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闳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妙「妙」143

2022-08-17 18:26·语料汇总

眾妙(众妙),◆1.一切深奧玄妙的道理。○《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晉][潘岳]《閑居賦》:“仰眾妙而絕思,終優游以養拙。”○《北史?隱逸傳?徐則》:“夫道得眾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唐][李白]《大獵賦》:“括眾妙而為師,明無幽而不燭兮。”○[金][元好問]《和仁卿演太白詩意》之一:“靜坐且留觀眾妙,還丹無用說長生。”◆2.眾多的妙趣。○[清][林嗣環]《<秋聲詩>自序》:“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3.借指道教。○《唐大詔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遂使殊方之典,鬱為眾妙之先;諸華之教,翻居一乘之後。”

造微入妙,◆形容達到微妙的境界。○[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賀方回]‘淡黃楊柳帶棲鴉’,[秦處度]‘藕葉清香勝花氣’二句,寫景詠物,可謂造微入妙。”○[宋][何薳]《春渚紀聞?琴趣》:“鳴弦轉軫,要先有鉤深致遠之懷,不規規於絃手之間,期較工拙,便為造微入妙。”○[元][韋居安]《梅澗詩話》卷下:“運意琢句,造微入妙,極其形容之工,真可企媺[孤山]。”

造妙,◆謂臻於奇妙之境地。○[宋][洪邁]《夷堅丁志?三士問相》:“[李弼]仕至朝奉郎宗子博士,[翁楶]至承議郎[台州]通判,相者可謂造妙矣。”○[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二》:“其論君道、國政、民情、兵略,無不造妙。”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謂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於善於思考。○《宋史?岳飛傳》:“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澤東]《論持久戰》八七:“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亦作“運用之妙,在於一心-運用之妙,在於一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於一心。’”◆补证条目■谓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清宋长白《柳亭诗话·纤巧句》:“兩兩勘較,以悟其微,始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之語,古人不我欺也。”

運用之妙,在于一心(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元妙,◆1.玄妙,奧妙。○[明][高攀龍]《講義?仁者其言也訒章》:“凡《論語》言仁,都是樸實頭如此。可見為仁,只在言行上,別無元妙。”◆2.道教語。謂深奧微妙之道。○《鏡花緣》第九三回:“我看賢妹仙風道骨,大約上了[小蓬萊],已得了元妙。”

語妙天下(语妙天下,◆謂言語精妙無比。語本《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宋][陳騤]《<文則>序》:“方今宗工巨儒,濟濟盈庭,下筆語妙天下,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六論“文人相輕”--二賣》:“說[中國]人‘起碼要學狗’,倘是小學生的作文,是會遭先生的板子的,但大了幾十年,新聞上就大登特登,還用方體字標題道:‘皤然一老蒞故都,[吳稚暉]語妙天下’。”

一臺二妙(一台二妙),◆[晉][衛瓘]與[索靖]俱善草書,[瓘]為尚書令,[靖]為尚書郎,時人號為“一臺二妙”。見《晉書?衛瓘傳》。後用以泛稱同官而俱負時名之二人。○[唐][韋應物]《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馬且招以詩戲贈》詩:“一臺稱二妙,歸路望行塵。”○[元][范槨]《寄友人》詩:“如此一臺兼二妙,令人萬里破千愁。”○[清][錢謙益]《送詹葉二御史赴南臺》詩之二:“帝遣[雄班]重[鎬京],一臺二妙遂先鳴。”

要言妙道,◆切要而精微的言談理論。○[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漢][枚乘]《七發》:“使之論天下之釋微,理萬物之是非。○[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宋][辛棄疾]《六州歌頭?屬得疾小愈困臥無聊戲作以自釋》詞:“口不能言臆對,雖[盧扁]、藥石難除。有要言妙道,往問[北山]愚。”

要妙,◆亦作“要眇”。◆1.精深微妙。○《老子》:“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三國志?吳志?劉惇傳》:“[惇]於諸術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窮盡要妙,著書百餘篇。”○[宋][司馬光]《河上督役》詩:“高論探要妙,佳句裁清新。”◆2.美好貌。○《楚辭?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王逸]注:“要眇,好貌。”○[晉][成公綏]《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故絲竹之音要眇,木革之音殺直。”○[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細侯》:“仰視,一雛姬憑閣上,妖姿要妙,不覺注目發狂。”

言語妙天下(言语妙天下),◆謂言語之精妙為天下人所不及。極言文辭之雋永優美。○《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熊孺登》:“凡下筆,言語妙天下。”○[清][汪婉]《<雄雉齋選集>序》:“[顧子]年雖少,所交多名公鉅儒,下筆言語妙天下。”

玄妙玉女,◆道教稱[老子]的母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老君]母曰[玄妙玉女]。天降玄黃,氣如彈丸,入口而孕……歲在甲子,誕於扶刀。”

玄妙觀(玄妙观),◆道教著名的道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內。○[晉武帝][咸寧]二年(公元276年)建,原名[真慶道院],[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改名[開元宮]。○[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時更名[天慶觀]。○[元][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改為今名。○[清]代曾因避[聖祖]([玄燁])諱,改名[圓妙觀]。舊觀範圍很大,現存較大的建築主要是山門和三清殿。三清殿重建於[南宋][淳熙]六年,殿重檐九脊頂,下有高臺,檐口有雄健美麗的斗拱,前有寬敞的月臺,氣勢宏偉,為國內最大和較古老的道觀殿堂建築之一。

玄妙,◆1.《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謂道家所稱的“道”深奧難識,萬物皆出於此。後因以“玄妙”指“道”。○[漢][牟融]《理惑論》:“﹝[牟子]﹞銳志於[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玄妙為酒漿,翫《五經》為琴簧。”○[三國][魏][曹植]《輔臣論》:“存志太虛,安心玄妙。”○[唐][寒山]《詩》之二七七:“廓然神自清,含虛洞玄妙。”○[元][楊景賢]《劉行首》第四摺:“草菴內談玄妙,蒲團上講道德,萬事休題。”◆2.指[魏晉]時代清談的玄理。○《世說新語?文學》“[裴冀州]釋二家之義”[劉孝標]注引《管輅傳》:“[裴使君]有高才逸度,善言玄妙。”◆3.形容事理深奧微妙,難以捉摸。○《呂氏春秋?勿躬》:“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見其形。”○《三國志?魏志?方技傳論》:“[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勞山道士》:“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那做人處世的道理,太廣大了,太玄妙了。”◆4.泛指微妙的道理或訣竅。○《紅樓夢》第一二○回:“這是我親眼見的,并非鬼怪,況聽得歌聲,大有玄妙。”○[胡適]《漫游的感想?麻將》:“他們從不向我這位麻將國的代表請教此中的玄妙。”

新妙,◆新穎巧妙。○《紅樓夢》第七九回:“雖然這一改新妙之極,卻是你在這裏住着還可以,我實在不敢當。”

賢妙(贤妙),◆才德美好的人。○《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願大簡賢妙,足以充‘百斯男’者。”

微妙,◆1.精微深奧。○《老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漢][趙岐]《<孟子>題辭》:“儒家惟有《孟子》閎遠微妙,縕奧難見。”○[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五代][齊己]《贈念法華經僧》詩:“況聞此經甚微妙,百千諸佛真祕要。”○[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與之言,微妙玄遠,多出意表。”◆2.指精微深奧的道理。○[元][劉祁]《歸潛志》卷八:“﹝[孟宗獻]﹞坐臥諷詠深思,已而盡得其法,下筆造微妙,再試,魁於鄉、於府、於省、於御前,天下號[孟四元]。”○[阿英]《鹽鄉雜信四》:“不知我佛如來,跑到森林中四十九日悟道時,亦曾參透此中微妙否?”◆3.謂精深複雜,難以捉摸。○[茅盾]《清明前後》第四幕:“多一個人,我就不至於孤掌難鳴,而且,在微妙的關頭,您又懂得怎樣轉換空氣,把事情緩和下去。”○[張潔]《沉重的翅膀》七:“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時相當微妙。得失全在反掌之間。”◆4.精細巧妙。○《孫子?用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荀子?議兵》:“兼是數國者,皆干賞蹈利之兵也,傭徒鬻賣之道也,未有貴上安制綦節之理也。諸侯有能微妙之以節,則作而兼殆之耳。”○[楊倞]注:“微妙,精盡也……諸侯有能精盡仁義,則能起而兼危此數國。”○[宋][何薳]《春渚紀聞?漆煙對膠》:“﹝[沈珪]﹞日為余言膠法,並觀其手製,雖得其大概,至微妙處,雖其子[宴]亦不能傳也。”◆5.猶細小。○《淮南子?俶真訓》:“夫挾依於跂躍之術,提挈人閒之際,撢掞挺挏世之風俗,以摸蘇牽連物之微妙,猶得肆其志,充其欲。”○[高誘]注:“微妙,猶細小。”◆补义条目■美妙。○《普曜经·所现象形品》:“以何形往?答曰:‘象形第一,六牙白象頭首微妙,威神巍巍形像姝好。’”补证条目■精微深奥。亦指精微深奥的道理。○《普曜经·叹佛品》:“若菩薩學聞是經法,其心堅强,精進奉行無上正真之道爲最正覺,若有衆生,樂微妙者,住大乘法,心念無疑,降魔羅網,悉諷誦已,必獲大雅。”

體貼入妙(体贴入妙),◆謂體會領悟深刻細緻,而使描寫或模仿巧妙逼真。○[清][昭槤]《嘯亭續錄?檀欒卿》:“姿容艷麗,性格柔婉,所演劇甚多,俱能體貼入妙。”

談玄說妙(谈玄说妙),◆談論玄妙的事理。○《朱子語類》卷十六:“又有一種人思慮向裏去,又嫌眼前道理粗,於事物上都不理會。此乃談玄說妙之病。”○[明][李贄]《四書評?孟子?盡心上》:“曰修身,見皆實事,不但談玄說妙已也。”○[明][高攀龍]《答葉臺山書》:“故嘗妄意以為今日之學,寧守先儒之說,拘拘為尋行數墨,而不敢談玄說妙,自陷于不知之妄作。”

談妙(谈妙),◆談說宗教義理。○[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嘆其老》詞:“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

勝妙(胜妙),◆佳妙。○《百喻經?願為王剃鬚喻》:“奉持少戒,便以為足,不求涅槃勝妙法也。”○《全唐詩》卷八五一載[吳越]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之三:“勝妙重重惟禱祝,永資軍庶息災虞。”○[宋][何薳]《春渚紀聞?漆煙對膠》:“[廷珪]對膠,於百年外方見勝妙。”

生花妙語(生花妙语),◆指動聽的言語文章。○《花城》1981年第5期:“東方國家的理論家們再編出無論多少生花妙語,說到底也是這兩個問題。”

生花妙筆(生花妙笔),◆見“生花筆”。

神謀妙策,◆犹神机妙算。○明沈采《千金记·延访》:“先生有神謀妙策,信非不知,但以軍令從事,故此相犯,恕罪恕罪。”

神妙,◆亦作“神眇”。◆神奇巧妙。○[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昔從先[武皇帝]……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可謂神妙矣。”○[唐][杜甫]《戲韋偃為雙松圖歌》:“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明][劉基]《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記》:“夫造化之神妙,豈夫人之所能窮哉!”[章炳麟]《程師》:“是故古之作述者,有所授受,必傳之其人,豈獨深錮其學,以為神眇,不可輒聞耶!”[葉聖陶]《線下?一個青年》:“我的意思,書法要達到深凝勻稱才算神妙。”

神機妙算(神机妙算),◆靈巧的心思,奇妙的謀劃。形容計謀高明有預見。○《三國演義》第四六回:“[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明][無名氏]《贈書記?旅病托栖》:“繙書細拭目朦朧,看神機妙算無窮。”○[康濯]《春種秋收》:“﹝[楊萬林]﹞又見人家兜裏裝了本書,就要了回去,原來是[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黑夜裏,不看猶可,越看越長精神,覺着這本書大大超過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神機妙策,◆同“神機妙算”。○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待教我神機妙策苦搜求,怎做的姜子牙能伐紂,張子房會興劉。”○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軍師神機妙策,量那曹兵到的那裏,衆將必然成功也。”○明无名氏《四贤记·路赠》:“神機妙策已韜鈐,金作甲,鐵爲衫,浮汴水,滅妖欃。”

上妙,◆精妙,最好。○[隋][江總]《梁故度支尚書陸君誄》:“延閣緗素,校文遺闕;上妙鉛槧,譽成碁(期)月。”○[宋][蘇軾]《仇池筆記?辟穀說》:“辟穀之法以百數,此為上妙。”

上好妙,◆非常美好。○《普曜经·王为太子求妃品》:“爾時白浄王,衆寶奇珍,作好講堂,皆召羅衛上好妙女,會彼講堂。”○《寂志果经》卷一:“譬如有人月七八日,著新衣服,首面悦懌,觀視其無有裸形,欲著上好妙衣之故也。”

三妙音,◆三種美妙的聲音。○[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名臣》:“[晁文元公][迥],少聞方士之術,凡人耳有靈響,目有神光。其後聽於靜中,若鈴聲遠聞。耆年之後,愈覺清徹,公名之曰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清聲搖空,三曰秋蟬曳緒。”

入妙,◆謂達到神妙之境。多形容詩文或技藝高超。○[明][陳繼儒]《珍珠船》卷四:“[韓幹]凡作馬,必考時日,面方位,然後定形骨毛色……故得入妙。”○[清][韓泰華]《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放翁]詩,善用‘陰’字,以心地清閒,故體帖得到。如‘乞借春陰護海棠’,‘正開郤要日微陰’,‘月過花陰故故遲’,‘春在輕陰薄靄中’,無不入妙。”

曲盡其妙(曲尽其妙),◆曲折深入地將其奧妙處都表達出來。形容表達的技巧很高明。○《文選?陸機<文賦>》:“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呂向]注:“委曲盡其妙道矣。”○《壇經?機緣品》:“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宋][沈作哲]《寓簡》卷五:“剋意雕琢,曲盡其妙。”○[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此文不但釋《莊》具有新義,並實寫清談家之心胸,曲盡其妙。”

窮妙(穷妙),◆1.極盡精妙。○[漢][揚雄]《羽獵賦》:“遊觀侈靡,窮妙極麗。”○[漢][馬融]《長笛賦》:“窮妙極巧,曠以日月。”○[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然巧一也,至於窮妙入神,在人自悟。”◆2.極力尋找玄妙的境界。○[唐][柳宗元]《法華寺石門精室》詩:“探奇極遙矚,窮妙閱清響。”

輕妙(轻妙),◆1.輕盈美妙;輕捷美妙。○《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美繁手之輕妙兮,嘉新聲之彌隆。”○[宋][柳永]《兩同心》詞:“綺筵前,舞燕歌雲,別有輕妙。”○[元][趙孟頫]《海子上即事與李子構同賦》:“遊騎等閒來洗馬,舞靴輕妙迅飛鳧。”◆2.輕便;輕巧。○[宋][李上交]《近事會元?婦人線靴線鞋》:“[開元]以來,例著線鞋,取輕妙便于事。”○[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是呀’,‘要得麼’,‘好’,這些小字眼被他輕妙地插在別人的話語中間,就好像他說了許多話似的。”

清妙,◆亦作“清玅”。◆1.輕清。指天體。○《淮南子?天文訓》:“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2.清高美好。亦指清高美好之士。○[漢][蔡邕]《郭有道碑文》:“委辭召貢,保此清妙。”○《三國志?吳志?王蕃樓玄等傳論》:“[胡沖]以為[玄]、[邵]、[蕃]一時清妙,略無優劣。”◆3.清新妙品。○[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天壤區區,惟恣五慾,實可愧恥,每以得作才鬼,猶勝頑仙。此[陶隱居]之志也。由是書畫皆為清玅。”◆4.清新美妙。○[隋][盧思道]《遼陽山寺願文》:“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宋][張先]《玉樹後庭花》詞之二:“新聲麗色千人,歌後庭清妙。”○[王統照]《春雨之夜?山道之側》:“我在驢子背上,無意中嗅着山中清妙的香氣,想是由萌發的草木與流泉上蒸發出來的?”

