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字五行属性到底属什么(吴字属性 五行)

眾豕(众豕),◆見“眾彘”。

魚豕(鱼豕),◆“魯魚亥豕”的略語。○[明][高啟]《贈墨翁沈蒙泉》詩:“一朝得此復何用,慚註魚豕箋蟲蝦。”○[清]林則徐《遣戍伊犁行次蘭州致姚春木王冬壽書》:“[揚州]有刊本,惜魚豕尚多,未識兩君曾見之否?”[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路史》:“今此本為[乾隆]元年[長源]後人所重刻,而魚豕彌甚,幾不可讀。”

野豕,◆野豬。○《禮記?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麋鹿為菹,野豕為軒。”○《北史?皮景和傳》:“[高祖]嘗令[景和]射一野豕,一箭而獲。”○[清][陸次云]《五溪雜詠》之二:“野豕能飛箭,江豚善拜風。”

獻豕(献豕),◆《後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後因以“獻豕”表示奉獻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稱奇。○[唐][黃滔]《謝試官啟》:“徒以獻豕辭[遼],齎花躬[魏]。稅駕而旋同飲鱉,操弧而果異麗龜。”○[唐][無名氏]《四靈賦》:“[遼東]獻豕,又何足數?[越裳]貢雉,失其所誇。”

吴豕,◆○《左传·定公四年》:“吴爲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于楚。”杜预注:“言吴貪害如蛇豕。”■后用以喻指贪暴的入侵者。○唐李百药《郢城怀古》诗:“長策挫吴豕,雄圖競周鹿。”

田豕,◆野豬。○《禮記?郊特牲》:“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天豕,◆星名。即奎宿。○《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唐][張守節]正義:“奎,天之府庫,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溝瀆。”

豕折,◆猶豚解。○《儀禮?有司徹》:“佐食設俎于豆東,羊臑,豕折,羊脊脅。祭肺一,膚一,魚一,腊臑。”○[鄭玄]注:“豕折,豕折骨也,不言所折,略之。”○[賈公彥]疏:“云豕折骨也者,謂不全體,就體骨中折之……不言所折骨名,是略之。”

豕魚(豕鱼),◆見“豕亥魚魯”。

豕心,◆豕貪食,因以比喻貪婪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實有豕心,貪惏無饜。”○[孔穎達]疏:“豕心,言其心似豬,貪而無恥也。”○[漢][劉向]《列女傳?晉羊叔姬》:“宕有豕心,忿戾毋期。”○[唐][皮日休]《相解》:“[叔魚]之虎目豕心,以賄死,是也。”○[宋][蘇軾]《思子臺賦》:“上曾不鑒予之無聊兮,實有豕心。”

豕誤(豕误),◆猶豕亥。○[清][朱彝尊]《風懷二百韻》:“問年愁豕誤,降日叶蛇祥。”

豕韋氏(豕韦氏),◆古部落名。○[彭]姓。為[商湯]所滅。故地在今[河南省][滑縣]。○《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在[商]為[豕韋氏]。”○[杜預]注:“[豕韋],國名,東郡[白馬縣]東南有[韋城]。”○《國語?晉語八》:“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韋昭]注:“[商]謂[武丁]之後為[豕韋氏]。”○[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及[殷]之衰也,[大彭氏][豕韋氏]復續其緒,所謂王道廢而霸業興者也。”○[清][陳夢雷]《解介士傳》:“性躁而多言,且自負其先世,以為在[豕韋氏]之上。”

豕韋(豕韦),◆1.指[豕韋氏]。○《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漢][韋孟]《諷諫》詩:“肅肅我祖,國自[豕韋]。”○[晉][陶潛]《命子》詩:“[御龍]勤[夏],[豕韋]翼[商]。”○[唐][杜甫]《重送劉十弟判官》詩:“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參見“豕韋氏”。2.星宿名。室宿的別名。○《左傳?昭公十一年》:“[景王]問於[萇弘]曰:‘今茲諸侯何實吉?何實凶?’對曰:‘[蔡]凶。此[蔡侯][般]弒其君之歲也。歲在豕韋,弗過此矣。’”[楊伯峻]注:“豕韋,《廣雅》云:‘營室謂之豕韋。’營室即二十八宿之室宿,有星二顆,即飛馬座α、β。”

