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字五行属什么几画(康熙字典斯字五行属什么)

拌捨(拌舍),◆割捨,分離。○[宋][蔡伸]《西樓子》詞:“多少恨,多少淚,謾遲留,何似驀然拌捨去來休。”

不捨得(不舍得),◆不願意割捨;不忍心。○《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死了,料不要我償命,自有人不捨得你死,有個丹藥在此醫你。”○[許杰]《放田水》:“可是這有什麼辦法呢!她不捨得讓小孩哭。”◆补证条目■不愿意割舍;不忍心。○明徐鳌渡惫芳恰ぴ抡媛蚬贰罚骸安皇俏也豢腺u,這狗子有幾般用得着處……爲此不捨得。”

不捨(不捨),◆見“不舍”。

貸捨(\贷舍,◆亦作“貸舍”。◆寬宥,赦免。○[宋][蘇軾]《乞降度牒修定州禁軍營房狀》:“臣到任以來,備見其事,然不欲驟行峻治,但因事行法,無所貸捨。”○[明][唐順之]《彭翠岩處士墓表》:“郡推君之為人,縮縮謹甚,其治獄多所貸舍,不以鍛煉為能。”

遁捨(遁舍),◆猶捨棄。○《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捨家業,隱于太平。”

放捨,◆释放。○《杂宝藏经·长者请舍利弗摩诃罗缘》:“時摩訶羅,既遭困急,具陳上事,得蒙放捨。”○又《老婆罗门问谄伪缘》:“爾時長者往白王言:‘彼人浄行,世之無比。如何一旦而被拘執?寧失財物,願王放捨。’”

割捨(割舍),◆1.丟開;捨棄。○[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盡哀生,古來常事。願娘子稍自割捨。”○[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三:“君是將種,斷頭穴胸,當無所惜,兩耳堪作底用,割捨不得?”[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摺:“母親年高,怎生割捨?”[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不過她和左賢王是十二年的夫妻了,又有了兒女,一時難於割捨,也是人情之常呵!”◆2.謂花費。○[元][無名氏]《桃花女》楔子:“我如今不免尋[彭大公]去,割捨幾文錢,算其一卦,看我孩兒幾時回家,可不好也?”

割捨得(割舍得),◆1.捨棄。○[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摺:“我救了你老性命死裏重生,怎割捨得不肯把肉身陪待?”◆2.拚着,豁出去。○[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摺:“我割捨得發一會兒村,使一會兒狠。”亦作“割捨的”、“割捨了”。○[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摺:“我着這粉臉兒搭救你女骷髏,割捨的一不做二不休,拚了個由他咒也波咒。”○[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二摺:“割捨了一不做二不該,我打這廝千自由百自在。”

割捨的(割舍的),◆見“割捨得”。

割捨了(割舍了),◆見“割捨得”。

捐捨(捐捨),◆拋棄。○《後漢書?陸康傳》:“豈有聚奪民物,以營無用之銅人;捐捨聖戒,自蹈亡王之法哉!”○《百喻經?駝瓮俱失喻》:“既犯禁己,捨離三乘,縱心極意,無惡不造,乘及淨戒,二俱捐捨。”

決捨(\决舍,◆亦作“決舍”。◆棄絕;離棄。○[唐][韓愈]《與崔群書》:“或初不甚知,而與之已密,其後無大惡,因不復決捨。”○[清][戴名世]《汪河發墓志銘》:“垂死而深以戀戀老母、與諸師友不能決捨為恨,尤可悲也。”○[清][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余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為之也。”

離捨(\离舍,◆捨棄;分離。○[郭沫若]《落葉》:“我也還是離捨不了我的哥哥。我的心怎麼成了這樣軟弱的心喲!”[蕭三]《血書》詩:“那是如何地好,假如我你長在一塊兒?那是如何地妙,假如你我永遠不離捨?”

戀戀不捨(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眷戀,捨不得分開。○《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王爵]﹞日間先走去與尼姑說了今夜不來的緣故,[真靜]戀戀不捨。”○《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見了他,就有些戀戀不捨的。”○[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他們戀戀不捨地望着出征的人們。”亦作“戀戀難捨”。○《封神演義》第十五回:“[子牙]戀戀難捨。有[南極仙翁]上前言曰:‘……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子牙]只得下山。”◆补证条目■形容非常眷恋,舍不得分开。亦作“戀戀難捨”。○冯至《怀爱西卡卜》:“当我临行时,我想,这一年的居停,在我生命的途上,好似设了一班火车,和一座生疏恬淡的野站结下一段因缘,但是下列的火车终于驶来,我也就不能不登上郁闷的旅途,别时恋恋难舍,此后恐怕也难有再见的机会。”