奇妙,◆希奇神妙;美妙。○《晉書?律曆志中》:“棄其論,背其術,廢其言,違其事,是必使[洪]奇妙之式不傳來世。”○[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四摺:“則聽的仙音一派多奇妙。”○[郭小川]《在社會主義高潮中》詩:“我們年青一代的命運是何等奇妙呵!”

妙足,◆指駿馬。○[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

妙竹,◆指能奏出動聽樂聲的竹製樂器。○[唐][李中]《吹笛兒》詩:“隴頭休聽月明中,妙竹嘉音際會逢。”

妙質(妙质),◆美的資質、才德。○[漢][禰衡]《鸚鵡賦》:“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煇。”○[晉][陸雲]《與陸典書》:“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質,稟淵姿之弘毅。”○[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詩:“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明][李東陽]《送石邦彥檢討序》:“雖有美才妙質,卒歸於無所用之地。”

妙指,◆猶妙旨。○[漢][張衡]《歸田賦》:“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元][韋居安]《梅澗詩話》卷上:“不是妙音生妙指,只緣流水似流泉。”參見“妙旨”。

妙遠(妙远),◆深遠。妙,通“眇”。○《韓非子?難言》:“閎大廣博,妙遠不測。”○[漢][王充]《論衡?自紀》:“言姦辭簡,指趨妙遠。”○[清][周亮工]《七月十九夜同田無間王望如吳庭發賦》:“依依惟酒境,妙遠不能量。”

妙語連珠,◆形容巧妙风趣的话一句接一句。○王蒙《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必须能够在某些时候进入一种如痴如狂的忘我的境界,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能妙语连珠,如有神助。”○理由《倾斜的足球场—5.19之夜》:“倘若主队踢得沉闷而被动,将使解说者的一张嘴语塞言涩;而中国队占居上风,就使得解说员那男高音得以施展,左右逢源,妙语连珠,口若悬河。”

妙語(妙语),◆詞美意深而富於情趣的言語。○[宋][蘇軾]《酒子賦》:“顧無以酢二子之勤兮,山妙語為瓊瑰。”○[宋][黃庭堅]《次韻文潛同游王舍人園》:“掃花坐晚吹,妙語益難忘。”○[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此等妙語,止可作文字觀,不得作傳奇觀。”徐遲《地質之光》:“他尤擅長的是天衣無縫的妙語雙關。”

妙有,◆1.道家指超乎“有”和“無”以上的原始存在。○《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李善]注:“妙有謂一也。言大道運彼自然之妙一,而生萬物也……《老子》曰:‘道生一。’[王弼]曰:‘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謂之為妙有者,欲言有,不見其形,則非有,故謂之妙;欲言其無,物由之以生,則非無,故謂之有也。斯乃無中之有,謂之妙有也。”○[唐][李白]《九華山聯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2.佛教指非有之有。與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對。○[南朝][梁][蕭統]《令旨解法身義》:“寄以名相,故說妙有,理絕名相,何妙何有。”○《景德傳燈錄?荷澤大師<顯宗紀>》:“湛然常寂,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

妙用,◆神妙的作用。○[唐][李白]《草創大環贈柳官迪》詩:“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嚴復]《救亡決論》:“其絕大妙用,在於有以煉智慮而操心思。”○[葉聖陶]《線下?潘先生在難中》:“再一轉念,妙用豈是人人能夠瞭解的,向他們辯白,也不過徒費唇舌。”

妙引,◆1.佳美的文辭。○[唐][李商隱]《上河東公啟》之二:“[周]朝貝葉,列妙引於[王褒];[梁]日[枳園],灑芳詞於[沈約]。”◆2.美妙的樂曲。○[宋][劉筠]《大酺賦》:“箜篌之妙引初畢,笳管之新聲更揚。”

妙音,◆1.指歌妓。○《戰國策?楚策一》:“大王誠能聽臣之愚計,則[韓]、[魏]、[齊]、[燕]、[趙]、[衛]之妙音、美人,必充後宮矣。”◆2.指美妙的樂音。○《藝文類聚》卷五七引[漢][傅毅]《七激》:“大師奏操,[榮期]清歌……沉微玄穆,感物悟靈,此亦天下之妙音也。”○[明][唐順之]《跋李懷琳書絕交書後》:“譬如箜篌,非有妙指,不發妙音。”○[魯迅]《故事新編?鑄劍》:“一到水沸,這頭便隨波上下,跳舞百端,且發妙音,歡喜歌唱。”

妙義(妙义),◆微妙的義理。○[南朝][梁簡文帝]《請幸同泰寺開講》:“被微言於王舍,集妙義於寶坊。”○[南朝][陳]徐陵《丹陽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眾兆民,高文象緯,妙義幾神。”○[清][吳偉業]《贈蒼雪》詩:“稽首香花巖,妙義足今古。”

妙意,◆I靈妙的意想,靈感。○[明][高啟]《青丘子歌》:“妙意俄同鬼神會,佳景每與江山爭。”◆II深奧的意義。妙,通“眇”,深遠。○《關尹子?九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宋][蘇軾]《惠州李氏潛珍閣銘》:“悼此江之獨西,歎妙意之不陳。”

妙異(妙异),◆美妙奇異。○[漢][王充]《論衡?鬚頌》:“弦歌為妙異之曲,坐者不曰善,弦歌之人必怠不精,何則?妙異難為,觀者不知善也。”

妙儀(妙仪),◆高妙的法度。○《楚辭?劉向<九嘆?遠逝>》:“躬純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儀。”○[王逸]注:“儀,法也。言己行度純粹而無過失,上以承美先父高妙之法。”

妙言要道,◆精到的言論,中肯的道理。○[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借[吳][楚]為客主,先言輿輦之損,宮室之疾,食色之害,宜聽妙言要道,以疏神導體。於是說以聲色逸游之樂等等。”

妙言,◆1.微妙不易理解的言論。○《韓非子?忠孝》:“殆物妙言,治之害也。”◆2.動聽的言語。○[宋][黃庭堅]《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妙言對賓客,稱渠萬金產。”

妙選(妙选),◆1.精選。○《漢書?劉輔傳》:“妙選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唐][元稹]《沈傳師授中書舍人制》:“妙選侍臣,實司耳目。”○《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妙選良家子女,充實掖庭。”◆2.指中選的精品或出色的人物。○[漢][劉向]《列女傳?晉弓工女》:“其幹生於[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陰,三睹陽,傅以[燕]牛之角,纏以[荊]麋之筋,糊以[阿]魚之膠,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選也。”○[唐][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若中朝之[華嶠]、[陳壽]、[陸機]……斯並史官之尤美,著作之妙選也。”○《花月痕》第七回:“昨者躬逢良會,遍賞名花,又讀新編,足稱妙選。”

妙象,◆見“妙像”。

妙香,◆1.佛教謂殊妙的香氣。○《楞嚴經》卷五:“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塵氣倏滅,妙香密圓。”○[唐][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之三:“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清][魏源]《天臺紀游》詩之六:“妙香浮慮靜,鐘梵夢魂寂。”◆2.特指美妙的花香。○[宋][陳師道]《次韻蘇公竹間亭小酌》:“鳥語帶餘寒,竹風回妙香。”

妙相,◆1.佛教語。莊嚴的相貌。○[南朝][梁簡文帝]《大愛敬寺剎下銘》:“儼如常住,妙相長存。”○[清][吳偉業]《壽繼起和尚》詩:“不羡紫衣誇妙相,惟憑白足遍四方。”◆2.美麗的景象。○[元][耶律楚材]《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之四:“山色水光呈妙相,鳥啼猿嘯露圓音。”

妙戲(妙戏),◆美妙的表演。○[漢][張衡]《西京賦》:“臨迥望之廣場,程角觝之妙戲。”○[宋][楊萬里]《正月五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之九:“廣場妙戲鬥程材,纔得天顏一笑開。”

妙喜,◆佛教語。○[宋][蘇軾]《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之八:“[淨名][毗耶]中,[妙喜][恒]沙外。”

妙物,◆1.神妙莫測之物。指創造萬物之神。○[南朝][宋][鮑照]《野鵝賦》:“惟君囿之珍麗,實妙物之所殷。”○《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是故三才既辯,識妙物之功;萬象已陳,悟太極之致。”○[李善]注:“《易》曰: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2.指其所人創造之物。○[唐][楊炯]《盂蘭盆賦》:“壯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3.猶妙才。指具有特異稟賦的人。○[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時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白上呈見,果如其言。即日故共觀試,乃知天壤之所生,誠有自然之妙物也。”

妙味,◆1.美好的品質。○《晉書?王接傳》:“竊見處士[王接],岐嶷俊異,十三而孤,居喪盡禮,學過目而知,義觸類而長,斯玉鉉之妙味,經世之徽猷也。”◆2.佳美的滋味。○[宋][李綱]《荔枝賦》:“液貯甘露,核藏丁香,醞難言之妙味,吐自然之清芳。”

妙微,◆猶精妙。○[三國][魏][曹植]《七啟》:“佩則結綠懸黎,寶之妙微。”

妙土,◆1.猶凈土。佛家謂清凈、安樂、勝妙之境界。○《無量壽經》卷上:“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凈莊嚴無量妙土。”◆2.指宜於建寺弘法之處。○《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簡文帝]《神山寺碑序》:“自非莊嚴妙土,吉祥福地,何以標茲淨域,置此伽藍。”

妙算神機(妙算神机),◆形容智謀無窮,善於洞察形勢,計策得當。○[清][李漁]《憐香伴?聞試》:“且看你妙算神機,出人頭地。”○[清][李漁]《比目魚?偽隱》:“妙算神機,異勇奇能,會將來,會將來佐真主,承天命。”參見“神機妙算”。◆补证条目■形容智谋无穷,善于洞察形势,计策高明。○宋赵佶《念奴娇·御制》词:“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明沈璟《义侠记·秘计》:“謝尊官妙算神機,與喒們出口氣。”参见“神機妙算”。

妙算,◆神妙的謀劃。○《晉書?石苞傳》:“[漢高]捨[陳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唐][劉知幾]《儀坤廟樂章》:“妙算申帷幄,神謀出廟廷。”○[明][唐順之]《次韻贈湯將軍》:“將軍妙算古人同,料敵常如在目中。”○[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不,他還有奇談汨汨而出。他說領袖的腦殼,自有妙算!”