豕屠,◆像殺豬般地隨意殘殺。○[清][唐甄]《潛書?賤奴》:“豕屠忠良,草刈善類,朝廷空矣。”

豕突狼奔,◆如野豬沖撞,似惡狼奔竄。比喻人之橫沖直撞。○[清][霅中人]《<中西紀事>後序》:“始焉,豕突狼奔,堅瑕避亂;繼乃鴟張狙詐,緩急相持。”○[吳醒漢]《武昌起義三日記》:“在[蛇山]各處隊伍齊放排槍,旗兵豕突狼奔,頃刻潰散。”○[葉劍英]《在敵後的兩年》:“雖然沒有像抗戰初期的勢若燎原,可是敵寇的豕突狼奔,並未稍歇。”

豕突,◆謂像野豬一樣奔突竄擾。○《後漢書?劉陶傳》:“今果已攻[河東],恐遂轉更豕突上京。”○《陳書?華皎傳》:“蟻聚[巴][湘],豕突[鄢][郢]。”○[宋][葉適]《贈李秀才蕭舒》詩:“忽值巡遊防豕突,也叨扈從識龍顏。”○[劉師陶]《夜泊》詩:“半壁河山傷豕突,片時泥爪類鴻征。”

豕首,◆1.豬頭。○《楚辭?大招》:“豕首縱目,被髮鬤只。”○[王逸]注:“豕,豬也;首,頭也……言西方有神,其狀豬頭,從目。”◆2.天名精的別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根、葉、果實均可入藥。○《周禮?地官?掌染草》“掌以春秋斂染草之物”[漢][鄭玄]注:“染草,茅蒐、橐蘆、豕首、紫茢之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天名精》:“天名精乃天蔓精之訛也。其氣如豕彘,故有豕首、彘顱之名。”

豕視(豕视),◆豬眼朦朧,黑白不明;下邪偷視。舊謂此為心術不正,貪而多欲的不仁之相。○《戰國策?齊策一》:“太子相不仁,過頤豕視。”○[吳師道]補正引[劉辰翁]曰:“‘豕視’,即相法所謂下邪偷視。”○《孔叢子?執節》:“聞諸[孫卿]云:‘其為人也,長目而豕視者,必體方而心圓。’每以其法相人,千百不失。”

豕食,◆謂豬吃食。比喻貪求。○[南朝][梁][何遜]《七召?治化》:“鄉無豕食之隸,野靡狼顧之民。”○[唐][獨孤及]《為江淮都統使奏破劉展兵捷書表》:“於是有豕食[淮][泗],鯨吞[荊][吳]之心。”

豕圈,◆豢養豬的房舍,有棚和欄。○[清][黃遵憲]《己亥雜詩》之七九:“左列牛宮右豕圈,冬烘開學鬧殘年。”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豕》:“﹝[青海]﹞[漢]人所居土舍,樹高柵為樓,下養牲畜,必有豕圈。”

豕零,◆藥草名。即豬苓。可治渴。

豕牢,◆1.廁所。○《國語?晉語四》:“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韋昭]注:“豕牢,廁也。”◆2.豬圈。○《後漢書?東夷傳?夫餘》:“王令置於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晉書?愍懷太子遹傳》:“嘗從帝觀豕牢,言於帝曰:‘豕甚肥,何不殺以享士,而使久費五穀。’”[清][黃遵憲]《逐客篇》:“又言諸婁羅,生性極齷齪,居同狗國穢,食等豕牢薄。”

豕腊,◆指乾豬肉。○《禮記?哀公問》:“備其鼎俎,設其豕腊,脩其宗廟。”

豕交,◆比喻不能以禮待人。○《孟子?盡心上》:“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趙岐]注:“人之交接,但食之而不愛,若養豕也;愛而不敬,若人畜禽獸,但愛而不能敬也。”○[明]徐渭《修拄杖首次前韻》:“屠門盛豕交,寧為愛而食。”

豕禍(豕祸),◆古代迷信,以為豬的怪異會給人帶來災禍,故名。○《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於《易?坎》為豕,豕大耳而不聰察,聽氣毀,故有豕禍也。一曰,寒歲豕多死,及為怪,亦是也。”○《宋書?五行志四》:“[吳][孫皓][寶鼎]元年,野豕入右大司馬[丁奉]營。此豕禍也。”○《清史稿?災异志一》:“《洪範》曰:‘水曰潤下。’水不潤下,則為咎徵。凡恒寒、恒陰、雪霜、冰雹、魚孽、蝗蝻、豕禍、龍蛇之孽……黑祥皆屬之於水。”

