衿字五行属什么及解释(衿字的五行)

霸衿,◆指地方上有權勢的士紳。○[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革官銀匠》:“若其勢宦霸衿,即低潮自封,銀匠安能過問。”

憊衿(惫衿),◆憊賴秀才。○[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忍性氣》:“在[郯]有劣衿某者,以本社民糧百餘金,悉為包攬……某之父亦憊衿也。”

冰衿,◆猶拂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後朝覲,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王公]知其意,每引作它言。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丞相翹須厲色上坐。便言:‘方當乖別,必欲言其所見。’意滿口重,辭殊不流。○[王公]攝其次曰:‘後面未期,亦欲盡所懷,願公勿復談。’[郗]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订讹条目■一作“冰矜”。形容脸色冷漠而严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規箴》:“郗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余嘉锡笺疏:“‘冰衿’不可解,余初疑‘冰’字爲‘砯’字之誤。乃觀唐寫本,則作‘冰矜’,點畫分明,其疑始解。蓋郗公不善言辭,故瞋怒之餘,惟覺其顔色冷若冰霜,而有矜奮之容也。陳僅《捫燭脞存》十二謂‘冰衿謂涕泗沾衿’,未是。”■原释“犹拂袖”,意不妥。

沖衿(冲衿),◆見“沖襟”。

促衿,◆緊身的衣襟。○[南朝][宋][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撫鏡華緇鬢,攬帶緩促衿。”

翠衿,◆亦作“翠襟”。◆1.指鸚鵡胸前的翠色羽毛。○《文選?禰衡<鸚鵡賦>》:“紺趾丹觜,綠衣翠衿。”○[劉良]注:“胸前翠色,故云翠衿。”○[唐][杜甫]《鸚鵡》詩:“翠衿渾短盡,紅觜漫多知。”○[宋][賀鑄]《減字浣溪沙》詞:“鸚鵡無言理翠襟,杏花零落晝陰陰。”◆2.指鸚鵡。○[唐][杜牧]《為人題贈》詩:“蘭徑飛蝴蝶,筠籠語翠襟。”

彈冠振衿(弹冠振衿),◆見“彈冠振衣”。

分衿,◆別離。○《天雨花》第十八回:“是了,多因言及分衿事,一曲陽關盡淚淋。”

撫衿(抚衿),◆見“撫襟”。

割衿,◆《舊五代史?唐書?王鎔傳》:“[莊宗]以[鎔]父友,曲加敬異,為之聲歌,[鎔]亦報之,謂[莊宗]為四十六舅。中飲,[莊宗]抽佩刀斷衿為盟,許女妻[鎔]子[昭誨]。”後因以“割衿”謂割下衣襟交給對方,作為兒女許婚的信物。○《元史?刑法志二》:“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割衿為定者,禁之。”

喉衿,◆亦作“喉襟”。◆1.喻綱領,要領。○[漢][趙岐]《<孟子>題辭》:“《論語》者,五經之錧轄,六蓺之喉衿也。”○[宋]程大昌《考古編?詩論》:“然則古序也者,其《詩》之喉襟也歟!”◆2.喻要害之地。○《晉書?石勒載記上》:“[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金][鄧千江]《望海潮?上蘭州守》詞:“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明][李東陽]《天津衛城修造記》:“矧畿輔之近,喉襟之要,擁重兵,置群士,而無以控制統馭之,其可哉?”

衿抱,◆襟懷,懷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謝太傅]謂子姪曰:‘中郎始是獨有千載!’車騎曰:‘中郎衿抱未虛,復那得獨有?’”[隋][張公禮]《龍藏寺碑》:“慈愛之旨,形於翰墨;哀慇之情,發於衿抱。”

衿帶(衿带),◆1.衣帶。○[三國][魏][曹植]《閨情》詩之一:“齎身奉衿帶,朝夕不墮傾。”○《宋書?樂志二》:“禮儀煥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襲纓冕,左衽回衿帶。”○[明][陳子龍]《擬古》詩之一:“容華日緬邈,衿帶有餘芳。”◆2.比喻形勢回互環繞的要害之地。○[漢][張衡]《西京賦》:“巖險周固,衿帶易守。”○《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城池百尺,厄塞要害,關梁之險,多所衿帶。”○[王闓運]《<桂陽州志>序》:“五領衿帶,民夷畔換。”◆3.引申為防守險要之地。○[晉][葛洪]《抱樸子?釋滯》:“昔[子晉]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靈王]不責之以不孝;[尹生]委衿帶之職,違式遏之任,而[有周]不罪之以不忠。”○[王明]校釋:“言棄形勢險要關塞之職守。”