戀戀難捨(恋恋难舍),◆見“戀戀不捨”。

難分難捨(难分难舍),◆形容關係密切,感情融洽,難以分離。○《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便是舅太太,[珍姑娘]合[安太太],并[金玉]姊妹,骨肉主婢之間,也有許多的難分難捨。”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二章:“只是在不久以前,他被調到工程局擔任總工程師的時候,兩人才難分難捨地分了手。”亦作“難捨難分”。○[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三五:“這樣難捨難分的灑淚而別。”◆补证条目■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分离。亦作“難捨難分”。○《摘锦奇音·同窗记·下山虎》:“欲别又難忍,欲别又難忍,止不住汪汪淚盈,正是難捨難分,噯呀,和你恩愛情,和你恩愛情!”

難捨(难舍),◆不忍捨棄。○《景德傳燈錄?第八祖佛陀難提》:“﹝[伏馱蜜]﹞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不履耳。”○《水滸傳》第二回:“[史進]叫莊客挑擔兒,親送十里之程,心中難捨。”○[李瑛]《戰鬥喜報?哨子響了》詩:“滴着難捨的淚,縫呵縫呵,你顫抖的手拉着我的衣襟。”

難捨難分(难舍难分),◆見“難分難捨”。

難割難捨,◆犹难分难舍。形容感情深厚,难以割舍或分离。○《红楼梦》第一〇二回:“次日,探春將要起身,又來辭寶玉。寶玉自然難割難捨。”一本作“難割難分”。

拚捨(拚舍),◆割捨。○[宋][李清照]《怨王孫》詞:“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捨,又是寒食也。”○[明][邵璨]《香囊記?郵亭》:“當日母子分離難拚捨,誰知此地相逢也。”○《天雨花》第六回:“[致德]難拗親兄長,又難拚捨姓[黎]人。”

棄捨(\弃舍,◆見“棄舍”。

鍥而不捨(\锲而不舍,◆見“鍥而不舍”。

趨捨(\趋舍,◆見“趨舍”。

取捨(取捨),◆見“取舍”。

趣捨(趣捨),◆見“趣舍”。

容捨(容舍),◆優容寬恕,不予追究。○《隋書?酷吏傳?趙仲卿》:“﹝[趙仲卿]﹞法令嚴猛,纖微之失,無所容捨,鞭笞長吏,輒至二百。”

捨本求末(舍本求末),◆放棄根本,追求末節。○《關尹子?一宇》:“殊不知捨源求流,無時得源。捨本求末,無時得本。”○[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下》:“為百姓圖富教,為國家謀久長,毋瞻徇私情……毋捨本求末,毋畏難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貴於度外。”

捨不得(舍不得),◆很愛惜,不忍放棄、離開、或不願意使用、處置。○《朱子語類》卷五:“但如今人說天非蒼蒼之謂。據某看來,亦捨不得這箇蒼蒼底。”○[元][關漢卿]《沉醉東風》曲:“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日逐夫妻四口在家度日,豬肉也捨不得買一觔。”○[柯岩]《紅領巾的歌?三匹“馬”的水車》:“我和[平平]更是捨不得移開眼睛。”

捨策追羊(舍策追羊),◆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後,設法補救。語本《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宋][葉適]《陳待制輓詩》之三:“昔年行往偶相同,捨策追羊徑未通。只麼空歸在何處,一竿紅日海門東。”

捨得(舍得),◆願意付出,不吝惜。○《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個人緝訪得賊人真信,來報你時,你還捨得二十兩銀子麼?”

捨講(舍讲),◆《後漢書?朱祐傳》:“[祐]初學[長安],帝往候之,[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後車駕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無捨我講乎?’”後因以“捨講”為不禮敬客人的典故。○[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忘捨講之尤,存諸公之費。”

捨近務遠(舍近务远),◆放棄近的,謀求遠的。○《後漢書?伏湛傳》:“陛下捨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怨懼,誠臣之所惑也。”亦作“捨近即遠”、“捨近求遠”。○《孫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唐][杜牧]注:“易其居,去安從危;迂其途,捨近即遠。士卒有必死之心。”○《封神演義》第十八回:“這不是折得你苦思亂想,走投無路,捨近求遠,尚望官居一品?”○《紅樓夢》第七六回:“可見咱們天天是捨近求遠,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捨敬(舍敬),◆猶免禮。○《舊唐書?姜謨傳》:“[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監。數召入臥內,命之捨敬,曲侍宴私,與后妃連榻,間以擊毬鬥雞,常呼之為[姜七]而不名也。”