妙思,◆I精妙的構思。○《陳書?司馬申傳》:“﹝[申]﹞十四便善弈棋……[子春]素知[申],即於坐所呼與為對,[申]每有妙思,[异]([朱异])觀而奇之,因引[申]遊處。”○[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易者雖不緊要,亦當冥心搜句,或成三二篇,則妙思種種出焉。”◆II精深的思想。妙,通“眇-眇”,深遠。○[漢][王充]《論衡?藝增》:“諸子之文,筆墨之疏,大賢所著,妙思所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易》之《文》《繫》,聖人之妙思也。”◆2.深思,認真思考。妙,通“眇-眇”,深遠。[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每念昔日[南皮]之遊,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逍遙百氏,彈碁閒設,終以六博。”

妙說(妙说),◆意旨精微的言論。○《魏書?常景傳》:“味道綜微言,端蓍演妙說。”○[南朝][齊][王融]《游仙》詩之一:“綠帙啟真詞,丹經流妙說。”

妙術(妙术),◆1.神妙、精湛的技術。○[晉][陸機]《漏刻賦》:“信探賾之妙術,雖無神其若靈。”○《隋書?高祖紀下》:“且妙術精微,非因教習,工人代掌,止傳糟粕,不足達神明之德,論天地之和。”◆2.高明的策略、方法。○[北齊][劉晝]《新論?隨時》:“苟乖世務,雖有妙術,歸於無用。”

妙書(妙书),◆精美的字跡。○[南朝][梁][劉孝綽]《酬陸長史倕》詩:“薄暮閽人進,果得承芳信。殷勤覽妙書,留連披雅韻。”

妙手空空,◆1.[唐][貞和]年間方鎮[魏博]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遣女劍客[聶隱娘]刺之,為[劉]所收服。○[魏博]帥復遣“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的[妙手空空兒]前往刺之。見[唐][裴鉶]《傳奇?聶隱娘》。後因以“妙手空空”稱高明的劍俠、刺客。○[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玉公子》:“昨有[妙手空空],伏兄臥室,窺伺久矣。”○《野叟曝言》第八三回:“上船下船,毫無聲息,豈非[妙手空空]!”◆2.猶言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清][王韜]《淞濱瑣話?金玉蟾》:“君得無慮妙手空空乎?且試探之,果能允諾,再作商量。”○[周立波]《桐花沒有開》:“作了幾年湖田,妙手空空回到了本地,還是做長工。”

妙手回春,◆謂醫生醫術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蕩寇志》第一一四回:“[劉小姐]之病,據[雲公子]粗述大概情形,凶多吉少。恐小生前去,亦屬無益……[天彪]、[希真]齊聲道:‘全仗先生妙手回春。’”○《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什麼‘妙手回春’,什麼‘是乃仁術’,匾上的字句,一時也記不清楚。”○[巴金]《談<新生>及其他》:“總之……﹝我﹞也不是對症下藥、妙手回春的醫生。”

妙手,◆1.技藝高超的人。○[晉][蔡洪]《圍棋賦》:“命[班][爾]之妙手,制朝陽之柔木。”○[唐][高適]《畫馬篇》詩:“感此絕代稱妙手,遂令談者不容口。”○[宋][蘇軾]《孫莘老寄墨》詩:“珍材取[樂浪],妙手惟[潘]翁。”○[清][孫枝蔚]《贈醫》詩:“自從逢妙手,作字復燈前。”◆2.指精妙的手藝,手法。○[明][王世貞]《鳴鳳記?二臣哭夏》:“他也曾和羹妙手調金鉉,他也曾丹楫宏材濟大川。”○[清][唐孫華]《恕堂再次前韻見贈復次韻答之》:“詩家廢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怪不得有這麼細膩,原來是憑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來濾過的。”

妙士,◆富於才德的人。○《太平御覽》卷七五一引[三國][魏][曹植]《畫說》:“觀畫者……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南史?劉之遴傳》:“子[三達]字[三善],數歲能清言及屬文……年十八卒。○[之遴]深懷悼恨,乃題墓曰‘[梁]妙士’以旌之。”○[宋][陳師道]《禮武臺坐化僧》詩:“定能選妙士,拂塵起重煙。”

妙識(妙识),◆深知;精通。○[南朝][宋][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侍言稱辭,惇史秉筆。妙識幾微,王載有述。”○[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公妙識玄象,深知曆數。”

妙實(妙实),◆1.奇妙的果實。○[晉][陸雲]《贈鄱陽府君張仲膺》詩:“神林何有,奇華妙實。”◆2.精妙的實質。○[南朝][宋][鮑照]《奉始興王白紵舞曲啟》:“言既無雅,聲未能文,不足以宣贊聖旨,抽拔妙實。”

妙勝,◆神妙美好。○《普曜经·欲生时三十二瑞品》:“見妙勝導師,紫金覺聖威,即起睹顔貌。”

妙聲(妙声),◆神奇美妙的聲音。○[漢][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清歌製妙聲,萬舞在中堂。”○[晉][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妙身,◆指幼年之身。○《隸釋?漢國三老袁良碑》:“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妙賞(妙赏),◆1.卓越的賞鑒能力。○[南朝][梁][江淹]《傷友人賦》:“僕之神交者,嘗有[陳郡]之[袁炳]焉。有逸才,有妙賞,博學多聞,明敏而識奇異。”◆2.喜愛,贊賞。○[元][張雨]《緝熙殿御製墨梅詩帖》詩:“[宣和]妙賞《緇衣》句,傳在[夷門]作勝談。”

妙善,◆精妙美善。○[漢][桓譚]《新論》:“聖賢之材不世,而妙善之技不傳。”○[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儲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質,內積和順,外發英華。”

妙色,◆莊嚴或美麗的色彩。○[南朝][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儼然妙色,蔭此曲枝,顯若金山,尊如聚月。”○[唐][盧照鄰]《益州長史胡樹禮為亡女造畫贊》:“徵奇綃于水府,採妙色于霞莊。”

妙人,◆1.美人;年少風流的男子。○《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絛》:“不想這所在到藏着如此妙人。”○[清][李漁]《風箏誤?鷂誤》:“那公子又會做詩,又喜放風箏,一定是箇妙人了。”○《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俟明日會遇了妙人,我再來賀你。”◆2.滑稽多智的人,趣人。○[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真宗皇帝》:“[邢中和]自是妙人,一網而得二奸,可恨[馮生]多事耳。”

妙然,◆精微深遠貌。妙,通“眇”。○[唐][白居易]《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序》:“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動為體,以妙然不空為用。”

妙器,◆1.精妙的器物。○[南朝][梁][江淹]《橫吹賦》:“妙器奇製,見貴歷代。”◆2.傑出的人才。○《三國志?魏志?崔林傳》:“誠台輔之妙器、袞職之良才也。”

妙氣(妙气),◆1.豪俠之氣。○[晉][陸機]《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膂力絕於天下,妙氣挺於人間。”◆2.靈妙之氣。○[晉][郭璞]《游仙詩》之九:“採藥遊名山,將以救年穨。呼吸玉滋液,妙氣盈胸懷。”○[南朝][梁武帝]《凈業賦》:“觀人生之天性,抱妙氣而清淨。”

妙品,◆1.舊時品評書畫、文物用語。謂精妙之作。○《宋史?文苑傳六?李公麟》:“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明][陶宗儀]《輟耕錄?敘畫》:“所論畫之三品,蓋擴前人所未發。論曰: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傳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者,謂之能品。”○[清][包世臣]《安吳論書?國朝書品》:“醞釀無跡,橫直相安,曰妙品。”◆2.好的人品。○《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他如此妙品,有多少人想物色的。”◆补义条目■指效果神奇的东西。○宋洪迈《夷坚志再补·卖药媪治眼虫》:“取此草(覆盆子葉)日曝乾,搗極爛,薄綿裹之,以人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點目中,即仰面卧,不過三四日,視物如少年,但禁酒、麪、油,蓋治眼妙品也。”

妙年,◆指少壯之年。○《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終軍]以妙年使[越]。”○[唐][杜甫]《奉贈嚴八閣老》詩:“扈聖登黃閣,明公獨妙年。”○[宋][賀鑄]《南鄉子》詞:“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時正妙年。”○[清][李漁]《比目魚?贈行》:“你乘此妙年,正該出去應舉。”○[茅盾]《清明前後》第一幕:“人在這樣情形下,既非聖賢,難免要有點牢騷,而[唐文君]雖在妙年,竟也像老婆子那樣咀碎。”

妙能,◆擅長。○[唐][薛用弱]《集异記?王維》:“[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閑音律,妙能琵琶。”

妙門(妙门),◆1.佛、道教指領悟精微教理的門徑。語出《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華嚴經》卷二:“普應群情闡妙門,令入難思清淨法。”○[南朝][宋][朱廣之]《諮顧道士<夷夏論>》:“佛經繁而顯,道經簡而幽,幽則妙門難見,顯則正路易遵。”◆2.指佛門、道門。○[清][鈕琇]《觚賸?景龍觀鐘銘》:“雖大道無為,濟物歸於善貸,而妙門有教,滅咎在於希聲。”

妙論(妙论),◆精妙的理論、言論。○[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四:“妙論精微,言不以多為貴。”○[宋][陳亮]《壬寅答朱元晦秘書熹》:“山間獲陪妙論,往往盡出所聞之外。”○[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女孩的酣睡聲,在兩人此時默然相對之中,隱隱為他們續下哲學談話的妙論呢!”

妙力,◆神妙之力。○[南朝][梁][沈約]《內典序》:“若乃靈性特達,得自懷抱,神功妙力,無待學成。”○[宋][蘇轍]《京師》詩:“仰祈真聖之恩,察其誠心,被以妙力,令臣所志獲遂。”○[宋][陳師道]《禮武臺坐化僧》詩:“始讀壁間碑,妙力隱不傳。”

妙理,◆精微的道理。○[三國][魏][曹植]《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唐][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金][王若虛]《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清][黃鷟來]《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妙樂(妙乐),◆I奇妙的音樂。○[宋][陳造]《餞寄定海交代》詩:“妙樂喧江浪,清譚到理窟。”◆II古[印度]俗語的意澤。古代西[印度]國名。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蘇剌侘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場,如[妙樂]之世,[穰(儴)佉之國],則有自然稻米,無盡寶藏,安求田蠶之利乎?”

妙絕時人(妙绝时人),◆謂佳妙非同時人所能及。○《後漢書?文苑傳下?張超》:“[超]又善於草書,妙絕時人,世共傳之。”○[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簡文]稱[許]掾云:‘[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

妙絕(妙绝),◆1.精妙絕倫。○[南朝][齊][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書記既翩翩,賦歌能妙絕。”○[宋][蘇軾]《王維吳道子畫》詩:“[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後[昶]見[益]作《石渠閣賦》出己上,遂不復作文;[益]見[昶]竹妙絕,亦不復寫竹。”◆2.指精妙絕倫之作。○《北齊書?廣寧王高孝珩傳》:“嘗於廳事壁畫一蒼鷹,見者皆以為真,又作朝士圖,亦當時之妙絕。”○[唐][張鷟]《游仙窟》:“煙霞子細,泉石分明,實天上之靈奇,乃人間之妙絕。”

妙解,◆1.精通。○《晉書?王玟傳》:“時有外國沙門,名[提婆],妙解法理。”○[康有為]《大同書》己部第六章:“五年之中,強敏者既聽兼通數學,中才者亦得以妙解一門。”◆2.善於說解,善於應對。○[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八:“子之妙解,無為不可。”◆3.精妙的解釋。○[唐][梁肅]《天台法門議》:“贊[龍樹]之遺論,從[南岳]之妙解。”○[宋][秦觀]《次韻奉酬丹元先生》:“二景入妙解,元氣含煙詞。”

妙節(妙节),◆1.高尚的節操。○《後漢書?馮衍傳下》:“離塵垢之窈冥兮,配[喬][松]之妙節。”◆2.美妙的節奏。○[南朝][梁][簡文帝]《七勵》:“飛七盤之妙節,動六變之清和。”

妙教,◆佛教語。殊妙之教法。○[唐][湛然]《法華文句記》卷六:“今開妙教,須附妙宗。”○[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晚聞多妙教,卒踐塞前愆。”○[仇兆鰲]注:“釋氏有妙覺之說,故云妙教。”參見“妙覺”。

妙簡(妙简),◆精選。○《後漢書?儒林傳序》:“時[樊準]、[徐防]並陳敦學之宜,又言儒職多非其人,於是制詔公卿妙簡其選。”○《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宜妙簡德行,以充其選。”○[晉][潘岳]《夏侯常侍誄》:“設官建輔,妙簡邦良。”

妙計(妙计),◆巧妙的計謀。○[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摺:“今日要擒拏[龐涓],雪俺六國之恨,皆賴軍師妙計。”○《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岸上軍士齊聲大叫曰:‘[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郭沫若]《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贊》:“聰明的[王陽明]想出了一條妙計。”

妙華(妙华),◆I佛教語。謂神妙絢麗之天花。○《無量壽經》卷上:“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II華美。○[漢][班固]《竹扇賦》:“青青之竹形兆直,妙華長竿紛寔翼。”◆2.美麗的月光。[南朝][宋][鮑照]《中興歌》之五:“三五容色滿,四五妙華歇。”○[錢振倫]集注:“《古詩》:‘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妙好,◆1.精巧美好。○《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引[漢][蔡邕]《圓扇賦》:“輕徹妙好,其輶如羽。”◆2.謂曼妙佳美。○[傅尃]《金樽歌》:“美人妙好世無雙,迴風起舞翱且翔。”◆3.首飾神。

妙果,◆佛教語。佛果,正果。○[南朝][梁][沈約]《佛記序》:“離此生滅,證成妙果。”○[明][李贄]《代深有先文》之二:“擔荷而來,因其齋糧,可使隨獲菩提妙果。”

妙管,◆用管樂器奏出的動聽的音樂。○[唐][許敬宗]《奉和聖制登三臺言志應制》:“妙管含[秦]鳳,仙姿麗斗牛。”○[唐][韋應物]《驪山行》:“羽旗旄節憩[瑤臺],清絲妙管從空來。”○[元][吳師道]《游西山玉泉》詩:“常時御舟此游幸,清簫妙管魚龍聽。”

妙觀(妙观),◆謂精細觀察。○[三國][魏][曹植]《魏德賦》:“超天路而高峙,階青雲以妙觀。”○[晉][郭璞]《江賦》:“考川瀆而妙觀,實莫著於[江][河]。”

妙古,◆遠古。妙,通“眇”。○[晉][陸雲]《逸民賦》:“欽妙古之達言兮,信懷[莊]而悅[賈]。”

妙工,◆1.技藝精良的工匠。○[南朝][梁簡文帝]《明君詞》:“妙工偏見詆,無由情恨通。”○[南朝][梁][江淹]《扇上彩畫賦》:“[臨淄]之稚女,[宋][鄭]之妙工。”◆2.擅長。○[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居寧》:“僧[居甯],[毗陵]人,妙工草蟲。”

妙格,◆高超的格調。○[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唐宿唐忠祚》:“[唐宿]、[唐忠祚]並[希雅]之孫,夙擅家聲,皆躋妙格。”

妙方,◆1.奇驗的藥方。○《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與公,毋以教人。”◆2.好方法。○[宋][沈作哲]《寓簡》卷十:“《楞嚴》云:‘純燒水沈,無令見火。’此自佛以來燒香妙方也。”

妙法,◆1.佛教語。指義理深奧的佛法。○[晉][慧遠]《三報論》:“推此以觀,則知有方外之賓,服膺妙法,洗心玄門。”○[南朝][梁][沈約]《內典序》:“妙法輪轉,甘露啟霏。”○《舊唐書?高祖紀》:“黷亂真如,傾毀妙法。”◆2.巧妙的方法。○[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才子於是想了種種制伏婊子的妙法。”

妙典,◆指佛教經典。以其說法微妙,故云。○[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序》:“極修妒之妙典,研龍宮之祕法。”○[南朝][梁][沈約]《內典序》:“曲辨情靈,棲心妙典,伏膺空有之說,博綜兼忘之書。”○[南朝][梁][蕭統]《謝敕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甘露妙典,先降殊恩。”