衿服,◆儒服。○[南朝][宋][鮑照]《學古》詩:“衿服雜緹繢,首飾亂瓊珍。”

衿棍,◆文人中的惡棍。指訟棍。○[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馭衙役》:“于是縣官屢被參罰,邑務愈致廢弛,衿棍把持衙門,胥蠹恣行侵擾。”

衿喉,◆衣領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新唐書?李晟傳》:“當先變制備,請假裨佐[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為[洋]、[利]、[劍]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漢]衿喉。”

衿懷,◆襟怀;胸怀。○《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别人倒替他煩惱,他却不以爲事,依舊是洒洒落落的衿懷。”

衿計(衿计),◆胸中的打算。○[三國][魏][嵇康]《與阮德如》詩:“南土旱不涼,衿計宜早完。”

衿甲,◆繫甲。謂不解甲。○《左傳?襄公十八年》:“﹝[齊殖綽]、[郭最]﹞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杜預]注:“衿甲,不解甲。”○《北史?周紀下?武帝》:“[延宗]眾散,衿甲軍門。”○《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異姓,縲紲相望。”

衿靈(衿灵),◆胸襟,心靈。○[唐][韓偓]《山驛》詩:“蕭灑衿靈遺世慮,驛樓紅葉自紛紛。”

衿錄(衿录),◆舊時指入泮的簿籍。○[清][鈕琇]《觚賸?潛竄衿錄》:“﹝[張生]﹞浮沈黌宮十餘載,忽夢神倉皇前訴曰:‘吾因與君一日之契,潛竄衿錄,已蒙帝譴,法當遠戍。’”

衿慮(衿虑),◆猶襟懷。○[宋][曾鞏]《延慶寺》詩:“泊無勢利心,自覺衿慮適。”

衿佩,◆指青年學子。語出《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傳:“佩,佩玉也。士佩瓀玟而青組綬。”○[明][李東陽]《擬進<憲宗純皇帝實錄>表》:“衿佩三千,聽橋門之警蹕;豆籩十二,增[闕里]之褒崇。”

衿期,◆猶心期。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期許。○《魏書?崔休傳》:“[仲文]弟[叔仁],性輕俠,重衿期。”

衿耆,◆儒生中的耆老。○[清]林則徐《札發編查保甲告示條款轉發衿耆查照辦理》:“茲本大臣明定章程,悉由地方官敦請邑中公正紳士為之總理,再由紳士公舉各鄉公正衿耆分理本鄉事宜。”○《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先由鄉內衿耆,在碼頭一揖迎接,也一齊到了祖祠。”

衿契,◆襟懷相合的好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顧孟著]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清][朱彝尊]《曹先生溶輓詩》:“投分懷衿契,忘年比漆膠。”

衿情,◆心情,情懷。○[清][吳偉業]《梅村詩話》六:“近年以來,蓬轉江湖,[仲宣]登樓,衿情難忍;[嗣宗]懷抱,歌哭無端,未極斐然,不無驅染。”

衿曲,◆內心。○[南朝][梁][陶弘景]《答虞中書書》:“辭動情端,志交衿曲。”

衿紳(衿绅),◆穿儒服,束紳。古代士紳打扮。亦借指士紳。○[宋][葉適]《安人張氏墓志銘》:“兩叔尚毀齒未畢,夫人則旦旦洗面束髮衿紳之,趣使向學。”○[明][袁宗道]《贈太湖知縣王公墓志銘》:“謂公不衿紳兮,而竹素之業邃于[申][轅]。”

衿士,◆指秀才。亦泛指年輕的讀書人。○[清][黃本銓]《梟林小史》:“城中設義學。賊欲羈縻諸衿士,使二十餘人分教之。”

衿袖,◆衿與袖相連,因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南朝][齊][王融]《蕭諮議西上夜禁》詩:“衿袖三春隔,江山千里長。”

衿要,◆謂地勢沖要;亦指要害之地。○《魏書?裴慶孫傳》:“朝廷以此地被山帶[河],衿要之所,[肅宗]末,遂立[邵郡]。”○《新唐書?李芃傳》:“[芃]請以[秋浦]置州,扼衿要,使不得合從。”○[清][錢謙益]《福建道監察御史李思啟授文林郎制》:“命爾相視衿要,籌阨塞於屏幛之中;撫馭師徒,宣國威於種落之外。”

