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大家都爱吃,是一种有馅儿的半圆形面食。饺以“交”为声,那么饺子和交(交叉,会合)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好吃不过饺子,“初一饺子初二面”,所以作为贺岁食品,即在“更岁交子”(更新岁,新旧年交于子时)时候吃,所以叫“交”呢?还是说制作方法是“交”合面皮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饺子(吐鲁番地区发现)
其实饺子原来并不写成“饺子”,而是“角子”,是根据饺子(两头)呈尖角状来说的(类似的,梭子蟹也是两头尖尖像梭子,所以叫梭子蟹)。



角状的食物很有特点,笔者在这里搜罗了一下,请读者感受一下这些“角”子。

菱角

豆角(豆荚)

糖三角(用糖糊做馅料)

三角包(粉角)

三角塘(宝塔糖)

妙脆角

牛角包

咖喱角

酥油角
请各位吃货回来。下面这个,大家都知道是“粽子”,不过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粽子原来叫做角黍:“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角黍里面还有用角命名的(虽然不叫“角角黍”),就是“牛角粽”。

犀利
回到饺子的得名,为什么把“角”写成了“饺”呢?
明张自烈《正字通》云: “今俗饺饵,…… 北人读角如矫, 因呼饺饵为饺儿。 ”

刘勋宁(日本筑波大学): “中原官话是老官话, 北方官话是新官话。 如果说北方官话之前全国的趋向中心是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会给全国方言施加压力……从元代开始, 北京话正式开始了它影响汉语的历程, 但这似乎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原官话的老话与北方官话长期较量,留下了诸多痕迹。例如宕江摄入声韵母,中原官话为 uo/e 型, 北方官话为 ao/iao, 经过长期竞争, 互有斩获。中原的‘学’xuo 战胜了北方的xiao, 可是中原的‘药’yue却败给了北方的yao”。

https://tv.sohu.com/v/dXMvMzAwOTY2NTM2Lzg4ODQwNjM5LnNodG1s.html?src=pl
所以“角(jue)子”成了“饺(jiao)子”。当然“角(jue)子”仍然活跃在一些地区(陕西地区)的方言里(这些方言里面的角和交是不同音的)。
无论名字如何,饺子好吃,可一点都不扎人。

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露出尖尖角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kfy8.com/archives/7044