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几个有违天道、人伦的例子,结果遇到逆境时,都命短早夭了。虽然还有别的很多,道理讲清了,也就不一一赘述了。今天我们来说几个顺应天道、安分守时的例子。
李纨:(第四回)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李纨的结局是母凭子贵,儿子贾兰乡试中举,以后定还能飞黄腾达,李纨则成为身披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
薛宝钗:出身四大家族的薛家。(第四回)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薛宝钗的为人我们前面详细说过,这里也不赘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解说贾宝玉“高魁贵子”,又说贾家“兰桂齐芳”,可见她的结局也和李纨一样,儿子飞黄腾达,母凭子贵。
史湘云:出身四大家族的史家。父母早亡,跟着叔叔婶婶过活,叔叔婶婶待她不好,在家整日以针黹为计,起早贪黑,很是辛苦。性格特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不拘小节。史湘云结局:虽然嫁了个好丈夫(第一百零六回)“家计倒不怎么着,只是姑爷长的很好,为人又和平。我们见过好几次,看来与这里宝二爷差不多,还听得说,才情学问都好的。”到(第一一八回)姑爷痨病死了,立志守寡。
贾探春:贾政庶出的女儿,但是为人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精明强干,见识高,品行好,有个性。最后的结局是远嫁他乡。当时车马慢,探个亲都要经年。很多时候远嫁了,一辈子都难以见到亲人了。就像林黛玉的母亲,出嫁后可能到死都没有回过娘家,所以当时的远嫁,也算骨肉分离的痛事。
贾元春:贾政嫡长女,以才德出众,选入皇宫。她算是享尽了福而死,只可惜寿命不算长,也没有留下后代。
以上几位算是封建礼教的典范,她们的人生也有各自的困境,结局也都不尽如人意,但由于她们为人处世能够坚持顺应天道和人伦,并没有恣意妄为,耗尽自己生命的能量,所以也不会有“自作孽不可活”的报应。诚然,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她们都可以选择其他的路,或改嫁,或自由择偶。我们不能阻止每个人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有规划,有憧憬,“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是人之本能吧。
但是:第一、不要有太多算计,须知“人算不如天算”,你只看着利益,却忽视了背后的风险。像彩云(贾环)、小红(先是宝玉,后贾芸)、龄官(贾蔷)等人,算计的成分就多了,她们不择人品,只看身份,钱财等,只想着后半生能有依靠。像这样的被辜负了还是轻的,没有横死或者落到《好了歌?解注》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的地步就是好的了。原来的旧社会就有一种局:那些龌龊下流的男人,把自己装扮成富家子弟,专门哄骗无知少女,既骗钱又骗身,最后给卖到烟花巷。我们新中国虽然对一切罪恶严厉打击,这种现象几乎绝迹,但是现在又翻出了新花样:高薪诱惑、杀猪盘、美容贷等,防不胜防,粘上了不死也得掉层皮。这古老的把戏为什么至今不会绝迹,皆因人的这些好逸恶劳、爱慕虚荣等弱点不曾去除。
第二、从封建礼教方面讲,就是不要露情,更不要落实到确切的人身上,这样扰乱社会秩序,有伤风化。当贾母知道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私情后说过“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儿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若是她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因回到房中,又叫袭人来问。袭人仍将前日回王夫人的话并方才黛玉的光景述了一遍。贾母道:“我方才看她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再想想妙玉、智能、司琪等,在(第一二零回)士隐叹息道:“……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这也提醒我们现代人:虽然现在自由开放了,但在感情问题上我们也要把握好度,不要弄到悲叹“自古深情留不住”,那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说“表壮不如里壮”,李纨、宝钗等人有强大的精神操守,把金钱名利甚至儿女私情一概看淡,但是又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第一百零八回)史湘云婚后回门,和贾母评论家道突遭变故后各人的变化:贾母道:“……宝玉这孩子,头里很伶俐,很淘气,如今为着家里的事不好,把这孩子越发弄的话都没有了。倒是珠儿媳妇还好,她有的时侯是这么着,没的时侯她也是这么着,带着兰儿静静儿的过日子,倒难为她。”湘云道:“别人还不离,独有琏二嫂子,连模样儿都改了,说话也不伶俐了。”贾母道:“……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你宝姐姐生来是个大方的人。头里她家这样好,她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她家坏了事,她也是舒舒坦坦的。如今在我家里,宝玉待她好,她也是那样安顿;一时待她不好,不见她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你林姐姐,那是个最小性儿,又多心的,所以到底不长命。凤丫头也见过些事,很不该略见些风波就改了样子。她若这样没见识,也就是小器了。”贾母寥寥数语,可谓入木三分,道出了为人处世的根本。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让强者更加勇猛精进,把弱者淘汰出局。像黛玉那样小资情调的人,只是个会吟诵儿女私情、风花雪月的小诗人,她们的人生会因苦难和挫折戛然而止,单薄而短暂。而李纨,薛宝钗等人是生活中的文学巨匠,她们把人生活成了一部文学巨著:有面对苦难的含辛茹苦,面对挫折的生生不息,面对寂寞的贞静自守,最后是风雨过后见彩虹,严冬过后春满园。人生之路不就是这样吗?有贪图安逸躺平的,有留恋狂蜂浪蝶,野花野草误入歧途的,有不堪寂寞挫折半路而止的,这些人就算一时风光无两,最终也不过白来世上一遭。但是也有负重前行,矢志不渝的一帮人,人类的历史正是由这样的人传承写就的。行文至此,我耳边响起一句歌词: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他们正配这样的赞美。