衿纓(衿缨),◆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讀書人。○[康有為]《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速之》:“聞君[董狐]說小說,以敵八股功最深;衿纓市井皆快睹,上達下達真妙音。”○[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凡衿纓冠帶之倫,苟其稍具普通知識,固罔不知戴異族之為非。”

衿肘,◆1.比喻近旁。○《新唐書?苑君璋傳》:“今糧盡眾攜,不即決,恐衿肘變生,[孝政]不忍見禍之酷也。”◆2.謂衣襟與袖子。○[宋][劉克莊]《念奴嬌》詞:“彷彿[曾子]當年,商歌滿屋,衣不完衿肘。”自注:“[曾子]捉衿而肘見。”

開衿(开衿),◆同“開襟”。◆[南朝][梁][沈約]《游沈道士館》詩:“開衿濯寒水,解帶臨清風。”

連衿(连衿),◆猶連襟。○[清][趙翼]《陔餘叢考?連衿》:“《爾雅》:‘兩婿相謂曰亞。’註云:‘今[江]東人呼為僚婿’……《嬾真子》錄云:‘[江]北人呼連裌,又呼連衿也。’”○《娛目醒心編》卷十二第一回:“兩人又曉得妻子結拜過姊妹的,將來是結義連衿,愈加親熱。”參見“連襟”。

聯衿(联衿),◆見“聯襟”。

斂衿(敛衿),◆猶斂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林公道王長史:‘斂衿作一來,何其軒軒韶舉!’”

劣衿,◆品行惡劣的生員。衿,青衿,舊代指讀書人。○[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忍性氣》:“迨[鴻]繼補[東光],有劣衿某,平日把持衙門,包攬賦稅,無異彼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立憲紀聞》:“今地方官所嚴懲者有四:劣紳也,劣衿也,土豪也,訟棍也。”

羅衿(罗衿),◆羅衣的襟。○[三國][魏][曹植]《種葛篇》:“攀枝長歎息,淚下沾羅衿。”○[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甄后》:“犬斷索咋女,女駭走,羅衿斷。”

懦衿,◆文弱書生。衿,青衿。古時學子所穿的服裝。○[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謁廟行香》:“如此,懦衿之屈忿當伸,而假公者亦不得遽逞其志矣。”

佩衿,◆《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玟而青組綬。”後因稱士子為“佩衿”。○[宋][俞文豹]《吹劍四錄》:“置我佩衿於城闕,雖區處之未遑;藉卿彈壓於京師,實觀瞻之攸係。”

披衿,◆見“披襟”。

貧衿(贫衿),◆貧苦的生員。衿,青衿,生員所服。○[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升遷?查稅契》:“至貧衿、衙役,例於即官、卸事時乞恩討印,亦宜酌從,以示加惠。”

憑衿(凭衿),◆寄托胸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巨洋水》:“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娛永日,桂筍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歡情亦暢,是焉棲寄,寔可憑衿。”

洽衿,◆沾濕衣襟。○[漢][賈誼]《新書?淮難》:“少壯聞父辱狀,是立咫泣洽衿,臥咫泣交項。”

青衿,◆1.青色交領的長衫。古代學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北周][庾信]《謝趙王賚息絲布啟》:“青衿宜襲,書生無廢學之詩;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新唐書?禮樂志九》:“其日,鑾駕將至,先置之官就門外位,學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師考補博士弟子員。這領青衿不為希罕,卻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滿城都傳遍了。”◆2.借指學子。○[明][清]亦指秀才。○《魏書?逸士傳?李謐》:“方欲訓彼青衿,宣揚墳典。”○[唐][楊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絳帳語道,青衿質疑。”○[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身列青衿,敗檢釀命。”自注:“科舉時稱秀才為青衿。”○[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明]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宋][蘇軾]《坤城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青衿旅進,雖末技而畢陳;黃屋天臨,知下情之無壅。”

青衿子,◆指學子;青年書生。○[唐][陳子昂]《登澤州北樓宴》詩:“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唐][杜甫]《元日示宗武》詩:“訓諭青衿子,名慚白首郎。”○[明][袁宏道]《哭劉尚書晉川》詩:“當時稚齒青衿子,平揖方伯古諸侯。”

