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理——事物分类原理
一、事物分类原理
事物分类原理,即是运用阴阳和五行概念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础理论,包括基本的阴阳和五行分类,以及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分类等。运用阴阳概念分类,其他民族也实践过,至今一些语言中单词属性还有阴阳性分类。
运用阴阳五行概念进行分类是中国古人独有的,相比《周易》八卦和西方四元素论的分类方法,无疑是最好最实用的。可以说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分类方法,即使在今天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对世间万物进行简单的分类研究,在现代社会,人们想都不会想了。因为这需要宏观的思维观和高度的智慧以及长期的实践总结,而现代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古人的境界,不是现代人不聪明,而是现代社会所导致的人的时间运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等与古人完全不同。
运用阴阳五行概念分类是非常有意义的,高度概括,形成了严密完善的体系。古人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为世间万物都有五行属性。实际上,现代科学也认同世间万物以系统的形式存在。
事物分类原理作为术数的第一原理,广泛地运用于各术数门类,运用得越透彻,效果越好。如奇门对于天干的认识,六壬基于天将、月将等选择类神的方法,四柱对神煞的运用、了解疾病、推测出生环境等。
二、阴阳
1.阴阳概念
阴阳,即是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的事物的两种属性,既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表示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古人观察到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从而归纳出阴阳概念,并以双方的变化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如天地、日月、昼夜、黑白、明暗、内外、动静、快慢、进退、上下、寒热、男女、强弱、奇偶等。
古代有阴阳图如下,该图相传源于《太极图说》的作者北宋周敦颐,也有人认为源于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
2.阴阳的历史
阴阳概念起源非常久远。远古时期的《周易》中没有明确提出阴阳二字,但阴爻及阳爻就是最典型的阴阳概念。
阴阳二字最早见于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周幽王二年(前780年),三川地震,伯阳父用阴阳观点来解释,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后来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孔子《易传》等明确提出阴阳,指出万物皆由阴阳而生。《道德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战国时期产生了研究阴阳学说的阴阳家,把世间万物分成阴阳并结合五行学说解释。
远古时期,阴阳概念已经渗透到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其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是古人的常识,国学的基本概念。关于阴阳概念最基础的书籍有《周易》、《易传》、《道德经》及《黄帝内经》等。《黄帝内经》对其有最精辟的论述,其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阴阳分类方法
阴阳分类方法,即是以阴阳属性划分任何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分类有统一和对立两层意思,即同一事物内部的两种对立属性和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如果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就不能用阴阳分类。而且,不能简单地仅从一种含义理解阴阳。如针对同一事物的阴阳,可论“阳主阴从”,针对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可论“阳生阴死”。但无论“阳主阴从”还是“阳生阴死”,要根据事物的特性。如把一对夫妇分成阴阳,一般来说是“阳主阴从”而非“阳生阴死”。又如,中医称死亡是“阴竭阳亡”,是人体内“阴阳同生死”,而不是“阴生阳死”,详见后述。阴阳分类事物的意义在于:1)为认识事物间关系建立了基础:2)为事物的演变确定了基本归类,如阳顺阴逆;3)可直接分析推断,如根据环境中阴阳的多少即可得出一定结论。
4.阴阳分类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的等,都属阳;凡是静止、内敛、下降、寒冷、晦暗的等,都属阴。如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属阳,地气重浊属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等。见后《阴阳分类表》。阴腐阳焦,因为阴是静止的,易腐烂,阳是动的,易烧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黄帝四经》云:“在阴不腐,在阳不焦”,“入火不焦,入水不濡”等。
阴刑阳德,即阳为天为德,阴为地为刑。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云:“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地之刑也。”阴阳分类一些事物,如:1)气象,即雷电属阳,雨雪属阴;2)性情,即阳性主动积极,行动先于思考,明快大胆;阴性静态消极,思考先于行动,萎缩胆小等;3)疾病,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4)律吕,即律属阳,吕属阴。西周周公旦《周礼·春官》云:“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族、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5)年月日时、男女等,见阴阳分类规则。
(1)阴阳中的阴阳
古人对阴阳自身还进一步论阴阳,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等概念。《黄帝内经》云:“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2)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即《黄帝内经》对阴阳的分类,其按阴阳多少将阴阴各分三类,即厥阴、少阴、太阴和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中厥阴阴气最少,少阴次之,太阴最盛;三阳中少阳阳气最少,阳明次之,太阳最盛。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三阴三阳病,即六经辨证学。
(3)天之阴阳和地之阴阳
天之阴阳和地之阴阳,即六气及五行,是《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观点对天地的分析概念。《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云:“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4)阴阳爻
在《周易》里,所有的卦都由阴爻和阳爻两种性质的爻构成,八卦中乾为纯阳,坤为纯阴。
(5)气的概念
气是与阴阳相关的重要概念,但不如阴阳概念统一和清晰,简单介绍如下:1)天之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国语·周语》有“天六地五”说,详见后述;2)冲气。《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血气。《论语》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4)精气。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天地间精华之气与万物生成关系密切。《管子·内业篇》云:“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云:“故《乾凿度》云: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妇随也。”5)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认为天地是气的分化结果,气的清阳部分上扬为天,重浊部分凝滞为地;天地的“袭精”即合气是阴阳,阴阳的“专精”为四时,四时的“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等。
5.阴阳分类规则(规则一)
阴阳分类规则,即是用阴阳属性分类事物,运用于各术数门类基于阴阳的推演,如九宫阴阳遁、宫位顺逆排布等,主要分类:年份、时辰、男女、旋转方式等。有些术数门类不作这样的区分,理论上是不对的。
年份阴阳,按照年份干支,即干支属阳为阳年,如戊子年;干支属阴为阴年,如己丑年等。年内阴阳,按照太阳一年的视运行划分,即冬至始至夏至前属阳,夏至始至冬至前属阴,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时辰阴阳,按照太阳一日的视运行划分,主要方法有:1)白昼属阳,黑夜属阴,即卯辰已午未申时为昼属阳,酉戌亥子丑寅时为夜属阴,是主要的分类法。有人认为“寅至未时属阳,申至丑时属阴”,是不对的,详见后述。2)午前属阳,子前属阴,即子丑寅卯辰已时属阳,午未申酉戌亥时属阴等。另有:1)干支属阳为阳时,属阴为阴时;2)甲乙丙丁戊属阳时,己庚辛壬癸属阴时,多用于奇门。
男女阴阳:1)男命属阳,女命属阴;2)阳男阴女属阳,阴男阳女属阴等。阳男阴女,即是男性生年干属阳及女性生年干属阴,反之为阴男阳女。古人根据天象,得出左旋属阳,右旋属阴,左旋即顺时针旋转。这一结论应用于很多术数门类,如风水术中对穴场阴阳属性的判断等。
阴阳分类规则是事物分类原理的具体应用,它严格区别阴阳而为术数各门类基于阴阴的推演判断奠定了基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