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汉代流行博山炉,墓葬出土极多,学者多以为是表现仙山。但什么叫仙山,博山为什么叫博山,多未之考。今试为说之。

仙山

西周铜器有山纹。山在中国艺术中很重要。

博山炉是一种以山为盖的薰炉,学者多以为是表现仙山。仙山是方士求仙访药的山。蓬莱、昆仑,一东一西,代表仙山的两极,但博山炉未必是表现蓬莱、昆仑。

求仙什么时候才出现?现在还不好讲。但战国晚期,特别是秦汉以来,这类活动越来越流行。

“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什么是“仙”?“仙”是人,既不是神,也不是鬼,确切讲是超人。仙是方士所求,与方士是共生现象。秦汉方士看重的是药。他们靠服药,身轻生羽,拔地飞升,完成从人到仙的转变。

《说文解字·人部》:“僊,长生僊去。”僊字的含义与迁字有关。迁是变化,犹所谓升华。马王堆帛书《天下之道谈》:“歱以玉闭,可以一迁。”整理者认为,与僊有关。

《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仙字可能后起,从山属声旁转换,未必与入山有关。

仙分天仙和地仙。天仙住在天上,冷冷清清,像嫦娥那样,好寂寞。有个流寓美国的中国人说,他在美国的实际感受是,“我得到了天空,却失去了土地”。

《彭祖经》讲彭祖、殷王问对。彭祖为什么劝殷王学地仙,就是因为殷王吃喝玩乐享受惯了,恐怕受不了天上的寂寞。他说,你还是住在地上,不弃人间欢乐吧。

李白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方士入山是为了寻仙访药,他们出入的山不一定远在天边。眼前的山也许更重要。

薄山

秦有薄山。薄山是什么山?长期以来,令人困惑。古书有两薄山,一是陕西薄山,一是山西薄山。陕西薄山是秦岭山脉中段,山西薄山是中条山首阳山,明明是两座山,古人常常混为一谈。

陕西薄山,见《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把秦时的天下名山分为两系。东系“自殽以东,名山五”,即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山。西系“自华以西,名山七”,即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原文“太室”下有“太室,嵩高也”,“薄山”下有“薄山者,衰山也”,“渎山”下有“渎山,蜀之汶山”等语,是阑入正文的注文。衰山是襄山之误,岳山是垂山之误,汶山即岷山。

山西薄山,即山西永济的首阳山。首阳山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山下而出名。今地同名之山有三:一是山西首阳山(在永济),海拔400米;二是河南首阳山(在偃师),海拔359.1米;三是陕西首阳山(在西安市鄠邑区),主峰海拔 2719.8米。这三座首阳山,永济首阳山最早也最有名。古书提到的“首阳山”主要指永济的首阳山。当地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传说(《史记·封禅书》),汉武帝曾作首山宫于此。首阳山有各种异名,如:

太平御览》卷四五引《隋图经》:“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九名,谓历山、首山、薄山、襄山、甘枣山渠猪山、独头山、陑山等名。又汤伐桀,升自陑之所。”

《史记·封禅书》正义引《括地志》:“薄山亦名衰山,一名寸棘山,一名渠山,一名雷首山,一名独头山,一名首阳山,一名吴山,一名条山,在陕州芮县城北十里。”

过去,人们往往把这两座薄山混为一谈,以为华山以西的薄山就是永济薄山。如唐张守节就是用《括地志》的永济薄山来解释司马迁讲的薄山。但他也明白,永济薄山不在华山以西,所以说,“此山西起雷山,东至吴(虞)阪,凡十名,以州县分之,多在蒲州。今史文云‘自华以西’,未详也。”

案永济薄山,薄与蒲通(如蒲姑亦作薄姑),其实是蒲山。其名当与山在永济有关。今永济即汉蒲阪县。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图一 陕西境内的南山和北山

司马迁所说华以西七山,以渭河分南北,华山、薄山、垂山是南三山,岐山、吴山、鸿冢是北三山,皆在陕西境内(图一)。岷山是例外,在甘南与四川交界处。

上述南三山是秦岭山脉。华山是秦岭东段,包括太华山(在华阴县)、少华山(在西安市华州区)。蓝田南山在其西。薄山即《诗》《书》之终南山,更在蓝田南山西。终南山也叫中南山,是秦岭中段。这段以西,还有宝鸡南山(汉陈仓山)。汉终南山是今太白山,不是今西安南的终南山(主峰在西安市长安区),今西安南的终南山是唐终南山。王维说的“太乙近天都”就是讲唐终南山。

薄山、垂山皆在汉武功县境。《汉书·地理志上》:“武功: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垂山,古文以为惇物。有垂山、斜水、(淮)〔褒〕水祠”。“太壹山”即太一山或太乙山,相当司马迁说的薄山。太一是终极,是中心。汉武帝《太一歌》呼“太一”为“西极”。《史记集解》引徐广说:“武功县有大壶山,又名岳山。”“大壶山”是“大壹山”之误,“岳山”是“垂山”之误。“古文”指古文本《尚书·禹贡》。《禹贡》,薄山叫终南,垂山叫惇物。薄山,后世叫太白山(主峰在太白县)。垂山,后世叫武功山(主峰在太白县),今称鳌山,也叫西太白。“垂山”有垂山祠,可见“岳山”应作垂山。