捨離(舍离),◆棄之使離去;離開。○《百喻經?婦詐稱死喻》:“邪婬心盛,欲逐傍夫,捨離己婿。”○[唐][李復言]《續玄怪錄?辛公平上仙》:“心非金石,見之能無少亂。今已捨離,固亦釋然。”◆补证条目■弃之使离去;离开。○《普曜经·梵天劝助说法品》:“無見無有作,亦無睹衆生,若浄不浄緣,亦不得捨離,五陰無所起,起者大苦患,興起恩愛淟。”

捨拚(舍拚),◆1.捨棄。◆2.豁出去。

捨貧(舍贫),◆施捨財物給貧困的人。○[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摺:“可憐見俺無捱無倚,無主無靠,賣了親兒,無人養濟。長街市上可有那等捨貧的爹爹妳妳呵!”[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摺:“有那等捨貧的財主波,救濟俺老兩口兒佛囉。”

捨身飼虎(舍身饲虎),◆佛教故事。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經是國王[摩訶羅陀]的幼子[摩訶薩埵],在竹林中看見七隻小虎圍着一隻饑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捨身以飼餓虎。見《金光明經?舍身品》、《賢愚經?摩訶薩埵以身施虎》。

捨身崖(舍身崖),◆[泰山]崖名。舊時信佛者謂投身崖下可脫諸罪而登彼岸。○[明][俞弁]《山樵暇語》卷五:“[泰山]有[捨身崖],歲有男婦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謂之捨身。太傅[王世昌][越]有詩云:‘[捨身崖]下深難測,每怪輕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時除是為君親。’”

捨生(舍生),◆見“捨生取義”。

捨施(舍施),◆猶施捨。謂以財物、人力資助寺院或救濟貧民。○[唐][薛用弱]《集异記?葉法善》:“師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於[龍興觀]。遠近禮敬,捨施豐多。”○[宋][蘇軾]《勝相院經藏記》:“時見聞者,皆爭捨施。富者出財,壯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愛。”○[宋][葉適]《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施公墓志銘》:“公益感勵奮發,以薄賦歛、厚捨施為己任。”○《醒世恒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若員外不肯捨施,貧僧到晚自教人取。”

捨手(舍手),◆放開手;放下手。○[唐][呂岩]《七言》詩之三八:“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些小道功如不信,金階捨手試看麼。”○[宋][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初,先生學於[曾公],譽望甚偉,及見[豫章][黃公][庭堅]詩,愛不捨手,卒從其學。”

捨壽(舍寿),◆死亡的婉稱。○《金石萃編?唐濟度寺尼蕭法願墓志》:“粵以[龍朔]三年八月廿六日捨壽於[濟度寺]之別院,春秋六十三。”

捨死忘生(舍死忘生),◆謂不顧生命危險。○[元][李五]《虎頭牌》第三摺:“想俺祖父捨死忘生,赤心報國。”○《西游記》第六一回:“他三個捨死忘生,又鬥有百十餘合。”○[柯岩]《難忘的歲月?雨花臺上》:“人們見物思人,以十分虔誠的心情緬懷當年烈士英勇就義,為祖國人民捨死忘生。”

捨緣豆(舍缘豆),◆舊時[北京]的一種習俗。施捨豆子結緣。○[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結緣豆》:“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取黃豆數升,宣佛號而拈之。拈畢煮熟,散之市人,謂之捨緣豆,預結來世緣也。”

捨宅(舍宅),◆謂施捨住宅作寺院。○[宋][高承]《事物紀原?真壇凈社?尼寺》:“《僧史略》曰:‘[東晉][何充]始捨宅安尼,此蓋尼寺之始也。’”[宋][周密]《齊東野語?腹笥》:“[崑山][白蓮花寺],乃[陸魯望]捨宅之所,後有祠堂像設,皆當時物。”

捨着金鐘撞破盆(舍着金钟撞破盆),◆比喻拼着作很大的犧牲。○[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摺:“我捨着金鐘撞破盆,好鞋踏臭屎。”

捨字(舍字),◆對子女死亡的婉稱。○[宋][蘇軾]《與李之儀書》之二:“某已得舟,決歸[許],如所教。而長子[邁]遽捨字,深以為恨。”

