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以顾千帆与萧钦言特殊的人物关系设定,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斗争作为舞台和背景,来制造冲突、张力,建构情节。
对此,不妨以三个成语,作为线索,解读剧中所涉及的部分历史背景。
“孤注一掷”
《梦华录》的时间设定为北宋真宗晚年,真宗统治时期有两件大事,其一,是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其二,是宋真宗由此以来的一系列崇道、降神活动,以及由此而来的所谓“清流”与“奸党”之争。
二者之间,是有着因果链条的。
历史教科书等都告诉我们,“澶渊之盟”是由寇准(即剧中为宋引章的琵琶题字的柯相公)一人力主促成的,寇准也颇为此自傲,却引起政敌王钦若的攻击和诋毁。
对此,《宋史·寇准传》记载,王钦若给真宗打了个比方,“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所谓“博”,即赌博,一输再输的赌徒往往会倾其所有押上最后一注,希望以此翻盘,于是,王钦若便以此来刺激真宗皇帝,说,皇帝陛下就是寇准手中最后的赌注,为此,他不顾将皇帝陛下置于险境,寇准之心,何其歹毒?
这便是成语“孤注一掷”的出处。
由此,真宗对寇准有了猜忌,很快,寇准被罢相,但真宗皇帝脆弱的小心脏和卑微的自尊心,并未能因此而修复,为此,王钦若继续给真宗皇帝出尽馊主意,一言以蔽之,制造符瑞,装神弄鬼,比如伪造“天书”,从而,借助“上帝”来肯定真宗皇帝的作为。
真宗、王钦若渴望以“神道设教”来为真宗皇帝挽尊,这也是剧中“宫观官”、“帽妖”等一系列情节的始作俑者。
“不学无术”
在与王钦若的政争中,寇准一败涂地,对此,寇准的同年、好友张咏有一个评价,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寇准“不学无术”。
寇准罢相之后,出知永兴军,相当于今天陕西省最高军政首长,驻陕西西安,此时,他的同年好友张咏刚好从四川任满回京,两人在途中相遇,寇准向张咏请教,张咏建议寇准读一下《汉书·霍光传》,后来,寇准才明白,张咏是在讽刺自己,“不学无术”。
“不学无术”,出自《汉书·霍光传》,但也是张咏对寇准的评价和提醒,此前,寇准之所以败于王钦若,根本原因就在于寇准并未能提出一套可以超越“神道设教”的意识形态。
这一任务的最终完成,要等到真宗的儿子仁宗统治时期儒学复兴之后才有可能。
“溜须拍马”
《梦华录》中,萧钦言击败柯政,再次拜相,而萧钦言的历史原型是丁谓,丁谓是由寇准的政敌王钦若提携起来的。
当寇准也不得不效仿王钦若、丁谓等人,违心地祭出“天书”这一杀手锏,才得以重返朝廷,并将王钦若逐出朝廷,并再次拜相之后,丁谓成为参知政事,是寇准的副手。
丁谓惯于见风使舵,很快,他便背叛王钦若,准备转投寇准,但寇准对于丁谓的为人颇为不屑,期间,便发生了史上著名的“溜须拍马”事件,此后,丁谓转而对寇准痛下杀手。
所谓“溜须拍马”事件是这个酱紫的,有一次,二人一起赴宴,结果,寇准的胡子上沾染了些菜汤,丁谓赶紧给寇准擦胡子,却被寇准嘲笑了一通,“你都做了副总理了,还要为长官拂须吗?”
这便是成语“溜须拍马”的情形,丁谓也因此与寇准反目成仇,并最终,将寇准逐出朝廷,这也是《梦华录》前半部中,萧钦言与柯政政争的历史原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