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开头的四字成语接龙(组字头的四字成语)


“演小姑子的,演姐姐的,演姐夫的……没空一一品评了,那个表演层次的丰富,内心把握的精准,简直出神入话了。”

“出神入话”应写成“出神入化”。

“出神入化”是个成语。神,指神妙的境地;化,指化境,即一种极高的境界。“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等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上述引文想要表达的,是《父母爱情》这部剧中的演员演技高超,能把剧中人物的精神、性格、心态准确地展现给观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信服。

以“出神入化”来称赞他们的演技,是非常合适的。

“绸面镜子、古风扇子以及红豆手链,韩国游客放下那个,又拿起这个,爱不释手……精致小物换成了一张张韩币,摊主韩宇飞笑魇如花。”

“笑魇如花”错了,应是“笑靥如花”。

靥,读yè,义为面颊上的小圆窝,俗称酒窝。“笑靥”既可指酒窝,如郁达夫《沉沦》:“笑起来的时候,面上有两颗笑靥。”也可用来泛称笑脸、笑容,如巴金《秋》:“芸也常常保持着她的笑靥。”

生活中,我们常用“笑靥如花”形容人的笑脸像花一样美丽灿烂。

魇,读yǎn,本义为梦中惊骇、恶梦,引申有迷梦、迷惑、妖邪等义。汉语中没有“笑魇”的说法。

将“靥”误作“魇”,应是形近致误。

“‘现代修正主义者’为郭小川鸣冤叫屈的消息传入国内,郭就坐不住了,慌恐中急蹴了一篇文章——《不值一驳》,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里的“急蹴”一词应改为“急就”。

就”有很多义项,可以表达成功、完成之义。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老残已在纸上如说写就。”所谓“急就”便是速成、仓促而成的意思。叶圣陶《某城纪事》:“仲篪说完他的急就的计划,结句说:我们至亲,一定可以帮忙吧?”上述文章中说郭小川因慌恐而立刻写了篇文章,正可谓“急就”。

蹴,读cù,从足就声,义为踩、踢、追逐。文章是“急蹴”不出来的。

“女人麻利地舞动着双臂,用特制的钗子红薯叶从开水里捞起,稍微沥下水后,丢进旁边的缸里,动作娴熟而有节奏。”

钗子”应为“叉子”。

钗子是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而成。一般用它来绾住头发,也有人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用钗子从开水中捞红薯叶,不但难以捞出,还容易把人烫伤。况且,现今女性一般也不用钗子了,更无人“特制”钗子去从开水里捞东西。而叉子是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齿,另一端有或长或短的便于手握之柄的器具。用来从开水中捞红薯叶的该是“叉子”,“特制”的应当更好用。

“合浦环珠,时弊清除为国本”。

这里“环珠”写错了,应是“还珠”。

合浦还珠”的典故源自东汉孟尝的事迹。《后汉书·循吏传·孟尝》中记载:合浦原来盛产蚌珠,当地百姓以采珠为生,因原来的官吏趁机贪索,使得珠民大肆捕捞,导致蚌珠产量越来越少,人们误以为珠蚌迁往了他地。孟尝任合浦太守后,改革前弊,蚌珠生产又恢复了正常,人们以为珠蚌又从他地回来了。后来用“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复归。亦作“合浦珠还”“还珠合浦”等。

如元代王举之《送友赴都》:“千里携书,赋温润荆山进玉,吐宫商合浦还珠。”

将“还”误作“环”,应是音同形近致误。

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楹,出郭登高。

这“携楹”应是“携榼”之误。

,读作kē,是古代盛酒或者贮水的器具,泛指盒类容器。《左传·成公十六年》:“使行人执榼承饮。”榼与壶,都是可以盛酒水的器具,古人重阳登高确有“提壶携榼”的习惯。

楹,读作yíng,指厅堂的前柱,也泛指柱子。

重阳登高干吗要“携楹”呢?