妙道,◆至道;精妙的道理。○《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宋][陸游]《感懷》詩:“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煩。”

妙當(妙当),◆精當。○[宋][蘇舜欽]《先公墓志銘》序:“襟度軒闢,不屑細務,處事若不施慮,其間無不妙當。”

妙達(妙达),◆猶精通。○《晉書?樂志上》:“時[阮咸]妙達八音,論者謂之神解。”○《宋書?謝靈運傳》:“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音,始可言文。”

妙處不傳,◆精微、奥秘之处非言语笔墨所能表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曰:‘故當是其妙處不傳。’”○宋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斲輪如此用。”

妙處(妙处),◆神奇美妙的所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宋][陸游]《風雨中望峽口諸山奇甚戲作短歌》:“今朝忽悟始嘆息,妙處元在煙雨中。”○[明][楊慎]《寄張愈光六言》:“曲高從來和寡,妙處正在不多。”○[朱自清]《荷塘月色》:“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妙策神機,◆同“妙算神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老相公不必展轉議論,小官自有妙策神機;乘此機會,荆州不可不取也。”○元无名氏《博望烧屯》:“此人才欺管樂,智壓孫吴;論醫起死回生,論卜知凶定吉;劍揮星斗怕,書動鬼神驚;六韜三略,妙策神機。”

妙材,◆見“妙才”。

妙才,◆亦作“妙材”。◆才華出眾的人。○[漢][張衡]《西京賦》:“秘舞更奏,妙材騁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然其文辭雅麗,為詞賦之宗,雖非明哲,可謂妙才。”○[周亮]《悼程薀秀女士並慰陳西溪先生》詩:“休教[奉倩]神傷盡,好為宗邦護妙才。”

妙不可言,◆美妙之極,無法用言語表達。語本[晉][郭璞]《江賦》:“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朱子語類》卷六五:“看他當時畫卦之意,妙不可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他那兒子妙不可言,不知跑到那裏弄了點悶香來,把他夫妻三個悶住了。”○[沙汀]《闖關》一:“假若手邊沒有這冊日曆來發泄一下他的感情,寫出一些妙不可言,但卻無傷大雅的斷句,他也許早已變成了一塊石頭。”

妙筆(妙笔),◆1.神妙之筆。○[宋][仲殊]《減字木蘭花》詞:“誰將妙筆,寫就素縑三百匹?”[清][李漁]《奈何天?巧怖》:“只消三箇字,把我輩滿肚的牢騷,發舒殆盡,就煩妙筆寫起來。”◆2.指書畫或文字的高手。○[宋][梅堯臣]《觀楊之美盤車圖》詩:“[子虔]與[賢]皆妙筆,觀玩磨滅窮歲年。”○[元][虞集]《題范德機詩後》詩:“玉堂妙筆交游盡,投老[江]南隔死生。”◆3.猶佳作。○[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王氏圖畫》:“卿所進墨蹟并古畫,復遍看覽,俱是妙筆。”

美妙,◆1.深奧,奧妙。○[三國][魏][劉劭]《人物志?八觀》:“微忽必識,妙也;美妙不昧,疏也。”◆2.美好奇妙;美好。○[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致<近代美術史潮論>的讀者諸君》:“在這樣的環境裏,要領略藝術的美妙,我覺得是萬難做到的。”○[宋之的]《草地頌歌》:“在這一嚴寒的高原地帶,誰知竟盛產各種各樣美妙的水果。”

靈妙(灵妙),◆神妙;美妙。○《雲笈七籤》卷四:“[上清]者,宮名也,明乎混沌之表,煥乎大羅之天。靈妙虛結,神奇空生,高浮澄淨。”○[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貨幣是靈妙的,有國者更不能不死死地把持着它。”

空妙,◆佛教語。謂空寂精微。○[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良由釁孽自作,以致業感相應。釋氏乃演空妙之微言,闡慈悲之奧義。”

絕妙好辭(绝妙好辞),◆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唐][蘇頲]《刑部尚書韋抗神道碑》:“銜悽固託,撫疾何成,愧不得絕妙好辭,披文而相質耳。”亦作“絕妙好詞”。○[元][張雨]《滿江紅?玉簪》詞:“待使君絕妙好詞成,須彈壓。”○[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凡讀傳奇而有令人費解,或初閱不見其佳,深思而後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絕妙好詞。”

絕妙好詞(绝妙好词),◆見“絕妙好辭”。

絕妙(绝妙),◆極其美妙。○《北齊書?鄭述祖傳》:“[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云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當時以為絕妙。”○[宋][葉適]《丁少明輓詩》:“吟成絕妙驚人句,散盡麤浮使鬼錢。”○[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一:“[魏][賈將]有奴善別水,嘗乘舟於[黃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經宿色如絳,以釀酒,名崑崙觴,芳味絕妙。”○[馮驥才]《雕花煙斗》二:“如此一來,一隻普普通通的煙斗便變成一件絕妙的藝術品。”

精妙,◆1.精微奧妙。○《呂氏春秋?本味》:“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不能喻。”○[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吾觀近古以來,尤精妙者,唯[京房]、[管輅]、[郭璞]耳。”○《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臣聞佛者,清遠玄虛之神,今僧尼往往依傍法服,五誡粗法尚不能遵,況精妙乎!”◆2.精緻美妙。○《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宋史?王著傳》:“諸家字體,洞臻精妙。”○[清][沈覆]《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

角妙,◆謂競鬥巧妙。○《文選?傅毅<舞賦>》:“於是合場遞進,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李善]注:“[晉灼]《漢書》注曰:埒,等。言鬥巧妙也。”○[張銑]注:“角鬥巧妙。”

簡妙(简妙),◆簡約而巧妙。○[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五柳先生上》引[宋][唐子西]《語錄》:“如《桃源記》言:‘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見造語之簡妙。”○[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凡襲古人句,不能翻意新奇,造語簡妙,乃有愧古人矣。”

極妙(极妙),◆極其美妙;極其巧妙。○[晉][張翰]《杖賦》:“惟萬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獨書。中神性之極妙,豈給口之至味。”○[唐][張讀]《宣室志》卷四:“忽見廟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下,生視之,乃結草成者,文理甚細,色白而製度極妙。”

機妙(机妙),◆機微奧妙。○《魏書?樂志》:“[仲儒]不量庸昧,竊有意焉。遂竭愚思,鑽研甚久。雖未能測其機妙,至於聲韻,頗有所得。”

回春妙手,◆妙手回春。喻人醫術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復健康。粵劇《關漢卿》第三場:“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經好了八九成。”參見“妙手回春”。

華妙(华妙),◆美妙;優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洹水》:“舊橋首夾建兩石柱,螭矩趺勒甚佳,乘輿南幸,以其作制華妙,致之。”○[平城][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五》:“[子由]云:‘[東坡]謫居[儋耳],獨喜為詩,精鍊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清][陳澧]《東塾讀書記?論語二》:“三子之談於茲陋矣,此則[晉]人之清談,非聖門之學,其文華妙,亦非說經之體也。”○[葉聖陶]《兩封回信》:“他辨認那印着美麗的小花的信箋,仿佛有許多真摯的情思、華妙的辭令在上邊。”

花妙,◆方言。巧妙而变化多。○《解放日报》1988.10.16:“哈林队真真假假的花妙动作,搅得对方茫然无措。”

好妙,◆美好神妙。○《普曜经·欲生时三十二瑞品》:“既有宫殿,好妙屋宅,若干種樹,衆果芬華,甚可樂喜,無轉悔心。”○《渐备一切智德经·玄妙住品》:“釋梵四天王,隨其習俗,莊嚴居服,清浄好妙,其心不捨法樂之娱。”

高妙,◆1.美善之至。○[漢][劉向]《說苑?善說》:“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貴而後賤,先富而後貧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適遭暴亂無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漢]朝又懸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二曰通經學,三曰法令,四曰剛毅多略。”◆2.指技藝高超。○《北史?姚僧垣傳》:“[僧垣]醫術高妙,為當時所推。”○[元][耶律楚材]《<苗彥實琴譜>序》:“公善於琴事,為當今第一。嘗遊於京師士大夫間,皆服其高妙。”○[周而復]《白求恩大夫》一:“更可寶貴的,是他帶來了高妙的醫療技術。”◆3.高才妙手。○《文選?楊修<答臨淄侯箋>》“《春秋》之成”[李善]注引[漢][桓譚]《新論?本造》:“[秦][呂不韋]請迎高妙,作《呂氏春秋》。”◆4.借指朝貴。○《文選?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薄援助者,不能追參於高妙,復斂翼於故枝。”○[呂向]注:“高妙,謂朝之貴者。言不能追參朝貴,復如鳥之歛翼,栖軒於故林。”○[宋][范成大]《胡長文給事輓詞》:“結綬參高妙,垂紳侍邃清。”◆5.高明巧妙。○[魯迅]《准風月談?中國文與中國人》:“這在[中國]恰好相反,正認為高妙的文雅而表示絕藝的地方。”

二妙,◆1.稱同時以才藝著名的二人。(1)指[晉][衛瓘]、[索靖]。○《晉書?衛瓘傳》:“[瓘]學問深博,明習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時人號為‘一臺二妙’。”(2)指[唐][韋維]、[宋之問]。○《新唐書?韋維傳》:“﹝[韋維]﹞遷戶部郎中,善裁剖,時員外[宋之問]善詩,故時稱‘戶部二妙’。”(3)指[宋][艾淑]、[陳容]。○[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艾淑]﹞善畫竹,與[陳所翁]同舍畫龍,俱得名,時稱六館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詩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書[趙秉文]嘗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編詩集,即以是名。”◆2.稱自己推重的二人。○[唐][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二妙馳軒陛,三英詠褲襦。”原注:“[庾三十二][杜十四]並居此省。”○[明][何景明]《李川甫戴時亮過訪》詩:“豈是高人室,能勞二妙來。”○[清][趙翼]《浙二子歌贈張仲雅程春廬兩孝廉》詩:“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見此二妙。”◆补义条目■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指清诗人史申义、顾图河。○《清史稿·文苑传一·史申义》:“史申義,字叔時,江都人。少工詩,與同里顧圖河齊名,稱‘維揚二妙’。”

端妙,◆美好。○[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伍秋月》:“夜夢女郎,年可十四五,容華端妙。”

道妙,◆1.佛教或道教學說的精義、經典。○[唐][韋應物]《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詩:“道妙苟為得,出處理無偏。”○[宋][真德秀]《送湯伯紀歸安仁》詩:“正須澄心願,乃許窺道妙。”○[清][陳確]《黃山道士韓養元師弟傳》:“[尊覺]雖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2.指文章。○[唐][韓愈]《記夢》詩:“夜夢神官與我言,羅縷道妙角與根。”○[錢仲聯]集釋引[汪琬]曰:“意當時有權貴不學,自詡能詩,欲得公之稱譽者,故作此以託諷歟?”[清][王筠]《菉友肊說》:“化神奇為腐臭,則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為神奇,則瓦甓皆道妙也。”○[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梁]之[劉勰],至謂‘人文之元,肇自太極’(《文心雕龍?原道》),三才所顯,並由道妙,‘形立即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韻,俱為文章。”

不妙,◆不好。○[夏衍]《談自己》:“‘不表示意見’,常常會比‘不出席’更加不妙。”◆补证条目■不好。○《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始輅過魏郡太守鍾毓,共論《易》義”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輅言:‘夫物不精不爲神,數不妙不爲術。’”○《宋书·乐志三》:“清角豈不妙,德薄所不任。”

不傳之妙,◆非言语、笔墨所能表达的奥妙。也指不向外传的奥秘。○宋黄庭坚《题范氏模兰亭叙》:“右軍自言:見秦篆及漢石經正書,書乃大進。故知局促轅下者,不知輪扁斵輪有不傳之妙。”○宋惠洪《释迦出山画像赞序》:“老潘於墨,摸索知精粗,蓋其不傳之妙,無地寄語默也。”

筆妙(笔妙),◆謂筆中妙品。○[晉][王羲之]《筆經》:“製筆之法……直中繩,勾中鉤,方圓中規矩,終日握而不敗,故曰筆妙。”

妙「秒」007

2022-01-11 09:16·语料汇总

讀秒(读秒),◆圍棋比賽時,由裁判員根據規則,隨時口報秒數,以限定時間。其方式有兩種:(1)在規定時間內,對局者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已用完而棋局尚未結束時,開始讀秒。規定每一步棋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分鐘,否則判為輸棋。(2)在規定時間只剩五分鐘時開始讀秒。此時每着棋所花時間如滿一分鐘,須在最後五分鐘內扣除;如不滿一分鐘,則不扣除時間。此五分鐘可機動使用;但不得用完最後一分鐘;否則判輸。

分秒,◆1.兩種計時單位。○《新五代史?司天考一》:“以氣策累加之,秒盈通法從分,分盈統法從日,日盈周紀去之,即各得次氣日辰及分秒也。”◆2.喻極短的時間。○《工人歌謠選?奪分秒》:“勁添勁,巧加巧,鬧革新,奪分秒。”

分秒必爭(分秒必争),◆形容抓緊時間,毫不放鬆。○[陶菊隱]《記者生活三十年?前言》:“從一九七八年起,我決心以分秒必爭的速度,爭取搶回十二年來已失去的光陰。”○[柯岩]《奇异的書簡?船長》:“我們現在要搞四化,分秒必爭哩!”杜鵬程《年青的朋友?工程師》:“人家分秒必爭哩,你倒大模大樣地浪費了大夥兒五分鐘。”

秒忽,◆猶絲毫。喻極為細微。○《漢書?敘傳下》:“元元本本,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秒忽。”○[顏師古]注引[劉德]曰:“秒,禾芒也;忽,蜘蛛網細者也。”○[宋][葉適]《祭趙幾道文》:“事物之碎,多于發絲,性命之眇,猶隔秒忽。”○《清史稿?時憲志一》:“而[吳江]人[王錫闡]自創新法,用以推日月食,不爽秒忽。”

秒末,◆微小。○[章炳麟]《代議然否論》:“[張衡]、[馬鈞]之工藝,[華佗]、[張機]之醫術,[李冶]、[秦九韶]之天元四元,在官者曾未倡導秒末,皆深造創獲,卓然稱良師。”

爭分奪秒(争分夺秒),◆形容搶時間,不放過一分一秒。○[光未然]《英雄鑽井隊》詩:“人拉肩扛何須說,風餐露宿家常飯。牲口棚裏可安身,爭分奪秒搶開鑽。”○[浩然]《洪濤曲?團圓》:“快走吧!我沒跟你講嗎,這是爭分奪秒的好機會,還等什麼明天哪!”

