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续文———

第六句(第十词字) 之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镇墓兽底座玺书铭文有“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之句。

01 字源字形演化

1、读音:zhī,第一声

2、字源字形演化:之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之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表示向外迈出的脚的符号,一为表示出发的地方的“一”字,合在一起表示从这个地方去别的地方。

“之”字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足”,下面一横表示地面,或者说是出发的地方,整个字形是一幅脚离开地面的示意图,这当然就是一个动词了。“之”的本义是“往”,由这个行动的主体——人,又引申产生了“这个人”的含义。后来其词义不断引申,又虚化为助词、副词、介词、连词等。从“之”字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如果说起甲骨文字形还是一副画的话,到金文则线条化,到小篆则整齐化,隶变有了较大变化,到楷书后则进一步规范化,并成为如今常用的字形。

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1)“之”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2)金文字形是:

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3)小篆字形是:

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4)其隶书字形是:

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02 现代语境(古今文字表层意义、本义)

现代之字,主要为结构助词,与“的”同义。常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或领属等偏正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史记?魏世家第十四》云:“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淮南子?览冥训》云:“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03 铭文今文经解义(引申义、隐含义、宗教、殉葬意义等)

1、古代“之”:往、到。

《说文解字》云:“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云:“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罗振玉以为甲骨文从止从一,表示足向外有所往。初不象草木。

2、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积淀

(1)西汉土德五字印制

在古代秦汉及以前时期,符印文字讲求纵横字数相等对等或对称,以配合其形制、美感、艺术性要求。当官制机构名称出现不等分的奇数,就在“印”字前加一“之”字,以构成偶数或等分的奇数。

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根据阴阳五行推算,认为汉为土德,土之数为五,故颁布“土德五字印制”,即印文不足五字者,加“之、印、章”,使之成为五字印。例如“蒙阴宰之印”、“安平侯印章”、“校尉之印章”。

《史记.孝武本纪》云:“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为太初元年。”《集解》张晏曰:“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为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

《汉书.武帝纪》云:“太初二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

(2)之:一只脚的传奇故事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有一天,在众臣簇拥之下,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一看,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大字,赵匡胤不觉眉头一皱,问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

赵普慌忙解释:“这是把‘之’字作为语气助词用的。”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这是“之乎者也”这个成语的由来。作为文言文里普普通通常用的语气助词,后来竟然成了嘲笑人的代名词,甚至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3、政斗镇墓兽铭文史实意义:对称性特征

在张中(忠)政斗符策玺书诔铭镇墓兽中亦有明显体现。

之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之字的寓意和含义)

(1)12个符策玺书摹印文: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其中就包括一个“之”字,排列成纵横3*4字对称;

(2)左右铭文对称,且36字铭文分别按纵横4*9字对称

(3)后狮形兽面神徽符葆对称,并20个线条图式分别左右对称;

(4)八个小狮头四面八方对称。

上集回顾: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训诂/古义释“国”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