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人类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
虽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标签,一个符号,合肥人说的“好大事”呢。但一个好名字叫起来顺口,听起来舒服。好名字其实就是一个好的磁场,把人吸引,让人过目不忘或过“耳”不忘。
取名有许多考量:值得纪念的事件,出生年月,生辰八字,姓氏辈分等等。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带政治意味的名字多起来。现如今,带文艺范儿的名字多起来。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在中华文化引领下,一些如《易经》、《诗经》、《论语》等经典文献里,参考取名成为一个重要参照系。
从党史上看,毛泽东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李纳”,来自《论语》;而最多的是来自《诗经》,那个叫博古的名叫秦邦宪、张闻天、胡乔木等。
我的名字,本来叫肖吕木,是乡下小学老师按无为须濡萧氏辈分取得。
说起来,我这个姓比较尴尬,原本是“萧”,早年简化字把“萧”“肖”混用,“肖”字好写,大家图省事,都写“肖”而不去用“萧”了。现在要把“肖”改为“萧”,太麻烦了,只好弃“萧”而用“肖”了;“吕”是辈分,原本是“履”,但“吕”字好写,只好弃“履”而用“吕”了;木字,是五行缺木。
在那特殊的年代,为了显示自己的革命“范儿”,叫上几个同学上单位派出所改名字。民警一听说我们改名字连忙举起拳头呼喊:“支持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
那时崇拜英雄,我要改名为“肖飞”,那是《铁道游击队》里的英雄人物,民警拿起笔来停了一下。当时,办公室里正在播放杨子荣打虎上山的京剧,“气冲霄汉”的唱词像惊雷一样滚过。民警说了:“就叫肖汉怎样?”大家都说好。从此,肖汉的名字一直陪我走到今天。
记得毕业分配时,住在一个山区县委招待所。为我登记住宿的一个小女服务员,把我的名字写了好几遍,口里还“肖汉,肖汉”地念叨着,看样子,她对这个名字感兴趣,她的脸上洋溢着得意地笑容。
最有趣的事还在后头。
我在那个山区县一家国营林场劳动一年后,被县委组织人事部门一纸调令调到县委大院。原来,一个领导要找一个年轻的秘书。秘书县里有,大多是50上下的年龄。这年轻的到哪里找?有人建议,在劳动锻炼的大学生中找。大学生也太多了,就在中文系里找。学中文的也不少,结果,办事的翻名单,翻到第三张是我。当他一看到“肖汉”两字,眼睛发亮了。原来,“肖汉”和当地“小汉子”同音,是小弟弟的意思。
凡小弟弟,都是“年轻态”。办事的不在往下翻了,连忙打了几个电话了解我的一些情况。一切都比较“理想”,就是他了。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从政的岗位,一干就是20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