豕豪,◆豪豬有刺如箭。比喻傷人的暗箭,如流言蜚語。○[清][錢謙益]《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詩之二:“艱危閱盡想方袍,收拾殘生避豕豪。”

豕亥魚魯(豕亥鱼鲁),◆《呂氏春秋?察傳》載有“己亥”誤作“三豕”的故事。○[晉][葛洪]《抱朴子?遐覽》:“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後以“豕亥魚魯”謂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宋][宋咸]《注<孔叢子>序》:“然士大夫號藏書者,所得本皆豕亥魚魯,不堪其讀。”亦省作“豕魚”。

豕膏,◆豬油。○《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膏臊,豕膏也,以豕膏和之。”○《後漢書?東夷傳?挹婁》:“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禦風寒。”

豕腹,◆豬的腹部。比喻詩文中間部分的龐雜冗長。○[唐][韓愈][軒轅彌明]《石鼎聯句》:“龍頭縮菌蠢,豕腹漲彭亨。”○[元][吳萊]《方景賢宋景濂夜坐觀吳中雜詩遂及宣和博古圖為賦此》:“詩宗鶴膝蜂腰體,禮象龍頭豕腹圖。”○[清][周亮工]《哭許有介》詩:“蠅頭詰曲懷人札,豕腹彭亨傲客詩。”

豕負塗(豕负涂),◆謂豬匍伏道途泥淖中。○《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王弼]注:“以文明之極,而觀至穢之物,睽之甚也。豕失負塗,穢莫過焉。”後用“豕負塗”比喻污穢。○[宋][陸游]《讀呂舍人詩追次其韻》之五:“三沐復三熏,佩玉懷明珠;何至不自珍,欲效豕負塗。”

豕分蛇斷(豕分蛇断),◆比喻支離破碎。○[後蜀][何光遠]《鑒誡錄?知機對》:“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而豕分蛇斷。”

豕訛(豕讹),◆猶豕亥。○[明][陸采]《懷香記?鞠詢香情》:“流言卻成投鼠誤,偏惑猶然見豕訛。”

豕竄狼逋(豕窜狼逋),◆狼狽逃竄貌。○[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摺:“看這賴功賊容顏如糞土,出轅門豕竄狼逋。”

豕畜,◆I指豬一類的家畜。○[清][王韜]《代上廣州馮太守書》:“其居人為奇貨,輾轉販售,視同豕畜。”◆II比喻待人如畜禽獸,養而不敬重。

蛇豕,◆長蛇封豕。比喻貪殘害人者。語出《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晉][杜預]注:“言[吳]貪害如蛇豕。”○《晉書?樂志上》:“蛇豕放命,皇斯平之。”○[唐][李咸用]《題陳正字林亭》詩:“家林蛇豕方群起,宮沼龜龍未有期。”○[清][魯一同]《重有感》詩:“全開門戶容蛇豕,漫握韜鈐布鸛鵝。”

三豕涉河,◆《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後多以喻文字的訛誤。○[漢][蔡邕]《月令問答》:“書有轉誤,三豕渡河之類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晉]之史記,三豕渡河,文變之謬也。”亦省作“三豕”。○[宋][孔平仲]《和常父》詩:“溫尋簡策評三豕,點綴文章學受辛。”○[清][趙翼]《漫興》詩:“觀史眼漸迷三豕,導氣身將學[五禽]。”

三豕,◆見“三豕涉河”。

人豕,◆即人彘。○《漢書?爰盎傳》:“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也。獨不見‘人豕’乎?”○《後漢書?文苑傳?崔琦》:“[戚姬]人豕,[呂]宗以敗。”○《資治通鑒?漢和帝永元十四年》:“今我當從死,上以報帝之恩……下不令[陰氏]有人豕之譏。”詳“人彘”。

犬豕,◆1.狗和豬。○《列子?仲尼》:“長幼群聚而為牢藉庖廚之物,奚異犬豕之類乎!”◆2.比喻鄙賤之人。○[唐][杜牧]《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處士常有言,殘虜為犬豕。”○《三國演義》第二二回:“犬豕何堪共虎鬥,魚蝦空自與龍爭。”