捨本逐末(捨本逐末),◆捨棄本業,追求末業。古以農業為本,視工商為末。語本《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晉][葛洪]《<抱樸子>自敘》:“[洪]稟性尪羸,兼之多疾,貧無車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捨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飢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王西彥]《鄉下朋友》:“他提出許多理論上的論證,說明如果忽略了這一起點,那麼其他一切就都成為捨本逐末。”

捨車保帥,◆中国象棋术语。舍弃车以保全帅。多以比喻为了保护主要的而牺牲次要的。车、帅,中国象棋的两种棋子。○鄢国培《漩流》第二十章:“搞不好刘军长来个舍车保帅,连他这个师长也保不住。”○《济南日报》1995.12.15:“在这种情况下,金泳三总统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迅速与全斗焕、卢泰愚等人分道扬镳,他本人的政治生命也将随之结束。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作出舍车保帅的决断。”

捨除,◆舍弃;去除。○《普曜经·降魔品》:“波旬不知時節,福盡無餘,衆所捨除,如滿器土。”○《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於長夜中修四攝行,捨除五蓋,遠離五支,超越五道,六根具足,六度圓滿。”

捨斷,◆舍离;断绝。○《普曜经·出家品》:“怨結鬥諍,憂惱苦患,與婬鬼會,覺者捨斷,明者遠之,達者消之。”○《西游记》第八十回:“那和尚笑道:‘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我們不是好意要出家的,皆因父母生身,命犯華蓋,家裏養不住,才捨斷了出家。既做了佛門弟子,切莫説脱空之話。’”

捨己從人(\舍己从人,◆放棄自己的成見聽從別人的正確意見。○《隋書?律曆志下》:“[焯]作於前,[玄]獻於後,捨己從人,異同暗會。”◆补证条目■放弃自己的成见听从别人的正确意见。○《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講完了,任你多少徒弟,各人把出自己的識見,大家辨難,果有甚麽卓識,不難捨己從人。”

捨近求遠(\舍近求远,◆見“捨近務遠”。

捨命(捨命),◆1.死亡。○[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習禪?釋法緒》:“盛夏於室中捨命,七日不臭。屍左側有香,經旬乃歇。”◆2.拼命。○《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盧志高]﹞一眼瞧見[金令史],又見[王溜兒]頸上麻繩帶着,心頭跳動,料道有些詫異,也不顧鋪蓋,跳在岸上,捨命奔走。”

捨棄(\舍弃,◆拋棄;割捨。○《百喻經?貧兒欲與富者等財物喻》:“此物雖尟,可得延君性命數日,何故捨棄擲着水中?”[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為學之道》:“[戴太史][震]曰:‘吾昔畏[姬傳],今不畏之矣。彼好多能,見一人長,輒思並之。夫專力則精,雜學則粗,故不足畏也。’[姚]聞之遂不作詞,且多所捨棄,以古文名世。”◆补证条目■抛弃;割舍。○《普曜经·优陀耶品》:“今我丈夫及諸尊者,識道至高,不可限量,不慕世榮,捨棄尊位,行作沙門。”

捨身(捨身),◆1.佛教徒為宣揚佛法,或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謂之“捨身”。六朝時此風最盛。○《梁書?武帝紀下》:“[大通]元年……三月辛未,輿駕幸[同泰寺]捨身。”○《隋書?五行志上》:“是時帝崇尚佛道……數詣[同泰寺],捨身為奴,令王公已下贖之。”○[宋][陶穀]《清异錄?圓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廬山][石虎菴],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言捨身為菴中供養具。”○[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城隍出巡》:“出巡之時,皆以八人肩輿,舁藤像而行。有捨身為馬僮者,有捨身為打扇者。”◆2.犧牲自己。○[明][葉憲祖]《鸞鎞記?秉操》:“我[魚惠蘭],只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捨生取義(\舍生取义,◆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後以“捨生取義”謂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夫君子之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新唐書?高祖十九女傳》:“我聞[楊氏]篡[周],[尉遲迥]乃[周]出,猶能連[突厥],使天下響震,況諸王國懿親,宗祏所託,不捨生取義,尚何須邪?”亦省作“捨生”。○[晉][盧諶]《覽古詩》:“捨生豈不易,處死誠獨難。”○[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孔子]欲存信去食,人非食不生,尚欲捨生以存信,況可無故而輕棄也。”○[張書紳]《正氣歌》:“當過於強大的邪惡勢力作為一種潮流突然襲來時,有少數的便立即捨生。”