銖秒(铢秒),◆一銖一秒。比喻微小。○《新唐書?蔣欽緒傳》:“[欽緒]精治道,馭吏整嚴,雖銖秒罪不貸。”

妙「眇」072

2022-05-03 08:14·语料汇总

眇眇,◆1.微末。○《書?顧命》:“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孔]傳:“眇眇,微也。”○《漢書?文帝紀》:“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顏師古]注:“眇眇,猶言細末也。”○[三國][魏][曹植]《仲雍哀辭》:“彼孤蘭之眇眇,亮成榦其畢榮。”○[唐][皮日休]《晉文公不合取陽樊論》:“臣[重耳]以眇眇之德,處專征之任。”◆2.孤單無依貌。○《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無所歸薄。”○[王逸]注:“言己放流,不得內竭忠誠,外盡形體,東西眇眇,無所歸附也。”○[宋][曾鞏]《泰山謝雨文》:“臣愚,行為時之所背,言為時之所輕。寡儔少知,眇眇煢煢。”○[林百舉]《悲憤》詩之十:“眇眇梅孤鶴瘦身,登樓四望獨愴神。”◆3.遼遠;高遠。○《楚辭?九章?悲回風》:“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洪興祖]補注:“眇眇,遠也。”○《文選?陸機<文賦>》:“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李善]注:“眇眇,高遠貌。”○《魏書?儒林傳?徐遵明》:“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類,延首慕德,跂踵依風。”○[明][唐寅]《劉太僕墓志銘》:“仰止高山,戀餘光之眇眇。”◆4.眯眼遠望貌。○《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眇眇,遠視貌。”◆5.風吹動貌;飄動貌。○[漢][張衡]《思玄賦》:“雲霏霏兮繞余輪,風眇眇兮震余旟。”○[唐][韋渠牟]《步虛詞》之十七:“雲容衣眇眇,風韻曲泠泠。”

眇眇忽忽,◆飄忽微茫貌。○《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彿。”○[呂延濟]注:“眇眇忽忽,猶非人所當見,髣彿然若神仙。”

闇眇,◆謂昏昧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劉曜上》:“況朕之闇眇,當今之極弊,可不敬從明晦,其悉罷宮室諸役。”

沖眇(冲眇),◆幼小。○《晉書?后妃傳論》:“昔者[高宗]諒闇,總百官於老成;[成王]沖眇,託萬機於上公。”○[宋][蘇軾]《孫覺可給事中制》:“朕以沖眇丕承祖宗,未堪多難之憂。”○[元][王惲]《玉堂嘉話》卷四:“欲康功普被於黔黎,故盛事施及於沖眇。”

高眇,◆高遠,非常高。○[唐][王翰]《賦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詩:“上有明星玉女祠,祠壇高眇路逶迤。”

浩眇,◆曠遠渺茫。○[章炳麟]《印度中興之望》:“上考[釋迦牟尼]以前,舊多神話,率浩眇不可知。”

閎眇(闳眇),◆見“閎妙”。

閎意眇指(闳意眇指),◆宏大微妙的意旨。○《漢書?揚雄傳下》:“今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鑪,旁薄群生,歷覽者茲年矣,而殊不寤。”○[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九宮應九星考》:“九星之為斗,則其義若明若昧。古法具在,而閎意眇指,無復申理之者矣。”亦作“閎意妙指”。○[清][龔自珍]《六經正名》:“《孝經》者,[曾子]以後,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泛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錄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閒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

鴻眇(鸿眇),◆博大精深。○[漢][王充]《論衡?超奇》:“自[君山]以來,皆為鴻眇之才,故有嘉令之文。”

幻眇,◆奇特;美妙。○[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窮極幻眇,奇特不可名。”○[明][何景明]《織女賦》:“舒幻眇以綣結兮,燕淫衍而相羊。”

靈眇(灵眇),◆神奇精妙。○[康有為]《<味梨集>序》:“吾嘗遊詞之世界,幽嫮靈眇,水雲曲曲,燈火重重。”

隆眇,◆謂眼睛很小。○《易?履》“《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唐][孔穎達]疏:“目既隆眇,假使能視,無多明也。”

盲眇,◆眼花;眼瞎。○[漢][王充]《論衡?書虛》:“今[顏淵]用目望遠,望遠目睛不任,宜盲眇,髮白齒落,非其致也。”

莽眇,◆1.深遠;高遠。○《莊子?應帝王》:“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成玄英]疏:“莽眇,深遠之謂。”○[清][劉大櫆]《<張秋浯詩集>序》:“天地之氣,默運于空虛莽眇之中,薀積之久,不能自抑遏,而發之為聲。”◆2.猶迷茫。○[宋][洪邁]《夷堅丙志?張風子》:“每旦出賣相,晚輒醉歸,與人言,初若可曉,忽墮莽眇中,不可復問。”

麼眇(么眇),◆細小。亦指卑微的人。○[唐][柳宗元]《答問》:“卓詭倜儻之士之遇明世也,用智能,顯功烈,而麼眇連蹇,顛頓披靡,固其所也。客又何怪哉?”

綿眇(绵眇),◆1.遙遠;悠遠。○[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信荒極之綿眇,究風波之睽合。”○[南朝][宋][謝惠連]《鞠歌行》:“古綿眇,理參差,單心慷慨雙淚垂。”◆2.遠視貌。○[南朝][梁武帝]《龍笛曲》:“美人綿眇在雲堂,雕金鏤竹眠玉床。”◆3.見“綿渺”。

眇薄,◆謂姿質菲薄。古代帝王自謙之詞。○《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朕以眇薄,君臨萬邦,夕惕乾乾,思遵古烈。”

眇沖(眇冲),◆幼小的人。帝王自稱之詞。○[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二:“[章懿太后]丕擁慶羨,實生眇沖;顧復之恩深,保綏之念重。”

眇風(眇风),◆衰敝的風氣。○《後漢書?馮衍傳下》:“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風。”○[李賢]注:“眇,微也。”

眇躬,◆舊時帝后自稱之詞。○《魏書?北海王詳傳》:“祚屬眇躬,言及斯事,臨紙慚恨,惋慨兼深。”○[唐][武則天]《唐享昊天樂章》之四:“菲德承光顧,禎符萃眇躬。”○[宋][蘇軾]《賜正義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卿被遇先帝,勤勞有年,逮於眇躬,倚注彌重。”○[明][吾丘瑞]《運甓記?官誥榮封》:“朕以眇躬,謬應大寶,方居襁褓,遽遘閔凶,群小窺朝,元兇干紀。”

眇忽,◆1.隱約不明貌;微茫貌。○[唐][獨孤及]《祭相里造文》:“話言存乎耳目,惟音形眇忽,無前期可望。”○[唐][柳宗元]《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艫縻艦,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遼廓眇忽。”○[宋][俞文豹]《吹劍四錄》:“事事物物,大而昭著,微而眇忽。”◆2.頃刻;瞬息。指極短時間。○《朱子語類》卷五九:“見此良心,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間,才操便在這裏,才舍便失去。”亦謂倉猝。○[清][王韜]《跋日本<岡鹿門文集>後》:“一旦遇利害作於眇忽,蹶起而忿爭,蹀血千里,蒼生塗炭,竟不免於弱肉強食矣。”◆3.幽微。○[明][方孝孺]《鄭生祐哀辭》:“既聰達兮,又慧哲;超幾先兮,燭眇忽。”

眇蹇,◆目盲和足跛。○《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是夏,京師醴泉湧出,飲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

眇勁(眇劲),◆輕捷有力。○《淮南子?修務訓》:“夫鼓舞者非柔縱,而木熙者非眇勁。”○[劉文典]集解引[王念孫]曰:“眇,讀為訬。訬勁,猶輕勁也……訬音眇。是訬、眇同聲而通用也。”

眇絕(眇绝),◆斷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多遜]竄逐後,萬里相望,聲跡眇絕。”

眇論(眇论),◆精妙的言論。○《史記?貨殖列傳》:“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司馬貞]索隱:“上音妙,下如字。”○《漢書?儒林傳?張山拊》:“﹝[關內侯][鄭寬中]﹞嚴然總《五經》之眇論,立師傅之顯位。”○[周作人]《<蛻龕印存>序》:“是知以[漢]法刻印,允為不易之程,夫豈逞高心,以為眇論哉。”

眇略,◆看輕;忽略。○[明][方孝孺]《張孟兼傳》:“[孟兼]之才,使能克己下人,雖不幸,未必死,而欲尊大其勢,而眇略它人,謬矣。”

眇曼,◆美妙;柔美。○[康有為]《<味梨集>序》:“爰暨晚[唐],合三五七言古律,增加附益,肉好眇曼,音節泠泠,俯仰進退,皆中乎《桑林》之舞、《經首》之會。”○[張素]《無題》詩:“臨江早弄[漢皋]珠,眇曼風流曠世無。”

眇漫,◆遼遠無際貌。○《梁書?諸夷傳?婆利國》:“[長江]眇漫,清泠深廣,有生咸資,莫能消穢。”

眇芒,◆見“渺茫”。

眇茫,◆亦作“眇芒”。◆渺茫。遙遠而模糊不清之貌。○[漢][王充]《論衡?知實》:“故夫賢聖者,道德智能之號;神者,眇茫恍惚無形之實。”○[唐][韓愈]《感春》詩之三:“死者長眇芒,生者困乖隔。”○[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至於小人,雖憲典火烈,殺人奸盜,猶不絕踵,而況地獄之眇茫乎?”

眇莽,◆1.模糊不明貌。○[漢][桓驎]《西王母傳》:“神玄奧於眇莽之中。”○[宋][范成大]《古風上知府秘書》之一:“俯視舊籬落,眇莽如積蘇。”◆2.遼闊貌。○[宋][蘇轍]《張恕寺丞益齋》詩:“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藪。”

眇麼(眇么),◆微小。○[宋][王令]《寄王正叔》詩:“[微生]不過人,氣力兩眇麼。”

眇昧,◆幽遠;深微。○[晉][葛洪]《抱樸子?任命》:“蓋聞靈機冥緬,混芒眇昧,禍福交錯乎?”[明]徐渭《梓潼像贊》之二:“帝君之事亦眇昧,陰騭兩言是真諦。”

眇綿(眇绵),◆1.遠視貌。○[漢][揚雄]《法言?先知》:“知其道者其如視,忽眇綿作炳。”○[李軌]注:“眇綿,遠視。”◆2.幽遠;高遠;遼遠。○[唐][張九齡]《題畫山水障》詩:“封翫有佳趣,使我心眇綿。”○[宋][蘇轍]《超然臺賦》:“奏絲竹之憤怨兮,聲激越而眇綿。”○[宋][葉適]《林叔和見訪道舊感嘆因以為贈》詩:“眾駿跨險遠,獨鵠超眇綿;謂當共驂服,可以爭聯翩。”○[明][何景明]《織女賦》:“流波兮眇綿,致予兮遐音。”◆3.指高空。○[宋][秦觀]《次韻莘老》:“較藝先豪俊,飛聲動眇綿。”◆4.見“渺綿”。○[漢][揚雄]《法言?先知》:“知其道者其如視,忽眇綿作炳。”○[李軌]注:“眇綿,遠視。”

眇邈,◆I高遠。○[晉][葛洪]《抱樸子?明本》:“蓋登旋璣之眇邈,則知井谷之至卑。”○《雲笈七籤》卷四:“既太虛眇邈,玄師難希,宜求之於心,即理而斷也。”◆2.久遠;遙遠。[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眇邈,人世難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雷首山]在南,事有似而非,千載眇邈,非所詳耳。”○[唐][張鷟]《游仙窟》:“僕從[汧隴],奉使[河源]。嗟命運之迍邅,歎鄉關之眇邈。”◆II精妙,玄妙。○《漢武帝內傳》:“此術眇邈,必須清潔至誠,殆非流濁所宜施行。”

眇冥,◆1.謂川流卑伏,幽暗難曉。○[唐][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永與奧區固,川源紛眇冥。”○[仇兆鰲]注:“眇冥,謂川流卑伏。”◆2.長逝。○[宋][范成大]《提刑察院王丈輓詞》:“日者悲離索,公今又眇冥。”

眇末,◆1.微末。古代帝王自謙之詞。○《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六年三月﹞丙寅,詔曰:‘朕以眇末,承奉鴻烈。’”[南朝][宋][顏延之]《庭誥》:“雖爾眇末,猶扁庸保之上;事思反己,動類念物,則其情得而人心塞矣。”◆2.細小;瑣屑。○[宋][王禹偁]《謝賜聖惠方表》:“昔[玄宗]之廣濟,[德宗]之廣利,皆叢剉眇末,不足稱道。”○《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三年》:“一曰清政本。宜詔中書、樞密院,凡苛碎眇末之務,悉歸有司,使從容謀議,專論大計。”

眇漠,◆猶渺茫。○[南朝][梁][蕭統]《宴闌思舊》詩:“如何離災盡,眇漠同埃塵。”

眇默,◆悠遠;空寂。○《文選?顏延之<還至梁城作>詩》:“眇默軌路長,憔悴征戍勤。”○[張銑]注:“眇默,遠貌。”○[南朝][梁][江淹]《傷友人賦》:“爾[湘水]兮深沉,我前山兮眇默。”○《梁書?張緬傳》:“日徘徊以將暮,情眇默而無辭。”○[唐][司空圖]《春愁賦》:“雖陽和之暗攻,自眇默而誰訴。”

眇年,◆幼年;少年。○《隋書?高祖紀上》:“及天崩地坼,先帝升遐,朕以眇年,奄經荼毒,親受顧命,保乂皇家。”

