无论已而转粟运输者,每动必祷焉。故知是庙之设,非仅为一方居处之保障,实为万艘运道之权衡也。先是海氛多警,乃徙居民于内地,云台一山遂与海岛诸诸同为禁地,而祠祝亦废,向之称巍峨、号壮观者,后乃荒榛野棘,而仅存遗址已,且澎湃湍激、泛滥为虞,不复如向时之安澜焉。然则是庙也,岂可一日废哉?今皇上英武覃被,远慑不毛,况云台系淮上之内地,向出贡赋,以佐军国、以供宗庙之壤者乎?岁丙辰,余叔天如公督漕其地,所以有吁复云台之请,蒙旨俞允,其为漕运谋,为生民计者,至深且远也。嗣是百废皆兴,芜秽者治之,倾颓者葺之。层峦迭翠,山容壮也;乌革翚飞,庙貌新也;庄严震肃,神威赫也;朝歌夜弦,士民集也;以至海不扬波,河灵效顺。此固圣天子之德有以致之,而或亦三元之灵有以默佑之与?余虽不获历其地,展其诚,然披图而知云台之为地,六合景崇,四面映蔽。东向则瞻顾辽碣,瞩目沧瀛;南顾则究极涨溟,襟带闽粤;西指则控引江淮,朝宗百汇;北眺则拱揖神京,拥蔽齐鲁;由其中以望,则天之高,云之浮;士农僧道之所遨游,浩浩荡荡,气象万千,此又非可以指屈而目数者也。余晨夕庙堂鞅掌王事,欲一至焉,揽其胜而不可得,因见于书者,述之于笔以勒诸石,上以颂我君之德遍于海隅,下以幸余叔之志至于有成也。

(石刻)

乾隆、嘉庆中重修三元宫始末

李普元《东海志》:乾隆中,漕运总督嘉谟、崔应阶,河南巡抚何燜次第修葺,渐复旧规。僧众数百人,分住三十六所。唐《州志》:云台寺院多荒落。嘉庆八年,知州唐仲冕以祷雨有应,捐俸修葺,令僧众毋得分院营私,择住持主其事,渐次整齐,以崇名山之秩祀云。

三元宫 国朝·杨锡绂

琼花踏碎海天遥,处处寒流冻野桥。

直到上方开夕照,竹枝低压暝烟消。

(四知堂集)

云台山进香

崔应阶

云台仙境势凌空,

迭磴盘纡鸟道通。

朱阙迥临三界外,

沧溟遥泻一杯中。

苍生愿锡福如海,

膏泽先祈雨我公。

洁进瓣香酬大德,

祗承敢不肃虔衷。

(崔志)

秋登郁洲山寺 管干贞

一灯礼磬白云天,

俯瞰东溟万壑连。

隔岭断虹知雨过,

上潮匹练辨帆悬。

秋无余地全侵水,

海不盈杯欲化烟。

漫学乘槎矜博览,

鱼龙咫尺夜听禅。

(松崖集)

云台西峰寺 管干贞

平滩池养玉千顷,

别寺钟过翠几盘。

到顶自然知地大,

攀崖未觉倚云寒。

一灯心具法无量,

百谷波清海不观。

漫与山僧留半偈?,

霖含肤寸此中宽。

(松崖集)

云台山祷雨 唐仲冕

云台山古郁洲山,

裨海环之三百里。

中结灵宇栖仙真,

三元分司天地水。

但有功德施人寰,

何须祀典著书史。

我来正值春恒旸,

秋种不下麦苗萎。

靡神不举曾莫闻,

蹑谷攀崖虔祷祀。

潮淤十里行沙田,

磴踏千重到阶厄。

巍峨俨受百灵朝,

庄严奚啻三公视。

我闻天嘘地吸气交和,下水上腾雨滂沱。

神兼重黎与元冥,

况以海若能推波。

天门开兮帙荡荡,

灵之来兮屏翳上。

匍匐丹墀九顿首,

灵之格兮丰隆走。

胡为乎夜宿山寮月正中,狂飈入树声摩空。

空令屯膏失民望,

唯以弗捐求我躬。

昧爽再拜申情迫,

愿呼雨师讼风伯。

倾山倒海溢阡陌,

三日为霖神之泽。

不然御灾捍患神无功,苍梧云气空濛濛。

(陶山诗录)

云台祷雨迭去年韵 唐仲冕

三年三度上云台,

三见云阴合复开。

不为名山寻探数,

都缘灵雨祷祈来。

雾笼青壁霏如霰,

潮起苍梧骇若雷。

夜梦抠衣趋绛阙,

神官仍许作霖回。

(陶山诗录)

闰六月朔云台祷雨二首 唐仲冕

野宿不能寐,

披衣行入山。

四围青电掣,

一径绿萝攀。

向晓雾迷目,

冲风寒到颜。

郊原苦焦灼,

喜听涧潺湲。

东海蛟龙窟,

南方草木香。

名山自灵异,

神物岂潜藏。

下土丹诚沥,

高居绛节扬。

阶前俯众壑,

云拥树千章。

(陶山诗录)

