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齐村 小齐村 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 年)刘德元、韩亮由北京密云县迁来,在漳河大堤上建村,定名为骑河村,后沿革为齐村。据民国《冀县志》载:“西南五里大小齐村,旧名骑河村,并跨漳河,原为一村,村人无齐姓者,齐,骑以声近而歧,乃逐并河字而去之,“因闹水灾,部分村民迁至南边高地建村、定名小齐村、原村改为大齐村,两村名约沿用至今。
大齐村位于镇政府西北3.2公里处。西靠冀南渠。2006年,有263户986 人,韩、刘两姓居多、耕地13.33公顷(200亩)。2006年建成文明生态村。
小齐村位于镇政府西偏北 2.8公里处。2006年,有121户464人。姓氏有刘、张、韩、李等。村有耕地 52.4公硕(786亩)。
崔谭桃园村 张家桃园村 李家桃园村明永乐三年(1405年)崔氏,谭氏、张氏、李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冀州城西南一片桃林旁建村,分别定名崔家桃园、谭家桃园、张家桃园、李家桃园。新中国成立那年(1949 年).崔家桃园、谭家桃园合并.称崔谭桃园,三村名沿用至今。
崔谭桃园村位于镇政府西南 3.6 公里处。2006 年,有 179户631 人。姓氏有白、朱、李、刘、崔、殷等。耕地 70.73 公顷(1061 亩)。民营企业有采暖、铸造和汽车运输。
张家桃园村位于镇政府西南 2.8 公里处。2006 年,有110户335 人。孔、王两姓居多。耕地52.47 公顷(787 亩)。
李家桃园村位于镇政府西南 3.3 公里处。2006 年,有 136 户466 人。姓氏有李、刘、焦、张等。耕地 71.53 公顷(1073 亩)。个体私营企业有采暖、化工等。
北边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4 公里处。2006 年,有 157 户593 人。姓氏有崔、刘、安、韩邴、杜、段、耿、李、孙、朱、翟等。耕地 85.67 公顷(1285亩)。民营企业有橡胶件厂4 家。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 年),边、邴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边家庄。民国 35 年(1946 年)改为北边家庄,沿用至今。村西有一关帝庙,俗称大庙寨,建于明水乐年间(1403-1424 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十月初十有两次庙会,吸引方圆数百里群众参加。庙宇于民国 37 年(1948 年)至 1950 年间被拆毁。
十里铺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4.8 公里处。2006 年,有 182户695 人。姓氏有杨、孙、南、王等。耕地 86 公顷(1290亩)。民营企业 16 家,以产钢制暖气片为主、明永乐年间(1403年,山西洪洞县移民在此定居建村,因距冀州旧城十华里,明清时村中设有邮驿(急递铺),故名十里铺。村名沿用至今。
李家寨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4.5公里。2006年,有46户175 人。姓氏有杨、李、刘。耕地 19.67公顷(295 亩)。养鸡业发达,有暖气片制造厂。明永乐年间、李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李家寨,沿用至今。
宋家寨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4.6公里。2006 年,有141 户480 人。姓氏有孙,杨、胡、王、卢、谭、尹、韩、刘等。耕地 50.47 公顷(757亩)。该村系冀州市生产民用采暖炉具最早的村,有营采暖企业 数家,爱春暖气片厂规模最大。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 年),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宋家寨,沿用至今。
柳家寨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5.2 公里处。南靠冀徐公路,西临冀吕渠。2006 年,有 151 户498人。姓氏有冀、李、王、孙、张、石、杨、陈等。耕63.73公顷(956 亩)。有养猪、养鸡、养羊、养蜂专业户。民营采暖、铸造、轻钢、建筑企业 ,华通公司规模最大。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 年),柳氏、周氏、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柳家寨,沿用至今。明朝后期,李氏由东王家庄村迁来,冀氏由东野庄头迁来。该村村民重视教育, 1979年考出第一名大学生。
崔家赛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5.4 公里处。北靠冀徐公路,西近冀吕渠。2006 年,有 125 户41人,姓氏有刘、崔、李、段、芦、郭、黄等。耕地69.87 公顷(1048 亩)。有养羊户,养猪户,民营采暖企业 。明永乐二年(1404 年),崔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崔家寨,沿用至今。之后,刘氏由域内大漳村迁来。
陈家寨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5 公里处。2006年,有132户499 人。姓氏有陈、赵、钱、杨、孙韩、尹等。耕地 80公顷(1200 亩)。有养殖专业户,民营暖气片企业 。村有老年活动室和体育娱乐广场。明永乐年间,陈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陈家寨,沿用至今。
黄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西偏南 3.2 公里处。2006年,有 110户411 人,姓氏有黄,秦、于、安、李、冯、孙等。耕地 53.8 公顷(807 亩)。民营介业冀能公司固定资产达 1000 万元。养殖大户4家。明永乐三年(1405 年),黄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名黄家庄,沿用至今。
