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繁花似锦,内家拳法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练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拳勇之技始有“武当”、“少林”、“内家”、“外家”之说。
内家拳通常是指中国传统武术中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的统称。
一、太极拳概说
太极拳作为三大内家拳术之一,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主要传系为:张三峰传王宗岳、传张松溪、王宗岳传河南蒋发、发传河南怀庆陈家沟陈王廷、传陈长兴、传河北杨露禅,禅传凌山、万春、全佑及其子班侯、健侯,全佑传其子鉴泉、徒王茂斋。
太极门内功的根本在太极拳里,即用功方法,拳架学会后,只要学者持之以恒,坚持习练,自然滴水尺穿石,水到渠成,及至熟能生巧,久能通神,运动时稳沉,以定运行,似连非连,不丢不顶,玲珑好似九曲之珠,处处变化。
练太极的人很注重涵养,说是弱如处女,性体平静、自然,是太极拳的养性。太极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其身法对颈、背、腹、腰、肩、肘、腕、臀、腿、脚等有特殊要求。同时练好太极拳要弄清太极拳阴阳哲理,即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无极是气,太极是体,如果没有无极,也就无太极,无极的气离开太极就变为废气,太极没有无极之气来支援,那就变成废体,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如何练习太极拳,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把无极站桩功法(也叫无极态)练好。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基本功法。
气功学家云:人身之宝精气神,精是根本,气是动力,神是认识指南。也就是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明。炼精是先天之精,炼气是肾气,不是呼吸之气。站桩功法的引气路线,是按大周天功法进行的,是由任脉起,气沉丹田,经会阴、督脉、鹊桥,经吊裆、裹肾、提肛。气功学讲,这三关是铁壁,要做到尾闾、甲脊、玉枕一条直线,即收臀、含胸、颈直。不能前俯后仰,否则行气难通玄关,一些行气站桩要达100至200转。
其次要从套路入手,如24式简化太极拳,108式太极拳。
第三要弄懂周易阴阳练推手。周易的阴阳有八种符号,即坎、离、震、兑、乾、坤、艮、巽与太极拳的八种功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正好对应。
掤劲:用手粘,用小臂和肘攻击。
捋劲:用掤劲发而未至之间借对方之力。
挤劲:单手扶在被捋之小臂,坐腰胯而攻之。
按劲:坐腰双掌下按。
采劲:对方按手时全力复探。
挒劲:抢跨、坐腰、稍转借力挨挘走。
肘劲:松腰进肘攻击。
靠劲:用背攻胸背。
上述八法是按阴阳互合,借力打击的理念进行的。
第四要选择器械套路,诸如八十一式太极剑、太极十刀、太极十三枪和太极粘杆等。
第五还要弄懂一些歌诀,如十三势歌、周身大用歌、打手歌、推手歌、太极歌诀、十八在诀、十三字行功诀、阴阳诀、虚实诀等等理念。
二、形意拳概说
形意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也叫“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元合拳”、“六合拳”,至今一些地区仍称为“心意拳”。它要求“心意诚手中”、“腰体形干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所以称为“形意拳”。这种拳法象形取意,借鉴了很多动物的动作特长,故名“形意拳”。
根据现有史料,形意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山西浦川人姬隆丰 (有的拳谱记作姬隆凤、姬际可、姬龙凤,或记作姬龙姬凤二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进士王子诚在新署(拳论质疑序)中有如下论述:(武艺)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唯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为神。若太平之日,刀兵销术,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哉。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谓之六合。
古拳谱表明,初期的形意拳健身、技击二者并重,拳法内容比较简单。基本拳法为前八势、后八势。前者劲刚,后者劲柔。动作强调六合,五行和刚柔变化。基本要领概括为: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雷声。
