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墒这个词语也是从头条里学习到的。有一次在菜地里通过视频跟我爸爸请教问题,他就提到了“保墒”这个词语,以前从来都没有听他说过,也许我只是没有用心。接触一件新事物,就要彻底了解明白,不懂就需要虚心学习和请教。
什么是保墒?
“墒”就是田地里土壤的湿度,保墒就是指保持住土壤里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保持水分不蒸发,不渗漏,例如播种后地要压实,是为了减少孔隙,让上层密实的土保住下层土壤的水分,同时使种子跟土壤紧密接触。小时候跟着家人种小麦,做的力所能及的活就是踩种,那会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会才知道。移栽后浇足水分也是为了使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再覆盖干土也是为了保墒。
农田的土壤湿度,是干旱地区农民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每当春季来临,有经验的农民,常常抓起一把土,搓一搓,看看地里的墒情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播种。除了肉眼看,凭经验取土检查外,也有很多实验室用的方法,更能准确了解土壤墒情,这里不做介绍。
土壤保墒的意义?
土壤保墒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发挥土壤潜在肥力,提高作物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保墒在作物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北方,如果土壤墒情较低,就不能耕种,一般采用的方式是人工灌溉,或者等一场春雨后再考虑播种。为了提高墒情,播种前还会使用地膜覆盖,种子播下后要保持土壤中一定的水含量,就要把地面的土块以耙、磨的方式搞平,搞细,阳光和风对水分的蒸发作用减轻,也是为了提高墒情(小时候见家人用钉耙把地耙平也是这个原因),为种子发芽赢得时间,等种子发芽后根系向下后,保墒作用就不是太急了。种子的出苗率跟种子本身有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墒情的好坏,也就是决定于土壤水分是否充足。种子出苗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也必须有良好的墒情;而且要经常保持下去,在庄稼生长部分,如果没有土壤水分输入,就不会有生长的现象(在水和土壤篇有详细解释)。在土壤干旱时,农作物的生长会立即停止。因为农作物的所有器官,由于缺水而发生生长抑制的现象。幼嫩的叶子会停止生长,失掉了正常的同化作用能力。土壤水分的临时缺乏,对于不同农作物的各个生长发育过程也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保墒的方法都有哪些?
土壤保墒可采用免耕,镇压,地膜覆盖,秸秆还田覆盖等。
1.覆盖地膜:分有机覆盖物、无机覆盖物、植生覆盖物。常用的就是地膜覆盖–有些专家认为塑料地膜会增加白色污染,塑料地膜难以降解等原因,不提倡使用地膜覆盖。我认为可以使用新型材料制作地膜,用可降解的材料,之前都是塑料包装盒,现在有很多可降解的如纸质包装盒、可降解淀粉包装盒,地膜也会有相应的改良,当然,种植成本会有轻度增高。我看很多日本人写的种植的图书上也都提倡地膜覆盖(以后专门谈谈地膜覆盖),也看过日本田间都用地膜覆盖。
2.免耕和深耕相结合,深耕松土,镇压、耙耱土壤(最简单常用的工具就是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秸秆还田,物理保墒。
3.中耕保墒: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对土壤进行的耕作措施,即“锄禾日当午”,不仅仅是除草,同时有保墒的效果。通常说的锄地、耕地、铲地、趟地等都属于中耕的范围。由于降水、灌溉、踩踏等多种原因使表土板结或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这时就必须进行中耕松土。中耕松土可疏松表土、切断毛管水的上升、减少水分蒸发、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增加降水渗入以纳蓄降雨、提高地温、加速养分的转化、消灭杂草、减少水分养料等非生产性的消耗,以利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汗滴禾下土”是有很大意义的。
4.田间灌排技术。旱地要改进灌水方式,一是大垅改小垅,可使水流加快,节水、省时。二是充分利用地表水水源,可以实施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膜下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抗旱能力,同时有限的水可以种植更多的作物。
5.科学施肥,以肥调水,增施有机肥。一是因土因墒因作物合理确定施肥方案,二是干旱影响作物根部吸收肥料,要及时应用叶面喷肥技术,促进受害作物健康生长发育。在干旱期,叶面喷施抑制剂,减少水分蒸腾,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家庭种菜,应减少化学药物使用。
对于家庭种菜来说,简单有效的保墒方式总结如下:覆盖地膜,中耕松土,覆盖有机物,增施有机肥料,蔬菜间作混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