小漳村 位于镇政府西偏南 3.8 公里处2006 年,有 77户 284 人。姓氏有高、刘、杨、崔等。耕地 34 公顷(510 亩),全为水浇地。该村1972 年粮食上“纲要”,1973 年“过黄河”,1974 年“跨长江”,是全县农业先进村。2006 年民营企业7家,其中年产值上百万元 3 家,上干万元 3 家,是冀州市人均纳税最多的村。村有架鼓队、秧歌队。明永乐年间,高九志由山西省洪洞县先迁北京密云县,后迁至冀州建村。村址位于漳河东上沿.故名东漳村,因村小演为小漳村,沿用至今。
汤村 位于镇政府西偏南 3 公里处。2006年,有 61户209 人。姓氏有马、方、李、董等。耕地 25.13 公顷(377 亩)。民营采暖企业4 家。明永乐年间,汤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汤村,沿用至今。清朝时方氏由邻村方家庄迁来。
方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西偏南 2.2 公里处2006 年,有 99 户344 人。姓氏有方、万、张。耕地38.07 公顷(571 亩),其中果园 4.67 公顷(70亩)。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方氏彦青、彦高、彦礼兄弟三人由河南通许县黄土岗迁来,后彦高、彦礼外迁,彦青建村,定名方家庄,沿用至今。
南韩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西 1.8 公里处。2006 年,有 78户272 人。姓氏有韩、赵、张、宋、翟、刘、李等。耕地 38.47 公顷(577 亩).其中果园和菲菜 4.67 公顷(70亩)。民营企业9家。明永乐二年(1404 年),召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召家庄。明朝末年,城北韩家庄(今属桃城区)韩千之迁此,至清初,韩氏嗣繁,更名韩家庄。1982 年 5 月,改为南韩家庄,沿用至今。
西刘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西 1.1 公里处。东临冀午渠。2006 年,有 113 户 504 人。姓氏有刘、周、杨、李、孙、陈、王、韩等。耕地 59.2 公顷(888 亩),其中果园和韭菜占大部。民营企业 18家。明永乐三年(1405 年),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小刘家庄。后因处大刘家庄村西,1949 年,改为西刘家庄,沿用至今。
新庄村 位于镇政府南 6.3 公里处。2006年,有 336 户1254 人。姓氏有孙、樊、石等。耕地221.6 公顷(3324 亩)。村有图书室、阅报栏、篮球场和多种娱乐健身器材。2005年,村架鼓队在全市“金鸡报晓”鼓王争霸赛中获奖。据孙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 年)孙学正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新建一村,故名新庄。后樊充道又由昌黎县石门村迁此,清光绪年间(1875-1908 年)曾更村名为“樊新庄”,后恢复原名,此后未变。新庄曾是冀县一区区公所、新庄公社管委会(1982 年前)、新庄乡政府(1996年前)所在地。
大罗村 小罗村 原为一村,建于明朝以前,在明朝中期,村中谣传土地庙里常有神鬼闹凶,村民恐惧,纷纷搬迁,称为“挪村”。后嫌“挪”字不佳,改为“罗”村,又按聚落大小称为大罗村、小罗村,两村名均沿用至今。
大罗村位于镇政府南偏西 5.6 公里处。西靠冀午渠和冀李路。2006 年,有 418 户1427 人,姓氏有郭、曹、苏、李、孔、孙、王、范、陈、胡、张、赵等。耕地 241.93 公顷(3629 亩)。养殖户较多。该村有古槐 1株。
小罗村位于镇政府南 5 公里处。2006 年,有101户 348 人。姓氏有孔、曹、张、霍、李、孙、尚、谢等。耕地 66.53 公顷(998 亩)。养殖户较多。
彭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6.6 公里处。西靠106 国道。2006 年,有 475 户 1659 人。姓氏有王、韩、陈、翟、刘、李、张、杜、吴、周等。耕地321.47 公顷(4822 亩)。民营企业 25 家。主要街道胡同已硬化、绿化。有秧歌队、架鼓队。于1993 年恢复集市,建成粮食、棉花、机动车交易市场。属第一批文明生态村。该村建于汉朝,由彭氏立村,故名彭村。明永乐年间,韩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刘氏由县内刘瓦窑、李氏由堤里王相继迁来,村名始终未变。
双冢村 位于镇政府西南 5.1 公里处。紧靠106 国道东侧。2006 年,有 278 户 1097 人。姓氏有翟、刘、王、冀、朱、李等。耕地 147.07 公顷2206 亩),其中黄冠梨园 40 公顷(600 亩)。有采暖类民营企业 。明永乐年间,翟氏、王氏由河南汝宁府罗山县迁此建村,因村北有两座古冢,故名双冢,村名沿用至今。两古冢南北相连,长150来,东西宽100米.高5米。相传,冢上原有南北两座大殿、今冢顶尚有绳纹汉瓦碎片,民国初期、西北角发现砖码券门.后用上封好。该冢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南偏东5.7公里处,东邻枣强县境。2006 年.有 209户709 人,姓民有白、李、苏等。耕地87.2 公顷(1308 亩)。明永乐车间,白相保从大姚村迁此定居,敌名白家庄,沿用至今。至2006 年已延续16代,李姓由李瓦窑迁此,有 200多年。抗战期间,八路军某部在此与日伪军激战,村东建有“白家庄战斗纪念塔”。
大张庄村 位于镇政府南偏东 5.9公里处。2006年、有73户264 人。姓氏有张、李、任、郭、殷、孟、陈、刘、王。耕地 45.2 公顷(678 亩)。街道硬化 350米。明永乐年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名张庄.后村庄扩大,与村西郭氏小村相连.改称大张庄.沿用至今。
小张庄村 位于镇政府南偏东 6.6 公里处,东邻枣强县境。2006 年,有42户135 人。姓氏有张、刘、李、谢等。耕地 22.87 公顷(343 亩)明永乐年间.张氏由城西张家庄迁此建村,因村西北邻大张庄.故名小张庄,沿用至今。
邸家庄村 位于镇政府南偏东 6.2 公里处,东邻枣强县境。2006 年,有 80户283 人。姓氏有邸、李、杨、曹、崔等。耕地 39.53 公顷(593亩)。明永乐年间,邸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邸家庄,沿用至今。
如果还没有你的村,请看下集吧。

冀州镇政区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