眇然,◆1.高遠貌;遙遠貌。○《漢書?王褒傳》:“何必偃卬詘信若[彭祖],呴噓呼吸如[僑][松],眇然絕俗離世哉!”[顏師古]注:“眇然,高遠之意也。”○《後漢書?馮衍傳下》:“疆理九野,經營五山,眇然有思陵雲之意。”○[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郭璞<游仙>》:“眇然萬里遊,矯掌望煙客。”○[宋][王安石]《次青陽》詩:“十載[九華]邊,歸期尚眇然。”○[清][陳恭尹]《南岳道中從石浪庵上至高臺寺》詩:“中峰方眇然,將登且當歇。”◆2.弱小貌;微小貌。○[宋][葉適]《故昭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崇國趙公謚宣簡議》:“公遭時多故,特眇然童子,周旋四方,而感勵問學,居窮守獨之操,甚於寒鄉窶士。”○[明][何景明]《樊少南字說》:“蠛蠓之子翔於蚊睫,[離婁]視之眇然無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眇少,◆細微,渺小。○[明][何景明]《述歸賦》:“殫仁義之遐風兮,略眇少之陋觀。”

眇身,◆猶言微末之身。封建帝后自謙之詞。○《漢書?武帝紀》:“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禮樂,故用事八神。”○《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以朕眇身,遇王武略,不勞尺刃,坐為天子。”○《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甲寅,太皇太后詔曰:‘吾今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臨御之始,嘗敕有司,蔭補私親,舊無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

眇生,◆渺小的芸芸眾生。○[明][沈鯨]《雙珠記?真武靈應》:“誠心怨氣動神明,和靄慈雲護眇生。”

眇視(眇视),◆1.偏盲,用一隻眼看。語本《易?履》:“眇能視。”○[宋][晁補之]《夢覿賦》:“惟一盲而兩默兮,與目蓱為何禨;豈眇視不足與明兮,蓱非寄而終離。”◆2.遠望;眯着眼看。○《楚辭?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王逸]注:“眇,眺也。”○[宋][張孝祥]《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邵廷銓》:“[廷銓]心為之蕩,趨而鞠之,女娭光眇視,羞澀不支。”◆3.輕視,小看。○[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摺:“此人見小生身上藍縷,故云如此,特地眇視小生。”○《水滸傳》第六九回:“[董平]那廝無禮,好生眇視大寨。”

眇思,◆精湛的思想。○[漢][王充]《論衡?超奇》:“[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意,褒貶賞誅,不復因史記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

眇歲(眇岁),◆幼年。○《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唐][黃璞]《閩川名士傳?林傑》:“[傑]五歲,父因攜之門腳,至[王仙君]霸壇,戲問童子能是乎?[傑]遂口占云:‘羽客已歸雲路去,丹爐草木盡彫殘,不知千載歸何日,空使時人埽舊壇。’父初不謂眇歲之作,遽臻於此。”

眇微,◆I指細微的事物。○《說郛》卷六四引[唐]無名氏《灌畦瑕語》:“故曰禍藏於眇微,微物不可不戒。”◆2.卑賤,低微。[宋][曾鞏]《亳州謝到任表》:“臣性姿固塞,人品眇微,獨於輩流,素嗜文學。”◆II指精妙的境界。○[清][金農]《新編拙詩四卷手自鈔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三:“古調泠泠造眇微,玉池清水自生肥。”

眇小,◆1.指形貌矮小瘦弱。○《史記?孟嘗君列傳》:“[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南史?周敷傳》:“[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膽力勁果,超出時輩。”○《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三年》:“初[翼城]人[鄭注],眇小,目下視,而巧譎傾諂,善揣人意,以醫游四方,羇貧甚。”◆2.微小。○[漢][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況直眇小煩懣、酲醲病酒之徒哉!”[南朝][宋][鮑照]《瓜步山楬文》:“[瓜步山]者,亦[江]中渺小山也。”◆3.指地位低微。○[唐][元稹]《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贓;其餘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清][李漁]《玉搔頭?微行》:“我這官兒也不十分眇小,新陞的兵部,加敕的主事。”◆4.減弱。○[元][喬吉]《水仙子?客中春晚》曲:“眇小了花風信,闌珊了蝶夢魂。”

眇因,◆佛教語。妙因。謂絕妙的行因,菩薩的大行。○[王闓運]《衡州西禪寺碑》:“爰逮古德,咸任眇因。”

眇丈夫,◆猶言小丈夫。指見識短淺的男子。○[清][黃景仁]《詠史》:“[洛陽]賈亦奇男子,[東海]人非眇丈夫。”

眇指,◆精妙深微的旨意。○《漢書?揚雄傳下》:“今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顏師古]注:“眇,讀曰妙。”

眇志,◆高遠的志節。○《楚辭?九章?悲回風》:“介眇志之所惑兮,竊賦詩之所明。”○[王逸]注:“言己守高眇之節,不用於世。”

眇質(眇质),◆菲薄的姿質。古代帝王自謙之詞。○《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六年》:“朕以眇質,獲承至尊;念國家積累之基,遭外侮侵陵之患。”參見“眇身”、“眇躬”。

飄眇(飘眇),◆指聲音清脆而悠長。○《文選?成公綏<嘯賦>》:“橫鬱鳴而滔涸,冽飄眇而清昶。”○[李善]注:“飄眇,聲清長貌。”

瞟眇,◆隱隱約約、看不清楚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忽瞟眇以響像,若鬼神之髣彿。”○[李善]注:“瞟眇,視不明之貌。”

淺眇(浅眇),◆膚淺微少。○[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物理幽玄,人知淺眇,安得一切智人出興于世,作大歸依,為我啟蒙發覆耶?”

輕眇(轻眇),◆1.輕小,細小,眇,通“秒”。○[宋][王安石]《書義序》:“言之淵懿,而釋以淺陋,命之重大,而承以輕眇。”◆2.輕視。○[明][袁宏道]《京洛篇》:“懷刺謁恩門,門卒相輕眇。十上十不達,登街顏色槁。”

清眇,◆清高。謂避世離俗,潔身自好。眇,通“杪”。○[漢][王充]《論衡?定賢》:“[子貢]讓而止善,[子路]受而觀德。夫讓,廉也;受則貪也。貪有益,廉有損。推行之節,不得常清眇也。”○《隸釋?漢郎中鄭固碑》:“清眇冠乎群彥,德能簡乎聖心。”

深眇,◆I深遠。○《莊子?庚桑楚》:“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成玄英]疏:“眇,遠也。”◆II深奧精微。○[宋][葉適]《丁少詹墓志銘》:“縱筆所就,詞雄意確,論事深眇,皆有方幅。”

神眇,◆見“神妙”。

瑣眇(琐眇),◆微小。也指小人,小子(含輕蔑意)。○[唐][柳宗元]《禡牙文》:“[齊][魯]誼殄,[趙][魏]顯化,溥天之下,咸順帝理。唯是瑣眇,尚恣昏頑,致天震怒,命底于罰。”

微眇,◆亦作“微渺”。◆1.精微要妙;幽微杳遠。○《管子?水地》:“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宋][葉適]《鄭景元墓志銘》:“獨[景元]與其兄,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會。”○[清][惲敬]《五宗語錄刪存序》:“其精博之說,微渺汪洋,神生智出,道藏視之,蓋瞠乎復矣。”○[王闓運]《<墨子校注>序》:“凡按文可知及微眇不能解者,壹無所注。”◆2.細小;微末。○《大戴禮記?禮察》:“貴絕惡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夫[泰山]之為大,弗察弗見,而況微眇者乎!”眇,一本作“渺”。○[宋][秦觀]《序篇》:“春則倉庚鳴,夏則螻蟈鳴,秋則寒蟬鳴,冬則雉鳴。此數物者,微眇矣。”○[明][湯顯祖]《南柯記?偶見》:“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過院來。”○[清][孫枝蔚]《白紵詞》:“白紵雖微渺,取意請前陳:淡如古時交,輕如山上雲。”◆3.卑下;低賤。○[唐][賈島]《欲游嵩岳留別李少尹益》詩:“微眇此來將敢問,鳳凰何日定歸池?”[前蜀][杜光庭]《前嘉州團練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詞》:“顧惟微眇之資,叨荷裁成之澤。克逢昌運,累冒寵榮。”◆4.輕細微弱。○[梁斌]《播火記》五:“她走着走着,偶然聽到大楊樹上的葉子在響,風很少,葉子也響得那麼微渺。”

猥眇,◆卑贱渺小。常用作谦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三年六月,下詔勸農桑,曰:‘……朕以猥眇,托於人上,爰念蒸民久罹干戈之苦,而不暇力於農桑之業。今國家漸寧,民用休息,其郡守縣令務在惠綏,無侵無擾。’”

霧眇(雾眇),◆雲霧渺茫處。○[唐][陳山甫]《漢武帝重見李夫人賦》:“想車塵於霧眇,疑佩響於風餘。”

玄眇,◆1.道家形容道的虛無渺茫,亦以指道。○《鶡冠子?能天》:“軼玄眇而後無,抗澄幽而思謹焉。”○[陸佃]解:“言聖人超天下之理,然後忘物。”○《淮南子?齊俗訓》:“﹝[王喬]等﹞遺形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玄眇,上通雲天。”○[唐][李華]《含英殿賦》:“身居玄眇,心與萬姓同畎畝之勞。”◆2.深奧;微妙。○[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醫方》:“醫方等錄,雖亦稱述[黃岐],然文字古奧,語致玄眇。”

要眇,◆見“要妙”。

幽眇,◆亦作“幽渺”。亦作“幽妙”。◆精深微妙。○[唐][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宋][蘇軾]《書<楞伽經>後》:“《楞伽》義趣幽眇,文字簡古,讀者或不能句。”○[宋][朱熹]《題沈公雅卜居圖》詩:“言論覈幽妙,理亂窮端由。”○[清][黃景仁]《贈程厚孫》詩:“論文忽幽渺,境擬月寒硤。”○[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十章:“然其《蕩婦秋思賦》……卻是具有很幽渺的抒情的成分的。”

幼眇,◆1.幽微;微妙。○《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臣心結日久,每聞幼眇之聲,不知涕泣之橫集也。”○[顏師古]注:“幼眇,精微也。”○[漢][揚雄]《長楊賦》:“抑止絲竹晏衍之樂,憎聞[鄭][衛]幼眇之聲。”○[章炳麟]《俱分進化論》:“乳哺動物愈進化矣,幼眇之音,姝麗之色,芳澤之氣,至於蝯狙而能樂之,其所樂者,亦幾微也。”◆2.窈窕,美好。○《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顏師古]注:“幼眇猶窈窕也。”

淵眇(渊眇),◆精深微妙。眇,通“妙”。○[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金剛》《圓覺》不失淵眇,《維摩》《楞嚴》等漸入浩繁。”

元眇,◆玄眇,幽微。亦以指佛教殿宇。○[王闓運]《衡州西禪寺碑》:“不有淨土,豈安元眇?一界坐空,十方同照。”

至眇,◆極其微妙。○《淮南子?齊俗訓》:“樸至大者無形狀,道至眇者無度量。故天之圓也不得規,地之方也不得矩。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其間而莫知其所。”

妙「玅」006

2022-05-12 09:10·语料汇总

玅策,◆高明的計策。○[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二摺:“師父那神機玅策破[曹公]。”

玅年,◆年輕;年少。○[清][孫枝蔚]《客金陵一月將歸維揚留別周雪客》詩:“誰經患難餘,而暇考墳典。公子況玅年,所期富述撰。”

玅選(玅选),◆精心挑選。○[唐][蔣防]《霍小玉傳》:“一生歡愛,願畢此期。然後玅選高門,以諧[秦][晉],亦未為晚。”

清玅,◆見“清妙”。

纖玅(纤玅),◆見“纖妙”。

玅訣(玅诀),◆奧妙的訣竅。○[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二摺:“﹝貧道﹞講習太清玅訣。”○[清][方文]《夢與施愚山論詩醒而有作》詩:“其中玅訣無多語,只有銷魂與斷腸。”

妙「杪」032

2022-05-03 08:06·语料汇总

杪杪,◆謂渺小。○[晉][李暠]《述志賦》:“杪杪余躬,迢迢西邦。”

竹杪,◆竹枝的末梢。○[唐][張籍]《和裴僕射朝回寄韓吏部》:“獨愛南關裏,山晴竹杪風。”○[宋][陳師道]《寄參寥》詩:“林昏出幽磬,竹杪橫疏煙。”○[金][趙秉文]《濟源》詩之二:“祠前繚繞無窮水,竹杪參差不盡山。”

枝杪,◆樹木枝條的梢頭。○[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上》:“塔側生一大樹,縈繞至塔頂,枝幹交橫,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帳。”○[唐][羅讓]《梢風》詩:“葉光閒泛灩,枝杪靜氛氳。”

雲杪(云杪),◆雲霄,高空。○[宋][蘇軾]《水龍吟》詞:“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明][劉基]《水龍吟?次韻和陳均從吹簫曲》詞:“廣莫風悲,昭華玉冷,聲沉雲杪。”

月杪,◆月末。○[蘇曼殊]《與劉三書》:“聞[佩公]亦於月杪至[滬]。”○[蘇曼殊]《與葉楚傖柳亞子朱少屏書》:“月杪裝歸去,織女渡河之後,須重來[江戶]。”◆补证条目■月末。○明王世贞《与元驭阁老》之五:“且辰玉月杪赴雲間了馮氏事,獻歲後携而北上。”

煙杪(烟杪),◆高入雲際的樹梢。○[唐][張九齡]《入廬山仰望瀑布水》詩:“絕頂有懸泉,喧喧出煙杪。”○[唐][鄭谷]《曲江》詩:“樓臺在煙杪,鷗鷺下沙中。”○[明][楊慎]《早秋野眺寄所遲客》詩:“煙杪散靈籟,空漪聚淥文。”

天杪,◆猶天際。○[宋][張先]《熙州慢?贈述古》詞:“[瀟湘]故人未歸,但目送游雲孤鳥。際天杪,離情盡寄芳草。”

歲杪(岁杪),◆《禮記?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鄭玄]注:“杪,末也。”後謂年底為歲杪。○[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無憀當歲杪,有夢到天涯。”○[宋][葉適]《朝議大夫秘書少監王公墓志銘》:“[贛][廣]間,常以歲杪販鹽。”○[黃遠庸]《歲暮餘聞》:“歸時適值歲杪,乃記此殘斷之新聞,以還償此臘尾餘日之筆墨舊債。”