傾衿(倾衿),◆見“傾襟”。

紳衿(绅衿),◆紳,紳士,有官職而退居在鄉者;衿,青衿,生員所服,指生員。泛指地方上體面的人。○[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盜戶》:“[章丘]漕糧徭役,以及徵收火耗,小民常數倍於紳衿。”○《儒林外史》第四回:“合城紳衿都來吊唁。”○《吾人並非為製造一批百萬富翁而戰》:“這些百萬富豪身份不同,有的是現任官吏,有的是鄉鎮保甲長,有的是軍人,有的是紳衿。”

神衿,◆1.神情氣度。○[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衛玠]年五歲,神衿可愛。”◆2.見“神襟”。

施衿,◆古代婚禮儀式之一。女子出嫁時,其母為之整衿。○《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後用以稱女子出嫁。○[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買妾納媵,因聘為資;施衿之費,化充床笫;鄙情贅行,造次以之。”○[北周][庾信]《周趙國公夫人紇豆陵氏墓志銘》:“施衿[趙]北,侍母[秦]南。”○[倪璠]注:“施衿[趙]北,謂娉於[趙國]也。”

胸衿,◆見“胸襟”。

虛衿(虚衿),◆虛懷,虛心。○《北史?盧玄傳》:“[道將]涉獵經史,風氣謇諤,頗有文才,為一家後來之冠……彭城王[勰]、[任城王][澄]皆虛衿相待。”○《隋書?史萬歲傳》:“﹝[史萬歲]﹞以功進位柱國。○[晉王][廣]虛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禮。”

一衿,◆一半。古衣交领成双,故以“一衿”指一半。○南唐李煜《谢新恩》词:“粉英含蕊自低昂。東風惱我,纔發一衿香。”

衣衿,◆見“衣襟”。

嬰衿(婴衿),◆猶衿纓。謂結纓於襟。引申為縈懷。嬰,通“纓”。衿,結也。○《南齊書?何昌宇傳》:“散情風雲,不以塵務嬰衿;明發懷古,惟以琴書娛志。”

盈衿,◆猶滿胸,滿懷。○[晉][陸機]《赴洛》詩:“佇立愾我嘆,寤寐涕盈衿。”

沾衿,◆同“沾襟”。◆《列子?黃帝》:“[列子]入,涕泣沾衿。”○《孔子家語?辯物》:“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指腹割衿,◆指腹,謂指腹為婚;割衿,謂割取幼兒衣襟為信物,預定婚約。○《元史?刑法志二》:“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割衿為定者,禁之。”亦作“指腹裁襟”。○[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說到納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沒有。”參見“指腹為親”。

捉衿,◆見“捉衿見肘”。

捉衿見肘(捉衿见肘),◆《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衿,同“襟”。謂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後以“捉衿見肘”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宋][陸游]《衰疾》詩:“捉衿見肘貧無敵,聳膊成山瘦可知。”亦作“捉襟見肘”、“捉衿肘見”、“捉襟肘見”。或省作“捉衿”。○[唐][李商隱]《上尚書范陽公啟》之二:“捉襟見肘,免類於前哲;製裳裹踵,無取於昔人。”○[明][楊慎]《丹鉛總錄?境逆樂真》:“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絃歌於絕糧之餘,以致捉衿肘見而歌商聲,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乃為境之逆而樂之真耳。”○[清]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猶藉民間錢票通行,稍可濟民用之不足,若不許其用票,恐捉襟見肘之狀,更有立至者矣。”○《歧路燈》第七七回:“只為一向窘迫,捉襟肘見,便東塗西抹不來,所以諸事膽怯。”○[清][尹會一]《答趙長公書》:“僕以菲才,量移劇郡,覆餗堪虞,捉衿可笑。”○[鄒韜奮]《被關在門外的教職員》:“以意測度起來,也許因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見肘的情形。”

捉衿露肘,◆同“捉衿見肘”。◆[明][焦竑]《焦氏筆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誰憐[子夏]之貧。”

捉衿肘見(捉衿肘见),◆見“捉衿見肘”。

子衿,◆1.《詩?鄭風》篇名。○《詩序》以為刺“學校廢”,謂“亂世則學校不脩焉”。○[朱熹]集傳則說“此亦淫奔之詩。”○[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汲汲於進趨,悒悶於否滯者,豈能舍至易速達之通塗,而守甚難必窮之塞路乎!此川上所以無人,《子衿》之所為作,愍俗者所以痛心而長慨,憂道者所以含悲而穨思也。”○[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鳴鳥薎聞,《子衿》不作。”◆2.《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後因稱學子、生員為“子衿”。○[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北場口語之多》:“然向來被議者,主試皆南人,舉子皆胄監,豈畿輔子衿,皆曾史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