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风土人情==
我有位挚友是个小家族的子弟,前段时间他们家族举办了个十年聚会,有邀了些族外的宾客,我刚好出差到他们居住的城市,也邀我参加了。
他们世代聚居,到了现在主家已经两百多人,加上一些比较亲近的旁系,总共有三四百人。
这次连着一些姻亲和其他族外宾客,差不多有五百来人参加,开了五十几桌。
这么多人的宴会,自然是有主持人,一男一女,看上去感觉比较职业的。
这对主持人是我挚友从外地小电视台请来的,用他的话说,还是有点那啥格,来给他长脸。
大家都知道,主持人是有串词稿的,大部分时间也是照本宣科而已,只是职业主持人业务纯熟、水平高,所以看起来端庄而有激情。
熟料聚会时间比较长,可能串词讲完了,主持人看着现场氛围好,临时发挥了一句:“……在乡的安居乐业、重文兴教……外出的弟子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已经在五花八门的各行各业担任重要岗位了(原文我不太记得了,主持人的话应该比我印象中更有文采一些,我只重点记得五花八门这个词)”
听到这个词,我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望向同一桌的朋友父亲,
果然头他看见蹙了下眉,转头看了一眼主桌的族长
我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族长也有微表情了
看来族长也听得清清楚楚的
这种传统家族很有规矩的,宴席特有讲究,正式的宴会是坚决不喝酒的,像今天的宴会,就属于清醒宴。
只有那种婚宴、生日宴、乔迁宴之类的杂事宴才会喝酒,所以今天吃了半天饭大家都还完全清醒着。
朋友父亲回过头来一改往常的谦和温润,恶狠狠地盯着他儿子我朋友
压着极低的声音:“他XX的五花八门!他们才五花八门!他们全家都五花八门呢!你请的什么朋友,来打脸的吗?”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隐约明白了“五花八门”这个词在某些场合是大忌了吧?
是的,五花八门现在已经是中性词了,但是在某些场合还就是有指着鼻子骂人的含义。
那我们来看看五花八门:
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五花”是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也称八卦阵,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测之中。)。
后来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之后又延伸为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正斗到深处,尹雄把旗一展,忽变为三才。三才以一攻二,以二攻一。亦如两仪。然后五花八门,次第生变。”
《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那么,作为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五花指的是什么呢?八门又指什么行业呢?
五花:
金菊花,卖茶的女子;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玩杂耍的艺人;
土牛花,挑夫;
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横、兰、荣、葛。
一门金(一说巾)——“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
二门皮——“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
三门彩——“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横——劫道、行窃之人。大到各类山贼马匪,小到市井中偷摸抢劫。
六门兰——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荣——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清末也一说为卖鸦片毒品的。
八门葛——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大致看出,五花八门地位在“五行八作”之下的职业,基本是士农工商之外,没有固定场所的职业,而且有些职业还不那么光彩。
五花八门里面有很多职业跟古代“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职业是重合的,甚至还有作奸犯科的的行业,例如五门横——劫道、行窃。
因此,,这些职业从事者多被社会所轻视,所以五花八门也就有了强烈的贬义。
如今,当它用于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已成为常用的中性词。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也明白了,五花八门,形容物品之类的,基本是中性词,在形容职业、人物、行为的时候,带有强烈的贬义性。
例如: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
鲁迅《两地书》五:“但孙中山一死,教育次长立刻下台,《民国日报》立刻关门(或者以为与中山之死无关),以后的把戏,恐怕正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呢。”
所以,如果您夸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用五花八门这个词,不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在暗讽。
感谢您的仔细阅读,一起感受成语中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
【原创作品】原创不易,期待鼓励!
请顺手 点赞 + 关注,支持一下,谢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