樹杪(树杪),◆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元規]自執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余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秋杪,◆暮秋,秋末。○[唐][唐彥謙]《初秋到慈州冬首換絳牧》詩:“秋杪方攀玉樹枝,隔年無計待春暉。”○[宋][邵雍]《秋日飲鄭州宋園示管城簿周正叔》詩:“我來遊日逢秋杪,君為開筵對晚花。”○[明][李贄]《與焦弱侯太史書》:“弟豈遂以此一病遽長別乎!若幸獲愈,決以此秋杪相見也。”

年杪,◆年末,年底。○[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其夫人亦病,於年杪逝去。”

木杪,◆樹梢。○[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蹲谷底而長嘯,攀木杪而哀鳴。”○[唐][柳宗元]《閔生賦》:“雄虺蓄形於木杪兮,短狐伺景於深淵。”○[元][薩都剌]《相逢行贈別舊友治將軍》:“鳳笙換曲曲未終,天風木杪吹晨鐘。”○[明][陶宗儀]《輟耕錄?皇舅墓》:“[至正]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間。”○[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踴身一躍,直上木杪。”

末杪,◆末尾。○[蕭殷]《桃子又熟了……--憶倉夷》:“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的七月末杪……我終於聽到了[倉夷]的消息了。”

杪小,◆細小,微小。○[漢][馮衍]《自論》:“常務道德之實,而不求當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間之事。”

杪頭(杪头),◆指樹梢。○[晉][傅咸]《小語賦》:“未升半而九息,何時達乎杪頭。”

杪歲(杪岁),◆歲末。○《晉書?桓彝傳論》:“況交霜雪於杪歲,晦風雨於將晨。”

杪秋,◆晚秋。○《楚辭?九辯》:“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唐][魏徵]《暮秋言懷》詩:“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明][劉基]《九日舟行至桐廬》詩:“杪秋天氣佳,九日更可喜。”

杪末,◆小。○[晉][孫楚]《和氏外孫小同哀文》:“杪末嬰孩,安足稱誄。”

杪節(杪节),◆節侯之末。○[南朝][宋][謝靈運]《歸途賦》:“時旻秋之杪節,天既高而物衰。”

杪季,◆猶末代。○[晉][葛洪]《抱樸子?用刑》:“[秦]之初興……降及杪季,驕於得意,窮奢極泰,加之以威虐。”○[晉][葛洪]《抱樸子?吳失》:“[吳]之杪季,殊代同疾。”

杪忽,◆亦作“杪曶”。◆極小的量度單位。多形容甚少,甚微。○《後漢書?律曆志中》:“夫數出於杪曶,以成毫氂,毫氂積累,以成分寸。”○[宋][歐陽修]《憎蒼蠅賦》:“爾欲易盈,杯盂殘瀝,砧几餘腥,所希杪忽,過則難勝。”○[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花本》:“結本者以絲線隨畫量度,筭計分寸杪忽而結成之,張懸花樓之上。”○[清][江藩]《毛乾乾傳》:“辨析幾微,窮極杪忽,古人無此儀器也。”

杪冬,◆暮冬。農曆十二月的別稱。○《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餘月、暮節、暮歲。”○[唐][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詩:“杪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杪顛(杪颠),◆1.樹木末梢。○《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天嶠枝格,偃蹇杪顛。”○[李善]注:“《說文》:杪,末也。”◆2.泛指頂端。○[唐][柳宗元]《晉問》:“萬工舉斧以入,必求諸巖崖之欹傾,澗壑之紆縈,凌巑岏之杪顛,漱泉源之淦瀯。”

杪春,◆暮春。○[唐][李端]《送友人游江東》詩:“[江]上花開盡,南行見杪春。”

林杪,◆樹梢,林外。○[晉][陸機]《感時賦》:“猿長嘯于林杪,鳥高鳴于雲端。”○[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詩:“連袂渡危橋,縈迴出林杪。”○[清][方文]《秋雨柬齊介人》詩:“霽色動林杪,期君過石橋。”○[沙汀]《困獸記》五:“這是一個晴明的早晨。昨天的陰雲已經光了,天色一碧,太陽正從遠處的林杪上面上升起來。”

忽杪,◆極言細微。○[漢]徐幹《中論?智行》:“夫明哲之士者,威而不懾,困而能通,決嫌定疑,辨物居方,禳禍於忽杪,求福於未萌。”○[清][趙翼]《靜觀》詩之十五:“所以顯微鏡,西洋製最巧,能拓小為大,遂不遺忽杪。”

竿杪,◆竿的頂端。○《漢書?王莽傳上》:“百歲之母,孩提之子。同時斷斬,懸頭竿杪。”○[晉][潘岳]《相風賦》:“飛輕羽於竿杪,若鸞翔乎雲中。”

分杪,◆一分一杪。亦喻細小。○[宋][陸友仁]《研北雜志》卷四:“殆猶修內司法式,分杪不得踰越。”○[清][唐甄]《潛書?居心》:“好學者,內省外察,唯恐分杪之不合於聖人。”○[清][全祖望]《劉繼莊傳》:“為正切線表,而氣節之後先,日蝕之分杪,五星之陵犯占驗,皆可推矣。”

髮杪(发杪),◆頭髮末梢。○[南朝][梁][王規]《細言應令》詩:“針鋒於焉止息,髮杪可以翱翔。”

顛杪(颠杪),◆頂端末梢。○[宋][錢易]《南部新書》壬:“[韓晉公]在朝,奉使入[蜀],至[駱谷],山椒巨樹,聳茂可愛,烏鳥之聲皆異。下馬以探弓射其顛杪,柯墜於下。”

春杪,◆春末。○[清][鈕琇]《觚賸?雪遘》:“﹝[查孝廉]﹞詢以舊袍何在,曰:‘時當春杪,安用此為,已質錢付酒家矣。’”

殘杪(残杪),◆猶遲暮。○[唐][孟郊]《懊惱》詩:“前賢死已久,猶在咀嚼間。以我殘杪身,清峭養高閑。”

妙「訬」003

2022-04-21 08:39·语料汇总

輕訬(轻訬),◆1.輕捷。○《文選?左思<吳都賦>》:“其鄰則有任俠之靡,輕訬之客。”○[李周翰]注:“輕訬之客,謂輕捷之人。”◆2.浮躁,輕率。○《晉書?趙王倫傳》:“[荂]淺薄鄙陋,[馥][虔]闇很強戾,[詡]愚嚚輕訬,而各乖異,互相憎毀。”○《宋書?廬陵孝獻王義真傳》:“[羡之]等密謀廢立,則次第應在[義真],以[義真]輕訬,不任主社稷,因其與[少帝]不協,乃奏廢之。”

訬輕(訬轻),◆1.輕佻狡獪。○《漢書?敘傳下》:“[魯恭]館室,[江都]訬輕。”○[顏師古]注:“訬謂輕狡也。”◆2.輕率。○[章炳麟]《毛公說字述》:“訬輕之士,復傅之三辰旂旗,以為其軍三旂。夫熊虎為旗,交龍為旂,鳥隼為旟,龜蛇為旐,皆畫其物象不以易司常之正名。”

訬訬,◆形容吵鬧不休。○[明][馮惟敏]《傍妝檯?效中麓體》曲之六:“鬧訬訬,甜言美語枉徒勞,再休提空口說空話,虛套弄虛囂。”○[明][馮惟敏]《新水令?賀鳳渚公鎮易州》套曲:“呀,只聽的滿路鬧訬訬。”

妙「緲」002

2022-04-27 08:46·语料汇总

緲緲(缈缈),◆高遠隱約貌。○[明][梁辰魚]《浣紗記?談義》:“向青山緲緲水滔滔,親爹爹魂魄憑誰弔。”◆补证条目■高远隐约貌。○《文汇报》2002.5.1:“青海湖边向来是传说中仙乐缈缈西王母仙居的地方,现在看来这传说其实是人们对这块圣洁大地的歌颂和留恋。”

緲綿,◆悠长深远。○清张应昌《懒画眉·丙辰初夏集朱氏湖庄听歌香雪庐春山堂两主人新词》套曲:“夢遊蓬苑也聽鈞天,董許笙璈韻緲綿。”

妙「渺」045

2022-01-20 11:10·语料汇总

渺渺,◆1.幽遠貌;悠遠貌。○《管子?內業》:“折折乎如在於側,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尹知章]注:“渺渺,微遠貌。”○[宋][王安石]《憶金陵》詩之一:“想見舊時游歷處,煙雲渺渺水茫茫。”○《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薄暮憑欄,渺渺暝曚,數重山色。”○[周恩來]《雨後嵐山》詩:“登高遠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雲如帶;十數電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2.微弱貌;藐小貌。○[唐][許渾]《嘗與故宋補闕秋夕游練湖南亭今復登賞愴然有感》詩:“西風渺渺月連天,同醉蘭舟未十年。”○[唐][袁參]《上中書姚令公元崇書》:“則[參]請以翳翳之身,渺渺之命,伏死一劍,以白君冤。”○[劉半農]《歐洲花園》:“嗟呼上帝,吾以渺渺之身,臨世界最富最強之國,竊願上答帝恩,樹十字架於世界盡處耳。”

雲渺(云渺),◆高遠貌。○[宋][蘇軾]《鵲橋仙?七夕》詞:“[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牛騃女。”○[宋][吳文英]《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墻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詞:“麟帶壓愁香,聽舞簫雲渺。”

魚沉雁渺(鱼沉雁渺),◆同“魚沉雁杳”。◆《花月痕》第四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并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一本作“魚沉鴈渺”◆补证条目■亦作“魚沈鴈渺”。同“魚沉雁杳”。○元赵雍《人月圆》词:“水遥山遠,魚沈鴈渺,分外情多。”

幽渺,◆見“幽眇”。

煙波浩渺,◆亦作“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河海,水面极其辽阔。○唐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诗:“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袁鹰《天山路》:“如果说石河子的林荫大道能使人心旷神怡,那么,果子沟的险巇山径就会使人心惊目眩。如果说那是烟波浩渺的长江大河,这就是萦回湍急的清溪寒涧。”

虚無飄渺,◆同“虚無縹緲”。○黄裳《过去的足迹·吴晗纪念》:“残酷的现实将我从虚无飘渺的幻想中拖了回来。我的白日梦破碎了。”陈平原《书生意气·〈浓雾·“无产者”·尾挂车厢〉》:“远处虚无飘渺的山峰,身边同样睡眼朦胧的老树和田埂,这一切都太熟悉了。”

消渺,◆猶渺茫。○[清][龔自珍]《別辛丈人文》:“雲煙消渺,金玉玲瓏。”

微渺,◆見“微眇”。

深渺,◆深遠,深微。○[清][侯方域]《謝安論》附[恭士]評:“雄渾深渺,節奏無一不安。”○《文學源流》:“《尚書》肇作,厥始紀言,典謨訓誥誓命,諸體並興,文詞深渺,[史公]所謂‘疏通知遠’,[劉勰]所謂‘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者也。”

森渺,◆濃密浩渺。○[南朝][宋][宗炳]《畫山水序》:“峰岫嶢嶷,雲林森渺,聖賢映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

三魂渺渺,◆义同“七魄悠悠”。○《水浒传》第二一回:“手到處青春喪命,刀落時紅粉亡身。七魄悠悠,已赴森羅殿上;三魂渺渺,應歸枉死城中。”○《西游记》第九七回:“那衆强人那容分説,趕上前,把寇員外撩隂一脚,踢翻在地,可憐三魂渺渺歸隂府,七魄悠悠别世人。”■参见“三魂”。

輕渺(轻渺),◆輕易;輕巧便當。○[梁斌]《紅旗譜》十二:“[朱大貴]把眼一瞪,說:‘嘿!那是怎麼說的,說了個輕渺!’”

飄渺(飘渺),◆1.隱隱約約。○《英烈傳》第三九回:“早有香風飄渺而來,抬頭一看,[真君]已在面前。”○[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引[清][孫韶]《詠小孤山》:“[江]心突兀聳孤巒,飄渺還疑月裏香。”◆2.渺茫而不可捉摸。○[清][龔自珍]《木蘭花慢》詞:“問人天何事,最飄渺,最銷沈?”[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夜裏給那生着疳瘡的同伴弄得不能入睡的時候,腦裏就爬着許多的飄渺的幻想。”◆3.高遠空曠。○[梁斌]《紅旗譜》四八:“站崗的時候,人們只好眯細着眼睛,看着飄渺的天空。”

漂渺,◆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貌。○[宋][王安石]《松江》詩之一:“五更漂渺千山月,萬里凄涼一笛風。”○[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十)》:“因為我們的古人將心力大抵用到玄虛漂渺平穩圓滑上去了,便將艱難切實的事情留下,都待後人來補做。”○[柔石]《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可是‘明日’這一個觀念,在他竟似乎非常遼遠,簡直和我們想到‘來世’一樣,一樣的漂渺,一樣的空虛,一樣的靠不住。”

邈渺,◆渺茫貌。○[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邈渺綿綿,乃反復乎大道之所存。”

渺遠(渺远),◆遙遠。○[何其芳]《老百姓和軍隊》:“他說的是那存在於渺遠的古代的傳說中的[堯][舜]。”○[沙汀]《困獸記》二五:“他目不暇接的繞視着那些渺遠的雲山。”

渺小,◆1.藐小;微小。○[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宇宙之中,萬美畢具,人靈渺小,不能發其薀。”○[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造櫥立櫃……‘嘗有制體極大而所容尟,反不若渺小其形而寬大其腹,有事半功倍之勢者。’”○《郁達夫游記?感傷的行旅》:“人生天地間,與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來一較量,實在是太渺小太可憐了。”◆2.指人格卑鄙。○[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所舉三凶,誠如尊說,惟[楊村人]太渺小,其特長在無恥。”○[老舍]《四世同堂》五一:“那本來渺小而願裝出偉大的樣子的軍人們,每逢作一件事,無論是多麼小的事,都要有點戲劇性,好把屁大的事弄得有聲有色。”◆补义条目■矮小。○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伟状》:“士紳短小者,如予所識泰和郭司馬青螺子章、餘姚孫刑部俟居如法、常熟瞿都運洞觀汝稷,皆渺小丈夫,貌類侏儒,然均爲一時名碩,羽儀當世。”