捨生忘死,◆同“捨死忘生”。形容不怕牺牲。○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説與俺能争好鬭的番官,捨生忘死家將,一個個頂盔擐甲,一個個押箭彎弓,齊臻臻擺列劍戟,密匝匝搠立槍刀。”○公刘《不能缺钙·铁哥们儿扩大化》:“同志一词,却以无比磅礴的伟力激励着万千同胞舍生忘死,肝胆相照。”○《文汇报》1996.1.18:“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又是一个经过了军事学习的青年,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理当舍生忘死。”

捨築入夢,◆○《书·说命上》:“高宗夢得説,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説築傅嚴之野,惟肖,爰立作相。”后因以“捨築入夢”借指受帝王重用,担任宰辅重任。○《旧唐书·杜让能传》:“今明公捨築入夢,投竿爲師,踐履中台,制臨外閫,不究興亡之理,罕聞沉斷之機。蓋意有所不平,心有所未悟,輒思上問,願審臧謀。”

捨築作相,◆指傅说被殷高宗任命为宰相事。借指在野贤士受到君王赏识重用。○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昔太公大賢,傅説明德,棲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嚴,卒能形諸兆朕,感乎夢想。此則天道闇合,豈勞乎搜訪哉?果投竿詣麾,捨築作相,佐周文,讚武丁。”参见“捨築入夢”。

施捨(施捨),◆見“施舍”。

四捨五入(四舍五入),◆數學運算中一種取近似值的計算方法。遇多位小數時,可截取若干位,如被捨部分的頭一位數滿五,就在所取數的末位加一,不滿五的就捨去。例如圓周率π=3.14159265……若取五位小數,則為3.14159;取四位小數,則為3.1416。○[魯迅]《熱風?隨感錄五十九》:“因為歷史結帳,不能像數學一般精密,寫下許多小數,卻只能學粗人算帳的四捨五入法門,記一筆整數。”

檀捨(檀舍),◆布施。○[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誦經?釋道嵩》:“﹝[道嵩]﹞性好檀捨,隨獲利養,皆以施人。”○[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曲女城之會》:“然我檀捨已周,心願諧遂,屬斯變滅,重知如來誠諦之說,斯為大善,無可深悲。”

忘捨,◆忘记,舍失。○《贤愚经·月光王头施品》:“二萬夫人,亦身投地,仰白王言:‘莫見忘捨,唯垂陰覆,若以頭施,我等何怙。’”

忘生捨死(忘生舍死),◆忘卻性命,不怕犧牲。○[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摺:“忘生捨死安邦將,大膽雄心敢戰兒。”○《再生緣》第二一回:“或報父仇兼敵愾,他必會,忘生捨死定邊塵。”

違捨(违舍),◆丟棄;拋捨。○《宋書?殷淳傳》:“高簡寡慾,早有清尚,愛好文義,未嘗違捨。”◆补证条目■丢弃;抛舍。○《普曜经·四出观品》:“吾往古時,立是四願,今已得之,不可違捨,以故出家,成就正覺,度脱十方。”

喜捨(喜捨),◆1.猶言愉悅地捨離。○[唐][李嘉祐]《聞逝者自驚》詩:“兒女眼前難喜捨,彌憐雙鬢漸如絲。”◆2.謂行善施捨。○[明][吳承恩]《缽池山勸緣偈》:“願汝發喜捨,積少而為多。”○《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發心喜舍,變賣為修橋補路之費。”◆3.指樂於施捨。○《紅樓夢》第三九回:“我們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就是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

依依不捨(依依不舍),◆留戀而不忍分離。○《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婆婆﹞臨去時依依不捨,在破箱子內取出一件不曾開折的羅衫出來相贈。”○《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匡超人]依依不捨,又急於要家去看父親,只得灑淚告辭。”○[巴金]《秋》四三:“[沈氏]還親自囑咐廟裏的工人,要他不時在靈前照顧,然後才依依不捨地跟着[覺新]他們走到外面去。”

用捨行藏(用舍行藏),◆見“用行舍藏”。

用捨(用捨),◆見“用舍”。

逐末捨本(逐末舍本),◆追求細枝末節,捨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隋書?禮儀志四》:“長吏華浮,奉客以求小譽,逐末捨本,政之所疾,宜謹察之。”亦作“逐末棄本”。○[唐][魏徵]《嫂叔舅服議》:“今在舅服止一時,為姨居喪五月,徇名喪實,逐末棄本。”參見“捨本逐末”、“捨本求末”。

縱捨(\纵舍,◆見“縱舍”。

遵本捨末(遵本舍末),◆謂遵循富國強兵的根本之道而捨棄浮華偽雜的末務。○[南朝][梁][江淹]《蕭太尉上便宜表》:“雖儒[墨]異學,名法各治,至於遵本捨末,其概一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