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翻一翻《东周列国志》、《世说新语》、《三国演义》这些书,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些人名很有意思。今天就盘点一下,这些有趣的古人人名

鸡蛋、鸡翅、基友、鸡黑臀……

要说最任性的,还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一部《东周列国志》,单说人名,就能当笑话看。

尤其是姬姓,这个姓是old money,妥妥的贵族,但是他们取得的名字,却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姬昌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因为有《封神榜》大家都非常熟悉。姬发的弟弟,就是传说会解梦的那个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也是他。周公是尊称,他的本名叫姬旦。听上去就很好吃,当然那年头真正的鸡蛋应该被称为“鸡子”“鸡卵”,所以在当时姬旦应该没有歧义。

到了东周,他们姬姓家族开枝散叶,当时一百多个诸侯国有一半多姓姬。那名字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比如,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名叫姬赤,这名字看字没啥问题,但听上去就与一盘菜,就差一瓶可乐。

郑国的国君,也姓姬,他们的第一任国君郑桓公,名叫姬友,不知道他不是有很多好基友。不过姬赤、姬友的标准称呼,应该是卫赤,郑友,因为他们都是男子应该称氏,不称姓。

不过,他们郑国也着实不太会取名字,郑桓公郑友的孙子,因为出生的时候不是顺产,干脆就取名寤生。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因为难产他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他,留下很多典故。郑难产,很有名,我们课本里学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伯,就是他。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不过历史上叫难产的,不仅仅郑伯自己。到了唐朝,高句丽名将渊盖苏文的三儿子,就叫泉男产。不过人家是男女的男,听上去像是男人生的。

渊盖苏文的名字,也很有特点,他本来叫渊盖苏文(或者渊盖金),是高句丽国末期极具争议的铁腕军事独裁者。《新唐书》为避唐高祖李渊名讳,记为“泉盖苏文”,他的儿子也就跟着姓了“泉”。

回到春秋时期,郑国就够不会取名了,但要说最不会取名的,晋国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晋国鼎鼎大名的晋文公,名叫重耳,这个名字可是难倒了千年来的各路史学家。关于这个名字的解释,什么都有,甚至有人认为重耳嘛,可能晋文公生下来四个耳朵。但重耳好歹还是能听的。

晋文公的继承人,晋成公的名字,可就搞笑了。他叫黑臀,对,就是黑屁股的意思。他们家也是姬姓,不过是晋氏。如果非要叫晋成公鸡黑臀,也不是不可以。

等到黑臀给自己儿子取名的时候,也实在是不敢恭维。晋成公的接班人晋景公nòu),獳的意思是发怒的狗。自己叫黑臀,给儿子取名叫野狗,晋成公是打击报复呢?还是文化有限呢?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的诸侯王们,名字不少都很随意。一代霸主齐桓公,名字叫姜小白,不知道他爱不爱喝酒。鲁国鲁成公,因为胳膊上有黑痣,所以叫黑肱(黑胳膊)。周桓公因为肩膀上有黑痣,就叫黑肩。

不过黑肱、黑肩,都比黑臀强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取名字好了很多,但依然有一些搞笑的存在。

《世说新语》里的奇怪名字

习凿齿,这个人名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怀疑他是个复姓,后来发现我想多了,人家就姓习。至于凿齿,可能是《山海经》中的野人;也可能是古代的一种独特习俗,总之这个名字确实是很奇怪。

习凿齿虽然名字怪了点,他的成就可不小,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过很多次。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氏,是当时的博学鸿儒,著名史学家,写了《汉晋春秋》。一改陈寿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的史观,习凿齿以蜀汉为正统接续西晋。这事影响很大,到了宋代,朱熹挑起了魏蜀谁为正统的讨论。最终影响了《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习凿齿不是复姓,胡毋彦国可是复姓,这个名字看上去像是两个人,其实他是复姓胡毋,名辅之,字彦国,泰山郡奉高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人。还是我的泰安老乡,他为人放荡不羁,最大的爱好是清谈和裸奔,很有意思。

要说《世说新语》里最搞笑的名字,应该是王苟子

王苟子的本名叫王修,是王羲之的好朋友,他字敬仁,小字苟子,是个天才。十三岁就写出了天下赞颂的文章,可惜二十四岁就死了。

《三国演义》断句失误诞生的人名

我们再来看看《三国演义》里那些好玩的人名。

《三国演义》号称是七分真三分假,里面大部分的人名都是可考的,所以相对来说好很多。

但有两个谐音很有意思的将军,一个是吕布手下的郝萌(好萌),一个是刘表手下的宋忠(送终)。

还有两个更有意思的,则是因为断句失误认为造成的。

一个叫杨大将。是袁术的手下,曾献计攻打刘备。《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写到,袁术的长史名叫“杨大将” 。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其实,这个姓名是错的,正确的姓名应该是“杨弘”。《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的记载:

(袁)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孙)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

这里写得很清楚:袁术的长史名叫杨弘。

因为古人著书没有标点,罗贯中收集史料时,把“ 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句中的“弘”字看漏掉,读成“长史杨大将、张勋等……”就为这一字之差,“杨弘”糊里糊涂地变成了“杨大将”

另一个叫乌桓触的也是同样的错法。

袁绍死后,他的继承人们相互攻击。袁熙袁尚跑到乌桓去求援,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幽州刺史乌桓触的人。

可当时幽州刺史明明是袁熙本人,怎么又突然说乌桓触是幽州刺史?