太白山如何取名,有多种可能。一种可能,合太壹、薄山为一词,当缩写,薄读迫,古书常用为迫,《水经注·渭水中》引三秦民谣:“武功太白,去天三百。”盖极言其高,迫近云天。一种可能,薄读白,以薄山为太白,垂山为少白,如华山分太华、少华。太白主峰(今名拔仙台)海拔3771.2米,鳌山主峰海拔3475.9米,为秦岭第一、第二高峰,除九月,终年积雪,在卫星地图可见,作白色的一段就是这两座山。

上述北三山,岐山在扶风、岐山二县,山南是岐周所在,其名得自箭括岭,海拔1600米;吴山、鸿冢在岐山以西,是秦所在。吴山在宝鸡,东邻汧水,也叫汧山,其山五峰,西峰高1841.9米;鸿冢在宝鸡市凤翔区,即雍山。雍山又称甕山,即血池遗址所在。山上有一道观,又称庙山。雍山在凤翔西北三十里的柳林镇沟南村,位于汧水东,吴山的对面,高1200米。

华以西七山的渎山是岷山山脉,在甘肃松潘县,位于秦岭西南。其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最高。江、淮、河、济,古称四渎。渎山是岷江之源,古人以为江水之源,故称渎山。

过去,我曾讨论过《封禅书》中的薄山、岳山。我说“岳山为吴山之一山”说误,后以岳山为垂山之误才是对的。我对薄山的考订亦误袭唐人旧说。今考陕西薄山,当属秦岭之一段,与永济薄山无关。

博山炉

汉以来,器服多以博山为饰。冠有通天冠,以金博山为颜(如《晋书·舆服志》);玉辂有金博山,缀以镜子(如《梁书·礼仪志》);簨虡(钟磬的架子)有金博山,垂流苏,以合采羽(如《隋书·音乐志》。

汉以来,古书经常提到博山炉,如:

1.[汉]刘向《西京杂记》上提到丁谖作“五层金博山香炉”。

2.[陈]徐陵玉台新咏》收《咏博山香炉诗》:“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3.[梁]萧統《铜博山香炉赋》:“吐圆舒于东岳,匿丹曦于西岭。”

4.[梁]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

5.[陈]傅縡《博山香炉赋》:“器象南山,香传西国。”

6.[北魏]《水经注·沔水中》引《荆州图副记》:“山形特秀,异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

上引《西京杂记》,旧题汉刘向撰,学者或疑晚出。但西汉确有这种形制的薰炉,出土实物很多,可以为证(图二,1)。薰炉,很早就有,如凤翔姚家岗宫殿遗址出土战国时期的铜薰炉(图三),但熏炉作博山形者,主要流行于西汉以来,西汉以后也一直有。这类博山炉,满城汉墓所出最典型,从器腹到器盖,重峦叠嶂,都是表现山。有人说,这是海浪不是山,恐怕不对,那是因为脑子里有预设,以为这种山一定是海上仙山。比如看细部,山间有树,有老虎(背上有典型的汉代虎纹)(图二,2),海浪中不可能有这类东西。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图二,1. 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墓出土五层铜薰炉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图二,2. 满城汉墓出土博山炉的细部:虎啸山林

上引《咏博山香炉诗》“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博山香炉赋》“器象南山,香传西国”,明确提到博山炉是模仿“南山”,并把焚香习俗当作西国所传(图四)。这里的“南山”当指陕西终南山,即《禹贡》终南山、《史记》薄山、后世的太白山。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图三 凤翔姚家岗宫殿遗址出土战国铜薰炉

上引《铜博山香炉赋》“吐圆舒于东岳,匿丹曦于西岭”,“东岳”与“西岭”互文,乃泛指东边的山,并非泰山。

上引《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首山即永济首阳山,永济首阳山也叫薄山。这是把陕西薄山与山西薄山混为一谈。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图四 伊朗波斯波利斯《觐见图》石刻中的两件薰炉

上述博山炉,无论模仿陕西薄山,还是山西薄山,都绝非南阳博山(西汉置博山侯国)或淄博博山。

博山炉是表现山还是云?学者有争论,没必要二选一。我理解,博山炉既表现山,也表现云,更准确地说,是表现“云出岫”。

《尔雅·释山》:“山有穴为岫。”岫是山洞,云气出焉。古人恒以云、岫连言并举,如汉杜笃《首阳山赋》“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于云中”,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越剧《红楼梦》有句唱词,大家更熟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博山炉,既有山,也有云,鸟兽、神怪出没其间。飞禽固可高翔云间,但走兽应该在地上走,炉盖上的山有气孔,香烟缭绕有如云出岫,两者并不矛盾。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岫字起名好吗(岫这个字叫什么)

图五,上:颐和园乐寿堂假山石“青芝岫”;下:“青芝岫”题刻,“青”字残,仅余最后一笔。

后世园林,叠石为假山,就是模仿这种山。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宋以来的时尚。如《宋史·姚坦传》说太宗时已有此风。宋徽宗从太湖、灵璧等地搜刮花石在汴京筑艮岳,大家更熟悉。其实,这还不算最早。唐穆宗时已有“假山”一词(《旧唐书·穆宗本纪》)。《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于建章宫北挖了个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很明显也是讲假山石

假山石是缩小的山,强调瘦、皱、透、漏,就是模仿“云出岫”,如颐和园的“青芝岫”就是著名的假山石(图五)。

原文作者为北大教授李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