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渐消失的肃州方言
肃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方豪族和少数民族轮番在此建立割据政权,称霸一方。每次中央政权收复河西,战争结束后,都要从内地“移民戍边”,屯垦士卒亦常留居,与西北各少数民族交流融合,所以方言土语极为复杂。
肃州方言声调只有三种。阴平调值为“44”,阳平和上声合并,读为降调“41”,去声读为低声调“13”,如“去”读为"qi13”。也有一声韵母不准,如"学生”读成“学森”,“诗人”读成“丝人,“喝水”读成“货水”。
以j、q、x起头的音节,韵母韵头为i或u的,声母读作g、k、h或z、c、s。如“街jie读作gang,街(改)门。腔qiang读作kang,羊腔(康)子。"咸xian读作han,咸(含)菜。又如溅jian读为zan,打了个溅(赞)水。睫jie读作za,眼睫(杂)毛。
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句末用“咔”。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补语“一下”或“啥一啥”,例如:“试咔”就是“试一下”或“试一试",“挪咔”就是“挪一下”或“挪一挪”。
又如句末“阿吧”可表示选择句。“你会写个信阿吧?就是“你会写信呢,还是不会?
“头”作动词词缀可构成相当于"的字结构”的名词词组,如听头、拿头、玩头、出头、说头、吃头、喝头、看头等。“打”或“开”和动词组合,可构成偏正词组,多用来做名首状语。如"过打马路了小心些”,意思是过马路的时候小心点;“走开了言传咔”,意思就是走的时候告诉一声。
还有一些口语结构,写在纸上让外地人不知所云,如轻视年轻人和小孩,会说“你这个碎子子子”或“你这个坏子子子”。茄子等植物种子会说成“茄子子子”“菜子子子”“菊花子子子”等。
肃州方言词汇中还有使用周边少数民族的词语,如把“头”叫“多罗”,龟多罗就是龟子儿。“祁连”是匈奴语“天”,祁连山即天山。戈壁也是蒙语译音,意思就是沙漠地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2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