自清乾隆年间,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代表人物有马学礼、戴龙邦、李洛能等。近百年来,形意拳有了更大发展,各地流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近代山西、河北交流频繁,内容接近。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鼍、鹰、熊)为主,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连环。器械练习有连环刀、三合刀、连环剑、连环枪、连环棍、三木刀、三木剑、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大枪、凤翅锐等等。
河南的基本拳法为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单练套路有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黏手)、龙虎斗、上中下四把、十形合一以及心意拳对练等。
近代形意拳代表人物有郭云深、李存义、张兆东、车毅斋、宋世荣、买壮图、宝显廷等。
1911年,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会。1914年,武士会教师郝思光东渡日本教拳,成为把形意拳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1918年,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提高了形意拳的影响。孙禄堂、尚云祥也为该拳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孙禄堂还创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 拳合一的理论,影响深远。
形意拳的特点朴实明快,严密紧凑,沉实稳健,协调整齐。身体要领为头要上顶、颈要竖直、肩要松、肘要坠、腕要塌、掌要撑、拳要紧、背要拔、胸要含、腰要塌、脊要正、臀要敛、肛要提、胯要松要缩、膝要扣要活、足要平要稳,习练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经常坚持,因人制宜,呼吸自然。
形意拳的攻防特点,在发展中积极创造了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攻防技术,这些不仅体现在体育锻炼之中,而且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击打技术也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在战略战术上,形意拳强调以下特点,即敢打必胜,勇往直前;收放快速,以我为主;七拳并用,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
三、八卦掌概说
八卦掌是我国传统武术中一个风格独特的拳种。八卦掌最迟在清代嘉庆年间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据史料得知,董海川是八卦掌的主要传播者。董海川是河北文安县朱家坞村人,生于公元1797年,卒于公元1882年,享年八十五岁。在其弟子中,程廷华、尹福、施继栋、梁振甫、张占魁、刘凤春、刘德宽、范志勇等人为代表,以弘扬传统武术和武德为己任,使八卦掌得以广为流传。
八卦掌是运用八卦图的原理作为基础理论,通过实践演化成的一种拳种。
八卦图是古代人民总结出来的朴素的辩证法,由九个基本图形(即:坎、离、震、兑、乾、坤、巽、艮)和阴阳鱼组成。其中,坎、离、震、兑、乾、坤、巽、艮分布在四正四隅八方,阴阳鱼居于中央。八个方向有不同的习练姿势和方法。从技击角度,八个方向如同八个阵地,各有打法。通过中心阴阳鱼将八个方向连接起来,练习者通过穿行众敌之间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八卦掌是以八卦为盘,九宫为法,以五行相生相走道理合八卦阴阳之道,寓九宫飞行之巧,藏天干地支之妙,按卦角、卦形、卦式练而成掌。出拳为阳,收拳为阴,手心向下为阴,向上为阳,动步为阳,静步为阴,退步为阴,进步为阳。手眼相随,身步相连,进退有法,出手成招。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八卦富有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三层道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化还虚。三层功夫,易骨、易筋、洗髓。三种练法,明劲、暗劲、化劲。同时,八卦掌还有三盘、三法、三式、三步形。
三盘,即上、中、下之盘,区分在于身体重心高低而定。
三法,即三种练习法,定式、活式、变式。目的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初练首先练定式,抻筋拔骨;其次练活式,增加四肢及躯干的灵活性和连贯性;再次练变式模拟实战功法。
所谓之三式,主要是单换掌、双换掌、顺式掌。
三步,即蹚趟泥步、鸡形步、鹤形步。
八卦掌的主要掌法为仰掌、俯掌、竖掌、抱掌、劈掌、撩掌、挑掌、旋掌八种。身法为:一顶、二扣、三圆、四真、五抱、六垂、七月、八挺。其特点是,八卦转掌走在先,前手外摆似拧绳,后手相随眼平看。步法摆扣图走圆,空胸溜臀足含空,屈膝踏泥在水中,摆扣走转似旋风。同时还有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打法。套路有定式八掌、老八掌、游身掌及刀、枪、剑、杆等。
中国教育服务网-会武堂
作者:张春青 罗长义
来源:武当杂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