渺無蹤影(渺无踪影),◆看不到一點蹤跡和影子。○[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宜春]、[蕊兒],渺無蹤影。”亦作“渺無影蹤”。○[茅盾]《腐蝕?十一月十三日》:“睜大眼,惘然凝視屋角的鼠洞,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渺無影蹤(渺无影踪),◆見“渺無蹤影”。

渺無音訊(渺无音讯),◆見“渺無音信”。

渺無音信(渺无音信),◆毫無消息。○[巴金]《髮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住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裏。”○[評劇]《秦香蓮》第一場:“三年前有一[陳世美]進京趕考,至今渺無音信,老伯你知道此人麼?”亦作“渺無音訊”。○[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渺無人蹤(渺无人踪),◆見“渺無人蹟”。

渺無人煙(渺無人煙),◆1.《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里,掃蕩個渺無人煙。”○[劉伯承]《回顧長征》:“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2.一片渺茫,沒有人家。○《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里,掃蕩個渺無人煙。”○[劉伯承]《回顧長征》:“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渺無人蹟(渺无人迹),◆看不見一個人的腳印。形容空曠寂靜。○[沙汀]《淘金記》十三:“從大道上望去,卻就像一座渺無人跡的黃土荒山。”亦作“渺無人蹤”。○[王汶石]《大木匠》:“田間是靜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靜悄悄的渺無人蹤。”

渺視(渺视),◆小看;輕視。○《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清][方文]《田居雜詠》之三:“我亦負奇氣,渺視鄉里儔。”○[魯迅]《吶喊?阿Q正傳》:“這[王鬍],又癩又鬍,別人都叫他[王癩鬍],[阿Q]卻刪去了一個癩字,然而非常渺視他。”

渺然,◆1.廣遠貌。○[唐][劉長卿]《送秦侍御外甥張篆之福州謁鮑大夫》詩:“萬里[閩]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煙。”○[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余為守時,復以還舊,稍益開浚,渺然真有江湖之趣。”○[明][文徵明]《滄浪池上》詩:“渺然詩思江湖近,更欲相攜上野航。”○[清][龔自珍]《語錄》:“[西山]有時渺然隔雲漢外,有時蒼然墮几榻前,不關風雨晴晦也。”◆2.微小貌;藐小貌。○[宋][蘇軾]《謝王內翰啟》:“渺然陋器,雖不能勝多士之喧言;卓爾大賢,自足以破眾人之浮議。”○[明][方孝孺]《龜岩隱居記》:“朝歛夕舒,春榮秋悴者,雲霞草木也;而渺然居處乎其間者曰人耳。”○[清][袁枚]《新齊諧?鍾孝廉》:“但見汪洋大水無邊無岸,一身渺然,飄浮于菜葉之上。”◆3.因久遠而形影模糊以至消失。○[唐][楊凌]《送客往睦州》詩:“水闊盡南天,孤舟去渺然。”○[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陳錫九》:“[錫九]哀迫中,尚望妻歸,久而渺然,悲憤益切。”○[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他們炫耀一時的宮殿樓臺,以前崢嶸在山陵地帶,今天不是渺然無存了嗎?”

渺漠,◆1.廣漠無際。○[晉][葛洪]《<關尹子>序》:“茫茫乎若履橫杖而浮乎大海之渺漠。”○[宋][張表臣]《驀山溪?游甘露寺》詞:“欸乃數聲歌,但渺漠、江山煙樹。”○[殷夫]《孩兒塔?我醒時……》詩:“我的詩和彩虹一樣,從海起入天中,直貫着渺漠的宇宙,吹噓着地球的長孔。”◆2.渺無影蹤。○[明][高明]《琵琶記?乞丐尋夫》:“他魂渺漠,我沒倚託;程途萬里,教我懷夜壑。”◆3.極小的重量單位。○[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今中國算數微塵渺漠,名或出此云。”

渺冥,◆1.渺遠。○[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十:“蒼蒼渺冥,吾一夫區區之誠,安知必能盡達?”[明][蔣一葵]《長安客話?海淀》:“閒身自與煙波愜,一棹還思入渺冥。”○[陳三立]《由江入彭蠡次黃魯直宮亭湖韻》:“四迷洲渚浸渺冥,群鷗叢雁紛相迎。”◆2.無憑據而不可信。○[劉師培]《文說》第二:“推之[班固]《兩京賦》、[左思]《三都賦》,言雖成理,事或渺冥。”

渺邈,◆久遠;廣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吳筠]《高士詠》序:“太初渺邈,難得而詳。”○[宋][孔平仲]《楊大年喜朝京闕》詩:“七[閩]波渺邈,雙闕氣巖嶢。”○[明][史璧]《刻<顏氏家訓>序》:“夫振古渺邈,經殘教荒,馴至于今,變趨愈下。”

渺渺茫茫,◆1.遼闊無際貌。○[明][劉基]《六幺令》詞:“追尋疇昔,愁如流水,渺渺茫茫趁潮汐。”○《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誰與我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2.模糊;不清楚。○[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摺:“神仙事渺渺茫茫,有什麼准程,教我去做他。”○[魯迅]《三閑集?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釋迦牟尼]出世以後,割肉喂鷹,投身飼虎的是小乘,渺渺茫茫地說教的倒算是大乘,總是發達起來。”○[蕭紅]《生死場》二:“[金枝]和男人接觸過三次:第一次還是在兩個月以前,可是那時母親什麼也不知道,直到昨天筐子落到打柴人手裏,母親算是渺渺茫茫的猜度着一些。”

渺綿(渺绵),◆1.[唐][李白]《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唐][羅隱]《廣陵秋日酬進士臧濆見寄》詩:“驛西斜日滿窗前,獨憑秋欄思渺綿。”◆2.悠遠;不盡貌。○[唐][李白]《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唐][羅隱]《廣陵秋日酬進士臧濆見寄》詩:“驛西斜日滿窗前,獨憑秋欄思渺綿。”◆3.水流不斷貌。○[宋][蘇軾]《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詩:“春風料峭羊角轉,河水渺綿瓜蔓流。”○[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胎息》:“養生之方,以胎息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渺綿滉漭,無卓然近效。”

渺彌(渺弥,◆見“渺瀰”。

渺茫,◆1.遼闊貌。○[唐][殷堯藩]《送客游吳》詩:“[吳國]水中央,波濤白渺茫。”○[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詩:“平湖灣塢煙渺茫,樹石珍怪花草香,幽處往往聞笙簧。”○[明][歸有光]《滄浪亭記》:“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草明]《乘風破浪》五:“渺茫的頂空上罩着碧藍的天幕,它藍的那麼柔和。”◆2.模糊不清。○[唐][白居易]《長恨歌》:“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摺:“天和樹色藹蒼蒼,霞重嵐深路渺茫。”◆3.虛妄無憑。指不可信。○[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毛君]云:其妻病,道人為灸屋柱十餘壯,脫然愈。方欲謝之,不意其去也。世或疑神仙,以為渺茫,豈不謬哉。”○[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祿命之說,誠渺茫不足信。”○[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風水之說,半屬渺茫,習俗移人,惑於此者,雖明達往往為所搖動。”○[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這和係出[陶唐氏]的渺茫傳說不同,而在大體上是有歷史根據的。”◆4.難以預期;沒有把握。○[宋][蘇軾]《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詩:“風流二老長還往,顧我歸期尚渺茫。”○[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游[杭]之舉,恐怕渺茫。”◆5.空虛。○[老舍]《駱駝祥子》三:“夜還很黑,空中有些濕冷的霧氣,心中更覺得渺茫。”○[胡也頻]《到莫斯科去》十:“她一面想着,一面就覺得她的心空蕩起來。這是奇怪的!她從來沒有像這樣的感到渺茫過。”

渺漫,◆1.廣遠;幽長。○[唐][張九齡]《故刑部李尚書輓歌詞》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煙。”○[唐][高適]《東征賦》:“連山鬱其漭蕩,大澤平乎渺漫。”○[明][高濂]《玉簪記?會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蘿捫壁,直上層巒。”◆2.模糊;虛幻。○[南朝][宋][宗炳]《明佛論》:“物無遁形,但或結于身,或播于事,交賒紛綸,顯昧渺漫,熟睹其際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綿》:“梨雲夢渺漫,柳絮春零亂。”○[清][摶沙拙老]《閑處光陰》卷上:“《盤古墳詩》:‘名字虛無姓渺漫,當年誰與葬衣冠。’”◆3.稀少;消失。○[唐][唐彥謙]《無題》詩之五:“誰知別易會應難,目斷青鸞信渺漫。”○[丁以布]《題三子游草次吹萬見贈原韻》:“還應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未渺漫。”◆4.猶渺茫。沒有把握。○[宋][蘇軾]《再乞發運司應副浙西米狀》:“目睹積水未退,下田因已沒於深水,今歲必恐無望,而中上田亦自渺漫。”

渺慮(渺虑),◆深思細想。○《花月痕》第八回:“﹝[荷生]﹞一路上凝神渺慮,細細追摹,不知不覺已走到後面閣上第三層扶梯了。”○[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鈔>序》:“然而澄思渺慮,順事婉陳,雖處危急煩憂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非若他人尚氣憤張,意態如介胄之色者。”

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談。○[秦牧]《<長河浪花集>序》:“但是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較起來,特別是和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先進人物比較起來,卻又完全顯得渺不足道了。”○[沙汀]《老煙的故事》:“在這大時代裏,生與死的意義固然都很重大,然而,對於一個生活在空隙當中的人,卻又是多麼的渺不足道呵!”[宋之的]《草地頌歌》:“二十年,在人類歷史上說,是多麼渺不足道的數字啊。”

綿渺(绵渺),◆1.亦作“綿淼”。水面遙遠廣闊貌。○[清][黃景仁]《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詩:“紅樹千行雁一聲,兩岸秋山入綿渺。”○[清][江炳炎]《買陂塘》詞:“想伊人、溯洄綿渺,夢魂頻遶江涘。”○[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追悼》:“濃煙如墨湧層霄,倚危欄海綿淼。”◆2.亦作“綿眇”。深遠奧妙。○[清][戴名世]《<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薀藉。”○[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明]社既墟,遺民佚士,睠懷故都,或發綿渺之文,或效軼蕩之體,咸有可觀。”○[繆荃孫]《<宋元詞四十家>序》:“[碧山]之綿眇,[梅溪]之軼麗。”

茫渺,◆猶渺茫。迷濛廣闊。○[三國][魏][阮籍]《清思賦》:“聲飂飂以洋洋,若登[崑崙]而臨[西海],超遙茫渺,不能究其所在。”○《明史?王宗沐傳》:“夫東南之海,天下眾水之委也,茫渺無山,趨避靡所。”

曠渺(旷渺),◆遼闊渺茫。○[宋][梅堯臣]《阻風宿大信口》詩:“是時昴畢中,曠渺天地虛。”○[郭沫若]《星空?海上》:“曠渺無際的光波!曠渺無際的海洋!大海平鋪,大船直往。”

幻渺,◆猶幻杳。○[清][魏源]《聖武記》卷十二:“謂[成吉思]與[元大祖]同名,為[唐]以前已有回教之證,幻渺鑿空,莫可究詰。”

宏渺,◆謂胸懷博大。○[梁啟超]《歐洲地理大勢論》:“[斯拉夫]民族居[歐洲]之東北部,而[俄羅斯]人實其代表也。其所宅者,茫漠無涘之平原也。故其性質,沈毅而深遠,宏渺而不可測。”

浩渺,◆1.水面曠遠。○[唐][許渾]《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詩:“愁泛[楚]江吟浩渺,憶歸[吳]岫夢嵯峨。”○[宋][陸游]《入蜀記》卷三:“[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搖兀掀舞,纔如一葉。”○《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登了[岳陽樓],望着[洞庭]浩渺,巨浪拍天。”○[林建征]《鶯歌海》:“通過水晶般明凈的空氣,可以看見青綠的野草染上明燦燦的陽光,蕩漾着浩渺的清波。”◆2.廣大遼闊;宏大。○[唐][李益]《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詩:“浩渺風來遠,虛明鳥去遲。”○[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夏侯審》:“初於[華山]下多買田園為別墅,山木幽閟,雲煙浩渺。”○[清][惲敬]《<楞伽經>續書後》:“其義宏深浩渺,細極無際,大含無涯。”○[劉白羽]《石油英雄之歌》:“這茫茫的風雨啊,好像告訴我宇宙是何等浩渺無涯呀。”

澄思渺慮(澄思渺虑),◆深思遠慮。○[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抄序》:“然而澄思渺慮,順事婉陳,雖處危急煩擾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於吾想望中。然後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奧渺(奥渺),◆謂深奧微妙。○[明][方孝孺]《棠溪書舍記》:“古之為學者可見矣,其幽深奧渺者雖不可以言傳,未有道不足以周萬里,才不足以用天下,而可為聖賢者也。”○[清][尤侗]《<堅瓠秘集>序》:“夫天地間瑰異之觀,古今來奧渺之跡,無不散見之於書。”○[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雕菰樓叢書》:“[趙氏]所詮性理,本皆平實,無一奧渺窈繞語,[焦氏]尤一空理障。”

渺莽,◆1.煙波遼闊無際貌。○[南朝][宋][鮑照]《望水》詩:“[河伯]自矜大,[海若]沉渺莽。”○[五代][張泌]《河傳》詞:“渺莽雲水,惆悵暮帆,去程迢遞。”○[宋][葉適]《北村記》:“而來鷗去鳥,風帆浪楫,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窮。”○[清][譚嗣同]《仁學》二一:“引稽天之澤,蘇渺莽之原。”◆2.模糊不清楚貌。○[宋][王安石]《夢黃吉甫》詩:“歲晚洲渚淨,水消煙渺莽。”○[宋][蘇軾]《和陶歸園田居》之二:“春江有佳句,我醉墮渺莽。”○[明][袁宏道]《登定州開元寺塔》詩之二:“我醉中山酒,興衰渺莽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