牧豕聽經(牧豕听经),◆《後漢書?承宮傳》:“﹝[承宮]﹞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後用為勤學的典故。

鹿豕,◆1.鹿和豬。比喻山野無知之物。○《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清][方文]《訪沈昆銅村居》詩:“天寒且作魚龍臥,地僻應同鹿豕群。”◆2.比喻愚蠢的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惜此女蠢若鹿豕,惟知飽食酣眠。”○[巴金]《雪》第六章:“他們一個個都是蠢如鹿豕的東西。”◆3.比喻好群聚的人們。○《孔叢子?儒服》:“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聚乎?”[清][鈕琇]《觚賸?酒兵》:“人生鹿豕豈長聚,客散天涯我歸[浙]。”

龍首豕足(龙首豕足),◆猶言牛頭不對馬嘴。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夫今之俗,搢紳稚齒,閭巷小生,學以浮動為貴。用百家則多尚輕側,涉經記則不通大旨,苟取成章,貴在悅目。龍首豕足,隨時之義;牛頭馬髀,強相附會。”

遼豕白頭(辽豕白头),◆同“遼東豕”。◆[唐][駱賓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楚]翬丹質,在[荊]南以多慚;[遼]豕白頭,望[河東]而載恧。”

遼豕白(辽豕白),◆同“遼東豕”。◆[唐][張九齡]《南陽道中作》詩:“豈暇[墨]突黔,空持[遼]豕白。”

遼豕(辽豕),◆見“遼東豕”。

遼東豕(辽东豕),◆《後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後以“遼東豕”指知識淺薄,少見多怪。○[宋][江端友]《牛酥行》:“持歸空慚[遼東]豕,努力明年趁頭市。”○《剪燈新話?華亭逢故人記》:“當時自詫[遼東]豕,今日翻成井底蛙。”○[林學衡]《調叔永兼示東生》詩:“以茲[雲間]龍,陋彼[遼東]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坐是虛驕之氣日盛一日,朝野上下莫不皆然,如井底蛙,如[遼東]豕,如[夜郎]之不知[漢]大,如[匈奴]之自謂天驕。”亦省稱“遼豕”。○[唐][許敬宗]《謝敕書表》:“忽預聞《韶》,方深《擊壤》之慰;詞均[鄭]璞,匪無[遼]豕之慚。”○[明][鄭若庸]《玉玦記?投賢》:“憐伊乳尚留,笑[黔]驢無技,[遼]豕堪羞。”○[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議?自信與虛心》:“如[遼]豕之到[河]東,卒乃懷慚而不前。”

遼東白豕(辽东白豕,◆同“遼東豕”。◆[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總欄序》:“而偶至一處,見其已設者,先得我心之同然,因自笑為[遼東]白豕。”○《平山冷燕》第十二回:“你我被薦為天下才子,倘聖上詔與考較,莫說全不及他,即稍有短長,便是[遼東]白豕,豈不惹人笑死。”○[孫中山]《行易知難?以作文為證》:“至於[嚴又陵]氏所翻之《名學》,則更為[遼東]白豕也。”

狼突豕竄(狼突豕窜),◆見“狼奔豕突”。

狼奔豕突,◆形容壞人成群亂闖。○[清]林則徐《致姚椿王柏心書》:“逆夷以舟為窟宅,本不能離水,所以狼奔豕突,頻陷郡邑城垣者,以水中無剿禦之人、戰勝之具,故無所用其卻顧耳。”○[陳登科]《赤龍與丹鳳》一:“匪首把大蓋帽往腦後推推,握着指揮刀,逼着匪兵,狼奔豕突,想奪下一個村子據守。”亦作“狼突豕竄”。○[清][錢謙益]《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申公神道碑銘》:“[天啟]初,建四輔之議,人以為迂。已而奴披[薊]北,輮畿南,狼突豕竄,無一尉一堠能少疐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驗於事後者也。”