咱们再多说一句“择偶”的问题: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雄性到了求偶的年龄,见到心仪的异性,正常情况下都会示好以至于献媚,这就免不了一定程度上的伪装甚至欺骗。自然界的雌性有她们的甄别方法,最简单常用的就是让雄性争斗,胜者为王。还有看你的巢穴建造得如何,捕猎技能如何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为日后“过日子”打算的。人类社会的道理也是一样,只是评判标准更加复杂多样,人类又更善于伪装,而年轻的女孩子们受限于经验、阅历的不足,更容易上当,那首《借我一双慧眼吧》唱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和不甘。
那么父母和孩子比起来,父母有过来人的经验,孩子有自己的感觉。父母考虑的方向着重于长远过日子,更理性清醒;孩子的感觉可能偏重于情欲,容易昏头。当然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年龄比古时候晚得多(古时候的结婚年龄是我们现在的初、高中阶段,属于我们现在的早恋范畴),知识阅历也比他们成熟的多(孩子们从小就上学,男女也没有被分别圈禁,比古时候见多识广),所以古时候倚重父母(懵懂的少年懂什么),现在偏重于孩子自己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当然最好还是父母子女深入沟通,综合考虑,遇到难题用天道、人伦这些正理去辩证,尽可能避免意外,以让我们的“终身大事”不负“终身所托”。
回归正题,我们再说说贾惜春和妙玉:贾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被贾母接到荣国府一块生活,她从小就缺少亲生父母、兄嫂的关爱,养成了一副冷心肠。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亲眼看着前面的三个姐姐以及他人如钗、黛等的结局,感觉一个女人在世俗中生活真是太难了(也难怪,放眼“红楼”中,有几个男人让人省心啊),于是逐渐立意出家。一生与古佛青灯为伴。妙玉出身官宦之家,因为从小身体有病,买了多少替身都不行,只好亲自出家。可见妙玉的出家是被迫的,但是这么多年的修行生活,并没有抹去她对红尘的留恋,见到宝玉便暗动春心,她没有红尘的命,却有红尘的心。这也算心口不一,不能安守本分,终于招致厄运。就像她打坐走火入魔后惜春想的:“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时,哪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空门对于惜春和妙玉二人,就像婚姻对于普通人一样,像一座围城。妙玉是“云空未必空”,惜春是“心远地自偏”,她们身份错位,人生错乱。结果妙玉遭受了红尘中的无常,惜春求得了佛门中的平安。
《红楼梦》里还有几个看起来很无辜的人:贾迎春、香菱和巧姐。她们三人既没有坏心,也没有害人的行为,相反人品都不错。但是结局不是遇人不淑,平白横死,就是凭空落难,差点万劫不复。我们只能说,大千世界,因果繁杂,一切也不可尽知,借用曹公的那句话来说吧:“欲知命短问前生”。
最后提一下秦可卿,现在的通行本虽未明说,但在她的断语和判词里面也明示了:她也是失德、失节在先。这个她也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也可能是天生的水性,但终归是败坏了人家的天伦、人伦,也毁灭了自己的前程、命运。既然曹公也有遮掩之意,我们也心照不宣吧。
至此《红楼梦》中包括金陵十二钗在内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女子,我们堪堪说完。掩卷而思,其实除了她们,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一样吗?哪个人走到自己现在的状况,不是自己一步步选择出来的呢?回想当初,恐怕大多数人都有遗憾吧:如果我当初好好学习……,如果我当初再坚持一下……,如果我当初选择了某人或者不选择某人……,如果我当初不听某人的鬼话或者听了某人的劝告……,每个人千差万别,如果详细列出来,恐怕一天都说不完的。每个人都可以有那么多可能性,每一种选择都可能面对着另外一副天地,可是我们偏偏选择了能让我们走到现在这个样子的路。其中的原因大家应该好好反思。
那么怎样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运,更好的提高自己选择的正确性呢?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能让人明理,开拓视野,提升格局,潜移默化地塑造你的性格。并且书中也有好多现成的例子供你思考、学习、借鉴。这样到了事上,就算不能“成竹在胸”,也有“前车之鉴”在警示你,只要我们把眼光放远,坚持按照天道、人伦做事,也不至于做出太离谱的选择,最后把自己送上绝路。
最后我们顺便解释一个小疑问:为什么这么优秀的金陵十二钗,结果都不太好呢?别人也有过得好的:(第一百十八回)王夫人说“邢姑娘是我们作媒的,配了你二大舅子,如今和和顺顺的过日子,不好么?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是丰衣足食的,很好。”还有李纨的妹妹李绮配给了甄宝玉,应该也不错。
最后的(第一二零回)贾雨村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敝族闺秀,如此之多,何元妃以下,算来结局俱属平常呢?”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再加上(第一回)那僧道也谈论过,“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还有(第五回)贾宝玉随警幻仙子在“太虚幻境”游玩:……惟见有几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你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
可见这十二钗书中设定的都是“风流冤孽”历劫,都归“薄命司”管理。可巧的都落入了正在走向败落的贾家。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能保的平安就不错了。而薛宝琴等说不定都是什么“厚命司”的吧,他们虽与贾家有关系,但归宿都不是贾家。可见个人的命运躲不开大局的影响,但在关键的安身立命之处,还得依靠你自身格局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诸君当勉力也!
此正是:
无欲为骨廉作魂 不慕虚华不求金
守正化的千百难 宁静致远祸不侵
请看下章,《红楼梦》中的男人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