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商字五行属什么?商字的五行属性!

第五讲 三易其名的由来

在古代传说中,《易经》有三个名称:《连山》、《归藏》、《周易》。又据说,秦始皇“焚书”把前两个版本给烧了,现只剩《周易》被留了下来。

事实是否如传说呢?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是真。从后人对《易经》的起源考证,《易经》的三个名称,是商周时的不同叫法,其内容是一致的。

《周礼.太卜职》说: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郑《志》说:近儒皆以为夏殷。

《周礼》一说,比较接近《易经》原义,也符合《易经》起源说 。也就是说,《易经》第一次定名《连山》,第二次定名《归藏》,第三次定《周易》。周朝以后,都以《周易》的名字出现,直到汉班氏兄妹冠以经书之义,才以《易经》的名义被留传至今。

不管以什么马甲出现,《易经》最早是描述天(乾)地(坤)间的河流(兑)、山川(艮)、雷电(震)、降雨(兑)、起风(巽)、火(离),这八种最基本的自然现象。古人根据这八种自然现象的变化,以宗教卜筮的方式,演变成六十四卦,来描述人与自然间的万物关系。

《易经》作为宗教卜筮的产物,在西周时,以宗教领袖保管,宗教领袖一般封职为太卜。“三易”都是宗教卜筮的工具书,卦名不变,其不同的有三个变化。一是起卦排列次序不同,二是占法不同,三是卦辞不同。

顾炎武认为《连山》、《归藏》本来不叫《易》,因《周易》的缘故,才被称为《易》。老顾这说法有点自证矛盾了。

起卦排列不同。《连山》以艮(山川)为首卦,《归藏》以坤(地)为首卦,《周易》以乾(天)为首卦。

《周礼》贾《疏》说: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者,此《归藏》易以纯坤卦为首。

又说:周以十一月为正天统,故以乾为首。商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商(殷)以十三月为正人统,人无为卦首之理,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也。(注:此说法来自汉儒,参见《淮南子》)

贾谊汉朝的,此时“易经”己脱离了原貌,注入了天干地支、五行,天文等文化因素。天地人三纲统职已初步形式。

占法不同。商(殷)的占卜方法是以七八不变为占,周朝的占卜方法是以九六变者为占。就是说,商朝的七八爻是固定不变的,周朝的九六爻变化的。

《周礼》贾《疏》说:按襄九年《左传》云:穆姜薨(hōng)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

《注》说:爻在六、九三、六四、六五、上九,惟六二不变。

《连山》、《归藏》的占法,以不变为基础。在《周易》占法中,以九六的变化定吉凶。

《周易》占九六又讲“遇艮之八”,是综合了商的占卜法。所以惠栋《周易述》说:殷商占七八,文王始用九六,以变者为占。

卦辞不同。这也是古今对《易经》争议较大的部分。比如《左传》引用的,在《易》中出现的文字,《周易》上面又没有。

比如僖十五年《传》,秦伯伐晋,所引“千乘三去,获其雄狐”。

又如成十六年《传》,晋候及楚子战于鄢陵,所引“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以上所引的举例,在今天流行的《易经》上没有记载。从文字训估上,商朝的易与《周易》是有区别的。春秋战国时,也可能商易与周易同时被运用,如穆姜、秦伯、晋候,也许他们三人就三个版本。

秦朝以后,所留存的版本仅《周易》,其他版本俱灭。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战争,亡国的原因(此说经不起质疑),另一说法是孔子编订后留传(这种说法也经不起逻辑推理)。

《连山》、《归藏》、《周易》同为卜筮工具书,只是版本不同,仅此而已。比如现在的教科书,同为语文,有人教版,江苏版等等版本。《周易》只是冠以朝代名称,从此普天皆知。

下一讲 《周易》的主要思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