道光甲午大修三元宫纪略

三元宫自乾隆中重修,迄今阅六十年,距嘉庆初知州、善化唐公修葺之后,亦三十年。旁风上雨,日就倾溃。道光壬辰,两江总督、宫保尚书陶公巡历至此,明裡升馨,为民祈福,将谋鼎新之。适票盐畅行,商旅和会,襁至而辐辏者,欢喜经营惟恐后。时甲午八月鸠工,嘉平而竣。凡大修正殿五间、南斋堂楼三间,骋巧竞坚;名因实创头山门楼三间、二山门三间,东西配楼十二间,俱易以华栋;营构维新并葺治北斋堂三间、碑亭二座、库炉二座;其大殿内神像三十一尊、二山门内灵官一尊,功曹八尊,皆重塑装金;又新凳山门前至大殿内外阶所;其山门之外,旧有所谓五十三参者,磴道颇峻,今加宽就平,修为七十四级。金碧含润,轮奂生华,足增名山气象。乙未夏四月,宫保以阅伍来海州,重登云台,亲题匾曰“环瀛仰镜”,联曰:“海甸涌名山,烟复云回,位业真灵参五岳;洞天开福地,阳舒阴雪?,馨香瑞应启三元。”大书深刻,照耀于松盖水帘间,洵福地之嘉会也。

云台山神庙碑铭 国朝·谢元淮

善为政者,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记》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者,皆日神。及民所取材用则祀之,其荒远复奥人迹罕至者不在祀典。故职方氏表九州之山镇而徐并于青,其山镇曰沂山,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凡中条之尾没于碣渤东逾海为诸岛屿者,皆望祀不及焉。

海州云台山者,古在大海中,袤峙三百余里,盖岱宗支脉度海而来,即《山海经》之“郁州”,为十洲之一也。虽禹迹曾经,而荒远复奥,不获列于三代之命祀。至前明崇祀三元于此,而云台之灵几俟乔岳。我朝光宅四表,东极海隅日出,当鲸波未靖,尝封禁是山,其后开禁利民。我圣祖仁皇帝亲书“遥镇洪流”四字宠贲山灵,而三阶鑫之隆遂为东南冠。顾自明中叶迨乎今,兹将三年矣。邃宇易溃,金绀渝敝。往者,亦随时补葺。自禺积疲以后,东海之氓枕盐待尽,安能樗腹而致力于神哉?道光壬辰夏,两江总督、宫保、长沙陶公以阅武至此,轸斯民之困,荐裡升香,筹所以救之。乃创行票盐之法,殷富辐辏,岁课顿增数十万,为自有淮北盐场以来所未闻。于是云臻波赴,腾斧飞斤,天人交赞,不日庆成,乃筑海曙之楼,建华严之阁。共援蜀人留张文定公生像于净众寺之例,敬祝长生,咸曰:“民之成也,神之佑也,皆宫保之力也。”岁在乙未,宫保奉命为三省阅兵大臣,以次校海州、东海诸营,重登云台,因观成焉。周咨风土,综览物华,陆海桑田,炊烟起如海云,巷犬生牦,鸡声亦乐,民气淳穆,庶与熙皞同风。是冬入觐,偶于上前及之,天子嘉美以为有古桃源中光景,而东海博士弟子欣闻官保两拜御书“印心石屋”之赐也,公请敬摹宸翰勒诸云,保之力也。”元淮从事海滨,亲见斯民之成,而民之各致第一峰,以为名山光。咸曰:“民之成也,神之佑也,皆灭面荚其力以答神庥者,即所以报善政之成民也。会山僧以修庙记请,因胪其实,并系以铭曰:

山奇则灵,政美斯鬯。

勤民之成,邀神之贶。

壤以沃名,海气弥旺。

金卤滋甘,阳冰谧浪。

物阜俗淳,善机酝酿。

日天地水,尊谁与抗。

能修其官,丰衍迪畅。

孰令致之,文昌上将。

肄武跻峰,甄灵嘉访。

至诚所孚,子来巧匠。

琼构珉阶,厥修兼创。

翔阳东升,飞楼亘虹。

环村十八,其风仁让。

是桃花源,玉音天上。

神功懋哉,佑我圣相。

斟元调元,与山无量。

(石刻)

石径盘旋上至三元宫

谢元淮

舍骑还杖策,

马嘶足力酸。

不有卑趋易,

焉知仰登难。

步步著实地,

可无颠跋患。

迟回穿磴道,

已在青云端。

山僧披云来,

相近霄汉间。

前年从幕府,

旌雄拂晴峦。

题诗在寺壁,

纱笼墨初干。

今兹景不异,

气象觉改观。

鼎新神亦喜,

金碧森高寒。

解衣就东舍,

月上耐重看。

(养默山房诗稿)

由东磊登山复骑经金牛清风顶下宿三元宫

谢元淮

奇境如奇书,

不求解最好。

两日搜神秘,

探讨殊难了。

力疲兴未阑,

归路望云表。

马饥急奔槽,

奋迅追飞鸟。

一一逾来岑,

行行入窕窈。

下瞰水帘洞,

林樾翳丛葆。

拂座晚风清,

开窗明月皎。

把杯撼所欣,

畅怀自倾倒。

朐海住三年,

忧劳常草草。

今宵心暂闲,

定知尘梦少。

(养默山房诗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