“眼下只好把研究生毕业后第一次返回母校的议论拿出来,供诸位拜读和批评。”

能说“供诸位拜读”吗?当然不能。

拜,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下跪,低头与腰平,两手至地,后用为行礼的通称。用作敬辞,用在自己的动作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拜托、拜读等。“拜读”指自己阅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含有对他人的尊敬之情。冰心《晚晴集·悼郭老》:“我在二十年代,就拜读过郭老的新诗。”

将自己在某个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成文,而让他人“拜读”,这显然不明“拜读”的意思和用法。

“主体汉字的下方特别提示学生要掌握汉字肩架结构的特点……”

这里的“肩架”应为“间架”。

间架,本指房屋的结构形式,常用来比喻文章、方案等的结构、布局。后也借指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

在摄像器材中,有种和摄像机组合在一起后可用肩驮起的支架,被称作“肩架”。

“王久辛的抒情长诗不但在思想上追求神思高远,含蕴丰瞻,而且呼应这种思想上的裂变……”

这里“丰瞻”错了,改用“丰赡”才对。

赡,音shàn,本义为供给、供养,后又有充足、足够之义。丰赡,即丰富、充足。上述文章中称赞王久辛的抒情长诗在思想上追求高境界,内涵丰富,称其“含蕴丰赡”恰如其分。

瞻,音zhān,义为看、望,后引申有尊仰、敬视的意思。“瞻”与丰富、充足无关。误“赡”为“瞻”,应是形似致误。

“这时却离鸾别凤,劳雁分飞了。”

文中的“劳雁分飞”错了,正确的应是“劳燕分飞”。

成语“劳燕分飞”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伯劳是一种鸟,是伯劳属鸟的通称,亦作“博劳”,喙强而锐利,食大型昆虫以及蛙、蜥蜴或小型鸟兽等。诗句的原义是伯劳鸟向东飞,燕向西飞。后以“劳燕分飞”比喻别离,多指夫妻。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九:“兄弟姊妹呢,有的在南,有的在北,劳燕分飞,寄人篱下。”

按成语出典的原文,应该是“燕”而非“雁”。且中国常见的伯劳和雁的体形差异很大:中国常见的棕背伯劳体长约28厘米,而中国常见的鸿雁雄鸟体长达82厘米。伯劳与雁分飞?恐怕有些不相称。燕体形较小,常见的家燕体长在18厘米左右,且与伯劳同属于雀形目,伯劳与燕一同列举才合适。

“学生通过对块状结构的议论文学习,建起了议论文的阅读图示。”

其中的“图示”应为“图式”。

图式,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脑中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脑中的知识经验网络会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新的网络。而图示,指利用图形标示或显示,如火灾自救法图示。

不难看出,上述文章表述的并不是用“图”把议论文的结构展示出来,而是指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与议论文阅读有关的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在头脑中构建起了新的认知“图式”。

“入境居留关系(入境时间、护照号码、护照发行时间、居留资格……)”。

护照是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出国执行任务、旅行或在国外居住的本国公民的证件,以证明其国籍和身份。与护照对应的相关动词应是“签发”,有签发日期、签发地点、签发机关等项。

公民出入国境时,要办理“签证”,这是国家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据此可知,护照中记载着签发日期、签证日期。

“发行”读作fāxíng时,原有启程、出发的意思,后表示发出新印制的货币、债券或新上市的书报、邮票、电影等。读作fāháng时,旧指把货物发交“行”家,即过去买卖商货的媒介处,现指批发。护照既不能流通传布,更不准销售批发,理所当然不是“发行”的。

“严明纪律是打赢疫情狙击战的关键。”

所谓“狙击”,指的是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如果防疫战是“狙击战”,那么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就都是狙击手了。此说显然荒唐,医护人员何曾用出其不意的偷袭方式去防疫呢?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防疫是一场防御的战斗,这次全国人民都参与的其实是“阻击战”。

“阻”,即阻止、阻挡,“阻击”就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

一起编校(公众号)与你同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