見豕負塗(见豕负涂),◆看見豕伏於道中。語出《易?暌》:“上九,暌孤,見豕負塗。”○[王弼]注:“見豕負塗,甚可穢也。”○[孔穎達]疏:“‘離’為文明,‘澤’是卑穢,以文明之極,而觀至穢之物,事同豕而負塗,泥穢莫斯甚矣。”後因以“見豕負塗”喻卑穢污濁。○《舊唐書?懿宗紀論》:“見豕負塗之愛豎,非次寵升;燋頭爛額之輔臣,無辜竄逐。”

河豕,◆據《呂氏春秋?察傳》載,[衛]人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以為“三豕”當是“己亥”之誤,兩者形似,因而致誤。後因以“河豕”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因文字形近而造成的錯誤。○[唐][劉知幾]《史通?補注》:“[孝標]善於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魚,辨窮河豕。”參見“亥豕”。

負塗豕(负涂豕),◆置身泥塗之中而滿身污穢的豬。語本《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孔穎達]疏:“豕而負塗,泥穢莫斯甚矣。”○[清][陳睿思]《贈張永夫》詩:“喘月之牛負塗豕,紛紛輕薄應如此。”亦省作“負塗”。○[清][吳錫麒]《積雨三十六韻》:“負塗無白蹢,臥龍有烏犍。”

豐豕(丰豕),◆大豬。○[清][孔尚任]《同王武徵等作問菊詩共三十六韻》:“吾家[昌平鄉],其風質以樸;晨夕伊誰遊,豐豕與麋鹿。”

蜂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豬奔突。比喻眾人雜沓會合,橫沖直撞。○[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齊侯楚人敗徐於婁林》:“今不然矣,中國之虛實在[楚]人目中矣!於是荊尸乘廣之旅,蜂合豕突以敗[徐]于[婁林]。”

封豕長蛇(封豕长蛇),◆亦作“封豨脩蛇”。◆大豬與長蛇。喻貪暴者。○《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於[楚]。”○[杜預]注:“言[吳]貪害如蛇豕。”○《淮南子?脩務訓》:“[吳]為封豨脩蛇,蠶食上國。”○《後漢書?張綱傳》:“專為封豕長蛇,肆其貪叨。”○《梁書?元帝紀》:“自無妄興暴,皇祚寖微,封豨脩蛇,行災中國。”

封豕,◆1.大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射封豕。”○[裴駰]集解引[郭璞]注:“封豕,大豬。”◆2.比喻貪暴者。○《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伯封]﹞實有豕心,貪惏無饜,忿纇無期,謂之封豕。”○《舊唐書?李密傳》:“三河縱封豕之貪,四海被長蛇之毒。”○[陳毅]《六國之行》詩:“百戰驅封豕,千辛制毒龍。”◆3.喻暴虐殘害。○《文選?揚雄<長楊賦>》:“昔有強[秦],封豕其士,窫窳其民。”○[李善]注引[李奇]曰:“以喻[秦]貪婪,殘食其人也。”○[晉][袁宏]《後漢紀?孝順帝紀上》:“郡縣設令,封豕黎民。”◆4.星宿名。奎宿的別稱。○《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

出豕敗御(出豕败御),◆《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子於期]為[趙簡主]取道爭千里之表,其始發也,彘伏溝中,[王子於期]齊轡策而進之,彘突出於溝中,馬驚駕敗。”後因以“出豕敗御”喻突遭意外而招致失敗。○[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戒出豕之敗御,惕飛鳥之跱衡。”

長蛇封豕(长蛇封豕),◆長蛇和大豬。比喻貪暴者。○[宋][李綱]《召赴文字庫祗候引對札子》:“長蛇封豕,蓄銳深謀,待時而發,其意不淺。”○[吳恭亨]《得君復上海書卻寄》詩之二:“凶歲大兵儼相接,長蛇封豕欲安歸。”參見“封豕長蛇”。

白豕,◆1.白色的豬。○[漢][焦贛]《易林?大有之晉》:“三豕俱走,鬥于虎口,白豕不勝,死于阪下。”○[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荷擔赴市,行數十里,十日一見黃雞,三日一見白豕。”◆2.[漢][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後因以“白豕”喻淺見薄識。○《隋書?文學傳?王貞》:“怖甚真龍之降,慚過白豕之歸。”○[唐][李白]《贈范金鄉》詩之一:“[遼東]慚白豕,[楚]客羞山雞。”○[唐][裴度]《與李翱書》:“若弟擯落今古,脫遺經籍,則如獻白豕,何足採取。”參見“遼東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