而且除了这一段,这个“乌桓触”在全书中再也不见踪影,又是什么原因呢?《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这件事是这样说的:

“尚、熙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桓。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

这段就是说曹操攻下冀州之后,派降将焦触、张南进攻袁熙的幽州,袁熙兄弟跑到乌桓,焦触自封幽州刺史,带领幽州大小官员投降曹操。“奔辽西乌桓。触自号幽州刺史”中“触”就是“焦触”,古代没有标点,很容易读错。

《三国演义》中误把史籍“…乌桓。触…”三字连读,成了人名,无意中增添了一个并不必要的小说人物。

发现这些边边角角的小错误,就好像是读书中彩蛋,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缜密,理解更到位。这才是阅读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同样在三国时期,曹爽手下还真有一个名字好玩的家将,叫尹大目。大目就是大眼的意思,他在《三国演义》第107回才登场,原文也没说他眼睛多大。而在北魏,还有一个名将,跟尹大目名字差不多,叫杨大眼

这个杨大眼是仇池首领杨难当的孙子,因为母亲不是正妻,所以杨大眼在家族中很不受重视。他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只是因为眼睛很大,所以就被叫做杨大眼。

两个大眼都算是猛将,但我更好奇的是,他俩谁眼睛更大。

名字中的小动物

除了上面那些可爱的名字,还有很多带小动物的古人名字,也很有趣。

猪狗羊是最常出现在人名中的字了。

汉武帝原本叫“刘彘”,彘就是猪的意思,后来当了太子之后才改名为刘彻的;

唐末五代地方藩镇割据,其中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两个孙子,分别叫做刘大猪、刘小猪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的儿子叫刘三猪,他应该跟前面的大猪和小猪,没有关系。

唐僖宗时期,他身边有一个伶优叫做石野猪。野猪是个好人,他曾经劝诫过贪玩的皇帝。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当时,面对烂透了的政局,唐僖宗将他的聪明才智全用到了玩乐上。他玩的功夫,超过了所有前辈君主,他好骑射、剑槊、算术,尤其精通音律、赌博,还热衷于斗鸡、斗鹅。

他最喜欢的是打毬,毬艺高超让他很自负,他对石野猪说:“朕若去考击毬进士,定然为状元。”石野猪反唇相讥道:“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时主科举考试的是礼部侍郎),恐怕陛下不免被黜放。”史书上,没有记载野猪最后的结局,搞不好是被唐僖宗杀了。

灭唐,建立后梁的人叫朱温。虽然名字里没有猪,但是听着很像一种病(猪瘟)。

如果上面这些名字里的猪,还勉强能接受,那金朝时期的这位就实在是过分了。

金朝权臣纥石烈胡沙虎之子叫纥石烈猪粪

说完猪,再看狗。

叫狗的很多,东汉时期外戚、权臣梁冀之子叫梁胡狗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小名庾狗

叫狗的人里最能打的,还得说是南齐名将张狗儿

最后说说羊,羊在汉语里不算是不好的词。一般在姓名里,也是姓中居多。

比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羊舌赤。不过羊舌赤不姓羊,他是复姓羊舌。羊姓的代表则是我们泰安的老乡,泰山羊氏。

这是一个绵延千年的大家族,最有名的人应该就是西晋太傅羊祜

典故取名,典故取名公司?

不过也不是没人在名里用羊。金朝名将开国功臣完颜兀术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跟岳飞打仗那个人。在评书《说岳全传》里,他叫金兀术。他的孙子,叫完颜羊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金兀术爱吃这口。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名字值得一提。一个是刘邦的老婆吕后,她本名吕雉,雉是野鸡的意思,这个名字也不咋好听。

另一个是金朝名将——郭蛤蟆

他家世代都是神射手。金宣宗时,郭蛤蟆从军,后来屡立战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

金亡后三年,郭虾蟆仍旧困守孤城,战到了最后一刻,自焚而死,时年45岁。

到现在,还有郭蛤蟆城留存。

名字,只是人的代号而已,一个好听的名字固然可以让人添彩,可能让历史记住,绝非是因为好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