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溥仪 书法 魁星点斗
图录号: 5323
年代:
艺术家: 溥仪
材质: 立轴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32×20cm
估价: JPY 100,000-150,000
拍卖公司: 横滨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二)专场
拍卖时间: 2017年04月22日-24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无逸斋(朱文)说明:带溥仪与石冢先生合影照片
来源:本件拍品为石冢先生得于溥仪本人

魁星点斗 明信片
图为末代皇帝溥仪关押苏联期间创作的一组艺术字。溥仪在东京审判战犯法庭出庭作证前,将此作为礼物送给中国检察官裘邵恒,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摈弃和对未来的追求。原件藏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将从2021年5月15日起至2021年8月15日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在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中展出,此为据原件制作的明信片。
魁星点斗
传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却因貌丑惊吓了皇后被乱棍逐出皇宫,愤而跳入东海,玉皇大帝深悯其人,赐朱笔一支,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运。
还有一种说法是:魁星高中进士,在殿试之时,皇帝见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脚加麻子,就问他为什么脸上长了这么多斑点?魁星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的脚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独脚跳龙门。”魁星的对答如流使皇帝龙颜大悦,高兴之下就点了魁星做了状元。于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供奉起“魁星爷”来,以便图个吉利,使自己也高中状元。
也有人将“魁星”与“钟馗”和“奎星”联系起来:
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认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在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鳌头,我国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有巨大的鳌鱼,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
写的啥&啥意思?

带有俄文标注的 魁星点斗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

魁星点斗形象的耳机与U盘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
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
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
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
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